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飛
竹子,因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而自帶流量,自古及今,圈粉無數(shù)?!盎ㄖ兴木印?,只有竹子不以花見長,更兼“歲寒三友”之一的雅稱,足見“竹子”在我們中國人心中的分量,早已化作一個符號,形成一種文化,鑄成一種精神。
一
作為竹子最主要的原產地之一,中國最早的二言詩《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就無意記錄了竹子利用的最初發(fā)端,到吃的竹筍,用的筷子、籃子,還有消遣的竹笛、風箏……舉不勝舉;《詩經·衛(wèi)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則有意留下我們對竹子摯愛的濫觴。
幾棵淡竹,足以入畫,一叢修竹,亦可悅目。
一片竹子呢?一片竹子不就是竹林嗎?
人事有代謝,竹林有古今。
家在北方農村,小時候沒機會見竹子,更別提竹林了。課本上的圖畫,僅是寥寥數(shù)筆,傳神但無生氣,一如掃院的掃帚、摟草的筢子、淘麥的竹籃般干澀,不小心還會扎入指甲縫,血流不止,不很痛卻心煩。
讀了幾年書后,知道竹子不單會扎人,還有那么多妙處,人常說不打不相識,竹子和人是不扎不相知吧!于是,向往青翠欲滴的竹子的心,像剛出土的竹筍般瘋漲。一片翠竹,一陣涼風,妙曼的竹枝牽著亭亭的竹葉,歡快地跳舞,鳥兒忍不住唱歌助興,想想就美得要醉了。最好高空傳來幾聲“布谷——布谷”,簡直就是天籟了!
家鄉(xiāng)的鳥兒不少,叫聲各異,有長有短,有的聒噪,有的悅耳,數(shù)布谷鳥的叫聲最動聽了,曼妙而悠長,布谷——布谷……
也許鳥兒也有方言,有地方聽成“光棍兒捉鋤”,也有說是“麥天咋過”的,但都不如一聲“布谷”攝人心魂,自帶鄉(xiāng)愁詩韻。
許是心有靈犀吧,想著,想著,機會來了。高中畢業(yè)那年夏天,到同學家玩,不期進村路邊,竟有兩個一眼望不到邊的竹園,也可以叫竹林吧。高大挺拔的竹子,密密匝匝,莖葉綠得發(fā)亮、欲滴,似乎要輕輕地撫去人心頭的燥熱,慢慢點化隱藏心中的一絲澄明,難怪王維經?!蔼氉捏蚶铩绷?。
有人正在灌園,收獲的喜悅,吹動了他的嘴角,不期而至的微風,也催著竹枝竹葉歡迎呆鳥般的我這個異鄉(xiāng)人,這就是竹子!這就是竹林?
一身的燥熱,害羞著隨風飄過,留下婆娑的竹葉亂顫著,偷笑著……
那天,布谷鳥沒來,許是知道我離家不遠吧,天空淡得幾乎透明的云彩,像極了“布谷”聲中那一絲絲鄉(xiāng)愁……
那時,竹林于我,只是生長一大片竹子的地方。
再后來,知道“竹林七賢”的故事,竹子的清高化身七賢,七賢的盛名成就竹林,一起演繹了一段文壇佳話,奠基了一座精神豐碑。奈何歷史久遠,只可神游,無法近看,當年的七賢,竹林,早已渺不可見。
二
有時候,事情就這么神奇,在我以為和竹林再無交際時,2000年一個“竹林眾生”的企業(yè),推廣雙黃連口服液,廣告詞沒記住,卻記住了企業(yè)名字,那時不知道“竹林”是企業(yè)的所在地,更不知道“竹林眾生”的含義,只是覺得竹林——眾生,如布谷——布谷般詩意而親切,看來自己和竹林有緣。
時間會發(fā)酵。
曾經的緣,草蛇灰線,不經意發(fā)酵成了一次甜蜜的遇見。機緣巧合,今年5月底參加奔流文學院舉辦的作家研修班,地點就在竹林,而且離竹林不遠同屬鞏義的康店,就是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圣杜甫的出生地,盡管那時的杜甫心中掛念的竹林,在遙遠的太行山下,也擋不住千年后今天的竹林,和杜甫有某種精神相通。無論竹林,還是杜甫,都令我向往不已。
盼望著,盼望著,5月22日下午,終于到了竹林賓館,真想大喊一聲“竹林,我來了!”俗氣,但真情。
這次出來學習,是第一次,很猶豫了些時日,作為文學愛好者,面對縣文聯(lián)馮主席“想進一步,就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看看外面的大世界”的諄諄教導,春風化雨,讓竹林見證,這是我文學生命開始的地方。
聽大師們講課的興奮、仰慕,翩然而至,隨著和文友交流卻悄然分家,興奮似天上白云,風一吹就散了,留下一地仰慕。文友中,隨便一個不起眼的老頭,或許就是一主編;看似彪形大漢,書也許就出了幾本。個個藏龍臥虎,而我自己就真什么也不是了,自卑像夏天雨后的冷風愈吹愈大:沒有多少文學功底的自己,通過短短一周學習,能提高多少?沒認真讀幾本書能否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不知道看、聽、搜集素材技巧,以后怎么寫關于竹林的作品……
這一樁樁,一件件,一座座大山般憑空佇在心中,這是第一次參加文學活動啊。山上沒有盛開的鮮花,只有不斷的雪花,紛繁而心煩,竹林在山那邊!
還好第三天,竹林下起了小雨,心一下靜了下來。晚飯后隨文友出去閑逛,才發(fā)覺竹林原來坡陡溝深,幾無平地。溝沿坡邊,三戶兩家住在一起,在綠樹掩映下,粉白墻的房子,像一叢叢蘑菇,紅磚墻的似一束束淡紅的玫瑰,被誰不經意隨手撒了出去,靜靜地生著長著,回味歲月流轉,咀嚼時代變遷。你家的房頂,也許就在他家的腳下,別惱!往上看:另一戶人家門口的小路,正橫臥在他家房頂邊兒,美滋滋享受著槐樹的陰涼呢。你步步登高,他一覽無余,各有各的好。
放眼望去,下面的溝,對面的坡,除了偶有幾塊不大的麥田,全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白天雨水輕拭過的葉子的綠色,細磨過般,透出翠色,眼前就是大片大片翠玉,一色的澄翠了,難怪“紅杏尚書”宋祁《送王鼎同年尉滎陽》,有“澄翠溢滎來”,沒準那時的竹林屬于滎陽。這澄翠一入雙眼,就化作輕松熨帖,心也隨之放空。
閉眼,暫且享受這心空,與山川合一。
這時,遠處傳來熟悉的鳥鳴“布谷——布谷”,麥熟的時節(jié),一聲比一聲悠揚,一聲比一聲親切、動聽,莫不是家鄉(xiāng)的布谷鳥怕我心煩,叫了同伴兒?頓時有到家的感覺……
家,對就是家!
這一條條小路,似一枝枝小竹枝,這三戶兩家如同那片片竹葉,幾條小路匯到一條大路,就成了一棵竹子,無數(shù)棵竹子,聚在一起,就是興興旺旺的竹林——一個共同的家,同呼吸共風雨。
三
怎能不如此呢?
上午參觀北山公園時,導游介紹以前的竹林,山高石厚土薄,是個寸草不生的石渣嶺,村民自嘲“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地無三分平,吃水貴如油,有女莫嫁竹林溝”,人吃水要到七八里外肩挑車拉,人活著就不易,更別提活樹了,名叫竹林,可老幾輩連竹影兒也沒見過。
難怪這幾天在竹林,只見過一處竹子,少水滋潤,葉子也是黃綠色的。沒來之前,還暢想這兒處處修竹迎風,條條纖溪繞園,不經意就“竹喧歸浣女”,更別提“綠竹含新粉”,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清幽的詩句。風一吹,一片竹葉就是一句好詩。
盡管竹子不多,但這漫山遍野的樹木,足足百萬棵,像百萬雄兵,守護這片土地,更像百萬證人,見證竹林變遷,無言勝萬語。
從石渣嶺寸草不生,到百萬棵樹郁郁蔥蔥,從窮鄉(xiāng)僻壤到全國宜居小鎮(zhèn),從400余戶,2000多人的山村,到如今升格為鎮(zhèn),轄7個社區(qū),1.5萬口人,擁有3家上市企業(yè)的大家庭。這不單是人間奇跡,可謂滄海桑田,40年已換了人間!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創(chuàng)造這奇跡的竹林人,共同做了最好的詮釋。
同樣面對窮山,列子筆下的“愚公”: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為自己子孫計,尚且感天動地,激勵我們千百年;竹林人是在改變,改荒山為青山,更是在改變自己的思想,發(fā)展模式,唯一不變的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移一改,不同的是思路,共通的是執(zhí)著和矢志不移的信心、決心,一脈相承的愚公精神,中華民族歷盡磨難,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
四
現(xiàn)在的鞏義,曾經叫鞏縣。不僅是心懷悲憫,留下“三吏三別”詩圣杜甫的出生地,也是北宋七位帝王的長眠之地,自然少不了趙姓子孫散居。趙明恩書記,作為帶領竹林人40年的“弄潮兒”,就是竹林乃至全國最亮眼的一個,明恩——銘記前人、他人的恩情?他心系鄉(xiāng)鄰共同富裕的執(zhí)念,高瞻遠矚的決策,或許是偶然的歷史傳承,但肯定是竹林群眾的福氣,是改革大潮畫卷上最濃的一筆。
歷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一件件改變人們命運的事件,無疑就是那激情澎湃的浪花,勇立潮頭的弄潮兒非最后的決策者莫屬了。
這樣的浪花,竹林已經有過3朵,每一朵都是一組激昂的旋律,唱響竹林人的幸福生活。
1983年“七一”前夕的“七天七夜會議”:一條道路(帶領群眾發(fā)展集體經濟,共同富裕)是舵,一個規(guī)矩(當官不經商,經商不當官)、一項制度(三評)是雙槳,一個思路(至少50%精力抓人的思想)是指導思想。從此,如我黨“三灣改編”支部建在連上,部隊迸發(fā)無限生機,竹林這艘注定行穩(wěn)致遠的大船,乘風破浪起航了……
于是,竹林的普通百姓有盼頭了,人心也齊了,干勁兒更足了,一口氣開工了好幾個大項目,不但竹林人高興,連久違的布谷鳥也不知怎么得到消息,“布谷——布谷”……
隨后的“林場會議”,助力竹林集體經濟做大做強,“翱翔會議”加快轉型,一批高科技高效益環(huán)保型大項目應運而生,竹林也乘風飛騰。
歷史,是過去的時間,時間不會虧待任何人,包括竹林。據(jù)說竹林歷史上也曾山清水秀,只是嘉靖年間地殼變動,導致竹林人數(shù)百年困守寸草不生的石渣嶺,團不成團,散居溝溝嶺嶺,走著上上下下的路,過著饑饑餓餓的生活,還養(yǎng)成石頭一樣堅韌的性格……
時間,像魔術師一樣,竹林人愁麻木的石頭,原來是鋁礦石,鐵礦石……這是時間補給竹林人的寶貝,除了依然缺水。
水,不僅是人的命脈,也是工業(yè)的命脈。幾經周折,終于在2003年,竹林人從30公里外,經過4級提灌,跨越5個鄉(xiāng)鎮(zhèn),引來了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喝飽水的竹林,迎著時代的風,不斷繪出新的風景。
這風景,是21家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3家上市企業(yè)的身影;是一排排配套“日間照料中心”“兒童之家”等生活設施的安置房無聲勝有聲;是“十好”標兵之一——榮獲“好媳婦”后,娘家門楣上“教女有方”喜匾下掩飾不住的笑容;是每年長壽山花轎中濃濃的85歲夕陽紅;更是前后34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這里有他們的詩和遠方……
不單單是“一枝一葉總關情”。
或許,更多的是文化,是傳承,是精神,是信仰。是對那一聲聲“布谷”的回應……
五
也許老天現(xiàn)在愛憐這竹林,還有她那來之不易的綠,小雨不停,滋潤腳下的土地,大師們高屋建瓴深入淺出的授課,甘霖般澆灌著每一塊饑渴的心田,每每令人酣暢淋漓,不由也愛上了竹林,更想進一步了解她、親近她。
又是一個細雨如絲的清晨,約了同樣喜歡微雨中散步的文友,沿一條小路,向里隨意走去。路邊零散人家大都有粉成白色的漂亮的院墻,突然發(fā)現(xiàn)前邊孤零零一戶人家,沒有院墻,一溜兒四孔磚箍窯,木門木窗,褐紅色的磚無不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滄桑,“看看去!”我倆幾乎不約而同。
穿過少有的泥濘小院,來到一扇半掩的窯門前。聞聲出來一個70多歲銀白短發(fā)的老太太,微微駝背,臉色微黃,一件干凈的暗紅格子上衣,黑色略緊身褲子,顯得愈發(fā)消瘦??次覀z一眼,目光就四處游移,如一只受過傷的小鳥。
“你們干啥嘞?”善良而怯怯地問。習慣性地用舌尖舔舐上唇,不知道是借以洗去生活的灰塵,還是把曾經的苦吐出來,散開去,舌是心之苗啊!
“我們是來這兒學習的,看您家窯怪美。您身體還不錯?!?/p>
“是人家的舊窯,身體不太好?!彼智屏宋覀円谎郏⒘瞬坏揭幻?,立馬又低頭看地。
也許看我們并無惡意,老人話多了。原來老人的家,因配合長壽山風景區(qū)建設拆了,劃入竹林鎮(zhèn)時間又短,生活并不太富裕,兒子沒啥文化,就近在鎮(zhèn)上工廠打工,每月和兒媳都有四五千收入,日子漸有起色,自己和老伴借住親戚舊窯,平時種點兒菜,養(yǎng)老金基本顧住日?;ㄤN。
這時,注意到門前有個大水缸,盛滿了窯頂落水管流下的雨水。“存點水澆菜,”不等問,老人訕笑,“以前缺水慣了,雖說現(xiàn)在吃水不愁了,可從幾十里外的黃河引來,不容易!”
“你慢點,慢點!”老人忽然大聲。一個佝僂大爺拄著雙拐,從窯里出來,面色還可以,“來了!”如認識我們一樣。
“小心,我扶你一下。”
“沒事,他習慣了,早上起來去看看菜地?!笨蠢先艘徊揭慌?,蹣跚著走向小院緊鄰的山坡,微雨漂濕了雙眼。
“你們是好人?!崩咸执舐曊f了一句。
“和我們的父母歲數(shù)差不多,誰見了都會扶一下。說點竹林的老事兒吧?”
老人點點頭說:“我知道的也不多,竹林以前缺水,也缺地,窮死了,現(xiàn)在和過去日子比就是在天上??矗@各家門口種菜的土,大多還是從外地捎回來的,難怪沿路看他們門口幾平方米的菜地,全部凸出地面,像刻意把周圍挖成平地。以前我住三樹嶺,這會兒叫長壽山,說是俺們生活好了,這上歲數(shù)的人也多了,建成風景區(qū)好多人看呢……”
一會兒,大爺從山坡上準備下來,我趕緊跑過去,雙手握緊他的雙拐,一步一步倒著挪了下來,微雨過后,坡不大但濕滑得很。囑咐他們平時小心安全后,我們告別老人離開,“現(xiàn)在生活越來越好,以后你們肯定能坐花轎上長壽山的老家看看?!眰z老人的笑抹平了歲月留在臉上的溝壑,臉頰的紅暈比長壽山的紅葉更濃,更醉人吧……
不經意,又聽見遠處傳來一聲聲“布谷——布谷”,撞到滿山谷的綠,連回聲也透著歡喜的綠意……
六
到竹林參觀,繞不開長壽山。4A景區(qū)長壽山,不僅是竹林的一張亮麗名片,更是經濟轉型、發(fā)展綠色經濟的成功實踐,秋天滿山紅葉不僅是游人眼中美景,更是竹林人紅紅火火的心情。巧得很,去長壽山那天依然細雨蒙蒙,一群人沿著山路迂回向上,滿眼翠綠,根本看不出幾年前曾是千瘡百孔的礦山,別提樹了,草也沒幾棵;一汪汪潭水如眼睛,貪婪地看著、占著四周的綠,自己就變成一塊碧玉了。走著走著,雨像個調皮的孩子,開起玩笑越下越大了,大部分人乘觀光車上去了,剩下的三三兩兩,說笑著,鼓勵著,比賽著繼續(xù)前行,我和一個內蒙古的作家同行,她短發(fā)牛仔服,笑意盈盈,走起路像風,把雨都吹小了,眼大得可以裝下一片草原,難怪公開發(fā)表文章近20萬字,把我佩服得如同小草仰望大樹!加了微信——西窗雪,和著這竹林雨,頓覺雨中長壽山處處是詩意了,無法暢游的遺憾如遠處的煙雨,隨風化成綠色的詩句……
飯后和“西窗雪”微信聊起這次雨中游長壽山,竟有點兒詩意盎然:
竹林雨中漫步,
細雨輕輕賴在臉上的感覺真好!
這是一次明亮的遇見,沒有一滴雨水,
雨水都化作窗外雪了。
因懂得而無語,
細雨是最好的詩。
雨水也有年齡,細雨如少年般懵懂,大雨似成年質感。少年的細雨,如煙似霧,飄飄散散,可以輕撫你的面頰,跳動你的鼻尖,親吻你的眼瞼,滑過你的唇,麻酥酥的,直逼心田,那是自然和心交流的語言。
七
長壽山是竹林的綠色名片,天祥集團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yè),無疑就是竹林更好的明天。作為“三桶油”的一級供應商,主打產品石油壓裂支撐劑(俗稱陶粒砂)的用途,被公司別出心裁以動畫形式演示,深深吸引了我:在前期勘探基礎上,經過鉆井——固井,壓裂含油頁巖形成裂隙,再射孔加大裂縫,導入抗高壓耐磨的陶粒砂支撐裂縫,原油就從小米粒大小圓滾滾的陶粒砂縫隙間,唱著醞釀了億萬年的科技贊歌,歡快地汩汩流出。忽然頓悟,一個人文學道路上的哪怕一點進步,不也如此嗎?生活的積淀,就似那地殼深處含油的頁巖,不懼風雨一路前行,就是在鉆井,不斷學習充電酷似固井,每一次認真寫作就是壓裂,直到某一天,聽一位大家講課或是和高水平的良師益友交流,突然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射孔成功!你所看過的、讀過的、悟過的一切,如同規(guī)格各異的陶粒砂,急不可耐地順勢涌進心靈的裂隙,一個個鮮活的文字,像一滴滴飽含生命溫度的原油,小魚兒般從筆下涌出……
科技遇到想象是創(chuàng)新,文學遇到想象是浪漫,生活遇到浪漫是溫馨。曾經的竹林,少土缺水石渣嶺,想象也折了翅膀,現(xiàn)在的竹林,藍天綠地宜居城,想象也插上了綠色的翅膀,借改革的東風,不斷飛向新的詩和遠方。
八
一周的學習,還沒細品就結束了。
竹林,我來了;竹林,我走了,伴著蒙蒙煙雨,聽著布谷聲聲。
不舍得離開,閉眼,回味。盡管沒有領悟竹林精神的神韻,但我觸摸到她跳動的心房——初心、創(chuàng)新,大道至簡。
就變作一只竹林鳥吧,高唱竹林——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