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亮(北京)
關(guān)于米芾寶晉齋研山和海岳庵研山的歷史流傳順序,已有多人做過研究和論證。有分歧,也有統(tǒng)一?,F(xiàn)歸納補(bǔ)充并進(jìn)行續(xù)考。
5.1海岳庵研山(前聳三十六峰,前后五十五峰)
米芾海岳庵研山,為蘇仲恭之弟(蘇仲恭學(xué)士之弟者,才翁孫也)以庵基相易者,前聳三十六峰,前后五十五峰,可稱研山,亦可謂之山硯。其流傳又有幾個(gè)版本。
5.1.1(元)揭傒斯原考
揭傒斯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傳順序:
李后主→(……)→米芾→(……)→臺州戴覺民→(……)→后歸其族人(賈似道求之不得)→大都太乙祟福宮張真人(張秋泉,本戴氏子)
(元)揭傒斯《研山詩(并序)》序曰:“山石出靈璧,其大不盈尺,高半之。中隔絕澗,前后五十五峰,東南飛磴橫出,方平可二寸許,鑿以為研,號為研山。在唐已有名,后歸李后主。主亡歸于宋米芾,元章刻其下,述所由來甚祥。宋之季,歸于天臺戴運(yùn)使覺民,后又歸其族人。宰相賈似道求之弗與,攜持兵亂間,寢、處與俱,乃獲全。大都太乙祟福宮張真人,本戴氏子,今年春,貽書得之,請予賦詩?!?/p>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碩,號貞文,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zhèn)大屋場)人,元文學(xué)家、書法家、史學(xué)家。著有《文安集》《秋宜集》。
戴覺民,南宋臺州人,景定三年(1263)進(jìn)士,曾于當(dāng)涂刻《李白集》。
賈似道(1213—1275),字師憲,號秋壑,宋臺州天臺人,賈涉子,以蔭補(bǔ)嘉興司倉。姊為理宗貴妃,遂詔赴廷對,官至拜參知政事。開慶初,元兵攻鄂州,私向元軍稱臣納幣,詐稱大捷,右丞相入朝,權(quán)傾中外。元兵破鄂,出師潰敗,革職貶徙婺州、循州,為監(jiān)送使臣鄭虎臣所殺。
張秋泉:生平不詳,有真人之號,能詩善畫,曾在京師活動(dòng)。袁桷《次韻張秋泉盆梅三首》、楊載《次韻張秋泉真人碧桃》、劉敏中《次韻吳閑閑張秋泉所和潛庵詩》,均是與張秋泉次韻之作,相關(guān)作者都是文壇名家。
5.1.2(清)翁方綱原考
翁方綱《寶晉齋研山考》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傳順序:
李后主→(流轉(zhuǎn)數(shù)十家)→米芾→蘇仲恭之弟→宣和御府→(……)→臺州戴覺民→(今不知何處)
5.1.3(清)陳壽祺原考
陳壽祺《硯山考》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傳順序:
李后主→(流轉(zhuǎn)數(shù)十家)→米芾→蘇仲恭之弟→宣和御府→(……)
5.1.4(民國)鄧之誠原考
鄧之誠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傳順序:
李后主→(……)→米芾→王晉卿→宣和御府(……)→臺州戴覺民→(……)→新安許文穆→秀水朱文恪→(家族流傳數(shù)世)→朱彝尊→高士奇→(至今尚在當(dāng)湖)。
(近代)鄧之誠《骨董瑣記》卷六“硯山”云:“《尖陽叢筆》云:米海岳硯山,本南唐李后主物,宣和中索入九禁,后流落人間,為臺州戴氏所有,明季新安許文穆公得之,又歸于秀水朱文恪,流傳數(shù)世,至竹垞以饋高澹人,至今尚在當(dāng)湖?!焙笥钟邪丛疲骸昂T酪猿幧脚c王晉卿易海岳庵地,不能中悔,所謂‘淚滴玉蟾蜍,向余頻嘆息’也?!?/p>
鄧之誠所考與前人所考有多點(diǎn)不同:
(1)鄧之誠所考,與米芾交易海岳庵地的人是“王晉卿”,將王詵借研山之事與米芾易地之事混淆;
(2)鄧之誠所考,將米芾“海岳庵”和“寶晉齋”兩方研山混淆;
(3)鄧之誠所考,認(rèn)為高士奇之后,此研山至今尚在當(dāng)湖。
綜上,鄧之誠所考并不嚴(yán)謹(jǐn),屬小眾之說。
鄧之誠(1887—1960),字文如,號文如居士、明齋、五石齋,祖籍江蘇江寧,中國歷史學(xué)家,北京大學(xué)、燕京大學(xué)教授。著有《骨董瑣記》《骨董續(xù)記》《骨董三記》等。
王晉卿:王詵(1037—?),字晉卿,繪《西園雅集圖》,詳見前節(jié)。
5.1.5 海岳庵研山流傳續(xù)考
筆者在前考基礎(chǔ)上,補(bǔ)充流傳順序如下:
【南唐】李后主→
【北宋】(流轉(zhuǎn)數(shù)十家)→王安石→米芾→蘇仲恭之弟→宣和御府→
【南宋】(……)→陳順之→(……)→臺州戴覺民→后歸其族人→
【元】大都太乙祟福宮張真人(張秋泉,本戴氏子)→張秋泉從子戴士安→(……)
【民國】(……)→疑歸曹銳→(……)
續(xù)考如下:
(1)流傳于“王安石”“陳順之”之處考
(南宋)樓鑰《攻愧集》有 “陳順之靈壁石硯山”詩,其序云:“陳順之吏部靈璧石研山,中有雙澗,低處為研,下米元章題云:‘唐弘文館校書李群玉有詩,南唐李重光故物也,米芾。’蔣教授文會(huì)有詩次韻?!逼湓娫疲骸懊嫹〞h(huán)四壁,中有米家真寶石。群峰森聳外澗流,他物雖奇敢爭席。舊屬半山老仙人,佛印乞之如乞鄰。阿章有力負(fù)之走,一時(shí)攘取成紛綸。此石天然非琢磨,是時(shí)有水生巖阿。至今研池尚余潤,歲月既久惜不多。幾年徒見士夫說,一旦喜看形偃月。傍連玉立兩於菟,主人照映冰壺澈。陳侯之富可敵國,會(huì)有寶光驚四塞。呼童吸盡研中水,更為輕翻玩奇刻。不堪回首江南李,空唱多愁似春水。不如此石千載傳,玉砌雕欄等糠秕。寶晉得之真不易,身后寧知亦輕棄。只今傳玩知幾人,當(dāng)日瑣窗空自秘。端歙爭名南北部,勿向雷門揚(yáng)布鼓。相臺渴瓦更不須,只合觚棱蔭風(fēng)雨?!?/p>
樓鑰(1137—1213),字大防,號攻媿主人,明州鄞縣人。孝宗隆興元年進(jìn)士,調(diào)溫州教授。干道間,為敕令所刪定官,修《淳熙法》。歷太府、宗正寺丞,出知溫州。光宗朝,擢起居郎兼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后為翰林學(xué)士,遷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升同知樞密院事,進(jìn)參知政事。有《攻愧集》《范文正年譜》。
李后主、南唐李重光: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又自稱鐘山隱士、蓮峰居士等,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嗣位。開寶八年(975),宋軍陷金陵,煜被俘,次年至汴京,封違命侯,改封隴西公。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被毒死,追封吳王。
李群玉(約808—862),字文山,唐澧州(今湖南澧縣)人。工書能詩,不樂仕進(jìn)。大中八年,襄休、令狐绹為相,薦之。入京,進(jìn)詩三百首,授秘書省校書郎,后請告東歸,復(fù)東游,卒于洪州。有《李群玉詩》三卷、《后集》五卷。
李群玉有詩賦,詳述研山由來,未見原詩。
半山老仙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
阿章:米芾(1051—1107),字符章,故稱。黃庭堅(jiān)《戲贈(zèng)米元章》詩之二:“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符暉繼阿章。” 昵稱阿章。
陳順之,生平不詳。樓鑰《攻愧集》有詩“陳順之靈壁石硯山”。
(2)流傳于“張秋泉從子戴士安”之處考
(元)顧瑛編《草堂雅集》收錄(元)張伯雨詩二首,其一題為“次韻虞奎章懷秋泉真人短歌贈(zèng)其從子戴士安,元章研山其家所寶”,詩曰:“曾見研山如見畫,蒼龍一泓在其下。真人氣岸雄且堅(jiān),此石精英可方駕。掉三寸舌帝者師,入不言兮出不辭。手把瓊芳迎太乙,江南草木回春姿。更借龍泓涓滴水,天藻亭中筆新泚。題詩何必見安道,從子風(fēng)流政如此?!?/p>
(3)流傳于“曹銳”之處考
(民國)周肇祥《琉璃廠雜記》云:“米元章硯山,與吳氏易海岳庵地業(yè),宋入御府,元在臺州戴覺(民),此后聲息久絕。今聞已歸曹銳(1868—1924,字健亭,曹錕四弟),石之災(zāi)也。不知何年復(fù)得與子墨客卿為侶,傷哉。旡補(bǔ)老人趙爾巽(1844—1927,字公讓)于其客座見之,恨不為鹿巖(周肇祥自稱,別業(yè)‘鹿巖精舍’)有?!?/p>
周肇祥這段文字寫于1920年代。雖然周肇祥記述了“海岳庵研山”最后的去向,但仍有疑問:一是,“海岳庵研山”自元代在戴士安處之后直至民國,不再見有文獻(xiàn)記錄,時(shí)間跨度較長;二是,周肇祥未親眼所見,只是記述旡補(bǔ)老人趙爾巽曾在曹銳處見到;三是,周肇祥沒有關(guān)于此研山的任何形態(tài)描述。
又,基于前人易將“海岳庵”和“寶晉齋”研山混作一談之說,以及高濂稱后世有偽造“寶晉齋”研山之說,因此,周肇祥所述的最終線索,需辯證參考。
周肇祥(1880—1954),號養(yǎng)庵,別號退翁,無畏居士,室名香巖閣、石檜書巢、水流云在之居、婆羅花樹館,有退谷別業(yè)“鹿巖精舍”。籍貫浙江紹興。清末舉人,肄業(yè)于京師大學(xué)堂。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時(shí)期從政,擔(dān)任過各種職務(wù),曾任奉天勸業(yè)道、臨時(shí)參政院參證、代理湖南省省長、清史館提調(diào)、故宮古物陳列所所長、國學(xué)院副院長等職。擅書畫,工詩文,精鑒藏,通文史,著述甚豐。此篇為最后(1920—1924年)記載米芾“海岳庵”或“寶晉齋”研山下落的古文獻(xiàn)。
曹銳,字健亭,明末民初天津人,系曹錕之四弟,清朝監(jiān)生。幼年在大沽鈺盛號米莊學(xué)生意,曹錕發(fā)跡后,棄商而仕。1916年曹錕任直隸督軍,1917年借討伐張勛之機(jī),向段祺瑞保薦曹銳任直隸省省長,兄弟分掌一省之軍政大權(quán)。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時(shí),曹銳任直系軍需總監(jiān),憑借省長之職,攫取大量公產(chǎn)。1919年經(jīng)營恒源紗廠,任董事長兼總理。1922年去職,仍在幕后操縱各方勢力,為其兄曹錕賄選大總統(tǒng)而進(jìn)行活動(dòng)。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dòng)北京政變,曹銳與其兄共同被囚于北京延慶樓,吞鴉片自殺。
擴(kuò)展資料:1946年,曹銳之孫曹郁文任恒源紗廠經(jīng)理,并經(jīng)營天津蘊(yùn)寶齋古玩店等。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曹郁文將店里珍玩玉器裝了一百余箱攜逃香港。
5.2寶晉齋研山(六峰,小翠峰研山)
米芾寶晉齋研山,為薛紹彭道祖所易,高下六峰,稱為研山,而非山硯,米芾交易后思硯心切,筆想為圖。其流傳也有幾個(gè)不同版本。
5.2.1(清)王士禛原考
◎王士禛《居易錄》考薛紹彭易去之寶晉齋研山流傳順序:
米芾→薛紹彭→宣和御府→臺州戴氏家→今在朱竹垞太史所,上有“寶晉齋”三篆字及“襄陽米氏世珍”印。
◎王士禛《香祖筆記》考海岳庵研山的流傳順序:
李后主→(……)米芾→蘇仲恭學(xué)士家→宣和御府→(后四百年不知易幾姓)→新安許文穆家→嘉禾朱文恪→(家傳三世)→朱文恪曾孫朱彝尊→昆山徐司寇(徐干學(xué))→今不知何存
5.2.2(清)翁方綱原考
翁方綱《寶晉齋研山考》原考海岳庵研山的流傳順序:
【南唐】李后主→(流轉(zhuǎn)數(shù)十家)→
【北宋】米芾→薛紹彭→(后又四百余年,不知更易幾姓)→
【明】新安許文穆→秀水朱文恪(朱國祚)→(家傳四世)→
【清】朱彝尊(朱竹垞)→徐司寇(徐干學(xué))→[又五十年(1790年),翁方綱借留]→(……)
5.2.3(清)陳壽祺原考
陳壽祺《硯山考》原考寶晉齋研山的流傳順序:
李后主→(流轉(zhuǎn)數(shù)十家)→米芾→薛紹彭→宣和御府→(……)→天臺戴覺民→太乙崇福宮張真人(戴氏子)→新安許文穆(國)→嘉禾朱文?。▏瘢你≡鴮O朱彝尊→昆山徐尚書(徐干學(xué))→(無考)
5.2.4 寶晉齋研山流傳續(xù)考
筆者在前考基礎(chǔ)上,補(bǔ)充流傳順序如下:
【南唐】李后主→
【北宋】(流轉(zhuǎn)數(shù)十家)→米芾→薛紹彭→
(后四百余年,不知更易幾姓)→
【明代】(……)→顧從義?→新安許文穆→秀水朱文恪→(文恪子朱大定欲贈(zèng)黃道周,黃不敢受)→(家傳四世)
【清代】→朱文恪曾孫朱彝尊(竹垞)→清吟堂高氏高士奇→昆山徐司寇(徐干學(xué))→(乾隆庚戌1790年,翁方綱借留)→(……)
【民國】(……)→疑歸曹銳?→(……)
續(xù)考如下:
(1)流傳于“顧從義?”之處考
黃宗羲《明文海》收錄(明)陳所蘊(yùn)所撰《明文林郎大理寺左寺左評事研山顧先生墓志銘》:“先生姓顧氏,諱從義,字汝和,松江之上海人也……先生性尤好石,嘗得米元章硯山而寶之,遂以硯山為別號?!?/p>
陳所蘊(yùn)(1543—1626),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子有,萬歷十七年進(jìn)士,仕至南京太仆寺少卿。工詩文,有《竹素堂藏稿》。
薛紹彭,宋河中萬泉人,字道祖,號翠微居士,薛向之子。哲宗元祐元年官承事郎、監(jiān)上清太平宮。歷少府監(jiān)丞,累官秘閣修撰、知梓潼路漕。工書,擅行、正、草諸體,取法晉唐,格度嚴(yán)謹(jǐn),自成一家。與米芾為書畫友,書法并稱“米薛”。
顧從義(1523—1588),字汝和,因得米元章硯,自號硯山,齋名硯山齋,明松江府上海人。嘉靖中選端行善書,名列第五,授中書舍人,直文華殿。顧從義得宋宣和內(nèi)府所藏紫玉泓硯,遂在肇嘉浜南祖?zhèn)髂舷萏弥坝胥^”藏此硯。又購得米芾硯山,遂自號研山山人(一作硯山山人)。本篇記錄顧從義曾收藏米芾硯山一事。顧從義與王世貞(1526—1590)善交。曾用皇帝御賜的黑蒼石制硯一方,參閱石鼓文古拓本,鐫刻為石鼓硯。有《研山山人詩稿》《荊溪唱和集》等。
顧從義與王世貞交好,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宛委余編》曾復(fù)述《硯史》中的青翠疊石和正紫疊石兩方研山,后者稱之為天然硯。但并未談及顧從義所藏研山。
王世貞(1526—1590),明蘇州府太倉人,字符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jìn)士,官刑部主事。后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謚文簡。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顧先生墓志銘》中也未注明是米芾哪方研山?但顧從義和許文穆是同時(shí)代人,且比許文穆略長四歲,早逝六年。從邏輯上推斷,許文穆的研山得自顧從義的可能性較大。
(2)流傳于“許文穆”之處考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南唐李主研山,后歸米元章?!列掳苍S文穆家,已而歸嘉禾朱文恪。予戊辰春從文恪曾孫檢討彝尊(1629—1709)京邸見之,真奇物也?!蠖陱?fù)入京師,則研山又為昆山徐司寇購去矣。今又十五年,不知尚藏徐氏否?”
許文穆:許國(1527—1596),明徽州府歙縣人,字維楨。嘉靖四十四年進(jìn)士。授檢討。萬歷十一年,累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yún)C(jī)務(wù)。與首輔申時(shí)行善。曾與言者相攻,時(shí)行頗右之。后為言官所劾,上疏求去,語憤激,以是為士論所不附。其門生萬國欽論申時(shí)行,時(shí)行之門生給事中任讓亦論國庸鄙。國遂請諭諸生各守職業(yè),勿務(wù)攻擊。其疾言者如此。十九年致仕。卒謚文穆。有《文穆公集》。
孫克弘(1532—1611),一作克宏,字允執(zhí),號雪居,松江(今屬上海市)人。
顧從義(1523—1588)、許文穆(1527—1596)與孫克弘(1532—1611)又有時(shí)空交集。顧從義和孫克弘又同為松江人,故孫克弘《云林石譜圖卷》所繪寶晉齋研山圖或有實(shí)體參照。
(3)流傳于“朱文恪”→“朱彝尊”家藏四世續(xù)考
除(清)王士禛《香祖筆記》所記之外,又見(明)黃道周《黃漳浦文選》附錄朱辰鷹《記黃石齋斷碑硯后》:“先太傅文恪公舊藏米海岳硯山,閱三傳至公曾孫竹垞太史,攜至京師,王尚書阮亭見之,嘆為奇物,賦長歌焉。先時(shí)公少子尚寶公(諱大定)曾出以贈(zèng)公門下士石齋黃公。公以先師所寶,不敢受,祗題斷句四章而去。”記朱文恪少子尚寶公(諱大定)曾以此研山贈(zèng)黃道周(1585—1646),但黃道周不敢受,只題斷句四章而去。
朱文?。褐靽瘢??—1624),明浙江秀水人,字兆隆,號養(yǎng)淳,萬歷十一年進(jìn)士。授修撰,進(jìn)諭德。二十六年擢禮部右侍郎。曾寄書巡按御史曹楷,令揭發(fā)湖廣稅監(jiān)陳奉罪狀,楷幾被逮。旋攝部事,數(shù)十疏爭國本,神宗終于立太子。光宗即位,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yún)C(jī)務(wù)。天啟三年,改武英殿,乞休歸。卒謚文恪。有《介石齋集》。
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號石齋,福建漳浦銅山人。天啟二年進(jìn)士,歷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時(shí),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因抗清失敗被俘殉國。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亦有《寶晉齋研山》一詩,此詩為他與周青士聯(lián)句。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晚別號小長蘆釣魚師、金風(fēng)亭長。清浙江秀水人。少時(shí)痛心明亡,志在恢復(fù)。旋客游四方,聲名漸廣,康熙十八年應(yīng)博學(xué)鴻詞科,授檢討,值南書房,與修《明史》。兼工詩、文、詞、經(jīng)學(xué)考據(jù)。有《曝書亭集》《經(jīng)義考》《日下舊聞》《明詩綜》《詞綜》。
(4)流傳于“高士奇”家續(xù)考
1691年,康熙三十年(辛未),高士奇得之。(清)陸煊《梅谷偶筆》稱:“米海岳硯山,余獲見于清吟堂高氏?!庇忠娻囍\《骨董瑣記·硯山》云:“至竹垞以饋高澹人,即高士奇,至今尚在當(dāng)湖?!?/p>
高士奇《歸田集》卷十二有《寶晉齋研山(并序)》一詩,記錄其收藏寶晉齋研山之事。此詩寫于康熙辛未年,即1691年。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號江村,堂號清吟堂,詳見前節(jié)。
(5)流傳于“徐干學(xué)”家續(xù)考
1708年,昆山徐司寇購得。王士禛《香祖筆記》云:“后二十年(1708年)王世貞復(fù)入京師,已為昆山徐司寇購去?!?/p>
徐司寇:徐干學(xué)(1631—1694),清江南昆山人,字原一,號健庵,顧炎武之甥??滴蹙拍赀M(jìn)士,授編修,歷官至刑部尚書。曾總裁《一統(tǒng)志》《明史》《會(huì)典》等書。與高士奇、王鴻緒等互相標(biāo)榜,其家人門客子侄亦受賄營私,橫行鄉(xiāng)里,因而屢遭劾奏。然罷官之后,帝仍命將書局自隨。
考高士奇《歸田集》有《再題朱竹垞》詩,又有徐干學(xué)為高士奇的書作序,說明高士奇與朱竹垞和徐干學(xué)的關(guān)系比較密切。而米芾研山的流傳順序:朱竹垞→高士奇→徐干學(xué),也是符合邏輯的。
(6)翁方綱研山未記述借于誰家
1790年秋,即乾隆庚戌年,翁方綱(1733—1818)作《寶晉齋研山考》,文中記:“予自壬辰歲(1772),門人謝蘊(yùn)山出守鎮(zhèn)江,托其訪此石,并覓好手與海岳庵共寫為圖,訖未得遂?!笨梢娢谭骄V知此石當(dāng)時(shí)流落在鎮(zhèn)江。但遺憾的是,本考并沒有注明翁方綱是從何人手中借留了寶晉齋研山。至于為什么沒有記錄,也不得而知。
(7)民國期間或流傳于“曹銳”之處
同前節(jié)所述,前人常將“海岳庵”和“寶晉齋”研山混作一談,且周肇祥沒有關(guān)于此研山的任何形態(tài)描述,只是轉(zhuǎn)述他人所見。因此,這并不能排除其所記“海岳庵研山”實(shí)為“寶晉齋研山”的可能性。
5.3 前兩方研山流傳順序的分歧點(diǎn)
5.3.1(元)張伯雨的兩首研山詩
張伯雨有兩首研山詩,一首寫的是研山,一首寫的是圖。一首寫的是海岳庵研山,一首寫的是寶晉齋研山圖?!洞雾嵱菘聭亚锶嫒硕谈栀?zèng)其從子戴士安,元章研山其家所寶》寫的是海岳庵研山,《題元章研山圖》和淮陰龔圣予題詩,是寶晉齋研山圖。后人也常將兩首詩描述的研山混為一方。
5.3.2(明)王守謙《靈璧石考》
王守謙《靈璧石考》將海岳庵三十六峰和寶晉齋六峰研山混淆,將蘇氏易宅以及與彭紹公易研山之事也完全混淆。
《靈璧石考》云:自米顛酷嗜而聲價(jià)益重。其為楊次公攫去者,乃所謂“天劃神鏤之巧”者也。后得李后主所寶“靈璧研山”,徑長才逾尺,前聳三十六峰,高者為“華蓋峰”。其參差錯(cuò)落者,為“月巖”,為“玉筍”,為“方壇”,為“上洞”,為“翠巒”;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龍池”“遇天欲雨則津潤,滴水少許在池內(nèi),則經(jīng)旬不燥”。米老甚珍之。及其歸丹陽也,愛甘露寺下并江一古基,多群木,唐晉人所居,則蘇氏之宅也。時(shí),米欲得宅,而蘇覬得“研”,于是競相易。米后號“海岳庵”者是也。公終惋惜,乃云:“此石一入渠手,不得再見。每同交友往觀,亦不出示。彭紹公真忍人也”。
又有(明)陳仁錫《潛確類書》和(清)張英等《淵鑒類函》則均作寶晉齋研山“二十六峰”,也屬于小眾記述。
王守謙,字道光,號肖周,明代靈璧(浙江奉化)人,宮廷畫家王諤之后裔。萬歷八年(1580)庚辰科進(jìn)士。擅長山水花鳥畫,并以擅畫群雁得名。博覽群書,多所著述,有《靈璧石考》。
5.3.3(清)王士禛《居易錄》和《香祖筆記》
原文參見前面章節(jié)。翁方綱在《寶晉齋研山考》中考證已詳,王士禛已將兩方研山混淆在一起。且目前所見(元)周密《癸亥雜識》中并無此研山的銘文記錄。王士禛記述的信息,只能擇出參考。
5.4三十二芙蓉硯山
李宗顥《寶晉齋三十二芙蓉硯山》寫于光緒丙申(1896),考證此研山的流傳順序:
米芾(守漣水所得)→(……)→趙雪松→(……)→項(xiàng)元汴→(……)→李宗顥→(……)
項(xiàng)元汴:項(xiàng)墨林(1525—1590),原名項(xiàng)元汴,字子京,號墨林,別號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嚴(yán)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鴛鴦湖長、漆園傲吏等,浙江嘉興人。明國子生,為項(xiàng)忠后裔,為明代著名收藏家、鑒賞家。有《墨林山人詩集》《蕉窗九錄》等。于敏中《西清硯譜》:考墨林居士,即明項(xiàng)元汴。
5.5米芾疊石硯山
米芾《硯史》記,收有青翠疊石和正紫疊石兩方硯山,后者稱為天然硯。(清)施閏章《學(xué)余堂文集·天然硯銘》卷二十五考其流傳順序:
有宋仁宗御書璽文→米芾、黃庭堅(jiān)題識→(……)→李山人→顧見山→(……)
5.6米芾遠(yuǎn)岫奇峰硯山
乾隆《西清硯譜》有“宋米芾遠(yuǎn)岫奇峰硯”,即“天然硯山”,但此天然硯山與米芾《硯史》和施閏章《學(xué)余堂文集》所記天然硯不同?!段髑宄幾V》考,此硯山為米芾所制,又為趙孟寶藏,后傳入清宮。
5.7米芾眠石硯山
《蘇米志林》有“眠石”一則:“僧?dāng)栔苡卸酥莩幨倨鸪缮?,其麓受水可磨,號硯山。米后得之,抱之眠三日,屬子瞻為銘。?/p>
僧?dāng)栔堋总馈ā?/p>
5.8 明末再現(xiàn)寶晉齋研山的四點(diǎn)疑問
筆者通讀歷代硯文獻(xiàn)后,指出以下四點(diǎn)疑問,供探討。
5.8.1 王士禛首次記述寶晉齋研山的銘文特征
1688年,康熙戊辰春,清王士禛在朱竹垞京邸古藤書屋見之。翁方綱《寶晉齋研山考》云:“新城王漁洋觀于古藤書屋,為賦七言古詩,附以絕句寄竹垞。謂倘有好手,仿梅道人重作一圖,當(dāng)以吾輩唱和詩附后。蓋此圖亦不果作,然吳仲圭為圖者,實(shí)即此石。《居易錄》亦云:有‘寶晉齋’三篆字及米氏印信,漁洋此語不誤也?!?同時(shí),王士禛《居易錄》也是首次記述寶晉齋研山上有“寶晉齋”三篆字及米氏印信特征的文獻(xiàn)。
翁方綱羅聘等人有《合作硯山圖卷》,現(xiàn)藏于重慶三峽博物館,其中硯拓一面有“寶晉齋”三篆字及“米氏平生珍玩”印,與王士禛《居易錄》相呼應(yīng)。而在之前的文獻(xiàn)中,不曾有此記述。為什么沒有記述?不得而知。
5.8.2 翁方綱《合作研山圖卷》與原《研山圖》中的研山有明顯區(qū)別
《合作研山圖卷》中的研山,無論繪本還是拓本,與(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寶晉齋研山圖》及回歸研山圖有較明顯的差別。一說,是由于寶晉齋研山圖寫意非寫實(shí),而《合作研山圖》尤其拓本是寫實(shí)圖,因而有差別。一說,這是兩方不同的研山。
陳壽祺《硯山考》亦云:“是此石藏朱氏四世矣,然未知:即南唐故物耶?抑米氏之芙蓉峰耶?”
5.8.3 高濂《遵生八箋》稱明末有偽造寶晉齋研山式者
因?qū)殨x齋研山歸薛紹彭后四百余年,不見其流傳順序文獻(xiàn)記錄,其中歷經(jīng)兵火戰(zhàn)亂。又見(明)高濂(1573—1620)《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有偽為者,將舊磚雕鏤如寶晉齋式”的記錄。而寶晉齋研山銷聲匿跡四百馀年后再次面世時(shí)間,也恰恰是高濂的生活時(shí)代。
5.8.4 蘇軾欲隨葬米芾的紫金硯
蘇軾借走米芾紫金硯,一個(gè)月后病逝常州,病危時(shí)蘇軾曾想將紫金硯隨葬,米芾得知后,緊急追回,并寫下《書紫金研事》記其事:“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矚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傳世之物,豈可與清凈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可見北宋文人有隨葬生前文房的習(xí)俗。而寶晉齋一入彭氏之手,四百余年不再面世,此謎或有一解。
5.9孫承澤硯山齋之疑問
民藏版《研山銘》最早收藏者為(明末清初)孫承澤(1592—1676),因民藏版字跡有疑,不多考證。
孫承澤曾收藏有米芾諸多字畫,如《學(xué)書帖》,后來很多入清內(nèi)府,為石渠寶笈所收錄。其故宅寓號“研山堂”,其文集、鑒賞集等多以“研山齋”命名。本文的疑問:孫承澤的“研山堂”“研山齋”緣何取名?與米芾研山或研山圖、研山銘是否確有關(guān)聯(lián)?
孫承澤,字耳北,一作耳伯,號北海,又號退谷,一號退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山東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明崇禎四年(1631)中進(jìn)士。官至刑科給事中。先投降李自成大順政權(quán),清順治元年(1644)又投降清朝,歷任吏科給事中、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富收藏,精鑒別書畫,過目、收藏有晉唐及宋代米芾書畫。著有《庚子銷夏記》《硯山齋珍賞歷代名賢圖繪集覽》《研山齋珍賞歷代名賢墨跡集覽》《研山齋珍賞歷代名賢法書集覽》和《閑者軒帖考》等。又有《研山齋集》等四十余種。其故宅寓號“研山堂”,內(nèi)有“萬卷樓”。
已知的米芾研山相關(guān)古文獻(xiàn)資料,正文參見《中國硯文化古文獻(xiàn)集成》之“附:米芾研山文獻(xiàn)匯參”。因篇幅有限,本文僅列出目錄,以供索引,以時(shí)間為序,排列如下:
(1)(唐)莊南杰《寄鄭碏疊石硯歌》
(2)(宋)蘇軾《與錢穆父五十七首(之四十五)》
(3)(宋)米芾《硯史》《書史》(王獻(xiàn)之送梨帖、林希送余詩)《致景文隰公尺牘》《竹前槐后詩帖》《鐘山帖》《書紫金研事》《寶晉英光集》《研山記》《研山銘》《寶晉齋研山圖》《研山詩》等
(4)(宋)蔡絳《鐵圍山叢談》
(5)(宋)陸游《避暑漫抄》
(6)(宋)樓鑰《攻愧集·陳順之靈壁石硯山》
(7)(宋)馮多?!堆猩綀@記》
(8)(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
(9)(宋)岳珂《玉楮集》米元章硯山詩帖贊、獲硯帖贊、甘露詩帖贊
(10)(宋)賈似道《悅生隨抄》
(11)(宋)漁陽公《漁陽石譜》序
(13)(元)周密《云煙過眼錄·廉端甫藏》《癸辛雜識·水落石出筆格》
(14)(元)揭傒斯《研山詩(并序)》
(15)(元)張伯雨《次韻虞奎章懷秋泉真人短歌贈(zèng)其從子戴士安,元章研山其家所寶》《題元章研山圖》并龔圣予題研山圖十首
(16)(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寶晉齋研山圖》
(17)(明)楊儀《驪珠隨錄·研山銘》
(18)(明)孫克弘《云林石譜圖卷》第二、三、五、十方并《文窗清供圖》
(19)(明)陳所蘊(yùn)《明文林郎大理寺左寺左評事研山顧先生墓志銘》
(20)(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宛委余編》
(21)(明)王圻、王思義《三才圖會(huì)·器用 靈璧硯山》
(22)(明)王守謙《靈璧石考》
(23)(明)陳繼儒《妮古錄》
(24)(明)高濂《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 硯山》
(25)(明)林有麟《素園石譜》寶晉齋研山、海岳庵研山、永寧石、峨眉石
(26)(明)張丑《真跡日錄·研山銘》
(27)(明)陳仁錫《潛確類書·硯山》
(28)(明)許如蘭《香雪庵·美人鏡》
(29)(明)包衡、張翼《清賞錄·硯》
(30)(明)黃道周《黃漳浦文選》附錄朱辰鷹《記黃石齋斷碑硯后》
(31)(明)孫承澤/孫烱《硯山齋雜記》
(32)(明)毛晉《蘇米志林》
(33)(清)許楚《青巖文集·研山亭小跋》
(34)(清)余懷《硯林》
(35)(清)尤侗《西堂余集·筠公貽予石硯賦此酬之》
(36)(清)施閏章《學(xué)余堂文集·天然硯銘》
(37)(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寶晉齋研山》(聯(lián)句)
(38)(清)潘永因《宋稗類鈔·古玩》
(39)(清)張英等《淵鑒類函·硯》(硯匣附)
(40)(清)朱昆田《笛漁小稿·英石硯山歌》
(41)(清)王士禎《居易錄》《香祖筆記》
(42)(清)王士禎《米海岳研山歌為朱竹垞翰林賦》
(43)(清)姚之骃《元明事類鈔·硯山》
(44)(清)張玉書、汪霦《佩文齋詠物詩選》
(45)(清)陸煊《梅谷偶筆》
(46)(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47)(清)(康熙)《御定駢字類編·器物門十五硯山》
(48)(清)陳元龍《格致鏡原·硯》
(49)(清)曹寅《楝亭詩鈔·硯山歌》
(50)(清)陳浩、周于禮《硯山帖》題跋
(51)(清)周于禮《聽雨樓法帖·研山銘》
(52)(清)孔繼涑《玉虹鑒真帖·研山銘》
(53)(清)愛新覺羅·弘歷《西清硯譜·米芾遠(yuǎn)岫奇峰硯》《御制詩集·米芾天然端石硯歌》
(54)(清)翁方綱《寶晉齋研山考》
(55)(清)翁方綱等《合作研山圖》
(56)(清)紀(jì)昀等《四庫全書總目·硯史》
(57)(清)張燕昌《金石契·朱辰應(yīng)記》
(58)(清)朱棟《硯小史》
(59)(清)黃欽阿《端溪硯史匯參·端溪古跡第十二》
(60)(清)謝慎修《謝氏硯考》靈壁石、天然硯、寶晉齋硯山
(61)(清)鐵?!段┣妪S全集》研山、米老硯山圖歌為羅兩峰賦
(62)(清)朱珔《小萬卷齋集·寶晉齋第二硯歌(并序)》
(63)(清)陳壽祺《黃石齋先生畫石記》《硯山考》
(64)(清)馮登府《石經(jīng)閣文集·渡江后寓海岳庵》
(65)(清)曾元?!稉衾徱髋即妗こ幧健?/p>
(66)(清)李宗顥《寶晉齋三十二芙蓉硯山記》
(67)(清民)胡樸安《奇石記》
(68)(近代)周肇祥《琉璃廠雜記·米元章硯山》
(69)(近代)鄧之誠《骨董瑣記·硯山》
(70)(1978年)上海書畫出版社《米芾墨跡三種·研山銘》
(71)(2012年)〔回歸〕研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