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偉樺
(平和縣育才中學,福建 平和363700)
為了突顯課程的綜合性和生活化,并更好地與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對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 》(以下簡稱課程標準) 將“綜合性學習” 這一學習領域修改為“梳理與探究”,并將語文學習任務群作為課程內容的組織形態(tài)。就本質而言,語文學習任務群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升級版”??梢哉f,綜合性學習這一課程組織形態(tài)已經(jīng)從語文課程的邊緣進入了語文課程的中心,這意味著語文實踐活動將成為語文課程的主體和常態(tài)。[1]因此,將綜合性學習納入常規(guī)教學,開展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綜合性學習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重要。
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樹立‘教—學—評’ 一體化的意識”。對教師來說,“ ‘教—學—評’ 一體化” 應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并及時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對學生而言,可以通過使用評價工具,形成評價結果;借助評價反思學習過程;內化評價標準、把握評價尺度,在評價中學會評價等。[2]把評價貫穿于教學始終,通過評價促進課堂教與學正向的動態(tài)發(fā)展,最終讓學生在評價中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從而得到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 ‘教—學—評’ 一體化” 強調教學、學習、評價目標的一致性,并將目標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當中,[3]基于此的綜合性學習應先設定指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學習目標,并協(xié)同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
以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孝親敬老,從我做起” 為例。最初,筆者僅依據(jù)教材里的“資料夾” 制定如下的學習目標: 1.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孝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優(yōu)秀傳統(tǒng);2.積極參加孝親敬老活動,培養(yǎng)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報社會的美好品德。但通過逆向倒推對應課程標準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學習目標過于偏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價值領域,并未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且沒有同步設定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無法實現(xiàn)“教、學、評” 目標的融通性,不能真正地做到一體化。因此筆者決定基于課程標準,同時明確三項目標。
“孝親敬老,從我做起” 這一課題,主題上屬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華傳統(tǒng)美德) 的部分,可以以“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跨學科學習” 等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xiàn)。教學內容主要載體可以是有關孝親敬老的漢字、書法、格言警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當代人物故事、古代詩詞、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習慣等。[2]
為了防止學習目標的泛化,筆者依據(jù)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教學提示、評價建議等方面的內容)、七下語文教材、七下教學參考書、開課班級學情等綜合考量,最終確定以下目標:
1.能運用語言、文字、表格、圖畫、照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展示學習成果,提升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2.學會梳理自己搜集到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分類、分析、歸納等思維意識與能力。3.懂得“孝”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體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含義。懂得感恩,做到關心父母,體諒父母,敬愛老人。
1.通過提供展示的舞臺、表達的機會以及評價量表等,幫助學生提升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2.通過提供教學支架(歸納表),指導學生梳理自己搜集到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分類、分析、歸納等思維意識與能力。3.通過組織實踐活動與現(xiàn)場交流,讓學生懂得“孝”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體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含義。懂得感恩,做到關心父母,體諒父母,敬愛老人。
1.學生能運用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提升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2.學生能有效地借助表格梳理自己搜集到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分類、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3.學生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與交流自己的感想與感悟,懂得“孝”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懂得感恩等。
“ ‘教—學—評’ 一體化” 指向有效學習,應實現(xiàn)語文實踐活動與評價任務的二位一體,保障教、學過程與評價任務的一致性,形成可觀測的學習場域。[4]在進行教學設計的初期,筆者曾以“ ‘孝’ 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 為主線開展教學活動,但隨即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設計看似突顯了漢字的演變史,實則邏輯不通。后來,筆者先后圍繞著“ ‘孝親敬老’作品推選活動現(xiàn)場” 和“‘孝親敬老’ 知識競賽” 進行教學設計,但皆因活動環(huán)節(jié)目標指向不明確而被自我推翻。
課程標準注重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于是筆者決定設置一個大情境,以一個驅動任務串聯(lián)起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并同步匹配評價任務。
由于開課班級的學生以住校生居多,他們日常與父母親人交流互動的機會較少,和父母在知識水平、思想觀念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筆者以5 月份的勞動節(jié)假期為契機(開課日期為5 月11 日),以學生自己孝親敬老的相關實踐與體驗為切入點,設定了以下日常生活情境:
“5 月14 日是母親節(jié),6 月18 日是父親節(jié)。我校決定結合這兩個節(jié)日開展‘孝親敬老月’ 活動?!⒂H敬老,從我做起’,我們可以在這次活動中做些什么呢?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制訂一個活動方案,并在五一勞動節(jié)期間執(zhí)行,具體活動類別可參考下面的活動輔助單。期待著我們班的學習成果能在這次活動中脫穎而出,走上學校的活動展示舞臺?!?/p>
綜合性學習一般經(jīng)歷課前準備、課堂展示交流、課后反思三個階段??紤]到學生平常并未上過綜合性學習課,在課前準備階段,筆者向學生提供了活動輔助單和個人孝親作業(yè)建議表。活動輔助單內例舉了綜合性學習常見的活動方式以及學習成果,還設置了“活動方式說明與作品評價標準” 一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或興趣愛好,借助輔助單和個人孝親作業(yè)建議表,擬定小組或個人方案,并依據(jù)輔助單里的評價標準進行相關創(chuàng)作。
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的設計要合理安排活動的密度,精心設計活動的梯度并保持開放的向度。[3]為了追求少而精、活而實的課堂,為了突顯學生的主體性,依據(jù)前述學習目標,對應“梳理與探究” “閱讀與鑒賞” “表達與交流” 的語文實踐活動,筆者設計了“‘知—行—省’ 孝親敬老” 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并在其中鑲嵌評價任務。
根據(jù)教師板書的“孝” 的金文,借助《說文解字》了解“孝” 的含義。了解“孝親敬老月” 活動。
知孝親敬老,歸納語言材料。評價任務一: 按一定標準分類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語言材料,并形成積累的意識。1.展示、簡評優(yōu)秀的書法、辦報、打卡類作品。2.設疑: 如何處理活動過程中搜集到的語言材料? 3.借助教師提供的“資料歸納表”,梳理、歸納自己搜集的語言材料。有意識地形成自己的語言資料庫。
行孝親敬老,鑒賞踐行視頻。評價任務二: 借助“作品命名評價表、作品文案評價表”,明確、清晰、簡潔地評價踐行視頻里命題與文案的優(yōu)劣,并以此提升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1.播放學生制作的踐行視頻。2.借助評價表,評價踐行視頻里的命題與文案。3.小結如何寫出優(yōu)秀的命題與文案。
省孝親敬老,表達活動感悟。評價任務三: 借助“語言表達評價表”,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感受、感悟等),并懂得“孝”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懂得感恩等。
現(xiàn)場談感悟。簡要敘述孝親敬老的實踐,描繪印象深刻的畫面,反省深思。可以擬寫一個題目和一篇短文,并至少運用一個有關“孝親敬老” 的相關名言、詩句或故事等,可以借鑒前面的歸納表。(先個人寫作,再小組內交流,最后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
通過教師畫出愛心的圖案以及講解,明確: 無論“孝” 的字形如何演變,孝心是永恒不變的。播放學生制作的視頻《感恩的心》,全班合唱。(通過積分選出表現(xiàn)最佳的三個小組,接受課后表彰)
【作業(yè)布置】
1.通過書信或當面表白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將孝親敬老真正踐行到日常生活當中。2.修改完善學習成果,通過寫作、制作活動美篇或制作活動記錄視頻等形式,分享這次活動的經(jīng)歷、感受或反思。
在筆者的教學設計當中,在課前準備階段,學生可以借助活動輔助單基本完成目標一和目標三;在課堂展示交流階段,環(huán)節(jié)一、二,評價任務一、二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習目標一的達成。環(huán)節(jié)一、評價任務一同時可以促進學習目標二的達成,環(huán)節(jié)三、評價任務三則進一步促進目標一和目標三的達成。作業(yè)的布置導向課后反思,也可以檢驗和深度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總之,通過語文實踐活動鑲嵌評價任務,創(chuàng)建可觀測的學習場域,幫助學生主動自我學習和相互協(xié)作深度學習,從而提升核心素養(yǎng)。
“ ‘教—學—評’ 一體化” 最大的優(yōu)勢是評價對教與學的反撥作用,在“內循環(huán)評價系統(tǒng)” 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評價量表,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作出及時評價,并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8]
例如,環(huán)節(jié)一里的資料歸納表(如表1),筆者權且當作評價量表來使用,有利于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填表情況,檢驗學習目標二是否達成,同時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素材資料庫。
表1 “孝親敬老” 資料歸納表
在環(huán)節(jié)二、三中,筆者一共提供了“作品命名評價表、作品文案評價表(如表2)、語言表達評價表” 3 份評價表,以期讓學生內化評價標準、把握評價尺度,以促動學習活動的進一步發(fā)展。
表2 “孝親敬老” 作品文案評價表
評價表的評價等級分為A、B、C、D 四級。A:完全符合;B: 大多符合;C: 基本符合;D: 不符合。
然而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學生最初對歸納表的填寫一臉茫然,顯然學生在收集資料的時候并沒有分類歸納的意識,也不明白填表的意義。筆者預設到了這一情況,隨即引導學生遵循“有課外有課內、有古有今、有正有反、有經(jīng)典有流行、有雅有俗” 的原則,進行相關資料的歸納,并建議學生平時針對不同的主題進行歸納積累,積少成多,建構自己的素材資料庫。從學生最后的填表情況來看,目標二在課堂上已基本達成。
在鑒賞踐行視頻的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原以為學生能借助評價表,運用評價內容的關鍵詞進行客觀評價。課堂實施時,學生的評價卻較為隨意,不能圍繞著評價表,僅從主觀感受評價視頻的好與不好。隨后評價的同學,又總是會重復他人的評價,沒有創(chuàng)見。
于是筆者調整教學方案,借助評價表向學生示范如何評價,并相機引導學生辨析對比標題、文案、學生評價語中的同義詞或同義句,肯定學生的優(yōu)秀之處,強調評價用詞的準確性、個性化與文學味,從而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與語感,進一步達成目標一。
在表達活動感悟時,部分學生過于偏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抒發(fā),雖感情真摯卻有偏離語文的實踐活動的跡象。筆者緊抓學生表達交流時語言的風格、詞句的感染力等語文元素,借助評價表開展教師的點評以及學生的自評與互評,讓學生學會評價,通過增值評價提升綜合性學習效果,讓全體學生成為讀寫聽說的實踐主體,從而基本達成目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