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弘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要涉及大學生的情緒狀況、學習成績、社會交往行為以及自我認知等方面。新媒體是運用數(shù)字技術進行廣泛網絡傳播的媒介。這個傳播載體的物化形態(tài)是手機、電腦以及其他網絡設備,傳播窗口則包括微信、QQ、微博以及各種網站、手機app或微信等,其特點是借助網絡的信息傳達優(yōu)勢進行實時或延時溝通,豐富受眾的生活。國內傳播學者也普遍認為新媒體的主要特征是便捷的溝通以及不受時間地點與信息接收工具的限制,隨時隨地用手機客戶端或者電腦接收媒體信息[1]。作為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傳播媒介,新媒體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導帶來的不只是多樣化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對學生心理動態(tài)進行實時反饋。
新媒體是利用數(shù)字技術完成信息傳播的快捷渠道,它的便利性體現(xiàn)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新媒體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和促進更全面的心理健康發(fā)展[2]。以信息反饋系統(tǒng)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給教師提供重要的處理意見,讓教師在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早期階段就進行干預,達到最好的心理教育與疏導效果。另外,新媒體也可以發(fā)揮一定的社會媒介功能,聯(lián)合學校、家庭與醫(yī)院的專業(yè)心理咨詢干預隊伍,搭建出一個集心理咨詢與治療于一體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中進行無所顧忌的交流,真實展示自己的內心想法,從而得到對癥治療。此外,新媒體還能夠發(fā)揮督促作用,以心理信息的全面發(fā)布來督促學生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讓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專題文章,閱讀優(yōu)秀的心理健康專著等,及時認識對心理健康有益的事物,拓展自己對心理健康的認知范圍。最后,新媒體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知識豐富、回饋方便的心理咨詢窗口,讓學生可以隨時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在遇到心理困擾時及時尋求專業(yè)機構的幫助,引領大學生擁抱健康的生活,獲得更多心理上的滿足。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已發(fā)生了變化,作為教師要根據新媒體環(huán)境重新制定教育內容,有效地推進心理健康學習活動。其工作難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當代大學生都是21世紀之后成長起來的青年力量,國家的富強以及民眾生活的優(yōu)渥,使得大部分學生都在家庭的寵溺中形成了鮮明的性格,當面臨大學這個社會環(huán)境時,來自學習與人際交往的各種壓力使得學生無法從容應對,于是出現(xiàn)了學業(yè)焦慮、人際關系焦慮、情緒失控等各種問題,嚴重的甚至發(fā)展為抑郁癥。這些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主要源于大學生面對新的環(huán)境和不確定因素時所產生的焦慮、緊張以及對未來的擔憂等情緒,再加上復雜的社會關系等,帶給大學生難以疏導的精神壓力,從而導致他們出現(xiàn)心理問題。即使有少部分學生意識到這種心理狀態(tài)帶來的負面反應,也因為認知的局限性使他們無法及時地尋求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案,從而出現(xiàn)多種心理問題,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當代大學生熟悉各類網絡游戲,部分大學生因無法很好地調整學業(yè)與網絡游戲的主次地位,沉淪于網絡無法自拔,繼而荒廢了學業(yè)。部分重度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大學生還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精神健康問題,產生了焦慮和抑郁情緒,封閉了應有的正常社交能力與負面情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使得大學生無法真實了解和體會周圍的現(xiàn)實世界??傮w來說,虛擬世界對大學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對于那些會經常瀏覽社交平臺的學生來說,因網絡監(jiān)督機制的缺失而使得很多負面信息以無障礙的方式侵入學生生活,將大學生的原有心理預防屏障徹底擊垮,使其受到較為嚴重的心理困擾。
新媒體所能帶給學生的信息資源千變萬化,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學生們通過新媒體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逐漸增強,如果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不能緊隨時代的步伐,不能利用新媒體手段設計出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能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選擇網絡課程、活動、微信平臺等有效的渠道溝通交流,不能很好地借助新媒體技術實施心理干預教育,就會引發(fā)學生的不信任情緒,甚至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產生排斥情緒,認為在新媒體平臺中就能獲得比教師傳授的知識更為切合實際的內容,因此沒必要親自接受教師的面授。
新媒體的教育平臺非常廣泛,包括各類門戶網站、微博微信以及海量自媒體,這些資源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種現(xiàn)代化路徑,但是弊端也同時顯現(xiàn)出來,由于各種網絡媒體信息的龐雜性,使得各種心理健康知識無法呈現(xiàn)統(tǒng)一性,有的網站能從嚴謹?shù)闹R選擇角度為學生呈現(xiàn)專業(yè)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知識,而有的網站又以隨意性的知識普及作為吸引粉絲的途徑,加之不同網站所發(fā)布的心理測驗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讓學生對心理分析的準確性產生質疑,無法達到以新媒體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預期目標[3]。因此,教師可以全面考察各教育平臺的優(yōu)勢,將資源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設計出一個集文本、視頻、圖像等于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全面推送經得起推敲的心理健康資訊,并且為大學生量身打造關于校園生活的心理健康測試,讓大學生在平臺的自主學習中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的常識,以便遇到特殊問題時能夠結合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儲備做出更好的人生選擇。該平臺還可以使用優(yōu)化的技術和資源,開辟心理健康咨詢專門渠道,當學生遇到心理難題時能夠第一時間尋求專業(yè)的心理疏導或醫(yī)療干預。另外,還可創(chuàng)建一系列社交群體交流平臺,分享心理健康體驗,參與相關討論,同時收集大學生相關信息,優(yōu)化平臺服務。通過這個經過整合的新媒體教育平臺,全面覆蓋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效率。
新媒體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傳播效度大大增強,可以更好地向受眾提供與心理健康相關的資訊與信息。[4]新媒體能為師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讓學生自主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資訊;新媒體還可以更快捷地產生互動,使得師生之間的深度對話得以實現(xiàn);新媒體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樣化的溝通渠道,可以讓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更加有效地參與其中,主動獲取有效的心理幫助;新媒體還可以利用虛擬社區(qū)進行心理調節(jié),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動態(tài),及時對危機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從而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發(fā)展。此外,新媒體還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的數(shù)據分析信息,為專業(yè)心理機構進行治療打好前期基礎。相比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新媒體的加入使得線上線下的同步交流更為便捷,同時為面對面交流存在顧慮的學生消除障礙,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蓋。
筆者通過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發(fā)現(xiàn)結合新媒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存在著教育內容全面但是缺乏個性化心理指導的情況,沒能結合不同家庭成長背景、不同性格學生的具體情況。另外,對于心理疾病和心理困擾的區(qū)分尚沒有明確的標準,因此有必要整合各種新媒體資源,形成一個適合高校學生的心理診斷依據,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利用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工具做教學解讀。在進行個性化心理教育時,可以利用新媒體進行推送、視頻投稿、活動合作、聊天溝通等,以實現(xiàn)定制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優(yōu)化的在線心理輔導平臺也可以讓大學生更方便地學習和應用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利用對話機器人技術為普通人開發(fā)特定內容和指導,根據大學生不同的年齡、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等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導計劃。
大學生心理健康疏導要以正確的觀念去理解,主要目的是針對大學生因學習、就業(yè)、社會融入和情感健康等出現(xiàn)的心理疾病,以疏導的方式進行解決。利用新媒體資源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疏導機制,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實施。
大學生心理健康疏導平臺的搭建,應當從學生思維方式、個性特征、學習習慣等方面作出相應的銜接,明確平臺創(chuàng)設的教育疏導目的,并補充及時的心理咨詢,幫助學生發(fā)展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促進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5]。利用新媒體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疏導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匯總各種新媒體網站的專業(yè)心理疏導意見,建立一個符合本校大學生學情的心理疏導一站式服務系統(tǒng),從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自主學習開始,就能讓學生參與到心理健康自測當中,讓學生具備心理健康的自評能力,同時對身邊其他同學出現(xiàn)的心理異常情況能夠及時察覺并予以幫助。當自身遇到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時,可以隨時利用平臺提供的疏導服務進行干預。此外,可以發(fā)起線上的心理輔導專題討論,專家學者可以在線解答大學生的問題,并在聊天、微信中向學生發(fā)放健康心理小材料,以便對大學生進行專業(yè)輔導。
線下線上心理疏導合作項目的實施,旨在全面調動新媒體在教師管理中的補充作用。教師通過新媒體拉近與大學生的距離,更明晰地探究大學生的心理活動,能更及時地回應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以視頻和圖文的方式進行專業(yè)的心理學設計,實施具體的個性化輔導方案,輔助大學生的自我學習。此外,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設心理咨詢提問、心理咨詢論壇等,讓心理咨詢及時便捷地惠及更多的大學生群體,讓大學生能夠得到精準有效的心理疏導服務。
近幾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疏導中開始利用新媒體,并獲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浙江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疫情期間主動組織“大家好”微信群,導師在群中以問答形式開展心理健康疏導活動,定期進行在線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方面的困擾。廈門大學藥學院充分利用新媒體,組織32位心理輔導員使用QQ群,每天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問答和私信服務,回復學生的心理困惑問題。復旦大學宿舍管理委員會定期發(fā)布新聞、短視頻、心理安全提示等消息文本;開設“復旦大學宿舍心理健康”微信公眾號,定期更新心理講座內容;針對心理健康咨詢,把宿舍管理委員會師生心理咨詢中心建在微信上,提供線上普及心理素質課程,積極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上課效率的提高[6]。
眾多大學的線下線上心理疏導合作實踐表明,新媒體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健康難題,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讓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來自各種源頭的壓力,更有效地化解壓力,盡快恢復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當中。不僅如此,新媒體還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加社交網絡內的正能量,讓大學生更關注如何服務社會。另外,高校借助新媒體舉辦的在線問題解答、在線訪談等欄目,經過了線下線上的實踐考驗,在不斷改進中將持續(xù)不斷地為大學生提供安全、舒適、自在的心理健康疏導服務,全面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雖然從總體上已經趨于好轉,但是仍舊存在一些影響學習與生活的問題,如焦慮、抑郁。因此,應當結合新媒體增強學生的自主心理調節(jié)意識,借助新媒體隨時與學生保持密切聯(lián)系,建立心理支持小組,定期開展心理篩查等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有效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此外,大學校園應建立心理健康行政和服務聯(lián)系隊伍,制定遵循心理健康標準的心理健康行政政策制度,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問題疏導踐行中出現(xiàn)問題時的解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