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京溪
村北的那條小河,名白沙河。因小河位于村北,村人都叫它北河。河雖然不大,長不足三十公里,寬只有十幾米。但那時,河水活活,秋流到冬止,春流到夏。勾勒出村莊自然的野趣,孕育了親情的淳樸,至今散發(fā)著穿越時空的溫暖光暈。
這是一條散漫的河,一條多彎的河。河堤不規(guī)整,順勢蜿蜒,全是黃沙堆積。河床時寬時窄,任河水大小而定。河水流經(jīng)之處,長滿了蘆葦、蒲草和水草,水草被河水梳理得有條不紊,像少女的長發(fā)般飄逸。
夏天,是河里最熱鬧的季節(jié)。中午時分,太陽當頭,屋里又悶又熱。耐不住燥熱的人們,男的一群一群,女的一隊一隊,涌向北河。河里,男女是有明顯界限的,不能越界。女人通常選擇蘆葦或菖蒲又高又密的河段;男人只要有雜草遮身即可。女人為宣告她們占領河段的不可侵犯,下河后先洗上幾件花衣裳,或是紅被套、綠床單,鋪展到蘆葦、菖蒲頂上;有風吹來,密密匝匝的蘆葦,頂著紅燈籠似的蒲棒的菖蒲,連同花衣裳、彩被套,在風中搖曳,水中的女子個個嫵媚生姿。男子的膽子就大些,他們還沒投入河水,就脫下白汗衫、青短褲,在淺淺的河水中撲騰。一會兒,又上得岸來,平躺在岸邊,用細軟白嫩的河沙遮住被太陽曬得黝黑、結實的身體,唱著歌曲,吹起口哨,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在繁重的勞作之余,享受著短暫的歡愉和愜意。
有云朵從空中飄過,清澈澈的河水里,倒映著朵朵云彩,白白的,灰灰的,在水中游蕩,引得一群孩子追著水中的云朵跑。
洗過了,鬧夠了,男男女女仍是成群結隊返回。男的光著膀子,女的身穿薄衫,梳子插在頭發(fā)里,兩手扯條毛巾擋著臉,防止陽光直射?;丶液竽闷痂F锨、鋤等農(nóng)具,又到生產(chǎn)隊干活去了。
晚上,女子一般是不下河的,去的大都是男子。下午打過場,或給夏玉米噴過藥、施過肥。下了工,他們一起到河里洗個痛快,洗去滿身的灰塵污垢,享受晚間涼風掠過肌膚的快感,他們覺得很滿足。
每年的伏天,村人都盼望下幾場大雨,等河上游的水庫蓄滿了水,就開閘泄洪,
水庫里的大魚、小魚,鯉魚、草魚,等等,就會從溢洪道順流而下,河里就擠滿了人,用筐撈,手持叉子扎,張開雙手捉。大哥捉到一條大草魚的畫面,至今還時不時地從我的記憶里跳出。
那年連續(xù)下了幾場暴雨,河水暴漲,大哥說:“走,到北河捉魚去?!蔽腋蟾鐏淼胶舆叀:铀?,大人頭碰頭;河岸上,孩子們瞪大眼珠瞅著,河水里一有浪花翻卷,立刻引來一片驚詫聲。河底有水坑,大哥跌了進去,不料,大哥無意觸到了一條滑溜溜的東西,呀,是條潛伏的大魚。那魚一擺尾,“啪”在大哥胸膛上留下一個一拃多長的血印。大哥掄起鋼叉,猛地朝魚扎去,不偏不倚,正好扎進魚脊骨,大哥一使勁,撅起一條大魚,小豬似的。我扛著叉,大哥搬著魚,像打了勝仗的士兵凱旋般興奮?;氐郊?,父親稱了稱,足足十三斤半。父親拿出地瓜干,到供銷社換了酒,叫來四爺爺、五爺爺,全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頓。
我中學畢業(yè)后,曾那樣的厭惡老家,千方百計地離開它,到外面去闖蕩。四十多年后,我輾轉過不少地方,老家的印象已經(jīng)逐漸模糊起來,惟有那條小河,小時候在河里玩耍的那些細節(jié),仍像翻閱一本連環(huán)畫一樣,一頁一頁在我的眼前浮現(xiàn)。
秋天了,地瓜藤蔓給田野鋪上綠地毯,黃豆、花生換上黃衣裙,太陽光從玉米葉的空隙落下來,一抹一抹的金黃色。
這時節(jié),莊稼地里的動物們,再也不甘寂寞,一出精彩大戲已經(jīng)拉開帷幕。你聽,雀兒嘰喳,蛐蛐低吟,蟈蟈鳴唱;你瞧,螞蚱蹦跳,蜻蜓盤旋,野兔奔突……
金黃的谷子成熟了,谷穗低垂,籽粒飽滿,在風中搖曳著,喜悅著。還沒等農(nóng)人開鐮,雀兒卻捷足先登了。選一個天晴日朗的日子,太陽把谷穗上的露珠兒曬干了,雀兒便飛來了,先是幾只,嘰嘰喳喳,呼朋喚友,引來成群的雀兒,撲棱著翅膀,在谷穗上棲息,跳躍,啄米。農(nóng)人們從老遠扔過一塊石頭,雀兒早已瞧見,約好了似的,“呼”一聲,刮風般地飛向天空,落到不遠處另一片莊稼上。奶奶憎恨這偷吃莊稼的雀兒,翻出父親穿破了的一件青布褂子,拿出幾把麥秸草,拎來幾根一把粗的木棍兒,找來一個干透的葫蘆,交給大哥。大哥扎一個人形的架子,架子中間綁上麥秸草,有身子有胳膊,穿上青色的衣裳;架子頂部安上葫蘆當頭,用墨汁,在葫蘆上畫出人的臉型、五官,一副猙獰的面孔。扎好的“草人”插到谷地里,起初還真的嚇著了雀兒,它們探頭探腦到谷地試了幾次,一陣秋風吹來,草人身動腦晃,雀兒差點嚇破了膽,鳴著悲聲,慌忙逃飛。日久天長,雀兒慢慢瞅出了其中的玄機,不再害怕草人;有大膽的雀兒,干脆棲息到草人頭上,跳來蹦去,是在給同伙站崗放哨吧?
割了谷子,就要收豆子了。豆子地里,動物們爬的爬,跳的跳,飛的飛,唱的唱,一片歡動。這些動物,大都呈綠色,綠色的脊背,綠色的皮膚,綠色的翅膀,跟作物的青枝綠葉幾乎一模一樣,如果它伏在作物上不動彈,你很難發(fā)現(xiàn)它,豆地就是它們的自由世界。真是佩服動物的偽裝本領,也贊嘆它們的生存智慧。
然而要收豆子,它們就得現(xiàn)身。最先蹦出的是螞蚱,螞蚱的種類很多,比較熟悉的有頭尖身長、肚子里長滿籽的,這種螞蚱性格溫柔,行動遲緩,長相俊美,像個顯懷的少婦,容易逮住。還有一種叫“登登山”,頭尾一般粗,兩眼外凸,兩顆大牙又硬又利,兩條粗壯大腿,帶有鋸齒牙,脾氣暴躁,人一走近,立刻兩腿一撐,就地飛起,高四五尺,遠三四丈。大人攆,孩子追,好不容易逮住了,如果讓它咬上一口,或者蹬了一腿,甭說孩子,大人也會覺得針扎一般,生疼生疼的。
蟈蟈是大人孩子的“寵兒”,即使捉住了,也沒人去傷害它。蟈蟈可能摸透了人類的脾性,在人面前,還大膽“蟈蟈蟈蟈”地唱著,這引起了孩子的歡趣,大人們忙小心翼翼地捉住蟈蟈,就地拔幾棵青草,抑或是玉米葉子,扎成一個籠子,放進蟈蟈,擼幾片豆葉,或摘幾片地瓜葉,置于籠內(nèi),讓孩兒拎著玩耍。大人忙干活,小兒逗蟈蟈,引來田間耕地老牛的一聲長哞。多么有姿彩的一幅鄉(xiāng)村收秋圖!
豆蟲,是蠕動動物,無腿無足,蠕動速度不快,常掩藏于豆葉底下,或在潮濕的地面上拱開土,挖一淺穴藏身。但是豆蟲是個實在動物,偽裝技術不高,無論是掩在豆葉下,還是藏于淺土中,人們一眼便可看出蛛絲馬跡,豆蟲便很快被擒獲。豆蟲含蛋白質很高,鹽水一腌,放進鐵鍋里,或炸,或焙,外焦內(nèi)糯,嚼一下,滿口生津。那味道,至今不能忘記。
居住城市,太陽明麗的清晨,也能看到公園的樹椏上,掛著一個又一個鳥籠,鳥兒啾啾,隔樹對唱。但是我感覺鳥兒的鳴唱,像是演員晨起練聲吊嗓子,全沒有老家秋野里的雀兒那樣,叫得恣意,鳴得忘我,唱得野性,帶著一股子鄉(xiāng)音村韻,讓人聽著親切動心。
前些天,打電話給大哥,說秋收時回家住幾日,重拾童年秋野里的那些樂趣。大哥說:“現(xiàn)在土地里沒有你說的那些光景啦。你想呀,打藥打得地里連草都不長,還能生長啥?”
我心里頓覺有些落寞。好在,童年時秋野里的動物世界,已經(jīng)儲存在我記憶的相冊,每次打開,那鮮活的場景,就清晰地浮現(xiàn)在眼前,我漂泊的靈魂,由此得到些許的慰藉。
小時候,在膠東半島萊州的鄉(xiāng)村里,那冬天可真像是冬天,寒冷而且寂寞。圍繞著村子的莊稼已經(jīng)全部收割,空曠的田野里,連一根枯草也沒有;樹上的葉子已落個精光,只剩下樹干和枝條,灰頭土臉地在寒風中搖曳著,毫無生機可言。
凜冽的北風,卷來了一場又一場的雪。大地茫茫,白雪皚皚。草屋頂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足有一拃多厚,仿佛能把屋頂壓塌似的。
雪霽天晴,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得人身上暖暖的。
雪是最怕暖陽的,太陽一出,屋頂上的積雪就開始一層一層地變瘦了。日近正午,屋外太陽照射,氣溫升高;屋內(nèi)開始做飯,煙氣繚繞。內(nèi)外受熱,屋頂?shù)姆e雪慢慢融化,變成水珠,順著屋頂流淌到屋檐,滴落地上,發(fā)出“吧嗒”“吧嗒”的聲音,隨著氣溫的升高,越滴越急。滴下的雪水,如是撞擊到屋檐底下的水桶、瓦盆等物,會發(fā)出清脆的嗆嗆嗆、呔呔呔的和聲,農(nóng)家院里就像正在演奏一曲打擊樂,悅耳動聽。
冬陽西斜,氣溫驟降。屋檐的滴水逐漸變慢,直到停止滴落。夜晚,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雪水慢慢聚集在屋檐處,結成冰,先是一個冰點,再積冰為凌,成一根冰柱,慢慢變粗變長,形狀像秋天的田野里,谷子成熟時,向下垂著的谷穗,長長短短,粗粗細細,整齊地排列在屋檐下,似水晶、琉璃,晶瑩剔透,我們老家人稱其為凍凍凌子。
清晨醒來,不顧天氣寒冷,沖到屋外,找一根木頭桿子,敲打冰凌,冰凌啪啪落地,我扔掉木竿,撿起地上的冰凌,塞進嘴里就吃,嘎嘣嘎嘣的,像是嚼著糖塊般。牙齒、口舌涼得直沖腦門,咽進肚里周身涼透,五官扭曲的臉上還掛著微笑。以此向大人們宣告,自己是強者。
上午放學回家,見屋頂化開雪的地方冒著熱氣,雪水順著屋草流到冰凌上,冰凌滴著水,由粗變細,由長變短,流著流著,屋草再也銜不住它,啪啪掉到了地上,摔成了幾塊。我們兄弟幾個,便不顧奶奶的呵斥,一窩蜂似的圍上去搶著吃。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命體驗?
連續(xù)幾天的暖冬天氣,屋頂上積雪融化盡了,屋檐下不再垂掛冰凌,我便心生失落,盼望著下一場雪的到來。
沒雪的日子,有水缸里的冰塊與我作伴,也是件愜意的事兒。
那時候,村里家家戶戶都有個水缸,天傍黑的時候,大人們都要扛著擔杖,拎著水筲,到村里僅有的幾眼水井里挑水,直到水缸里灌滿水。夜晚氣溫低,家中的三間草屋,根本抵擋不住寒風的侵入。第二天早晨,水缸里就會結一層厚薄不一的冰,薄時如銅錢,厚的如手指。我搶著早起,掀開缸蓋兒,用拳頭搗開冰塊,撈起來吃。父母常常教育說:“吃涼東西肚子痛,還會長蛔蟲的?!倍覅s不以為然,把父母的話當成了耳旁風。
眼下,村里鄉(xiāng)親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憶中的草屋,已在村里消失了。鄉(xiāng)親們都住進了高大寬敞的大瓦房,家中有空調,有暖氣,有電熱板,有太陽能取暖設施……屋檐下結冰凌的情景,已多年沒有見到了。
雖然奶奶、父母都已離世多年了,但我一想起老家的三間草屋,那一串串冰凌,就在眼前清晰如昨。奶奶的呵斥聲,父母囑托的話,仿佛還在耳邊縈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