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璐兒
近日,我隨手翻閱《我為丹青》系列畫冊,看到劉永健的水彩畫作品時,頓時讓自己回想起在學習水彩畫期間,劉永健老師為我們教學時的種種。劉永健老師教學期間,我們時常看到他的親筆示范,他的畫面總能長久的吸引著我們的目光。這次拜閱他的水彩畫作品畫冊,讓我對劉老師的作品又更進一步有了些了解。細細翻閱他的水彩畫作品,每一幅的畫面都讓我的內(nèi)心享受到了一種寧靜。然而,吸引我的這種寧靜之美,更多的體現(xiàn)在筆觸上的干凈、利落。
水彩畫筆觸隨著個人藝術風格和藝術情趣的形成,而彰顯其藝術風格的特色。劉永健師承黃鐵山大師,是他的得意徒弟之一,畫風延續(xù)了黃鐵山大師的嚴謹、清新明快、淡雅抒情,同時,還給人一種淡淡的寧靜美。筆觸在水彩畫面中的律動,表達的是畫家的熟練繪畫技巧,更是畫家的情感流露和個性。當劉老師為我們教學時,便能深刻的感受到。
依然記得,劉永健老師在第一堂教學課上,就為我們示范了一副單色的靜物水彩畫,那是第一次看到劉老師的畫。從鉛筆稿開始,他對畫面的精準度就要求頗高,整幅畫下來,儼然已是一副完整的帶少許調子的素描畫。在接下來的上色過程中,一筆一畫都是那樣的干脆,不多不少,慢慢的,一副看似簡單卻又精致的靜物圖展現(xiàn)在我們眼中,那時為之的驚嘆依舊記憶深刻。如今,在《我為丹青》系列之劉永健老師的水彩畫作品集中,看到一副更為完整的靜物水彩畫--《秋意》,創(chuàng)作于1999年。這幅靜物圖以棕色調子呈現(xiàn),畫面以三個陶瓷罐為主體,瓷罐中插著幾根蘆葦桿子,寓示著秋意。從畫面上還能看到畫線描稿時,留下的淡淡鉛筆痕跡,讓畫面顯得別有味道。三個主體物陶瓷罐形態(tài)各異,在筆觸表現(xiàn)上,一個表現(xiàn)得圓潤,一個稍帶筆觸表現(xiàn)光影,另一個則筆觸表現(xiàn)明顯。無論是大塊面還是邊緣細節(jié),都表現(xiàn)的十分精致,沒有任何多余,而陶瓷罐上的花紋,相比之下,表現(xiàn)得放松,卻相得益彰。整個畫面雖然是單色調,但依然能感受到筆觸沒有過多的疊加,該重色的地方不含糊,一步到位,保持水彩畫的輕、透、薄的特色,同時不失分量。這些干凈、利落的筆觸,結合著恰到好處的色調,使整個畫面,清新淡雅,使觀賞者,內(nèi)心平靜。
水彩畫寫生也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跟隨著劉永健老師去過一次湘西寫生。在寫生時,劉老師依舊表現(xiàn)的從容、淡定,從作畫準備開始,一切都是井井有條,頗有講究。劉永健老師的作品集中有寫生畫,也有后期創(chuàng)作畫,相較于創(chuàng)作畫,寫生畫不追求十分精致,可通過筆觸所表現(xiàn)出的畫面感,沒有減少,例如一幅名為《老宅》的作品。這幅作品主要可感受到它的古樸,這種古樸主要通過房屋,圍墻,小樹叢和圍墻上的藤葉呈現(xiàn)出來。干濕結合的畫面,通過干擦的筆觸表現(xiàn)老宅墻壁的滄桑感以及部分圍墻的質感。在描繪近處的老宅墻壁時,先有濕潤的筆法準確帶出老宅墻壁的基本輪廓,邊緣線依舊準確不含糊,包括墻壁上的窗戶等細節(jié)及屋頂,再用干筆有收有放的擦出墻壁的斑駁。這些剛剛好的干擦,不但沒有使畫面顯亂,而是加重了老宅墻壁的厚重感。緊連著墻壁前的殘斷圍墻,有一片青苔,濕潤的青苔與殘斷圍墻緊密銜接,邊緣上、細節(jié)處,筆觸利落、肯定。遠處的老宅及圍墻,細節(jié)表現(xiàn)上雖然不多,可應該肯定的地方還是非常干脆,像是圍墻上的藤葉,數(shù)量雖多,處理得卻不混亂。風景畫,多是描繪對象數(shù)量較為多的,在看劉永健老師為我們示范寫生風景畫時,從線描稿開始,依舊畫得很嚴謹,再到上色,從哪部分開始到哪部分結束,都時時心有成竹,在線稿時定好的型,在上色時絕不輕易超出、變化。沒有多重色的疊加,大多數(shù)一筆到位。看著劉老師這樣一筆一筆的勾勒出寫生對象,不由的心生感嘆。
古今中外,許多水彩畫大師作品中的筆觸運用,充分體現(xiàn)出畫家的崇高的藝術精神和高超的藝術修養(yǎng)。比如,在美國畫家薩金特的作品中,肯定、簡練的筆觸結合明快的色彩產(chǎn)生了輝煌壯麗的畫面效果,十分瀟灑、直率,使描繪對象煥發(fā)蓬勃生氣與活力。筆觸產(chǎn)生于筆法,其基礎動因來源于畫家的個性。劉永健老師溫文爾雅,干凈利落的筆觸結合內(nèi)斂、節(jié)制的灰調,追求著一種"永恒的寧靜。"
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畫,能給畫家更多的時間細細研究,畫面最終表現(xiàn)出來的效果也會更精致。作品集中,一幅《待渡》圖,把劉永健水彩畫的寧靜美,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還是一幅風景畫,畫面中內(nèi)容不少,有水,有船,有吊腳樓,有樹,有石階、石頭,還有一群小鳥。畫面整體給人一種很水潤的感覺,大部分的濕筆,少許的干筆概括對象輪廓,干、濕結合的恰到好處。濕潤的大筆觸帶出天空和水面,水中的倒影,通過豎擺,表現(xiàn)水中景象變化,十分生動。畫中的吊腳樓也通過筆觸的擺來表現(xiàn)對象,只是稍有區(qū)別的是,用干筆干脆的擺畫,來明確物體,在表現(xiàn)石頭、石階時,同樣用筆觸大而多的豎擺精準的刻畫對象。
對樹木的描繪,則明顯的有干掃的筆觸,來表達樹木的形態(tài),再加上生動的樹干勾枝,使畫面寧靜中帶著一股靈動。水彩畫不同的筆觸效果,既是畫家作畫過程中點、劃、涂、擺、掃、揉、洗等各種筆勢和筆法所產(chǎn)生的痕跡,更是畫家眼、心、手與客觀物象碰撞而迸發(fā)的理想火花。
劉永健老師所追求的"寧靜"當然不只是靠筆觸,他對色調中灰調的精煉運用與高超發(fā)揮,使他的寧靜美得到最大的展現(xiàn)。他的風景畫作品,用灰調表現(xiàn)的很多,但也有《高原東韻》、《秋意》這樣的少數(shù)作品,以明調表現(xiàn)。天空、水面、草叢等這些大面積的色塊都用
相對輕快的明調,只用一點點的灰調來平衡畫面,即使是明調,也是一種有節(jié)制、內(nèi)斂的明調。這仍是一種優(yōu)雅的展現(xiàn),我們依然能從畫面感受到舒緩,體會到絲絲的恬靜。
每當欣賞到劉永健老師的水彩畫作品時,總會帶給我水彩畫美的震撼。他的水彩畫所帶來的寧靜之美,更是持久、不變。在喧囂的現(xiàn)代社會中,"一種永恒的寧靜"是劉永健老師所追求的,同樣,也是我們一直所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