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平
選擇題是初中地理各種測試中的一種重要題型,它能夠有效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等能力。初中地理選擇題涉及知識面廣,題目設置靈活多變。初中地理選擇題根據(jù)題目的特點,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按照題目形式可以分為概念類選擇題、案例類選擇題,按考查知識內容可以分為地理工具類選擇題、自然地理選擇題、人文地理選擇題,按照解題方法可以分為邏輯推理類選擇題、知識運用類選擇題,等等。
一、按照題目形式分類
(一)概念類選擇題
概念類選擇題是初中地理學科中最基礎的題型之一,它主要考查學生對地理學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地理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中的地理概念是其基礎性和核心性的內容,比如地理名詞解釋、地理特點描述等。解答好這類題,學生必須牢固掌握地理概念的含義,能正確描述一些地理事物的特點等。
【例1】由于地球自轉,地球上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 )
A.晝夜更替B.季節(jié)變化C.晝夜長短的變化D.海陸變遷
解析:此題考查了地球的自轉運動。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轉引起了晝夜的更替和風向的變化等一系列現(xiàn)象。由于地球自轉,當某個地區(qū)處于太陽照射下時,這個地區(qū)就會經(jīng)歷白天;而當這個地區(qū)轉到太陽照射不到的一側時,這個地區(qū)就會經(jīng)歷夜晚。這種晝夜更替現(xiàn)象對于植物生長、動物活動和人類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影響。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晝夜也就不斷更替,而且總是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由于地球自轉,地球上不同經(jīng)度的地方,也就出現(xiàn)了時間的差異。地球自轉也對風向產(chǎn)生影響。由于地球自轉,地表不同地區(qū)受到的太陽輻射量不同,導致了氣溫差異和氣壓變化。這種溫度和氣壓的差異會引起氣體的運動,形成風。由以上分析可知,A項符合題意。
季節(jié)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是地球的公轉運動形成的。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公轉是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海陸變遷與地球運動無關。
通過此題,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地球的基本運動,以及地球自轉、地球公轉對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案例類選擇題
案例類選擇題是地理學科中常見的一種選擇題類型,它主要考查學生對地理實際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實際案例是指實際生活中出現(xiàn)的地理問題,例如自然災害、環(huán)境污染、資源利用等問題。學生通過對這些實際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可以提高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深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例2】解決我國水資源季節(jié)變化大的措施主要是(? )
A.跨流域調水B.節(jié)約用水C.修建水庫D.防止水污染
解析: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一般來說,夏半年連續(xù)4個月的徑流量要占年徑流量的60%~80%。我國河流徑流的年際變化也較大,豐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現(xiàn),有時甚至出現(xiàn)連續(xù)豐水年或連續(xù)枯水年的現(xiàn)象。興建水庫能有效解決我國水資源的季節(jié)分配不平衡的問題,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調劑各季節(jié)的河流水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我國已興建了大量水庫,用于調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擴大灌溉面積。小浪底水庫是黃河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本題選C。
二、按照知識點分類
(一)地理工具類選擇題
這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地圖測量和地圖繪制等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地圖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縮影,是一種圖形化的表現(xiàn)方式,能夠直觀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各種自然和人文現(xiàn)象。地圖的測量和繪制是地理學科的重要基礎,學生需要掌握測量和制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例如地球儀、地圖、比例尺等。
【例3】某地圖比例尺為1:1000000,地圖上兩地間的距離為3厘米,則兩地的實際距離為(? )
A.3千米B.30千米C.300千米D.3000千米
解析:此題考查了學生對比例尺的理解和計算能力。比例尺是指地圖上的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的比例關系,通常用分數(shù)的形式表示,分子是地圖上的距離,分母是實際距離。在地圖測量和繪制中,比例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shù),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計算地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之間的關系。此題根據(jù)比例尺計算可知,實際距離為30千米,故選B。
(二)自然地理選擇題
這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自然地理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學科,包括大氣、水文、地質、生態(tài)等方面的內容。自然地理的知識體系龐大,包含著復雜的自然規(guī)律和現(xiàn)象,解答考查自然地理內容的選擇題,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例4】影響世界氣候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緯度因素B.地形因素C.洋流因素D.海陸因素
解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洋流、地形因素和人類活動等。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氣溫方面,高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角小,獲得太陽輻射熱量少,氣溫低;低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角大,獲得太陽輻射熱量多,氣溫較高。中緯度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內陸地區(qū)降水少。這是受海陸因素的影響。沿海迎風地區(qū),受海洋影響大,降水多;內陸地區(qū)距海洋遠,降水少。在相同的太陽輻射條件下,海洋表面和陸地表面溫度的變化有很大的不同。緯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氣溫低些,陸地上氣溫高些;在冬季,陸地上氣溫低些,海洋上氣溫高些。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C。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迎風坡會產(chǎn)生降水。影響氣候的這些因素中,緯度因素是影響世界氣候最主要的因素。本題選A。
(三)人文地理選擇題
這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人文地理是研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作用關系的學科,包括人口、城市、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人文地理的知識體系龐大,包含著豐富的人類活動和文化內涵,解答考查人文地理內容的選擇題,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例5】小明和小強對人口增長問題爭執(zhí)不休,小明說:“人口越多越好,人多力量大。”小強說:“人口越少越好,人少不僅住房寬敞,分到的資源也多?!蹦阏J為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口增長快、慢都行
B.人口增長要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C.人口增長越快越好,因為人多力量大,利于開發(fā)資源
D.人口增長越慢越好,這樣就不會有住房緊張、就業(yè)困難等問題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有密切聯(lián)系。近幾十年來,隨著生活和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嬰兒死亡率逐漸降低,人的壽命不斷延長,這樣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長。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給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造成很大壓力,使居民的就業(yè)、居住、教育、醫(yī)療等問題難以解決。人口增長過多過快致使一些國家長期處于貧困狀態(tài)。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意大利、德國和瑞典,近些年來人口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tài),已引起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世界上的人口不能無節(jié)制地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本題選B。
三、按照解題方法分類
(一)邏輯推理類選擇題
邏輯推理類選擇題是指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的選擇題。邏輯推理是指通過分析和歸納所給出的信息,從而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在地理學科中,邏輯推理類選擇題主要要求學生通過地圖、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圖片等信息,推斷出相關地理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結果等。解答邏輯推理類選擇題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夠將多種信息進行整合,得出正確的結論。
【例6】當黑龍江省冰天雪地時,海南島依然鮮花盛開,這是因為(? )
A.海陸差異大B.跨緯度范圍廣
C.跨經(jīng)度范圍廣D.地形差異大
解析:緯度位置是形成我國南北溫差懸殊的一個重要原因。冬季,太陽光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越低,白晝越短,得到的太陽光熱也就越少,因而氣溫也就越低;反之,緯度越低,氣溫則越高。我國位于北半球,而且幅員遼闊,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因此氣溫相差很大,當黑龍江省冰天雪地時,海南島依然鮮花盛開。本題選B。
(二)知識運用類選擇題
知識運用類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此類題目往往給出一個具體的場景或問題,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地理學科知識進行分析和解答。在解答知識運用類選擇題時,學生需要結合具體情境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學生需要掌握地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具備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
【例7】某地區(qū)水資源短缺,以下哪項做法不利于解決該地區(qū)水資源短缺問題(? )
A.增加水資源開發(fā)投入B.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C.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D.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限制居民生活用水量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水資源管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水資源管理是指在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利用、開發(fā)和保護水資源。針對水資源短缺問題,可以從增加水資源開發(fā)投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等多方面進行解決。其中,增加水資源開發(fā)投入可以提高水資源供給能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可以在同樣的用水需求下實現(xiàn)更高的經(jīng)濟效益,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則能夠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但是,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不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限制居民生活用水量,可能會影響居民生活。因此,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限制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綜上所述,本題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