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賈島詩歌在明代唐詩選本中的接受情況呈現(xiàn)較大差異。明前、中期選家對賈詩呈現(xiàn)普遍的疏略態(tài)度,特別是明中期賈詩接受度跌入谷底;明后期,賈詩的接受情況出現(xiàn)分化,但整體呈現(xiàn)回溫趨勢,至曹學佺《石倉歷代詩選》迎來了接受高潮。明代前、中期賈詩接受度持續(xù)遇冷與“宗盛唐”“和而正”思潮相關;明后期,社會文化環(huán)境寬松,詩歌審美觀念趨于多元化,賈詩接受度逐漸回溫。
【關鍵詞】明代唐詩選本;賈島;原因
【中圖分類號】I207.2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26-0020-03
賈島,著名苦吟詩人,聞一多先生認為“幾乎每個時代的末葉都有回向賈島的趨勢”[1],可見其詩影響深遠。不過,學界對于賈詩在后世的接受研究尚少,目前僅見7篇,其中6篇分別研究賈詩在唐宋的接受情況,未涉及明代。另有一篇白愛平的《姚賈接受史》[2]雖考察了《唐詩品匯》等四家選本,但選本數(shù)量少,無法反映詩歌的接受起伏,且此文重在論述姚賈的共時接受,未單獨論及賈詩在明代的接受特點??梢哉f,目前未見專文從唐詩選本角度全面、深入地考察賈詩在明代的接受情況。
陳伯?!短圃妼W史論》將明代唐詩學分為三個時期:“前期從洪武元年到成化末年;中期從弘治元年到隆慶末年;后期從萬歷元年到崇禎末年?!盵3]403每個時期都有一批代表性唐詩選本,這些唐詩選本帶有“溫度表的味道”,是研究唐詩明代接受的重要視角。有鑒于此,本文將對明代各時期代表性的唐詩選本進行綜合考察,并結合時代風會、文學思潮等,分析賈詩接受差異及原因。
一、明前期:賈島詩接受度普遍較低
明前期,選家借鑒前人編選唐詩的經(jīng)驗,編定了一批符合時代審美的唐詩選本,其中高棅《唐詩品匯》(附《唐詩拾遺》十卷)、精選本《唐詩正聲》及康麟《雅音匯編》成就最高。諸選本對賈詩接受度偏低。
高棅以“初唐為正始,盛唐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為接武,晚唐為正變、余響”[4]14,選錄了李白詩386首、杜甫詩271首、孟郊詩56首、賈島詩37首、溫庭筠詩30首、杜牧詩36首。后《唐詩拾遺》補輯詩人61家,詩954首,補遺之后李杜詩歌選錄數(shù)量不變,其他幾位詩人收錄數(shù)量分別是:孟郊詩62首、賈島詩41首、溫庭筠45首、杜牧詩39首,以上詩人選詩數(shù)占各自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依次是:38.2%、18.1%、12.4%、10.7%、8%、7%,占選本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依次是:5.7%、4%、0.9%、0.6%、0.66%、0.58%。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賈島接受度不敵盛唐詩人,也不敵孟郊、溫庭筠,不過比杜牧稍好。
《唐詩正聲》是《唐詩品匯》的精選本,其中選錄李白詩84首、杜甫詩95首、孟郊詩4首、賈島詩3首、溫庭筠詩3首、杜牧詩5首。占各自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依次是:8.3%、6.3%、0.78%、0.84%、0.8%、0.95%,占選本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依次是:9%、10%、0.43%、0.3%、0.3%、0.5%。從兩個比率來看,賈詩接受度不僅低于盛唐詩人,同時也低于孟郊、溫庭筠等中晚唐詩人。
《雅音匯編》共12卷,選錄唐詩3800首。其中收錄杜甫詩1003首,李白詩293首,被選量遠遠超過中晚唐詩人。再看另外幾位詩人的選詩情況:孟郊3首、賈島10首、溫庭筠21首、杜牧55首,占各自詩歌總數(shù)比率依次是:0.58%、2.5%、7%、10%,占選本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依次是:0.08%、0.26%、0.55%、1.4%。可見賈詩的接受度明顯低于孟郊之外的其他四位詩人。
二、明中期:賈島詩接受度持續(xù)遇冷
明中期,詩壇掀起編選唐詩選本的熱潮。其中以李攀龍編選的《唐詩選》影響最甚,出現(xiàn)了“李于鱗一編復興,學者猶宗之”[4]7088的情形。此外,影響力較大的唐詩選本還有邵天和《重選唐音大成》、胡纘宗《唐雅》等。
《唐詩選》共選錄詩人128家,詩465首。其中選錄李白詩33首,杜甫詩48首,分別占各自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為:3.3%、3.2%,占選本詩歌總數(shù)的7.1%、10.3%,而孟郊、賈島、溫庭筠等人都僅錄一首詩,杜牧詩甚至一首未收錄,總體而言接受度偏低。
《重選唐音大成》共選唐詩1560余首。其中李白詩163首,杜甫詩251首,占各自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為:18.1%、16.7%,占選本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為:10.4%、16%。另選孟郊詩6首、賈島詩5首、溫庭筠詩13首、杜牧詩13首,占各自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為:1.2%、1.2%、4.3%、2.4%,占選本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為:0.38%、0.32%、0.83%、0.83%。賈島詩歌入選比率不僅低于盛唐詩人,也不敵孟郊、溫庭筠、杜牧等中晚唐詩人,可見賈詩在明中期接受度仍然低迷。
《唐雅》選錄1263首唐詩。其中收錄李白詩129首、杜甫詩136首、孟郊詩6首、溫庭筠詩7首、杜牧詩7首,賈詩0首。可見賈詩的價值被完全疏略,接受度跌至冰點。
三、明后期:賈島詩接受度逐漸回溫
明后期,賈詩歌接受度逐漸回溫。此時期代表性唐詩選本有鐘惺、譚元春《唐詩歸》,陸時雍《唐詩鏡》及曹學佺《石倉唐詩選》等,諸選本對賈詩接受度逐漸回升。
竟陵派代表鐘惺、譚元春編寫的《唐詩歸》,以“清空疏淡”“幽深孤峭”為審美取向,收錄詩人291位,詩2252首。其中收錄李白詩112首、杜甫詩347首、孟郊詩40首、賈島詩16首、溫庭筠詩4首、杜牧詩7首,占各自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依次是:11%、29%、10%、4%、0.9%、1.3%,占選本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依次是:4.9%、15%、1.7%、0.7%、0.17%、0.3%,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見,賈詩接受度有所提高,超過了溫庭筠、杜牧。
陸時雍的《唐詩鏡》收錄盛唐詩1114首,中晚唐詩1259首,可見中晚唐詩歌地位的提升。與此相應,選家不再刻意排斥賈詩,收錄數(shù)量相較于明中期明顯增加,從之前的寥寥幾首增至33首,為賈詩接受高潮的到來奠定基礎。具體來看,《唐詩鏡》收錄李白詩287首、杜甫詩377首、孟郊詩23首、賈島詩33首、溫庭筠詩47首、杜牧詩23首,占各自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依次是:29%、32%、5.9%、8.3%、10.9%、4.5%,占選本詩歌總數(shù)的比率依次是:9%、11.9%、0.7%、1%、1.4%、0.7%,比較可知,賈島詩接受度雖不敵李杜等盛唐詩人,但超過了孟郊、杜牧,僅略低于溫庭筠。
《石倉唐詩選》收錄了盛唐詩2259首,中唐詩3105首,中唐詩的選錄數(shù)量遠超盛唐詩。其中收錄了孟郊詩68首、賈詩163首、溫庭筠詩74首、杜牧詩109首,可見選錄數(shù)量遠超其他中晚唐詩人,賈島詩歌的價值得以被重視。
四、賈島詩在明代的接受差異及原因
賈詩接受度在明前、中期持續(xù)低迷,到明后期逐漸回溫,原因有二:一是時代風會的變化,二是選家詩學宗趣相異。
(一)時代風會的嬗變
時代風會是影響文學接受的重要因素。明代初期,面對“胡俗變易中國之制”[10]525的情形,朱元璋迫切想要復先王之舊,舉國上下彌漫著“駕軼漢唐,銳復三代”[9]的復古思潮,這為宗盛唐的詩學思想提供了契機。同時,為穩(wěn)固中央集權統(tǒng)治,牢籠讀書人思想,統(tǒng)治階層大力推舉程朱理學,非五經(jīng)、孔孟之書不讀,加之八股取士制度的推力,文以載道、注重教化的文學觀成為主流。并且朱元璋強調(diào)詩歌要“和而正”,認為:“古之樂章和而正,后世之歌詞淫以夸?!盵10]2521士人紛紛響應,明初重臣金幼孜提出“大抵詩發(fā)乎情,止乎禮義”[11]755,宋濂也說“詩之為教,著于禮經(jīng);溫柔敦厚,本諸性情”[12]2456,詩歌普遍追求中正和緩、平易暢達,而賈詩求變、求奇,且多“激憤”之作,何光遠《鑒戒錄》卷八“賈忤旨”條記載:“賈又吟《病蟬》之句,以刺公卿,公卿惡之,與禮闈議之,奏島與平曾等瘋狂撓擾貢院,是時逐出關外,號為十惡?!币虼嗽趶凸潘汲迸d起和追求詩歌“和而正”的明前期,賈詩的接受度偏低。
明中期,孝宗勵精圖治,出現(xiàn)了“弘治中興”,社會繁榮穩(wěn)定,氛圍相對寬松,增強了士人“大振華風”的雄心。詩人極力歌詠帝載,鳴國家氣運之盛,追求積極昂揚、豪壯闊達的盛唐風氣,這影響了詩歌接受。選家鐘愛以李杜為代表的盛唐詩人,處于衰世的中晚唐詩歌不受青睞。賈詩多苦寒意象,詩歌情調(diào)低沉灰暗,與士族所追求的蓬勃昂揚的盛唐氣象相悖,因此在明中期賈詩接受度持續(xù)低迷,甚至跌入谷底。
明后期,萬歷帝長期怠政,國事衰微,統(tǒng)治階級減弱了對文人的思想控制。萬歷初年王學左派具有異端色彩的“心學”異常活躍;萬歷中葉,以公安三袁為代表的性靈思潮不斷高漲;徐渭、湯顯祖等人“重真情”;陸時雍“倡神韻”,這些新思潮促使詩歌審美觀念多元化。因此選家突破宗盛唐的藩籬,重新審視中晚唐詩歌的價值,賈詩的價值得以被逐漸挖掘,接受度呈回溫態(tài)勢。
(二)詩學觀念的影響
明前期,文人普遍具有推崇盛唐詩的觀念。翰林編修蘇伯衡認為“盛唐之詩,其音豈中唐之詩可同日語哉!中唐之詩,其音豈晚唐之詩可同日語哉!……自李唐一代觀之,晚不及中,中不及盛”[13]183,選家高棅也在《唐詩品匯》中云:“開元天寶間,神秀聲律,粲然大備,故學者當以是為楷式?!盵4]6可見他認為盛唐詩風格高雅、聲律諧美,是詩之正者,應將之作為參考和評價標準。針對賈詩,高氏認為“柳愚溪之超然復古,韓昌黎之博大其詞,張、王樂府,得到其故實,元、白序事,務在分明,與夫李賀、盧仝之鬼怪,孟郊、賈島之饑寒,此晚唐之變也”[4]9,因此遵循“伸正詘變”的標準,較排斥賈詩?!短圃娖穮R》影響甚大且流傳頗廣,是明代推崇盛唐詩的旗幟,《四庫全書總目》評價:“終明之世,館閣以此書為宗,厥后李夢陽、何景明等摹擬盛唐,名為崛起,其胚胎實兆于此?!盵14]5160后起的唐詩選本多受此影響,康麟即承續(xù)高棅的詩學觀念,大力推舉盛唐詩,同樣對賈詩較排斥。
明中期,以李東陽、李攀龍為代表的前后七子發(fā)起了詩文復古運動,選家宗盛唐的觀念愈發(fā)鮮明,他們認為“文自西京、詩自中唐而下,一切吐棄”[15]7307,“詩宗李杜,然可與言風雅頌乎”[16]448。賈島作為中晚唐詩人,其詩不免遭受排斥。同時,賈詩風瘦硬幽僻,與復古派“格高調(diào)逸”的詩歌審美追求也不符。因此明中期賈詩接受度持續(xù)低迷,甚至跌入谷底。
明后期,各種社會思潮活躍,選詩觀念趨于多元化。選家不再將眼光聚焦于盛唐詩,風格別樣的中晚唐詩歌也得到了關注,因此賈詩的接受度逐漸回溫。鐘惺、譚元春批判復古派的詩學主張,認為“真詩者,精神所為也。察其幽情單緒,孤行靜寄于喧雜之中;爾乃以其虛懷定力,獨往冥游于寥廓之外”[17]531,可見竟陵派鐘愛清幽孤峭的詩風,這種詩歌審美追求與賈島詩歌風格有相似之處,因此《唐詩歸》收錄“幽寒奇僻”的賈詩數(shù)量有所回升。不過竟陵派又認為賈詩刻意追求幽奇瘦硬,缺少“渾厚蘊藉”之氣,沒有表現(xiàn)出表現(xiàn)“真性情”“真精神”,不完全符合選詩標準,因此《唐詩歸》中賈詩接受度有所提高,但不甚明顯。
由于復古派的“格調(diào)”之說讓詩歌流于機械模仿,弊端日益凸顯,公安派等人開始掙脫復古派束縛,追求“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性靈思潮。在這種詩學觀念的影響下,陸時雍編纂《唐詩鏡》的標準之一就是“惟其情”,收錄中晚唐詩歌的數(shù)量超過盛唐詩,對賈詩的接受度明顯回升。不過,陸氏雖反對標舉復古思想,但“其時王李余波未息”[18]1723,復古思潮的影響力仍然存在,而且他在《詩鏡總論》中云:“賈島衲氣終身不除,語雖佳,其氣韻自枯寂耳?!笨隙速Z詩“語佳”的特點,批判其詩氣韻不足,因此錄賈詩數(shù)量不及曹學佺的《石倉唐詩選》。曹學佺的選詩觀念不局限于“詩宗盛唐”的畛域,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中晚唐詩,對賈詩的選錄顯著增加。
五、結語
明代唐詩選本不僅是選家闡釋詩學觀念的重要方式,也是研究唐代詩人接受情況的重要視角。明前期,統(tǒng)治者及士族普遍抱有重振漢唐的心理,推崇盛唐詩,追求詩歌“和而正”;明中期七子派將復古推至頂峰,賈島詩歌瘦硬苦寒極具衰世之氣,并且詩中多“怨憤”之作,因此賈詩在明代前、中期備受冷落。至明后期,統(tǒng)治階級對士族思想的鉗制有所松動,思潮紛起,詩歌審美觀念趨于多元,曹學佺等人扭轉(zhuǎn)了賈詩在明前、中期接受度持續(xù)低迷的狀況,賈詩的價值逐漸被挖掘,為楊慎、李懷民等明清學者進一步認識賈詩價值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聞一多.唐詩雜論·賈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白愛平.姚賈接受史[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6.
[3]陳伯海.唐詩學史稿[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4]吳文治.明詩話全編[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5]高棅.唐詩品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高棅.唐詩正聲[M].計謙亨刻本,1579(明萬歷七年).
[7]王世貞.藝苑卮言[M].羅仲鼎,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
[8]唐汝詢.唐詩解[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9]紀昀.文淵閣四庫全書·遜志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490.
[10]明太祖實錄[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
[11]金幼孜.金文靖集[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2]宋濂.宋濂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13]蘇伯衡.古詩選唐序[M]//吳文治.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14]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15]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6]胡纘宗.愿學編[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93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7]鐘惺、譚元春.唐詩歸[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58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8]陸時雍.唐詩鏡[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1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作者簡介:
黃巧鈴(1999-),女,四川巴中人,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