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賓
你最知道愛的時分,恰恰是在
兩次愛輝煌的間歇,你能看見的
第一個浪,都是穿越自身的消亡
而來的第二個浪?;匾糁员?/p>
本來的鐘聲還要令人著迷,是因為
我們不知道它就來自于我們本身
——《第二個浪》
一
第一次認識越檳的詩歌就是讀他這首詩,這是其中一節(jié)。我被他詩歌中的深邃、準確表述深深迷住了。一個年輕詩人能夠如此準確地把握那深埋于事物之中幽暗的存在,并指出存在的位置,那該有多大的詩歌天賦和穿透事物表象的能力。許多人的寫作只停留于粗暴的抒情,停留于把公共的價值和未經(jīng)審查的時代口號,停留于已經(jīng)被改造而不自知的鄉(xiāng)愁,停留于一勞永逸的固化理念,他們無法發(fā)現(xiàn)在熟視無睹的現(xiàn)象底下涌動的疼痛和新的可能,他們無法發(fā)現(xiàn)在被規(guī)馴的生活底下有不屈的靈魂和深刻的心靈。只有在這些不可能的地方,才有真正的詩性和詩意在不竭地涌動、流淌。在被習慣認知和流行意識所忽視、所遮蔽的地方,只有對這個地方的書寫和呈現(xiàn),才能贏回詩人寫作的尊嚴,確立詩人在這世上發(fā)言的權(quán)利。越檳深切地體驗了這一個空間的存在,在他人遺忘的地方,在思維被慣性遮蔽的地方,他發(fā)現(xiàn)這一切的可能性和開啟更高遠的生命之所在。他讓生命停留在這里,用他的筆和熱情不怠地耕耘著。越檳的詩歌圓潤、飽滿,思維和意象綿綿不絕,時時有精妙的句子擊中靶心,使讀者在驚訝之余進入了一個幽暗而陌生的空間,那里是那么廣大,充滿著超越和上升的力量。在他的詞語流動中,我們能感受到詩人寫作那一刻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和穿越迷障的喜悅,以及那種從日常的麻痹中脫身如入無人之境獨自翱翔的生命狀態(tài)。我想越檳是幸運的,仿佛被詩神選中的人,在喜悅和孤獨中獨自潛行。詩神會饋贈給他清澈透亮的思維和世俗的苦行。在與他極少的交談中,就我對他膚淺的了解,他在一所一本大學讀書,中途因為對詩歌的熱愛以及對簡陋的教育和復雜的人事交往的厭煩而中途退學,現(xiàn)在在一家家政公司工作。他沒有怨艾,默默地承擔著自己的命運且沉浸于詩歌中,他如此勇敢而又專注于詩歌給他的啟示,一往無前。
是時候承認虛無才是我們夜夜
侍奉的供蜜蟻了,詩只是一次次
昏暗而又仁慈的分泌。太久了
愛曾是夜攀者不墜的一切,現(xiàn)在
到了它必須什么都不是的時刻
——《夜攀者不墜》
這是越檳《夜攀者不墜》一詩中的最后一段。在這首詩中,詩人充分意識和體驗到虛無在生命中的廣大,以及作為不可忽視的力量作用于詩歌。詩歌作為人類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就是因為它在遺忘的大地上清醒地意識到虛無作為最根本的力量的存在。我們曾把愛作為一切動力的源泉,但詩人知道,“什么都不是”才真正蘊藏著無窮的可能,就如西西弗斯推著石頭上山,石頭在上山和滾落之間,結(jié)果告訴我們,這一行為什么都不是,但一切都包含在其中,這有如中國畫畫面里的“空”。但這虛無比“空”有更廣大的無,意義、對象、參照物都不需要存在,那是有如星空的虛無。越檳的詩歌的透徹力量不僅來自他對絕對性思想的抵達,更是來自他在可觸摸之物和絕對性虛無之間看到了人和詩歌存在的確定性,并在此之間建立了意識的橋梁。沒有一勞永逸的抵達!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天人合一”已抽象成一個概念,而它們的出發(fā)點和過程、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被忽視了,被麻木和人云亦云取消在空洞的套話里。我們是否有能力超越詞和概念的迷障?這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產(chǎn)生新的美學詩歌的必由之路。這一追問,是豐富可能的開啟,沒有經(jīng)過豐富性拷問的概念要么僵死,要么已經(jīng)腐朽了。沒有輕而易舉的抵達,只有在艱難和豐富性的道路上追問。生命短暫,豐盈就是生命的目的,在認知、艱難和堅守意志的鍛煉的途中反反復復,不斷推進,生命就不至于枯萎,生命就會因此絢爛。詩歌必須綜合這些品質(zhì),通過語言來呈現(xiàn)詩人所感知到、所看見的世界,并把它們告知世人。
我們常常處于迷惑之中,我們時常只能看到現(xiàn)有之物和理解固有的概念,甚至我們所看到和理解的也是扭曲和模糊的。但這不妨礙我們在自己的誤讀里沾沾自喜、自以為是。事實上,現(xiàn)有之物和固有概念在我們這里不僅扭曲、模糊,而且常常也是孤立的,我們并沒有能力為它們建立聯(lián)系。于是,它們在我們的生命里,就像一些碎片,在自作聰明地游走。很多人在愛的過程中死去活來,他們只能感覺到這就是愛,也只能這樣理解愛。但越檳知道真正了解愛的,并不是在“輝煌的愛”的過程中,而是在兩次“輝煌的愛”的間歇期。為什么這樣說呢?在“輝煌的愛”之中,熾熱的感情和狂熱的占有欲,以及因愛而來的患得患失,無疑縮小了愛的廣度和深度;愛在濃烈的牽掛中也必然捎帶著消逝的陰影;“輝煌的愛”的美酒中也必然夾帶著占有、猜疑、嫉妒、迷亂的毒。這一切都妨礙我們對愛深切的理解。所以詩人說“你最知道愛的時分,恰恰是在/兩次愛輝煌的間歇”。對于詩歌來說,去蔽和偉大的發(fā)現(xiàn)是美產(chǎn)生的地方,在那獨立發(fā)現(xiàn)的空地上建立一個嶄新的世界就是詩人永恒的使命。
越檳有能力在人們迷惑之處指出存在,就如他說:“你能看見的/第一個浪,都是穿越自身的消亡/而來的第二個浪”“回音之所以比/本來的鐘聲還要令人著迷,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就來自于我們本身?!蔽覀兛吹降闹皇且恍┍硐蟮臇|西,我們對事物的定義時常只停留在眼睛看到和耳朵聽到的事物上,沒有能力在這些表象底下去辨別那真實、那感受的由來。迷糊使我們陷入了幻覺和人云亦云的迷霧之中而不自知。許多人深陷于自己的幻覺并為之歡呼,寫著無知的贊美的詩篇。對著來自別人的剝奪后的空無和虛幻的定義,他們在自己深深的迷途中說,“這就是我的真實”。而越檳一次次走到你理解的盡頭告訴你更真實的存在,許多真實的東西就存在于“兩個浪之間”。我們一般只能看到一個浪、一個浪,第一個浪、第二個浪,但我們不知道每一個浪都是穿越自身的消亡而來的,只有自身的一次消亡才能更新自己,使自己在自身的消亡中重生。推動的過程總是要夾帶許多東西,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有些東西就會被放下,無論我們珍惜的或者厭棄的;在能量用盡時,那些舊的東西總是有消亡的一刻;而更新的自我就在舊東西之上產(chǎn)生。而回音的迷人,是在于聽者內(nèi)在世界的回響,一個內(nèi)心貧乏的人,他就無法理解鐘聲里的秘密,就會把鐘聲視若無物。這不是哲學理解,這是一個超越表象能體驗更深邃事物的人所感受到的。這種深刻的感受力的張揚,就復活了一個生命。許多人活在無知和渾渾噩噩之中,只有生命被喚醒的那一刻,才能證明生命還活著,無論那喚醒來自自然造物,還是來自詩歌和生活?;钪窃姼璐嬖诘淖C明,詩歌通過發(fā)現(xiàn)和寫下,作為活著的證明呈現(xiàn)給世人。越檳如此準確、清晰地指出詩歌的存在之地,就證明他還活著,而且活得有尊嚴。尊嚴就是目睹,縱使你目睹著自己的有限性,目睹著自己被強力剝奪,但你的意志不滅,尊嚴就屬于你。從這個角度來說,詩歌就是尊嚴的產(chǎn)物,它提示了人類不屈的命運。
二
更可貴的是,越檳在認識虛無的力量和存在的艱難之后,他從未因此而退卻、哀嘆。這是詩歌美學的要求,也是他自身強大的精神和身為人的意志對待命運的反應。他說:
那些無法解決的東西,就讓它們在夜歌深處
或迷惘的心靈中重復又重復,第一遍我還不敢
奢求自己的了解和負擔之物一樣大,也不敢
斷定你就是在甜的源頭吃的苦。為何我們?nèi)淌苤?/p>
神從堤岸上拋進水中的穢物,我們渾濁的總和
卻湍急得如同享用。
——《善的行程》
我們都是渺小的有限之物,我們并沒有具備萬能的力量,許多迷惘與我們隨身相伴,許多“無法解決的東西”在我們的生命里重復又重復,我們就像一個瞎子一樣在黑暗中摸索著,摸索著。這就是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必須活著,我們的心必須富有勇氣地去感知周遭的事物,必須懷著善,接通歷史的經(jīng)驗,一遍遍地去靠近那物。無知和迷惘是我們的本質(zhì)屬性,我們的文明正是從無知的叢林中走出來的。作為個體,我們同樣弱小、無力,必須接受所有未知的,以及一切無法逃避的命運,神所施予的都是我們必須承受的?!盀楹挝覀?nèi)淌苤駨牡贪渡蠏佭M水中的穢物,我們渾濁的總和/卻湍急得如同享用?!鄙袼┯璧亩际俏粗?,因為晦暗不明,所以詩人稱為穢物。也許這里面有厄運也有拯救,但我們什么也不知道,我們就是那渾濁的總和,不多也不少,我們能盛裝多少,那渾濁就有多少。我們事實上還未知那神的饋贈是什么,像黑暗中的瞎子一樣,無從選擇,我們只是一個盛裝著未知的容器,在時間的長河里漂流。但問題是,我們的生命又是如此澎湃,“湍急得如同享用”,一個不可壓制的生命形象躍然紙上。為何我們的生命能如此澎湃呢?越檳認為,這并不是神的饋贈,而是我們自身對命運擔當?shù)挠職馐谷唬晃覀兊纳谒械拇煺?、無效和有限性里獲得了力量,雖然這力量在神的眼里可能依然是盲目的。這應該就是人的意志,人的意志的貫徹和落實,就是人的尊嚴所在,無論獲得還是徒勞。
沒有什么比江水的表面
更懂一條愉快得無濟于事的船,也不會有什么
比沉船更接近過忙碌的江心。很明顯,重負
并不能使肩膀?qū)掗煟^境也無法使愛中的花翻倍
雖然懸崖上的草木鳥獸無一不依賴它們的困難
——《善的行程》
雖然我們置身于無知之中,但生命為何如此澎湃?因為我們就處在兩極之間寬闊的地帶,我們既可以是“江面愉快得無濟于事的浮船”,也可以是最接近江心的“沉船”;雖然我們經(jīng)歷過徒勞的“重負”和無望的“絕境”,但也攀爬過懸崖峭壁,站在了使人豁然開朗的山頂。我們在各個維度經(jīng)歷著生命,沒有退卻,也深知其艱險;雖然在無知和盲目之中,但不斷地前行。在神的眼里,這前行可能依然是盲目的,但這就是人類善的行程。這行程讓人在神那里贏得了尊嚴。
越檳的詩歌立足于人類艱難的命運,通過種種的短暫之象,即普通人可以感知之表象,揭示存在的本質(zhì)和可能,表現(xiàn)出一種超越虛無,抵達生命澄明之境的通透、透徹。在這被短暫利益和膚淺欲望通知的時代,他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感知力,才能超越急功近利和時代慣性的誘惑,聽任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的召喚,去追尋那值得停留、值得棲居的世界,為它們賦形,并最終建造出來。這是一個詩人的偉大責任,也是他寫作的全部驕傲。
三
并不是說越檳已經(jīng)寫出了多么偉大的詩歌,而是說他正走在通向通透、寬闊的詩歌道路上。他過于平滑和完整的句子也是他要警惕的,過多的驚喜會導致一種思維的慣性而陷入單調(diào)。越檳紛繁的意象和準確的把握現(xiàn)在暫時還能提供給我們發(fā)現(xiàn)的喜悅,他在當代詩壇普遍淺層次化、幼稚化、賤化、簡單化的現(xiàn)狀下,他的努力無疑是可貴的,為我們提供進入生存和生命廣大幽暗的場域。那里不被現(xiàn)實的得失、利益誘惑所困擾;不停留于患得患失和立場、價值之爭,但也不超然物外;不寄生于任何現(xiàn)實的龐然大物而自行運轉(zhuǎn);不哀憐、不沉溺于命運或社會性的困境而占領(lǐng)道德的高地。他置身于命運、生活的現(xiàn)場,卻又如此深邃、堅定地活著,他不囿于現(xiàn)象而進入本質(zhì)。生活給他提供了無窮的意象,本質(zhì)使他處處與詩意相遇。他在眾多的詩歌中展現(xiàn)這一深刻的存在:
門更多時候是為那些無需敲門
直接進來的人準備的,茶杯碎了
發(fā)出的僅僅是茶杯碎掉的聲音
凌晨的蟲類已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正忍受著音樂上的貧窮,只有
一無所有的心比第一次鳥鳴來得
更遠。
——《無必要頌》
現(xiàn)在我只住在詞語上就像貓只住在
自己的尾巴上,只有一顆越猶豫就越
屬于自己的心;我曾摸過你最空的
地方,現(xiàn)在好了,我手掌上全是
摩挲這個仁慈的凹陷帶來的宇宙感
——《塵土與火焰》
越檳活在現(xiàn)實中,也活在遙遠的事物深處。這深處,可能就在兩個浪之間,在發(fā)現(xiàn)的深淵里。事實上,那個地方并不遙遠,正如他在《塵土與火焰》中所寫的,就在“你最空的地方”,“你最空的地方”就能給“我”帶來“宇宙感”。越檳是堅定的,因為他已經(jīng)摸到了世界深處的存在,他已經(jīng)確信那存在的世界能夠給他提供精神的庇護。而在現(xiàn)實,他依然必須承受孤獨和冷漠。能夠看見他的人還沒有真正到來;他要自我燃燒,在默默無聞中消亡。
那些辨認過我天性的火,現(xiàn)在
只是遠遠地在城外燒著,再也不
考驗什么,像個小地方來的神
只帶著一小塊任人消耗的夜
——《無遮蔽頌》
但這又有什么可以畏懼的呢?“再也不考驗什么”道出了一個堅定、寬闊的生命沒有障礙的精神狀態(tài)。對于一個已經(jīng)走向遠方的人,他已經(jīng)脫離世俗的得失,他知道命運饋贈給他的是更廣大的世界。
最后,以他的《無題》來結(jié)束對他的詩歌閱讀:
幾天來南方暴雨占盡了旋律
直到今夜我才又一次做了宇宙
甜蜜而無人的樂器。誰頂著大風
頂著驕傲的修復之心活在世上
最好誰都不阻攔,四瓣的花最好
四瓣地死,允許我從自己身上完全
脫落,因為有更新的我要露出來
因此再長的夜也有了被穿越的必要
沒有辦法,詩必須是直接從生命中
撕下來的一頁,一切正直的火焰
都只不過是它在黑暗中最小的延伸
——《無題》
在詩歌中,他知道詩意必須在生命的最深處攝取,并把它向黑暗中延伸;能夠照亮黑暗的,都來自被喚醒的內(nèi)在世界遞過來的光。而這,需要不畏懼的心靈在長夜中跋涉。唯有樸素、本分和堅毅,才能從平庸和患得患失的現(xiàn)實中脫身,抵達詩歌的深處。正如越檳說的,“是回海邊做浪濤的時候了”,在兩個浪之間,看見自己如何超越自身的消亡而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