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趙女士來到藥店,想購買治療腹瀉、消化不良的非處方藥,看到柜臺上有腸炎寧片和腸胃寧片兩種,心里就犯起嘀咕,不知如何選擇。實際上,兩者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治療側(cè)重點上有很大不同。
腸炎寧片的主要成分是地錦草、黃毛耳草、樟樹根、香薷、楓樹葉,具有清熱、去濕、行氣、導(dǎo)滯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大腸濕熱蘊結(jié)胃腸所致的腹瀉,癥見大便泄瀉、大便膿血、里急后重、腹痛腹脹;急慢性胃腸炎、腹瀉、細(xì)菌性痢疾、小兒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也可使用。
腸胃寧片的主要成分為黨參、白術(shù)、黃芪、赤石脂、干姜、木香、砂仁、補骨脂、葛根、防風(fēng)、白芍、延胡索等,功效為健脾益腎、溫中止痛、澀腸止瀉,用于脾腎陽虛泄瀉日久、大便不調(diào)、五更泄瀉(即后半夜腹瀉)、時帶黏液,伴有腹脹腹痛、小腹墜脹、飲食不佳;慢性結(jié)腸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腸功能紊亂屬上述癥候者也可使用。
很顯然,腸炎寧主要以清熱利濕為主,用于實證;腸胃寧主要以溫補為主,用于虛證。中醫(yī)認(rèn)為“實者瀉之,虛者補之”,如果用藥不當(dāng),效果自然不好。一般來說,如果癥狀可見腹痛腹瀉,排便急迫或有不盡感,大便惡臭,肛門灼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zhì)紅、苔黃膩,則屬于大腸濕熱型;如果癥狀可見長期慢性腹瀉,晨起腹痛腹瀉,腰膝酸軟冷痛,腹部喜溫喜按,怕冷,舌胖大或邊有齒痕,苔薄白,則屬于脾腎陽虛證。
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藥物孕婦均忌用,兒童、年老體弱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如果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如果腹瀉時間長,大便帶血,夜間腹痛明顯,排便后腹痛無好轉(zhuǎn),或近期體重明顯減輕,建議去消化內(nèi)科就診做進一步檢查。
(摘自《生命時報》文/李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