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里,德貴最后一次來種河灘地已是臘月里。這期間,他先后種過一次黃豆,兩次綠豆,兩次麥子,顆粒無收。這情況,德貴還有歲數(shù)更大的犁都沒經(jīng)歷過。
大河灣土地分兩種:一種在圍堤壩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另一種地在堤壩外,無遮無攔地緊挨淮河,這地叫河灘地,村人說德貴,那點河灘地還能結(jié)出金豆豆、銀豆豆?德貴說,俺見河灘地長草就像長俺心口窩,痛得夜夜睡不著覺呀!
河灘地位于村東兩里地。德貴村東里出了莊,趕頭牛,扛張犁,沿河堤一直往東去。人老,牛老,犁也老。至河灘地頭,德貴說一聲“吁——”,牛停下蹄,德貴沒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還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氣。德貴、牛和犁三個老貨徑直朝淮河走去。
牛飲水,人喝水,犁干脆丟河里。德貴、牛,還有那張淹沒水里的犁構(gòu)成一幅溫馨的田園畫。這天上午,德貴犁過河灘地;這天下午,德貴耙過河灘地;這天挨傍晚,德貴撒開黃豆種。一天時間,這塊河灘地就暄暄騰騰像塊餅被德貴精心制作好,擺放在淮河邊上。
然而,還沒等德貴的鋤伸進去,淮河的水便漲出來。德貴赤腳跑進黃豆地,德貴站立的地方原本還是一處干地,河水舔舔地漫過腳面,德貴往后退,罵河水,說俺是一棵會挪動的莊稼,你們想淹也淹不住。
就這么河水淹過種、種過淹,德貴從夏日里一口氣趕進臘月天。
臘月里天寒地凍,德貴這回出村只扛一把大掃帚。河灘地經(jīng)河水反復(fù)浸泡幾個月,晃晃蕩蕩地如鋪展一地的嫩豆腐。這樣的地下不去牛、伸不開犁,德貴扛的大掃帚是牛也是犁。德貴脫下鞋,“咔嚓”踩碎表層的薄冰走進去,冰泥一下沒過小腿肚,德貴挨排排拍碎冰,而后才能撒上種。
這一次撒的是蕎麥。臘月天,只能種蕎麥。
兩腿淤進冰泥里,那些刺骨的寒氣也就洪水般一浪一浪往心口窩那里涌。德貴仍不罷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地,撒一截種子,而后再把蕎麥種拍進泥水里。德貴知道停下手,這些拍碎的冰泥又會凝結(jié)起來。德貴還知道蕎麥種在這樣的冰泥里是長不出芽的,即使長出芽,也會被凍死。但德貴仍是一點一點地種。
這天,德貴回家燒兩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來。夢里的河灘地綠油油長滿一地的好蕎麥,長呀長呀一個勁地往上長。
(本文入選2023年高考全國乙卷語文試卷,文章有刪減)
曹多勇,1962年出生在淮河岸邊的大河灣村。現(xiàn)為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在《人民文學(xué)》《當代》《十月》《中國作家》《作家》《山花》等刊物發(fā)表中短篇小說400萬字。長篇小說《美麗的村莊》(與人合作)獲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中篇小說《好日子》榮獲安徽文學(xué)獎。
《意林》:《長出一地的好蕎麥》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什么?
曹多勇:這部小說是基于我父輩的真實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我出生在淮河流域的大河灣村,我們這里有一部分地是被河堤圍住的,另有一部分土地就是小說中提到的河灘地,由于當年淮河不時泛濫,在這里種地面臨著顆粒無收的風(fēng)險,但農(nóng)民們?nèi)詴Φ卦谶@些河灘地里勞作,人們會像小說里那樣,根據(jù)季節(jié)的先后,先種黃豆,再種綠豆,最后種的就是蕎麥,這樣的場景在我小時候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年記憶是一個作家最好的創(chuàng)作題材,我小時候所經(jīng)歷的那些事,都慢慢地成為我小說的素材。
《意林》:文章被高考試卷選用,您有什么感想?
曹多勇:這次小說被全國高考乙卷選用,對我而言也是個驚喜,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到這些故事,對我們作家來說也是很欣慰的。我之所以要將這些故事寫下來,也是希望將我們父輩做過的這些事情,還有他們對土地的熱愛記錄下來,將中國人對土地的熱愛,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讓大家記住祖輩的這些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