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廣東省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姚東林 朱靜璇 羅文范 何元文
清遠市農(nóng)業(yè)科技推廣服務中心 王超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海洋學院 謝少林
鯉(Cyprinus carpiolinnaeus)是中國最常見的鯉屬魚類,伍獻文先生將中國的鯉分為四個亞種,其中華南鯉是鯉在華南地區(qū)亞種,分布于珠江水系及其南部包括海南島在內(nèi)的華南地區(qū),華南鯉是華南地區(qū)分布最為廣泛的鯉屬魚類,遍布于華南地區(qū)各水系。三角鯉(Cyprinus multitaeniatapellegrin et chevey)分類上為鯉屬、中鯉亞屬(Mesocyprinus Fang),又名黃板鯽、黃鯽和江鯽,其分布范圍很小,主要分布于我國廣西珠江水系支流的西江流域,據(jù)資料記載在越南的紅河也有少量分布。尖鰭鯉(Cyprinus acutidorsalisWang)分類上為鯉屬、鯉亞屬(Cyprinus linnaeus,s.Str.),又名海鯉、海鯽,是我國特有的生活于咸淡水中的鯉科魚類,目前僅在我國的廣西欽江出??谟邪l(fā)現(xiàn)分布。須鯽(Carassioidescantonensis Heincke)屬于鯉亞科須鯽屬(Carassioides Oshima),又名黃鯽、江鯽,據(jù)報道僅在在我國珠江流域和海南島等少數(shù)地方有分布,且數(shù)量較少。目前已知須鯽分布范圍小,且相關報道很少。2013年有研究報道我國云南地區(qū)也有須鯽的發(fā)現(xiàn)。除此之外于《中國鯉科魚類志》和《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等文獻中也有報道。
細胞線粒體的COⅠ基因序列(細胞色素c氧化酶I)作為分子標記具有諸多優(yōu)勢:有相對保守而又有足夠的變異、序列長度合適、可用通用引物擴增和測序等,COⅠ分子標記作為DNA條形碼可以快速鑒定物種,近年來被廣泛地應用于物種鑒定。
因此,本研究選取了華南地區(qū)5個水系作為采樣點,采集了華南鯉、尖鰭鯉、三角鯉和須鯽共6個地理種群,其中包括:華南鯉的海南萬泉河種群、珠江水系主干河流網(wǎng)的高明河(肇慶)種群和廣東東部榕江種群;廣西欽江水系的尖鰭鯉種群;廣西珠江水系西江的三角鯉種群;海南萬泉河水系的須鯽種群。
超凈工作臺;立式電熱壓力蒸汽滅菌器;超純水系統(tǒng);PCR儀;RDY-SPIZ瓊脂糖水平電泳儀;小型高速冷凍離心機;漩渦震蕩器;臺式恒溫振蕩箱,電熱恒溫水浴鍋;ALPHA IMAGER 2200凝膠成像分析系統(tǒng);JY600+型雙恒電泳儀;-80℃超低溫冰箱;-20℃冰箱;電子分析天平;微量移液器等。
無水乙醇,75%乙醇,去離子水,雙蒸水,瓊脂糖、TIANGEN蛋白酶K(20mg/mL)、瓊脂糖、Tris平衡酚、苯酚、氯仿、異戊醇、核酸染色劑EB(溴化乙錠)、6×Loading buffer上樣品緩沖液、DL2000DNAmarker、TIANGENDNA 提取試劑盒、TIANGEN普通瓊脂凝膠DNA回收試劑盒、2×TAQPCRMAasterMIX等。
50×TAE電泳緩沖液;1×TAE電泳緩沖液;苯酚:氯仿:異戊醇(25∶24∶1);組織細胞裂解液;E緩沖液(pH8.0)等。
樣品采集地點和種類如表1所示。將采集的魚取一小塊鰭條或者肌肉組織,放置于裝有無水乙醇的5mL離心管中保存待測。
表1 樣品采集地點和種類
提?。罕狙芯緿NA提取分為兩種,分別為自配試劑提取和試劑盒提取,試劑盒提取按照TIANGEN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檢測:取5μL已提取的DNA樣品液并加入1μL的 6×Loading buffer上樣品緩沖液混勻,用移液槍逐個加入凝膠點樣孔中,同時保留一孔點上DL2000的DNAmarker,設置電壓120V進行恒定電壓電泳,定時30min,取出凝膠放入凝膠成像系統(tǒng),打開電腦軟件進行觀察,拍照并記錄DNA提取情況。
本研究根據(jù)已經(jīng)報道的鯉科目魚類相關序列, 線粒體C OⅠ序列引物采用引物:FishF1:5'-TCAACCAACCACAA AGACATTGGCAC-3',F(xiàn)ishR1:5'-TAGACTTCTGGGTGGCCAA AGAATCA-3'。
線粒體COⅠ序列引物FishF1/FishR1PCR擴增程序:94.0℃預變性4min;94.0℃變性30s,60℃退火30s,72.0℃延伸1min,35個循環(huán);最后72.0℃延伸5min,4℃保存。
將PCR所得產(chǎn)物PCR直接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將檢測所得DNA條帶的產(chǎn)物送往上海美吉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測序部進行DNA序列測序。
采用Chromas軟件查看序列的測序效果,并以此為依據(jù)判斷測序是否準確。使用MEGA6.06軟件的ClustalW功能進行序列比對,并進行人工矯正,去除受干擾序列片段后計算堿基組成比例、平均堿基數(shù)、簡約信息位點等數(shù)值。使用DNASP軟件進行中性假說檢驗(Fu's Fs-test和Tajima's D算法)和核苷酸分析,并計算平均核苷酸差異值和核苷酸多樣性。使用Allequin V3.5.1.3軟件分析單倍型多樣性和單倍型組成等。
獲得清晰的條帶,如圖1、2所示。
圖1 COⅠ序列FishF1/FishR1引物的PCR擴增結果,從左邊數(shù)起:1~3三角鯉,4~6為尖鰭鯉,7~9為須鯽,10為mark。
圖2 COⅠ標記FishF1/FishR1的PCR擴增結果,從左邊數(shù)起:1為mark,2~4為海南鯉,5~7為珠江鯉,8~10為榕江鯉。
一共獲得COⅠ序列共109個,其中:海南鯉19個;珠江鯉16個;榕江鯉17個;須鯽18個;尖鰭鯉18個;三角鯉21個。利用MEGA6.0比對線粒體控制區(qū)序列,并去除兩端不準確的序列,獲得610bp的序列(珠江鯉有一個序列多出一個堿基,為611bp)。各種群COⅠ序列的A+T平均含量(54.09±0.56)高于C+G的平均含量(45.92±0.56)。在六個種群中,須鯽的A+T比例最高,為54.76%,而三角鯉最低,為53.12%,而海南鯉、珠江鯉、榕江鯉和尖鰭鯉分別為53.99%、54.34%、54.37%、53.94%,可見六個種群COⅠ序列的堿基組成差異不大。
根據(jù)表3和表4,可以發(fā)現(xiàn)COⅠ序列總樣本間的簡約信息位點為92個,平均核苷酸差異值為31.094,核苷酸多樣性值為0.05097,單倍型多樣性為0.884。在六個群體中,珠江鯉的簡約信息位點數(shù)目(ZL)最多,為5個,而其次依次為:海南鯉、榕江鯉都為4個,而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沒有簡約信息位點。基于COⅠ序列,珠江鯉簡約信息位點數(shù)目,核苷酸多樣性和單倍型多樣性等指標最大,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珠江鯉的COⅠ序列多樣性最大,其次分別是海南鯉和榕江鯉,而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COⅠ序列的多樣性非常小,明顯小于三個鯉群體,其中尖鰭鯉沒有COⅠ序列變異,而須鯽和三角鯉分別只有一個單點突變位點,沒有簡約信息位點。
表3 CO Ⅰ序列位點信息和多樣性分析
表4 CO Ⅰ序列單倍型在各種群間的分布
在六個群體109個COⅠ序列中共有17種單倍型,其中海南鯉、珠江鯉和榕江鯉有兩種三者共有的單倍型,為Hd1和Hd4。而海南鯉和珠江鯉除了Hd1和Hd4外沒有其他共同單倍型。珠江鯉和榕江鯉除了Hd1和Hd4外,還有Hd6為共同單倍型。此外,海南鯉有3種特有單倍型,為Hd2、Hd3、Hd5;珠江鯉有4種特有單倍型,分別為Hd7~Hd10;須鯽有兩種單倍型,都為特有單倍型,其中Hd13單倍型有17個個體,而Hd14單倍型的個體僅為1個;尖鰭鯉只有一種單倍型,為特有單倍型;三角鯉有兩種單倍型,都為特有單倍型,其中Hd16為20個個體,而Hd17僅為一個個體。
由表5 可得,而在基于COⅠ的遺傳距離中三個華南鯉種群的遺傳距離在0.0024~0.0035之間,而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的內(nèi)部遺傳則接近于0,說明華南鯉三個種群基于COⅠ序列的種內(nèi)差異水平大致相同,而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種群內(nèi)的COⅠ序列則幾乎沒有差距。
表5 各種群內(nèi)部基于線粒體CO Ⅰ的Kimura 雙參數(shù)模型遺傳距離和標準差
根據(jù)表6,基于線粒體COⅠ序列的Tajima's D和Fu's Fs statistic值中,當以所有群體為對象時,中性檢測數(shù)值為正數(shù)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了在以所有種群線粒體COⅠ為檢驗對象時,群體間變異符合中性假說,且可以認為在種群間在較近歷史內(nèi)沒有發(fā)生較大的種群擴張。
表6 基于線粒體CO Ⅰ序列的中性檢驗
三個華南鯉種群在COⅠ序列上存在共同單倍型,其中基于線粒體的三個種群共同單倍型只有一個,而海南鯉和珠江鯉兩者之間共同單倍型為5個,珠江鯉和榕江鯉兩者的共同單倍型為3個。此外,海南鯉和榕江鯉并沒有共同單倍型,這也說明了珠江鯉可能是海南鯉和榕江鯉的發(fā)源地,通過冰期或者地貌運動等原因分別進入到不同流域。基于總?cè)后wTajima's D和Fu's Fs statistic的中性檢測值符合中性學說,說明群體內(nèi)的簡約位點和單點突變等多數(shù)突變是中性的,且近期并沒有較大的自然選擇壓力。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尖鰭鯉、三角鯉和須鯽三者沒有出現(xiàn)共同單倍型,由此可見,三者之間在短期內(nèi)沒有出現(xiàn)種群交流,同時說明彼此間種群分化較大。而三角鯉和須鯽與華南鯉之間也沒有共同單倍型,這也說明了三角鯉和須鯽在較近的歷史內(nèi)沒有和華南鯉有基因交流,且物種分離的歷史比較久遠。
單倍型多樣性和核苷酸多樣性是衡量種群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的重要指標,可以作為物種保護的重要參考。本研究表明,基于線粒體COⅠ標記的單倍型多樣性中,珠江鯉遺傳多樣性最高,為0.867,其次為榕江鯉和海南鯉種群,分別為0.735和0.708,而核苷酸多樣性珠江鯉(0.00351)和榕江鯉(0.00351)一致,高于海南鯉(0.00313),這說明了海南鯉雖然具備較高的單倍型多樣性,但是沒有足夠的時間積累核苷酸多樣性,單倍型之間的核苷酸差異小于珠江鯉和榕江鯉。此外,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種群基于COⅠ序列的核苷酸多樣性較低,核苷酸多樣性分別為0.00018、0和0.00016;而基于COⅠ序列的單倍型多樣性分別為0.111、0和0.095,其多樣性指標遠低于華南鯉的三個種群。這表明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的COⅠ序列上還沒積累足夠的變異。由于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種群的中性檢測Tajima's D和Fu's Fs statistic值都沒有出現(xiàn)具有顯著差異性的負值,因此不能證明其在短期內(nèi)經(jīng)歷過種群擴張。本研究認為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種群基于COⅠ序列多態(tài)性低的可能原因有兩個:一是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都是分布范圍很小的地方性品種,且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影響,本研究采樣的種群多樣性也受到限制,容易出現(xiàn)近緣個體,也可能是遺傳多樣性較小的原因之一。二是地方特有種往往生存競爭力較低,容易受到外來入侵物種和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而導致種群規(guī)模大量減少,當種群規(guī)?;謴秃笃浞N群容易出現(xiàn)同質(zhì)性高而多樣性低的特點,且COⅠ序列的堿基突變速率相對于線粒體控制區(qū)較慢,而須鯽、尖鰭鯉和三角鯉的線粒體COⅠ序列上還沒積累足夠多的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