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 斌
余姚市丈亭老街的姚江河岸人行道上,十年前被加裝上了一道1.6 公里長的玻璃擋墻。平日里的姚江,碧水汩汩向東流,一條明凈的玻璃長墻豎立在河岸與河水之間,使平淡無奇的河岸平添了一股靈秀通透之氣。靜好的歲月里,她嫻靜地成為一道風景。但在洪水來臨時,她卻像母親伸出臂膀為兒女遮風擋雨一樣,牢牢地擋住了滿溢的大水,穩(wěn)穩(wěn)地保護著沿岸子民不受水淹之災。這條余姚母親河,真正地像母親一樣擔起了保護兒女的職責。
上善若水,一道通體透亮、宛若無形的玻璃墻,不管河水靜也好、鬧也罷,她兀自安靜地長臥江邊,似一條鎖水長龍,讓姚江從此變得更加安嫻寧靜。我們不得不佩服余姚人腦洞大開的智慧。2013 年,臺風“菲特”重創(chuàng)地處低洼地帶的余姚。洪災過后,當?shù)厝讼氤隽私ㄔO成本不高卻能成為風景的綠化帶防洪墻、玻璃防洪墻等新奇方案。因為有了這道玻璃墻,人們有了“隔岸觀水”般的悠閑。曾經(jīng)的洪水猛獸,被一道薄薄的玻璃墻馴服,只得乖乖地在陽光下靜靜東流。
平日里,她是一道風景,是網(wǎng)紅打卡地;洪水來時,她是一個英雄,是百姓守護神。而這個神奇的“平戰(zhàn)”轉(zhuǎn)換,幾乎不需要人的助力和參與,仿佛一切本是天成。這樣一個平淡的存在,誰都看到、誰都能拍到,但可能只當它“透明”。寧波日報攝影記者戚顥,這位中國新聞獎的多次獲獎者再次體現(xiàn)出一位出色記錄者的眼力和功力。他以一組白描式的新聞照片,以一種平靜直白的語氣架構(gòu)了這組照片,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這道玻璃墻給當?shù)氐姆篮楹蜕顜淼纳衿孀饔谩?/p>
瞧,玻璃墻上還貼著“2013年菲特臺風”和“2021年煙花臺風”等水位線標志,警示著曾經(jīng)的災難(圖一);依水而建的古城,加裝了第二道防水保險,讓人心安(圖二);市民們在人行道上散步時,發(fā)現(xiàn)透過玻璃可以看到水里的魚,紛紛掏出手機記下這神奇景象(圖三);因為有了這道玻璃墻,姚江成了一個超大的“生態(tài)魚缸”(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