渡樹
這般綿柔的冬天在江南是不多見的,書拿在手里,卻無心翻看,只剩幼時有關(guān)冬日的記憶正緩緩蠕動。
童年里的雪窸窸窣窣地來,又窸窸窣窣地走,地上留存不住,只余下滿天碎雨,淅淅瀝瀝綿綿。斜風(fēng)細(xì)雨中人要揣著書從巷頭走到巷尾,鞋底準(zhǔn)帶起一連串“啪嗒啪嗒”的水波聲,一路走,一路響。
鞋能濕,書濕不得,但在老伯那,兩頭都得抓。我是被老伯家那一片矮矮小小的屋檐庇佑著長大的,少時每每同老伯買了書回來,他赤著腳蹚在泥水里,懷里卻揣著干干爽爽的鞋和書,一邊走一邊嗚哇亂叫:“凍腳,凍腳!”
我嫌他聲勢大動作慢,抱著兩三本名作一溜煙兒地先跑回了家。站在門前的伯母用毛巾在我的腦袋上搓搓又揉揉,沁著暖意的手指落到頭上就像是春天落在身上,花在心里滿山滿坡地開。
她低頭道:“你老伯是折騰你呢,大冬天的跑去買書,家里的全看完了?”
我不回答,滿滿當(dāng)當(dāng)一墻的書我哪里能看完?東看一本,西看一本,讀得稀稀拉拉,還自謂是雜家風(fēng)范。
老伯也慢吞吞地回來了,伯母眉頭一擰,堵著不讓他進(jìn)門,沖著他叫:“書是給你看的,鞋是給你穿的,你拿書拿鞋當(dāng)擺設(shè)?”
老伯擦洗著黑黢黢的腳底:“道字底下一個走之兒,人讀了書,不拿腳對準(zhǔn)了走,拿什么走?空剩一個腦袋了!”老伯樂呵呵的,把我往房里擠,湊到我耳邊說:“你伯母是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心里想著我呢!”
屋外老梅,經(jīng)冷風(fēng)一撞,一團(tuán)一團(tuán)的梅花便壓上枝頭,呈一種延伸的莊嚴(yán)姿態(tài)。老伯洗了腳,折了梅,把梅請進(jìn)瓶子里進(jìn)到書房,拿著書叫我一字接一字地讀,窗外雨也不停。
我最不愛這個時候,嘴里含糊,眼神也跟著飄忽。等到月亮被烏黑烏黑的云吐露出半個倩影,裊裊地落在窗里,我也沒從書里讀出什么千鐘粟顏如玉黃金屋。而老伯卻捧著書倒在躺椅上,不知睡去多久。
我是孩子心性,好動,靜不下來。老伯也不惱,照他的說法是:書,光讀是沒有用的,得走出去,道理是書里的道理,人是書外的人呀,伢兒讀不懂,正常!
老伯是個行動派,隔日天未亮便帶我去了鄰市的一片小湖游船。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鮮的,船上有頂,湖里的風(fēng)景仿若被弧形的船沿一瞬撐開了,夢似的,似真似幻。我們擠著立在漣漪微微的波心里,在半遮半掩的薄靄下遠(yuǎn)眺正不斷攀升的晨陽。
這恰是書里講過,而我沒見過的,我癡癡地、傻傻地醉了,老伯笑說我是要做這小湖里的屈原了。遠(yuǎn)處的青山腰上白云繚繞,真給人一種“蕩胸生曾云”的意趣。我也笑著說屈原我是當(dāng)不了的,做個小山里的陶潛倒是可以。
老伯立刻擺了擺手,道:“書也不能讀到最后把自己給藏了起來,要做個書外人,從書里走出去。陶潛說要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你也一樣。”
憶及此,我的眼光便落在窗外那株梅花上。
從前過年,老伯自己的書讀完了仍不解悶,夜晚還偷摸著把幾個晚輩的小人書一道全順了出來,倚著燈仰面倒在梅樹下,寥寥幾句話翻來覆去地讀。擁著梅香的風(fēng)輕輕柔柔綿綿,枝頭一蕩便是幾十年的月升月落。
老伯退休回來后日子過得更閑靜了,因著這梅是他一生的書友,沒事就叫我隨他一起讀梅。我讀梅,只懂得它的凌寒傲骨,懂得它小小的身軀在寒風(fēng)中瓣瓣飽滿的不易。老伯手一擺,書一闔,折了梅叫我去看去嗅,那是一種冷冷的芬芳。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我是老了,可這梅香,幾十年啦,以前陪著我日后再伴著你,梅香如舊人卻如新了。書里說的也對,但不盡然,你得學(xué)會自己看?!崩喜路鹨讶谶M(jìn)了那幾枝綿延的梅條,“梅的美不在它的品質(zhì),而在于它幾十年如一日香味的堅守,你讀書也得學(xué)著這樣,長長久久地讀下去,光讀也不夠,自己得在書外頭求證下去。”
光讀書讀梅還不夠,書不僅得捧著,誦著,還得愛著,護(hù)著。
老人說的“晴帶雨傘,飽帶干糧”這種話我是從來不聽的。一來是覺得嘮叨,二來是樂意在雨里和同學(xué)三三兩兩慢慢悠悠地走,走一程聊一程淋一程。
冬日里這雨來得突然,斜著從空中蓋下來,越下越神氣。別了同學(xué),我順手將手上的書攤開來蓋在頭上,卻只是徒勞。一路走回去,不僅頭發(fā)濕了個徹底,手里的書也被雨浸得連書殼都綿軟地塌了下去,書邊也泛了黃。
書遞到老伯手里時,我不敢看他的臉色。仿佛烏云順著雨飄到了他臉上,一對眉毛圍了個倒八字,看看我又看看書,一言不發(fā)。
屋外風(fēng)雨交加,屋內(nèi)山雨欲來。老伯站在書房叫我進(jìn)去,像以往一樣叫我一字一字地讀書。白底上的黑字被水漬暈得幾乎看不清,老伯站在我身邊,我只能硬著頭皮磕磕巴巴地往下讀。越讀越覺得難堪,那雨登時便下進(jìn)了我的眼眶。
“我護(hù)著鞋是為了不讓你伯母洗了麻煩,護(hù)著書是為了叫自己讀書讀得敞亮些自在些快活些。讀書的前提是你得愛書,愛書才能愛里頭的字字句句,才能愛一輩子。”老伯找了吹風(fēng)機(jī),手捏著書頁一張一張地烘干。桌邊的蠟梅映在他眼里,我在這簇新火紅的柔光里尋到了自己的身影。
畫鼓聲中昏又曉,時光只解催人老。
門口的梅樹一團(tuán)一團(tuán)地紅了,老伯的鬢角也一縷一縷地白了,因著學(xué)業(yè),我也要一步一步地往外走了。老伯送我,兩個人拖著斜斜的影子慢慢走,小時跑個來回都費勁的巷子驟然變得很短很短,幾步便到頭了。
老伯把行李丟到后車廂里,頂上直直插著兩根梅花枝。我眼里便又滾起了浪花,說什么也不上車了。
老伯對著我頭輕輕一敲,道:“書得向里讀,人得向外走,乖伢兒,你路還長呢。”
出發(fā)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我這一走就是許多年。也許是情隨事遷,去年過年再回去時竟有種不知今夕何夕的錯覺。幾只麻雀挺著肚皮立在電線上,雪白的肚皮像極了桌上一塊疊一塊的炸年糕。
這兩年家里的侄兒侄女也多了,孩童“吹火狄花中”的熱鬧我是不愛了。一人取了碟剛出爐的梅花糕,躲到書房里讀書,久違的清凈。
窗外的梅花姿色也不減當(dāng)年,枝頭保持著向上的動勢,風(fēng)一過,雪撲簌簌地往下落。跟前書桌上照舊擺了兩枝梅花,梅花的花瓣上氤氳著深冬的暖意,在我漣漣的心底打著圈兒,將往事一一喚回。
隨手翻開桌上的一本書。指尖那微微粗糙的觸感令我一驚,在書脊上蜿蜒攀爬的黃色水漬正向我證明著它的歷史,它攤開的書頁又像張開著的雙臂,在向我索取懷抱,而我早已做好了深情回應(yīng)的準(zhǔn)備。
書,是要讀一輩子的,游子歸航,全在一本書里了。從前讀不懂的,現(xiàn)在懂得了,書里書外都懂得了。
不知讀了多久,忽地聽見門口有人在叫:“凍腳!凍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