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圣達, 蘇 淼, 龍 博a,2, 安薇竹, 徐 諾a, 魯佳亮
(1.浙江理工大學 a.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絲綢學院); b.國際絲綢與絲綢之路研究中心,杭州 310018; 2.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 310002)
佤族織錦在佤語中被稱為“待”,其紡織工藝自古就是佤族婦女從十三四歲孩童開始就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佤族織錦在佤族人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一般用來做服飾、挎包、被面、床單、毯子等,在祭祀和重大節(jié)日中也常用作裝飾。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學習,這項優(yōu)秀的民族技藝逐漸呈現(xiàn)頹勢。
對佤族織錦的研究主要有:王莉[1]對佤族織錦工藝和紋樣等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劉紅妍[2]對佤族織錦工藝進行了描述;王靜等[3]解析了“萬物有靈”[4]對佤族織錦紋樣的影響;謝歡[5]對比了傣族、拉祜族與佤族織錦在工藝的不同;文定艷等[6]對佤族織錦紋樣的類型進行了研究。
前人對佤族織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佤族織錦紋樣藝術(shù)這一方面。為更好地傳承佤族織錦,推動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傳承創(chuàng)新,本文對佤族織錦所用染料進行深入分析,對其所用織機及其織造工藝進行深入研究,最后分析佤族織錦所蘊含的醇厚民族文化及其深厚的歷史底蘊。
染料的出現(xiàn)在紡織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染色是織錦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佤族先民使用的染料大多就地取材,以其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動植物及礦物為主,主要有紅、黃、藍、紅褐、黑五種。紅色是從紫膠蟲[7]寄生樹上提取紫膠蟲的分泌物紫膠(即紫梗)制成;黃色的獲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密蒙花、白背楓等的花煮水制成,另一種是將當?shù)靥赜械狞S土、茶葉、玉米粉、小飯豆等配在一起蒸煮制得;藍色由藍靛草熬水制成,其制取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紅褐色是由麻栗樹皮熬水制取;黑色是佤族織錦使用量最多的顏色,黑色紗線的獲取用到了藍色染料和紅褐色染料,先將紗線放入藍靛溶液中浸泡,充分上色后再放入麻栗樹皮水內(nèi)浸泡便能獲得黑色紗線。部分村寨通過把白色紗線埋進井邊或泥塘一星期左右得到淡青蓮色紗線。通過走訪觀察佤族使用染料情況,本文歸納了佤族染料部分來源、采用的部位、提取的方法及從中提取的染料顏色,如表1所示。
表1 佤族織錦染料顏色來源
圖1 佤族織錦藍色染料制取工藝流程
圖2為佤族織錦紗線染色工藝的主要流程。首先將脫漿的紗線浸泡在調(diào)好的染液中,不停地進行揉搓和拍打,使染料充分浸入紗線中,時間約1 h。完成浸泡后將紗線置于大鍋內(nèi)進行蒸煮,同時加草木灰、米酒等助染劑,不停地攪拌使紗線上色均勻,蒸煮約1 h。蒸煮完成后將紗線進行梳理,然后將紗線曬干,為了得到上色效果更好的紗線,蒸煮、脫水可重復進行。
圖2 佤族織錦紗線染色工藝流程
佤族最喜歡的顏色是黑色和紅色,這與佤族人的審美觀有關(guān),他們認為擁有黑色膚色、牙齒的男性長得結(jié)實、俊俏;與佤族的價值觀有關(guān),認為“黑”比金銀更加珍貴;還與佤族的宗教信仰有關(guān),“萬物有靈”是佤族最原始的宗教信仰,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擁有生命和智慧。筆者認為佤族喜歡黑色與他們勤勞的品質(zhì)有關(guān),佤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辛勤勞動中經(jīng)歷風吹日曬,膚色逐漸變黑;與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有關(guān),在佤族的吃食、耕種、拉重物等生產(chǎn)生活中黑牛是必不可少的;與他們的習俗有關(guān),佤族人通常在祭祀和重大節(jié)日穿著黑色服裝,以表達莊重。佤族認為紅色代表血與火。血是生命更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火焰則能夠驅(qū)散黑暗,給人帶來溫暖和希望。從佤族喜歡黑色和紅色,可以看出佤族對生命的敬畏。
故佤族傳統(tǒng)服裝色彩以黑和紅為主,西盟佤族男性服裝大多為黑色,女性服裝一般上衣為黑色、筒裙為紅色,黃、藍、綠、白等為輔色;瀾滄佤族中只有尊貴的人才能佩戴紅色包頭;孟連佤族以黑色紗線做底料,用紅、黃、綠、紫等顏色的紗線裝飾花邊,更加凸顯裝飾色的絢麗。
云南各民族的紡織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出土的文物中表明紡織工具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8]。受自然地理環(huán)境等的影響,一小部分民族紡織技術(shù)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保存下來,而佤族織錦技藝便是其中之一。
佤族織錦的主要紡織技術(shù)有棉紡織和麻紡織。以棉紡織為例,棉紡織的完整工藝有種棉、采花、軋花、彈花、卷筳、紡紗、導紗、上漿、整經(jīng)、上機、后加工、成品,如圖3所示。佤族以前種植的是云南本地木棉,這種棉是海島棉,產(chǎn)量低,后期引入了漢族纖維細長且產(chǎn)量高的陸地棉。采花,棉的果子成熟之后開裂吐絮就可以采摘了。圖3(a)為軋花工藝,是為了除去棉籽。除籽最開始是用手剝除,后改進為用鐵棍對籽棉(指有籽的棉花)推趕除籽。圖3(b)為彈花工藝,是為了將皮棉(指除籽后的棉)彈得更蓬松,這樣可以去除雜質(zhì),有利于紡紗。卷筳是把彈過的棉纖維在一塊鋪開的木板上鋪上一層厚度約半厘米的棉層,在木板的一端放一根木棍,用棉裹著木棍往前滾,將棉層卷在木棍上。彈花工作做得充分,也可不經(jīng)卷筳直接進行紡紗,圖3(c)為吊錠紡紗。為了方便整經(jīng),需進行導紗,如圖3(d)所示,一般在導紗架或者導紗車上進行。上漿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毛羽,減少經(jīng)線在織造過程中的損傷,另一方面是為了給經(jīng)線上色。圖3(e)為整經(jīng),操作時需要數(shù)人幫忙,且需要有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織工在旁指導。圖3(f)為當?shù)乜椆ど蠙C織造的情景。上機織造完成后,需要將坯布進行后加工處理,圖3(g)為后加工處理工藝。圖3(h)為成品,織工們正在進行織錦成品展示。
圖3 佤族織錦棉紡織完整織造工藝實景
佤族織錦的織造使用踞織機[9],即腰機。“踞”是指織造時織工一般坐在地上,“腰機”是在織造過程中,織工會在腰部系一塊背皮(腰帶),利用腰部發(fā)力給經(jīng)紗張力使其繃緊,保持經(jīng)平面繃直。佤族織機一共包括十幾個配件,由背皮、卷布桿、打緯刀、繞緯線板(梭)、提綜桿、分經(jīng)棍、定幅桿、卷經(jīng)桿等組成。佤族織錦在織造時,需要將卷經(jīng)軸固定住,固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卷經(jīng)軸固定在兩根木樁上[10],卷布軸通過背皮系在織工腰上;另一種是織工席地而坐,雙腿伸直蹬住卷經(jīng)軸,利用腰部和腳的力量將經(jīng)紗繃直。圖4為當?shù)乜椆た椩鞎r的情景。由圖4(a)可以看到,織工左手持一根細竹竿進行引導,右手持挑花刀進行挑花。由圖4(b)可以看到,織工正一只手提起提綜桿,另一只手立起打緯刀,將梭子從右往左進行投梭。由圖4(c)可以看到,織工雙手緊握打緯刀進行打緯,其織造所用的原材料為棉,紗線顏色為黑色。
圖4 織工織造情景
佤錦的平紋織造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利用腰部力量將經(jīng)線繃直,分經(jīng)棍將經(jīng)紗分為上、下兩層,形成自然梭口,織工從右手邊放入打緯刀,然后立起,從同一側(cè)放入梭子(或繞線板),從右往左進行投梭,然后將打緯刀平放進行打緯,如圖5—圖7所示;第二步,右手將提綜桿提起(提起的為下層經(jīng)線),使下層經(jīng)線高于上層經(jīng)線,從左往右放入打緯刀,然后放下提綜桿,立起打緯刀,從左往右進行投梭,用打緯刀打緊,如圖8—圖9所示。重復以上兩個步驟便能得到平紋織物(圖10),黑色的格子表示經(jīng)組織點,白色的格子表示緯組織點。平紋織造出來的織物不一定是單一的顏色,佤族織工們采用不同顏色的經(jīng)紗使織出來的圖案呈彩色的帶狀或條狀。
圖5 自然梭口
圖6 打緯刀開口
圖7 投梭開口
圖8 經(jīng)紗換層后打緯開口
佤錦的提花[11]織造則較為復雜,需加入上、下挑花格板,兩者位于分經(jīng)棍和定幅桿之間,如圖11所示??椩烨坝蒙匣ǜ癜鍖⒎纸?jīng)棍上層經(jīng)紗按“挑起一根經(jīng)線隔兩根經(jīng)線”的規(guī)律挑起,這樣做的目的是提起上、下花格板時在相鄰兩根挑起的經(jīng)紗間形成挑花格。織造時,可按以下四個步驟進行:第一步織一緯平紋,織造過程與織平紋織錦第一步相同,利用腰部發(fā)力,在分經(jīng)棍將經(jīng)紗分層形成的自然梭口進行引緯、打緯;第二步提花,將上花格板提起并前移,在需要緯顯花的地方將未挑起的經(jīng)線用挑花刀壓下,然后立起,進行引緯、打緯;第三步織平紋,織造過程與織平紋織錦第二步相同,提起提綜桿將上、下層經(jīng)紗換層,放入打緯刀立起,進行引緯、打緯;第四步織提花,將下花格板提起并前移,在需要緯顯花的地方將未挑起的經(jīng)線用挑花刀壓下,然后立起,進行引緯、打緯。挑花操作在打緯刀的上層經(jīng)線進行,圖12、圖13分別是移動上、下花格板后打緯刀和挑花刀的位置,挑花完將打緯刀抽出放到挑花刀的位置。重復以上四個步驟便能得到佤錦提花織物[12]。
圖11 上、下花格板加入的位置
圖12 上花格板前移時挑花刀位置
圖13 下花格板前移時挑花刀位置
紋樣是能體現(xiàn)民族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13],從新石器晚期滄源崖畫的圖像中能找到佤族織錦圖案的抽象原型。佤族織錦紋樣主要包括動植物和幾何紋樣,其中以牛頭紋[14]、波形紋[15]、十字紋、茅草紋、松鼠牙紋、菱形紋[16]等最具代表性。牛在佤族人心中是莊嚴、勤勞的象征,佤族人民通過在織錦上織牛頭的形式表達對牛的喜愛;波形紋源于佤族先民對火的崇拜[17],是火具象圖案的抽象表達,象征著光明、熱量和希望;十字紋源于對太陽和星星的崇拜,寓意子孫滿堂;茅草紋和松鼠牙紋來源于茅草和松鼠牙齒,象征著堅韌和堅毅;菱形紋象征女陰,代表著佤族對種族繁衍的崇拜。從紋樣可以看出佤族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熱愛。
佤族紋樣是佤族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18]。圖14是筆者在云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當?shù)刭彽玫呢糇蹇楀\實物照片。由圖14(a)可以看到,實物中緯線是兩種不同顏色交替織造而成,其局部放大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該織錦有明顯的波形紋樣。該織錦的經(jīng)密度為13根/cm,緯密度為11根/cm,每根經(jīng)線有2根單紗,每根緯線有5根單紗。由圖14(b)可以看到,實物中有兩種不同的顏色,局部放大可以看到清晰的菱形紋樣,寓意人們能夠懂得感恩,熱愛生命。該織錦的經(jīng)密度為14根/cm,緯密度為12根/cm,每根經(jīng)線有2根單紗,每根緯線有5根單紗。由圖14(c)可以看到,在實物中央有黑色紋路,局部放大可以清晰看到是十字紋,黑色代表著莊重,可以看出佤族對太陽和星星的尊崇,以及對后輩們子孫滿堂的祝福。該織錦的經(jīng)密度為12根/cm,緯密度為11根/cm,每根經(jīng)線有2根單紗,每根緯線有7根單紗。由圖14(d)可以看到,實物中在花紋上下都有松鼠牙紋,局部放大可以其紋樣像兩排牙齒,寓意人們不畏艱難。該織錦的經(jīng)密度為10根/cm,緯密度為7根/cm,每根經(jīng)線有2根單紗,每根緯線有2根單紗。通過對佤錦實物經(jīng)緯密的分析,可以看出佤錦的經(jīng)密一般大于緯密。
圖14 佤族織錦主要紋樣實物照片及其局部放大
通過對佤族織錦及其工藝的詳細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佤族織錦所用的染料是從生活周邊環(huán)境提取而來,其顏色主要有紅、黃、藍、紅褐、黑五種,大多數(shù)是從動植物及礦物中提取,經(jīng)過蒸煮、浸泡等方式制得染料,這種染料純天然無污染,對天然染料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佤族織錦的織造工藝有種棉、采花、軋花、彈花、卷筳、紡紗、導紗、上漿、整經(jīng)、上機、后加工、成品,所用織機為腰織機,其上機織造原理有平紋和提花兩種,平紋織造較為簡單,提花織造較為復雜,主要體現(xiàn)在上、下花格板對經(jīng)紗采用“挑起一根經(jīng)紗隔兩根經(jīng)紗”的挑花方式;佤族織錦紋樣大多是對稱紋樣,或上下對稱或左右對稱,莊重又不失美感,紋樣主要有動植物紋和幾何紋,如牛頭紋、波形紋、十字紋、茅草紋、松鼠牙紋、菱形紋等。佤族織錦的組織結(jié)構(gòu)為平紋和緯二重,平紋采用不同顏色的經(jīng)線使織物形成帶狀或條狀,緯二重地組織為平紋,花部由菱形紋、十字紋等紋樣構(gòu)成,紋樣承載了佤族人民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
《絲綢》官網(wǎng)下載
中國知網(wǎng)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