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世紀(jì)80年代“文化轉(zhuǎn)向”以來,女性主義逐漸融入文學(xué)翻譯領(lǐng)域,女性譯者呼吁重新評價并辯證看待傳統(tǒng)文學(xué)中的女性形象。賽珍珠(Pearl S. Byck)是第一位將《水滸傳》進行漢譯英的女性,也是一位受西方文化教育同時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刻了解的女譯者,她的女性主義意識體現(xiàn)在其對女性角色的翻譯上。
關(guān)鍵詞:賽珍珠;女性主義;水滸傳
作者簡介:蔡雯旭,華威大學(xué)。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紀(jì)80年代“文化轉(zhuǎn)向”以來,女性主義逐漸進入文學(xué)翻譯領(lǐng)域。它開始呼吁對古典文學(xué)中的女性形象進行重新評價和辯證看待。同時,賽珍珠作為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精通中國文化的女譯者,引導(dǎo)讀者從女性的角度重新評價書中的女性角色,糾正了被扭曲的女性形象,使譯本更接近西方讀者的價值取向。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本研究選取了《水滸傳》中具有代表性的女英雄扈三娘,以及反派角色潘金蓮和閻婆惜的相關(guān)描寫段落進行比較分析。同時,基于Flotow和Simon的女性主義理論,本研究以賽珍珠的譯文為主要研究文本,以Shapiro的譯本為參考,分析賽珍珠的翻譯是如何突出她的進步的女性主義思想,有助于理解賽珍珠在實踐中如何闡述 “女性主義翻譯”。
三、賽珍珠譯本《水滸傳》中對女性角色的翻譯
1.潘金蓮/ Golden Lotus/ Pan Jinlian。
選文為潘金蓮初見武松時的想法,以及她對自己不幸命運的感慨。就整體語氣而言,賽珍珠的譯文更偏女性視角。例如,“說他又未曾婚娶”這句話賽珍珠翻譯為“And people say he has never wed a wife(人們說他沒有娶妻)”,這更符合潘金蓮的形象,長期受到邊緣化以及蔑視,幾乎失去了自我意識。同時,賽珍珠將這種關(guān)系定義為 “l(fā)usty love(淫亂的愛)”,意味著她承認這種關(guān)系是違反道德的,并不盲目鼓勵。然而,賽珍珠的譯文也有不妥之處。賽珍珠將“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譯為 “Only three parts like a man he is and seven parts like a devil!(只有三分像人,七分像魔鬼)”。原著中,武大郎是一個丑陋但善良的人,用 “devil (魔鬼)”來形容是對其形象的過度丑化;Shapiro譯文中的 “monster (怪物)”相對更加適合。
2.閻婆惜/ Yien P'o His/ Yan Poxi。
“女色”這個詞的翻譯體現(xiàn)了賽珍珠和Shapiro在翻譯角度和立場上的不同。Shapiro將其譯為 “sex (性)”,而賽珍珠將其譯為 “l(fā)ove (愛)”,更加強調(diào)情感需求,提升了女性在兩性關(guān)系中的地位。
女性主義的理論基礎(chǔ)是“譯者的主觀主義”,譯者作為讀者對原作有不同的理解,翻譯甚至賦予原作第二次生命。結(jié)合上下文來看,賽珍珠的改動并沒有減弱作品的流暢性,在探索人物個性的同時,也保持了與原作品的一致性。
她們是梁山上僅有的女性,但作者對她們著墨不多,讓她們依附于丈夫。在這個以男性為主的世界里,她們被徹底同化了,成為一百零八條好漢中的一員,以至于她們在本質(zhì)上與男性沒有多大區(qū)別,只能勉強算是象征性的女性。而從女性的角度來看,賽珍珠盡力消除原作中的偏見,提升了這些女性的形象,使她們處于非實體化或邊緣化的狀態(tài)。
3.扈三娘/ Goodwife Hu (Ten Foot Green Snake)/ Ten Feet of Steel。
這個例文描述了扈三娘與王矮虎搏斗的場景。為了再現(xiàn)她的英雄氣概,賽珍珠使用了一系列動詞,如“urged(催促)”“pursued(追趕)”“stretched forth(伸手)”和“l(fā)ifted Wang The Dwarf Tiger up(把王矮虎舉起來)”,展示了激烈戰(zhàn)斗的更多細節(jié)形象,她的攻擊性與王矮虎的狼狽和順從形成了對比。在 “這王矮虎如何敵得過”這句翻譯中,Shapiro使用了陳述句“It was too much for Stumpy Tiger. (這對王矮虎來說太過分了)”,而賽珍珠則使用了反問句 “how could Wang The Dwarf Tiger withstand her? (王矮虎怎么可能抵擋住她?)”。這進一步展現(xiàn)了扈三娘的攻擊性,展現(xiàn)了扈三娘的勇敢。
對于《水滸傳》中扈三娘的稱號“一丈青”,賽珍珠和Shapiro的翻譯都有其合理性。但是,Shapiro的翻譯是 “Ten Feet of Steel (一丈鐵)”,這將這位原本優(yōu)雅的女將男性化了,沒有顯示出她的女性之美。而賽珍珠翻譯為 “Ten Foot Green Snake(一丈青蛇)”則保留了其迷人的女性化一面。
四、結(jié)語
在翻譯女性形象時,賽珍珠沒有受制于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而是突破了譯者的隱形性,使女性形象和聲音在譯文中盡可能地顯現(xiàn)。對于原文中被邊緣化、被貶低的女性角色,賽珍珠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引導(dǎo)讀者關(guān)注女性角色的亮點,使她們的形象更加立體、生動。
參考文獻:
[1]Buck Pearl S. All Men Are Brothers[M]. New York: The Heritage Press, 1948.
[2]Flotow Luise V. Translation and Gender: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4.
[3]Simon, Sherry. 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4]Shapiro S. Outlaws of the Mar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0.
[5]Venuti Lawrenc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穆雷.翻譯研究中的性別視角[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8.
[7]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M].西安:三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