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素霞 鞏法江 齊 貴 李新國
(淄博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山東 淄博 255033)
關鍵字:小豆;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魯中地區(qū)
小豆(Vigna angularis)起源于亞洲東南部,我國中部和西部山區(qū)及其毗鄰的低地均包括在起源地之內[1],近年來在遼寧、云南、山東、湖北、陜西等地也發(fā)現(xiàn)了小豆野生種及半野生種[2],據(jù)史書記載及考古學發(fā)現(xiàn),中國小豆栽培已有2 000 多年的歷史。
小豆是我國主要食用豆類之一,其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3],同時我國也是小豆的主要出口國,2021 年全國種植面積152 800 hm2,總產量216 100 t,出口量34 000 t。 小豆具有生育期短、耐瘠、耐陰、適應性強等特點, 是荒地的先鋒綠肥作物和減災糧食作物[4],由于其具有固定空氣氮素、活化土壤磷素、富集積累鉀素和微量元素的能力, 也是一種環(huán)境友好型作物[5]。 同時,小豆還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質元素等營養(yǎng)物質,具有活血、利水等藥用價值,是廣受歡迎的藥食兩用作物[6]。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營養(yǎng)健康的日益關注, 以及小豆醫(yī)療保健作用的研究和相關產品的開發(fā), 小豆在膳食結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們對小豆的需求量也將越來越大。
從2020 年開始,全國各地紅小豆的價格出現(xiàn)較大幅度上漲,全國平均價格從2019 年的9.5 元/kg 上漲至2022 年的14.5 元/kg。 由于價格上漲,農戶收益較理想,種植意愿也較高。 但長期以來,小豆生產過程中存在產量低、抗逆性差、栽培技術落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種植收益,降低了其種植積極性。為了解決小豆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本文作者在總結試驗數(shù)據(jù)和前人研究的基礎上, 集成了魯中地區(qū)夏播小豆高效栽培技術, 旨在通過該項栽培技術的推廣提高魯中地區(qū)的小豆單產, 同時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收。
小豆適應性較強,大多數(shù)土壤類型均適合種植,排水良好、保肥保墑能力強、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更利于小豆高產。 小豆根瘤菌適宜在中性土壤中生長,因此土壤pH 以中性為宜。 前茬作物不宜為豆科作物或向日葵,最適合與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
小豆是雙子葉植物,出苗時頂土能力較弱,同時其主根不發(fā)達,側根發(fā)根能力強,為保苗全苗齊和促進后期的生長發(fā)育,應深耕松土,精細整地,創(chuàng)造上松下實保水良好的土層環(huán)境。 夏播小豆應該在上茬作物收獲后深翻地并及時耙平, 做到無漏耕、 無坷垃、無立壟,使耕層表面細碎、上松下實、松緊適宜??山Y合深耕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環(huán)境。 播前若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應灌溉造墑保障小豆出苗率。
播種前,可利用選種機械對種子進行精選,剔除小粒、病蟲粒、破損粒及雜質,選留籽粒飽滿、粒大均勻、顏色鮮亮的種子備播。 選好的種子用2.5%咯菌腈懸浮劑和70%噻蟲嗪可濕性粉劑按照種子量的0.2%比例拌種包衣,可有效防治小豆苗期立枯病、根腐病、地下害蟲及蚜蟲。
夏播小豆應于上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播種,6 月15 日前后最為適宜,播種過晚會影響產量和成熟。
小豆頂土能力較弱,播種不可過深,播種深度以3 cm 為宜,播后應及時鎮(zhèn)壓。小豆播種方式有穴播和條播2 種,穴播穴距16 cm,每穴3~4 粒??蛇x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減少播種和間苗的工作強度。
合理密植可以較好地調節(jié)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種植密度應根據(jù)當?shù)氐耐寥婪柿λ?、生產條件、品種特性等決定。 小豆可采用等行距種植或大小行種植, 等行行距為50 cm,大小行種植大行行距60 cm、小行行距40 cm。 留苗密度為8 000~10 000 株/畝。
小豆種植的施肥原則是重施磷肥、 巧施氮肥、合理施用鉀肥。 應根據(jù)土壤肥力條件和品種特性合理施肥。 播種時每畝可施用磷酸二銨10~15 kg、尿素2 kg、硫酸鉀5 kg 作為種肥。
小豆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苗、間苗,去除病苗和弱苗。通常在第2 片三出復葉展開后定苗。穴播每穴留苗1 株。 條播株距15~20 cm,單株留苗。 缺苗嚴重的地塊應及時補種。
小豆從出苗到開花期應進行2 次中耕除草。 頭遍淺耕結合間苗定苗進行,破除板結,鏟除雜草,增強根瘤菌活力;第2 遍在開花前進行深度中耕,促進根系發(fā)育,結合中耕可進行培土防止后期倒伏。
土壤肥沃的地塊一般不需要追肥。 土壤肥力中等偏下的地塊, 可根據(jù)生長情況在小豆初花期每畝追施尿素5 kg, 花莢后期每畝可用磷酸二氫鉀50~100 g 兌水30 kg 噴施葉面肥。
正月初七,也稱“人日”。 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羊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的生日。 南朝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了兩漢魏晉時代江南民眾的習俗:“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羮,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 又造華勝以相遺。 登高賦詩?!盵19]4 唐代之后,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宴請群臣。 陸龜蒙《人日代客子》說:“人日兼春日,長懷復短懷。 遙知雙彩勝,并在一金釵?!?/p>
開花結莢期是小豆需水高峰期, 此時缺水將直接影響小豆產量, 有水澆條件的地方在田間干旱的情況下可灌溉1 次,能夠明顯提高產量。
小豆生長期內田間雜草防控可采用除草劑化學除草。 小豆播后苗前噴施除草劑易發(fā)生藥害,可在小豆出苗后、植株長出1 片復葉后進行莖葉噴霧防控雜草,藥劑可選用10.8%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30 mL/畝+25%氟磺胺草醚水劑100 mL/畝,或用10%精喹禾靈乳油40 mL/畝+25%氟磺胺草醚水劑100 mL/畝。
小豆病害主要有病毒病、葉斑病和白粉病等。
4.1.1 病毒病 花葉病毒病是影響小豆生產的重要病害之一,被侵染植株的葉片多出現(xiàn)花葉、斑駁、皺縮、卷曲等癥狀,有時出現(xiàn)明脈。 若小豆生育前期被病毒病侵染,將嚴重抑制植株生長,造成植株矮化、葉片小而皺縮,有些植株頂芽會發(fā)生壞死。 病毒病最高可造成小豆減產80%[8]。
防治方法: 病毒病在田間擴散傳播的主要媒介是蚜蟲,防治病毒病應從防控蚜蟲入手,及時噴施殺蟲劑減少病毒傳播。 如早期發(fā)現(xiàn)應及早拔除病株,防止病毒再傳播, 也可在發(fā)病初期噴施克毒寶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或1%香菇多糖水劑200 倍液等抗病毒劑或病毒抑制劑進行防控, 每隔7~10 d 噴藥1 次,連續(xù)噴施2~3 次。
4.1.2 葉斑病 小豆葉斑病又稱小豆尾孢菌葉斑病,是我國小豆主產區(qū)發(fā)生最為嚴重的病害。 病菌侵染植株的地上部分, 感病植株葉片會出現(xiàn)針尖大小的斑點,多沿葉脈擴展成為不規(guī)則形狀角斑。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fā)病,花期后病害嚴重,尤其是結莢期如遇高溫多雨環(huán)境,會大大促進葉斑病的發(fā)生與流行,導致植株落葉嚴重,造成小豆嚴重減產[9]。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在發(fā)病初期選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 倍液噴霧防治, 每隔7~10 d 噴藥一次,連續(xù)噴施2~3 次。
4.1.3 白粉病 白粉病可發(fā)生在小豆生長的各個階段,主要侵染葉片、莖和莢。 發(fā)病初期葉片上發(fā)生點狀褪綠, 逐漸在侵染點上生長出白色菌絲和白色粉狀分生孢子。 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可通過風傳播,造成田間大范圍發(fā)病。 若遇環(huán)境潮濕、通風差、光照弱、田間密度大等情況, 則會迅速導致植株全身附著一層白色粉狀物,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導致植株開花不正常甚至不開花,從而造成小豆減產。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在發(fā)病初期選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噴霧,每隔7~10 d 噴施1 次,連續(xù)噴施2~3 次。
4.1.4 銹病 小豆銹病主要侵害葉片, 葉片初期會產生褪綠斑點,斑點變成紅褐色,出現(xiàn)皰狀斑(夏孢子堆),其逐漸擴展會突破表皮,散出大量銹褐色的粉狀夏孢子。 在后期,夏孢子堆變?yōu)樯詈稚亩咦佣?,可在病殘體上越冬。 幼苗期形成初侵染,條件適宜時很快產生夏孢子,形成田間發(fā)病中心。 夏孢子隨風在田間傳播而使病害流行。 夏季多雨、土壤濕度大時,病害發(fā)生嚴重。 發(fā)病嚴重時會造成葉片枯死,籽粒干癟,造成減產甚至絕收。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病害發(fā)生初期可選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每隔7~10 d 噴施1 次,連續(xù)噴施2~3 次,噴藥時重點要把藥噴到植株中、下部位, 要輪換用藥; ③采用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及增施磷、鉀肥的措施能夠減輕病害的發(fā)生。
小豆蟲害主要有蚜蟲、薊馬、豆莢螟等。
(1)蚜蟲是小豆苗期的主要蟲害,主要為害小豆的幼芽、嫩葉和心葉,影響開花和結實,同時它也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途徑。 防治方法: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或25%噻蟲嗪5 000倍液,每隔7~10 d 噴施1 次,連續(xù)噴施2~3 次,應注意交替用藥。
(2)薊馬是為害小豆的主要蟲害之一,以若蟲和成蟲銼吸植株幼嫩組織汁液,為害嫩葉、頂芽、側芽等幼嫩組織及花蕾、莢果,造成植株生長受到延緩或抑制及落花、落莢,嚴重影響小豆產量。 防治方法:相關藥劑試驗表明, 乙基多殺菌素和甲維鹽對薊馬有較好的防控效果[10-11],可在現(xiàn)蕾期和開花期用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750~1 000 倍液,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4 000 倍液,或20%啶蟲脒1 000~1 500 倍液,每隔7~10 d 噴施1 次,連續(xù)噴施2~3 次,應注意交替用藥。
(3)豆莢螟是小豆花莢期最具危害的害蟲,幼蟲為害葉片、花及豆莢,常卷葉為害或蛀入莢內取食豆粒,莢內及蛀孔外堆積糞粒,造成落莢和果莢內種子被食,嚴重影響小豆產量。 防治方法:可在現(xiàn)蕾期和開花期用10%氯氰菊酯乳油4 000 倍液、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 000~3 000 倍液或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750 倍液等藥劑[12],每隔7~10 d 噴施1 次,連續(xù)噴施2~3 次,應注意交替用藥。
小豆的收獲方式可采用人工收獲或機械聯(lián)合收獲。 當小豆豆莢75%成熟時人工收割, 自然晾曬3~5 d 進行脫粒;在豆莢100%成熟后,采用豆類專用聯(lián)合收割機進行機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