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勇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要,是推動黨的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關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在貫徹落實過程中有沒有“ 水土不服 ”、是不是契合民意,群眾心里最清楚,也最有發(fā)言權。因此,調查研究要走好“群眾路線 ”,沉入基層、謀在長遠、干在深處,掌握滾燙的第一手資料,找準存在的短板弱項,確保制定的改革舉措更符合人民利益,更多的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放下“官架子”直入一線。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各個時期做好工作的傳家寶,也是每個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現(xiàn)實中一些領導干部在調研時高高在上、腳不沾泥,只滿足于“坐在車上轉,隔著窗戶看”,只聽“聲”、不見“影”,只“打雷”、不“下雨”,“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一些領導干部即便到了調研現(xiàn)場,情況還沒了解多少,還沒聽進群眾意見,就開始作指示,然后匆忙趕往下一場,此類“搭臺唱戲式”調研,不僅違背調查研究的初衷,還容易助長形式主義的不良作風。調查研究不能浮在表面,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放下架子、挽起袖子、撲下身子,進百家門、吃百家飯、說百姓話,真正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
掏出“心窩子”與群眾談。群眾意見是我們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拾遺補缺、克服缺點、減少錯誤的良藥。群眾敢于提意見,群眾愿意提意見,群眾意見有人聽,調查研究才能真正與人民群眾形成共識、達到共鳴。但是,在調查研究過程中,一些黨員干部聽取群眾意見時,唯我獨尊、自說自話,認為群眾的意見沒有多少價值,甚至認為群眾提意見是故意找茬、挑刺,干工作時我行我素。認真傾聽群眾意見,是黨員干部應當具備的品德、素質、修養(yǎng),也是領導干部胸襟、作風、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領導干部要拿出掏心窩子的態(tài)度,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回應群眾訴求,對有價值的意見建議,要及時做好收集整理,形成具體實施方案;對沒有價值的意見建議,要耐心做好解釋,鼓勵群眾提出更多更好推動工作、指導實踐的針對性意見建議。
打開“話匣子”答疑解惑。人民群眾是黨的方針政策最直接的見證者、實踐者、受益者,對存在的問題感受最深、看得最準,人民群眾的見解更接近事物的本真,也最有說服力。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在開會或向上級匯報工作時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但在調查研究過程中,與人民群眾交談時卻支支吾吾、模棱兩可,不知道聊什么,除了滿口官話、套話、空話,似乎說不出多少接地氣的“家常話”,自然就聽不見人民群眾真實的聲音,難以了解群眾的困難疾苦。問題是時代的聲音,離開問題的調查研究,很容易迷失方向,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打開話匣子,就要是奔著問題去,緊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難點問題展開調研,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準確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找準癥結、對癥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