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佳惠
或許對許多人來說王維是一個我們都不陌生的詩人,他的傳世之作有很多,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等,畫風詩意,詩畫交融,他不僅是位詩人,也是位畫家,他的畫作大多意境深遠,飽含詩意,更是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繪畫風格,也一直被后世之人所稱頌,也對當時以及后世的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詩與畫有怎樣的關系呢?王維的詩與畫又有怎樣的交集呢?又是怎樣的人生經歷造成了他這種獨特的畫風?
中國的詩與畫有不同,從其形式來看詩與畫是都屬于藝術表達形式,但就其本質來講,詩通過文字進行表達與畫通過色彩及線條表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表達手法,繪畫是以畫家把現實景物加以藝術處理,來突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多以物態(tài)的三維模式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范圍內,給人以最直觀,最震撼的體驗。而詩則是以詩人把世事人情、萬事萬物,凡是詩人自己所認知的一切以及他想表達的,都可以把它整合成文字,以書寫等二維的表現形式創(chuàng)作出來,它往往不能直觀地給人以深刻印象,它一般需要一定的現實場景的帶入,或是詩人賦予生命的進行朗誦,才能使它透過詩人進入世人,而且有些詩還是需要時間的沉淀,社會對真理的見證,才能更加顯得有說服力,讓眾人所信服并且銘記。所以,就其詩和畫的形式本身來講,我認為繪畫更能給人以直觀的視覺感受,心靈的震撼。
二者有相同之處,中國詩畫都是古代典型藝術的代表,中心思想都是表現、抒情、寫意,最后隨著人們審美情趣和能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詩畫的最終評價都取決于其作品的意境。所以基于這些相同與不同,人們嘗試著把詩畫結合,不是單純的畫中題詩,詩中寫畫,而是那種在畫中,表現出詩中難以感受到的波瀾壯闊;在詩中,描述無法畫之景。在漫長的繪畫史中有許多畫家做到了這一點,但追溯初始我們就會想起一個熟悉又陌生的人,那就是王維,他是我們所知藝術家中為數不多的可以把詩和畫兩種藝術形式真正融合至深,并毫無違和感,作品多為意在筆先。蘇軾贊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大多都不是力求在語言表達上給大家展現一幅壯麗的畫面,通常是追求一種悠然恬淡的意境,給人一種輕松和舒適的感受,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無論是詩中亦是在畫中,這也是和他在禪宗上的修行脫不開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并表達出這種豁然的。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山川江河,山石樹木不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繪畫時也不是專注于細節(jié)局部的描摹,而是聯系整體,總攬大局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意境。詩人用這種表達技巧打開讀者的視聽感官體驗,使之能感同身受,與作者產生共鳴。王維的山水詩是以其獨特的韻味聞名,一般都表現出寂靜幽然的意境。他在描寫自然山水之景時,會把繪畫中的筆墨濃淡與詩歌中的抑揚頓挫相結合,生動形象地表現自然景觀絢爛多姿的特點。如這首《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人運用鮮明的季節(jié)性景物來對比時間,寒山、秋水、落日,孤煙,聲音與顏色,動態(tài)與靜止,看似隨手間就描繪出了一幅風景優(yōu)美、自然祥和的山水田園畫卷,景物與人物融為一體,情感與景色交融,明明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卻又像是一幅幽靜的畫。不知不覺間思緒注意好像也被轉移到詩人的那片幽深靜謐的畫面中。
王維的繪畫風格大多傳神寫意,意在筆先,不描摹精細,卻更顯得真切富有意境。王維以其空谷幽蘭、高山流水的畫風,自成一派,做到詩畫相融,禪意深遠的意境。他的《山水決》《山水論》,兩篇國畫山水類理論文獻也是影響著許多后世的大藝術家。王維的畫作在唐朝之后就已經真跡甚少了,留下的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件,并且都是后世摹本。但是王維當時對中國畫史做出的貢獻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王維被稱為南宗山水之師祖,董其昌形容其“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后世的張璪、荊浩、關仝、董源、米芾父子這些中國繪畫史上的巨匠們也都受王維影響在此基礎上把南宗山水繼續(xù)發(fā)揚。然而,王維對于水墨山水畫的真正貢獻則是在于將其田園詩的悠然恬淡的意境融入山水畫中,這也是后來山水畫的一種新追求,不求恢宏遼闊只求淡然韻味,所以這也體現出了王維自成一派的獨特的藝術氣質和禪者般的淡然心境,另辟蹊徑開創(chuàng)出了與前人青綠山水畫不同的“破墨”一派,將中國水墨山水畫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王維一生的起起落落都深深地融入其文學修養(yǎng)之中,也與莊學思想不謀而合。以至于他的山水的基本特點,就體現出他的莊學隱士的性格。一個人如果他的性格不能脫離世俗,則山水的境界則也不能入人胸襟,所以田園山水與莊學隱士的結合乃是自然與自然的融合,是最奇妙也是最毫無違和感的共存。所以當我們觀看王維的山水畫作品時,就能充分感受到他的“空”和“靜”的莊學思想,體現出了他獨特的藝術境界和高尚的審美趣味。
對于王維,許多人說他是通過對李思訓吳道子的綜合學習,繼承并革新,才有了他獨特繪畫風格。在盛唐時期,人民生活美滿,繪畫風格多以李思訓的大青綠為主,描畫山水,雍容富貴。而王維早期確實是繪制些許青綠畫作,以金碧山水畫手法,用筆遒勁,意境雋永。后期他又借鑒吳道子水墨人物畫的畫法,以人物畫的豪邁灑脫用筆來勾勒山水畫的線條,用筆揮灑靈動,打破青綠重色為主的山水畫體系,并開創(chuàng)了“破墨”技法,以水墨濃淡渲染山水,在畫紙上相互滲透,濃破淡,淡破濃,把傳統(tǒng)勾畫的技巧轉移到對墨色濃淡的掌握上,使所繪畫的景物更加厚重與自然。王維的作品構圖也是極其講究的,畫面重視“留氣”“留白”,王維喜畫雪景,畫面不施雪色,確有雪景,靠的皆是留白,如《雪溪圖》畫面江面,遠處丘陵,近處山石,唯有幾處房屋與樹木著重著色,其余皆大部分留白?!督裳╈V圖》也是同理,畫面由江岸自成對角線分割,近三分之二上半部畫面皆為遠處雪山,只淺淺勾勒出山形并未著過多墨色,但又都不影響整體畫面的關系,反而使得這雪景更加靜謐幽深,不忍打擾,都說王維的畫富有意境,狀物傳神,或許也是跟這種大繁至簡構圖風格分不開的,大面積的黑白對比,也使得畫面禪意滿滿。
詩與畫其最高的追求都體現在其意境上,王維的作品也不例外,意境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審美觀念,它最早出自于中國古代的詩詞之中,作為古典詩詞的核心思想,一般用來衡量藝術作品的雅俗。而在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領域里,意境則是評價作品價值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尤其是對山水畫,李可染先生就曾經說過“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所以王維的以其獨特的山水畫技巧加上禪意的暈染,畫面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不一樣的高雅不俗的意境,意境是情與景的融合,詩意與畫境實際上是要在觀賞者的審美感知活動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得以實現的。這可以使我們能在詩與畫中發(fā)現更多的景,更廣的意以及更濃的情,這便是詩與畫的意境相同的審美基礎特征:情景交融。南朝畫家謝赫曾在《畫品》中提出繪畫“六法”,第一既是“氣韻”,也是傳統(tǒng)繪畫的美學準則。所以鑒別繪畫作品的成敗最重要的就是看其畫面的氣和意,王維在描畫他的山水田園詩中的山川美景時,看起來好似不經意地隨意而為,不施華麗的潤色,質純古樸;描繪景物情真意切,動人心懷,含蓄雋永,氣韻頓生。
一種“空”,一種“淡”,那種不需要四平八穩(wěn)的構圖;那種不需要濃墨重彩,反復皴擦的表現,就只是空靈中帶著淡淡的墨色,仿佛真的像一幅閑情淡墨的山水人家,不似要訴說什么,不似要表現什么,就只是想陳述事實,像展現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園,也是我們心中的山水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