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追憶往事

2023-12-10 10:48:51劉炳琪
綠洲 2023年6期
關(guān)鍵詞:銀圓方家牛欄

劉炳琪

方家坪

我出生在方家坪。這是個小地方,名字很普通,如同稱呼“滿伢子”“滿妹子”,帶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只有熟悉的人才分辨得出誰是誰家的寶貝。

方家坪距離長沙火車站二十幾公里。那時,從汽車東站出發(fā),走老319國道到黃花,向南步行7.5公里,或者從泉塘經(jīng)榔梨往東步行7公里,都將抵達谷塘公社高岸大隊的方家坪隊,這是僅有的兩條坎坷不平的沙石路。從未離開的我,無論黃花還是榔梨,都有著難以想象的遙遠。方家坪東邊有一條貫穿全隊的小河,靠南地段鋪滿荷葉,荷花開得茂盛,到了夏天爭妍斗艷,百媚千嬌。小河往西,依次是農(nóng)田和丘陵,房屋星星點點散落山窩,如果還要尋找美,春天的草籽花,秋天的黃色稻浪,與其他地方無異。我曾經(jīng)給妻子說過少年夢想,第一是考上大學,第二是娶個城里姑娘做老婆。

不是嫌棄故土,而是讀書識字了解世界以后的追求。窮才思變。拿過全勞力一個工日八分錢的收入,按市價,一斤豬肉七毛二分,辛苦一天,才夠買一兩多肉,不夠一家人塞牙縫,而真正買點肉,得用來煎油,能夠糊飽肚子已算不錯,更別說補丁疊補丁的穿著。

方家坪人不怕累,不怕苦,這倒是真的。當懸掛在山前樹枝上的破鐵片,發(fā)出清晨第一聲嘶吼,方家坪的男女們,揉著惺忪的眼睛,扛著農(nóng)具從矮土屋里出門,然后在月黑風高的晚上,帶著一身疲倦回家。除了傳統(tǒng)假節(jié),沒有休息日,沒有晴天雨天,有的只是沒完沒了從田地要生活的忙碌。

我參加過八次“雙搶”,每天出早工插秧,白天收割,晚上加班扯秧。十來歲的孩子挑著百多斤稻谷,在炎炎烈日下,走一兩里田埂,壓得雙腿張成八字,對比今天躲在空調(diào)房里的自己,無法想象往昔堅強,也不得不對父輩心生敬意。

方家坪又是個親切的地方。方家坪雖然窮,但絕非窮山惡水出刁民,相反,鄰里之間多有抱團取暖的溫情,誰家辦個大事,村民不請自來,不索煙,不要酒,甚至連吃飯也不在主家。胡小偉自幼淘氣,闖禍被老師告到家里,挨了脾氣暴躁的父親一頓猛打,嚇得天黑了還不敢回家。母親哭喊著尋人,社員打著火把全體出動,找遍了隊里的角角落落,連池塘都被竹竿捅了個遍,孩子才在父親不再打他的承諾里從藏身的地方回家。沒有人埋怨孩子,所有批評都指向家暴,隊長說,再打人,開批斗會。隊里的孩子們特別友善,每當夜晚來臨,生產(chǎn)隊的曬谷坪總是最熱鬧的地方,從七八歲到十四五歲,玩打仗的,跳繩踢毽子的,講故事笑話的,喧囂不已。我記得唯一的一樁大事,是和鄰隊抗旱爭水,雖然沒有打起來,但全副武裝傾巢而出的聲勢,仍讓人不寒而栗。

我十七歲離開方家坪。在江南石頭城待了五年,卻無時無刻不惦記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仿佛那才是天堂,而每次接到延時回家的通知,總會有無名的火氣沖天而起。五年后返回長沙城,方家坪又從天堂落回人間,真是愛也不能,恨也不能。

四十年時光不長,卻是一部生動演變史,方家坪的土坯屋變紅磚房,接著變樓房,蜿蜒小道換成瀝青公路,村民們生活悠然自得,出行小車代步,光禿禿的山上長滿杉樹、樅樹、香樟,竹林延伸到了田邊,水也清了,儼然成了美麗的世外桃源。我想,假設(shè)時光倒流,我不會再義無反顧離開。以后退休還要回去,葉落歸根,就沖方家坪的宜居。

可惜,先是黃花機場吞沒方家坪大半領(lǐng)地,接著,一條高等級公路橫向穿過剩余不多的農(nóng)田,村民們像展翅的鳥,飛進城市燈火。方家坪成為一個想圓也無法再圓的夢。

但我知道,方家坪像一座拆不掉的塔,永遠聳立心間。

父親的寶貝

父親神秘兮兮給我看他的銀圓。

父親說,這是爺爺留下來的寶貝,哥哥通過考試當上干部,不缺錢了,只要你聽話,這些將來都是你的。那時,我才上初中,讀過一點點書,對農(nóng)村的貧窮落后有著太多煩惱和不甘。

銀圓一共九塊。

父親拿起一塊,用手指彈了彈,放在耳邊,很是享受的表情。我也學。僅僅學學而已,根本沒聽到他說的嗡嗡聲。

那個年代,這些東西不能私人保管,但我的覺悟也高不到要和父親唱反調(diào)建議上繳的程度,畢竟對于一個靠土地為生的農(nóng)民而言,九塊銀圓是一筆巨大財富。父親勞作一天的收入也就一毛五分,何時是頭?父親說過,我看過,這事就過去了。父親再也沒給我看過他的寶貝。

上大學,參加工作,結(jié)婚生子,時光如流水。再后來,母親過世,我把父親接來與我同住。父親從鄉(xiāng)下帶來的物品只有簡單的幾件換洗衣服。此前我剛從歐洲回來,口袋里幾個鋼镚嘩嘩作響,原來準備給侄兒侄女做個紀念,一忙就忘了。父親問,國外也有銀圓嗎?你是不是也帶了些回來?掂著父親的行李,突然想起銀圓也是有點分量的東西,父親的銀圓呢?

問父親,父親諱莫如深。

他們這一代,吃過太多苦,錢看得很重。我曾開玩笑說父親好客大方,誰來都可以好酒好煙招待,唯獨不要和他談錢。在他們看來,糧食是自己產(chǎn)的,菜是自己種的,雞鴨自己喂的,勞動力不值錢,但要把自己的錢給別人,想都別想。父親不說,我不便再問。

父親九十無疾而終。清理父親鄉(xiāng)下住所和他在我家住過的房間,并沒有看見那些銀圓。按常理,父親應該有個交代,可惜沒有。給哥哥,當然不可能,他們父子關(guān)系一直不太融洽;說上繳也不會,至少從他口里沒有聽到只言片語;父親不是有城府的人,送別人更不可能。

哥哥說,銀圓應該是假的。

我愕然。

哥哥說,什么爺爺留下的,爺爺命喪文夕大火,啥也沒留下,還會有銀圓?父親是從文物販子手里買的。這些投機倒把的惡人,專騙他這樣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一二十元一塊呢,一塊夠我們?nèi)乙粋€月開支,他不僅花光家里所有積蓄,還舉了不少債,要是借得到,以他的做派和鄉(xiāng)下規(guī)矩,至少也會是個整數(shù),怎么會是九塊?弄得媽媽和他冷戰(zhàn)了一兩個月。只有假的,他才會無聲無息。

那些銀圓是假的嗎?

難道父親早就丟掉了?我寧愿它們在父親心里永遠是真的。

父親離開我們兩年了。我那可憐而又愚昧的父親啊!哪怕留下一塊,我也會珍藏。這才是最好的懷念,比他視作的寶貝更顯珍貴。

出牛欄

出牛欄,是我所有勞動課中的一次。

這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某個冬日下午。寒風肆無忌憚吹過山坡,穿著土布棉襖和雨靴的我們,拿著耙頭撮箕,縮著脖子站在牛棚前面,聽班主任老師訓話。

老師說,進過牛欄的舉手。幾個同學把手舉了起來。放牛有工分,這是父親說的,有了工分就能多分糧食,到了十歲,如果沒有放過牛,只能說明太嬌氣。老師又說,牛欄臭不臭?同意的舉手。絕大部分同學把手舉了起來。牛欄低矮潮濕,就憑黑漆漆的土坯屋,也讓人望而卻步。老師笑了。說不臭的人,肯定沒有與牛打過交道,牛整晚吃喝拉撒在牛欄,不光有糞便,還有吃剩的草和水混在一起,漚也漚出味道來。老師接著說,今天的勞動課,就是幫助生產(chǎn)隊出牛欄。為什么不是大人們干,還要我們來勞動,哪位同學說說理由?

有的說,冬天興修水利,男人們都去了水庫,女人們平整農(nóng)田,沒空。有的說,牛太辛苦,要打掃干凈迎接新年。還有的說,老師想請我們吃法餅。生產(chǎn)隊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五分錢的法餅。法餅呈扁圓形,表面乳白色,底面棕黃色,甘甜味美。那是我們小時候能吃到的最好吃的糕點之一。

四十歲的男老師在隊列前來回晃了幾次,黑黑的長筒雨靴很耀眼,我覺得特別酷。在一本連環(huán)畫上看到過穿靴子的外國人,大概就是老師這個樣子。老師說,都對,又不對,不管是什么樣的勞動課,目的只有一個,培養(yǎng)同學們的勞動意識和能力,大家可以想想,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家里住的房子,吃的一日三餐,哪一樣不是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勞動者光榮!出牛欄,牛糞可以肥田,課堂上不是說莊稼種得好,全靠肥當家嗎?這是真正的讀書和勞動相結(jié)合。還有,父母養(yǎng)你們的小,你們養(yǎng)父母的老,我們學文化搞勞動,也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做新時代農(nóng)民,創(chuàng)造更高的勞動價值,更好地回報父母。這樣,我?guī)ь^,愿意的跟我進去,怕臭怕臟的,負責將牛糞挑到山下田里。

那天,我第一個跟老師進了牛欄,后面是垂頭喪氣的同學,特別是女孩子,哪里想干這樣的活?

出牛欄用的是四齒耙。我的任務是將牛踩緊的草和糞耙起來,放進旁邊的筐里。對于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的孩子,這樣的事算不得重體力活,只是牛欄里味道太重,而且特別暗和濕,少不得出去換氣,久了更覺難受,就變得有些漫不經(jīng)心了。

事故就是這樣發(fā)生,我將四齒耙深深地扎進了自己的右腳。

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當時的情形:我將耙頭拔出,右腳抬起,先是看到兩個幾乎透著亮光的眼(耙頭中間兩個齒扎扎實實從腳背穿過去),然后血慢慢滲出來,我并不覺得痛。痛的是老師,大呼小叫,背著我往家里跑。

母親平常愛搗鼓草藥什么的,老師可能知道。相反母親淡定許多,跑到池塘邊弄了些草回來,嚼碎,敷在腳上包扎好。整個寒假我基本在椅子上度過的。幸運的是,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甚至沒有傷疤。人們說的破傷風之類,也是很久以后才聽說,只感覺后怕而已。

我再沒進過牛欄。

老師的法餅我沒有吃,雖然老師想盡辦法多弄了幾個,我就把法餅擺在那,看著。

從此我明白任何一點收獲都來之不易,懂得了節(jié)儉。大學畢業(yè)后,第一個月工資除了生活費,基本用來孝敬父母。好的習慣和意識必須從小培養(yǎng),我至今深信不疑。

水的上面

不知為何,會突然想起老家的堤。

那只是小水庫的攔水壩,不高,也不寬,兼做通往對面山上的路。

長沙附近比這高大的水壩多了去,譬如江背鎮(zhèn)的烏川水庫,路口鎮(zhèn)的紅旗水庫,不但堤壩結(jié)實偉岸,混凝土堤面光滑平整,邊坡種滿了花草,還有配套的水閘泵房。而我家旁邊的水庫,不過是千萬座小水庫中的一座,連個正兒八經(jīng)的名字都沒有,堤壩更不用說,一段雨天泥濘的地方墊上爐渣,其余是踩得發(fā)亮的泥巴地,堤邊雜草野蠻生長,偶爾的幾棵桑樹,有綠得發(fā)亮的葉子,以及黑里透紅的果子,成了養(yǎng)蠶人和孩子們鐘愛的零食。

孩提時,我是這里的???,特別是夏天晚上,無處可藏的熱,似乎只有堤上才是棲身之地。母親一般在太陽落山后,從水庫里打上水,灑到堤面,待吃完晚飯,再把椅子、竹鋪搬到堤上。幾家孩子不需要吆喝集中到一起,瘋夠了,躺在竹鋪上聊天,數(shù)星星,順便和蚊子做斗爭。母親們做完家務會坐到一邊打扇,然后孩子們不知不覺睡去,在父親的背上回家。

即使是土坯屋,同樣火烤一樣難受。到了深夜,才會涼爽一些。

現(xiàn)在看來,堤壩最先涼快的原因,一方面是削弱空氣的熱度,一方面是因為風,狹長的水庫從山凹延伸五六百米過來,兩側(cè)是山,堤下是農(nóng)田,坐北朝南的天然設(shè)計,自動接納和收攏并不強勁的氣流。

白天我們不去。

水庫周圍雖然也有樹留下斑駁陸離的影子,大多比較稀疏,只在靠近房子的地方,竹子、杉樹扎堆,并不涼快。北邊和東邊的山上大部分是樅樹,對面山上寸草不生,光禿禿的。樅樹到了夏天長毛毛蟲,樅樹葉啃光后毛毛蟲會下樹。黑白相間的毛毛蟲爬到路上、堤上、房前屋后,很是惡心,光著腳的孩子們誰敢亂跑?粘上了癢得難受。好在晚上見不到。

單調(diào)且物資匱乏的年代,水庫堤壩給少年難得的快樂舒適時光,這應該是我懷念的原因之一。

很長時間與水庫沒有接觸。讀書,工作,成家。隨著家人進城,回老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兒時玩伴喊我回去,這是幾年前的事。

水庫長高了,也長寬了。原來低矮的堤面差不多與山邊平齊,水面多了三分之一。據(jù)說為了保護水資源,也為了灌溉。

那天天氣晴朗,無風,天空藍得令人心醉,一兩朵云遠遠飄在山的那頭,初一看,水庫像另外一個摁在水里的天,只是多了山的倒影。

幾十年樹木,荒山變成綠坡;被鏟除的樅樹,已被果樹替代;那些小杉樹,挺拔得超乎想象。

我在堤上,也在水上,可惜沒有一葉小舟,蕩漾歲月的美好;也沒有翅膀,翱翔山水之間。

可惜,那次逗留時間不長,活動也僅局限于水庫邊釣魚。

最近去也是應小伙伴邀請。他說拆除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紅磚瓦房,蓋了新房,有必要隆重慶祝。

我又上了堤。

分明還是堤壩,變成了村級公路,分明是泥巴地,鋪成了瀝青路。堤也如人生啊,誰想得到?

伙伴建的是別墅,白墻紅瓦,從樹林中探出半個身子。

伙伴說,你看,哪里還能找得到當年的痕跡?一年一個樣,除了水庫,除了這堤。你老屋那樣的房子,現(xiàn)在做牛欄都沒有人要。

命運有時候真說不清,當年那么向往都市的繁華,到頭來,窮盡一生,恐怕再也沒有機會在鄉(xiāng)下得到一處心儀的居所。

伙伴的兒媳婦在鎮(zhèn)上開著一家超市,三天兩頭回來一次,他和妻子招呼著家里的雞鴨,只到農(nóng)忙時才會去田間地頭,年紀大了,也不想太累,田包給別人種。

伙伴說,吃飯吃菜不愁,有點小錢,有點小閑,住得安逸,過得安逸,沒病沒痛,只怕祖宗們都會自嘆不如。

伙伴說,城里住煩了,你就多來,這里不也是你曾經(jīng)的家嗎?你愛寫詩,就看堤,直直的,想著想著就有遠方了。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喝的不是酒,而是水,在心的水庫里波瀾起伏,久久不平。而堤壩,像身上的胎記,恐怕一輩子抹不去了。

海棠坡

寫下這個名字,往事就像電影一般從我的腦海里閃現(xiàn)。那年我22歲,大學剛剛畢業(yè),被派往家鄉(xiāng)的海棠坡從事教學基地前期準備工作,雖然以前我從未聽過這個名字,哪怕和老家只隔著幾十座山的距離。

說實話,來海棠坡之前,有過無數(shù)美麗設(shè)想,譬如會不會有海棠盛開,會不會和我老屋一樣,果樹成園。大卡車拉著我和器材,經(jīng)過集鎮(zhèn),七彎八拐半個小時,才到達所謂的基地。

教學基地處身山溝,一棟風吹雨淋搖搖欲墜又孤零零的小平房,海棠和坡呢?我曾這樣寫信給朋友介紹:“一條勉強可以通過卡車的土路上去,有一個鋪滿青草的不寬的地坪,房子靠在長有樅樹和杉樹的山腳,風吹過來,樹影搖曳,卻吹不皺門前的池塘?!笨膳碌氖?,夜幕降臨之后,漫天的黑像一張大網(wǎng),把山丘和稻田罩在毫無生氣的死寂中,池塘翻曬后的腥味,山風吹過時的陰氣,加上樹籽落在小青瓦的滾落聲,陷人于無形的恐懼。試想想,當晦暗的煤油燈照不透一個房間,當想起五米之遙的水井真真實實地收容過一個失去信心的亡者,你會覺得,此時你是一個流落荒島的孤客,到處密布駭人的危險,甚至看不到生存的希望。

很多個下午,我坐在池塘邊,或者躺在草地上,看著藍天白云發(fā)呆。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的鄉(xiāng)下,文化生活還不豐富,打發(fā)時間只有看書,寫日記,哪怕想看場電影,得輾轉(zhuǎn)幾趟車回到單位,或走夜路回家。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單位送材料的車過來,或者鄉(xiāng)親們來串門,讓說話的功能有機會得到恢復。但是,這都是難得的事情。車來了,卸完材料要走,村民們忙著田頭地間的活。

一個人待幾個月,從夏天到了秋天。我的性格外向,愛說笑打鬧,但是到了這里,就不得不習慣一個人的生活,而帶去的書,很快讀完了,只得去后山的麻石廠看爆破,繞著山下的土路跑步,還有就是爬上山頂,選一塊大石頭坐下,讓詩意走出靈魂的軀體,看落日一點點從西天沉下。

當然,如果說只有孤獨,并不完全準確。待在海棠坡的日子里,至少還收獲了幾個朋友。一個當過兵,相同的經(jīng)歷使我們有了共同話題,還有一個做瓦匠,經(jīng)常去城里打工,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他們兩個住在同一方向,相距不遠,確實寂寞了,打上手電,找他們聊天,以此打發(fā)漫長無聊的時光。

海棠坡到瓦匠朋友家直線距離約三四百米,瓦匠到當兵戰(zhàn)友家里也大約三四百米。吃過晚飯,想找人了,站在山岡上,用手握成喇叭狀喊著瓦匠的名字,聲音漫過夜色穿透田野,先是瓦匠回應我,再是當兵的朋友回應他,然后出發(fā)。

去瓦匠朋友家需要繞行一長段田埂,還要穿過長著橘子樹和青草的山坡小路。秋天橘子成熟后一片金黃。朋友讓我摘些回來。那天,也是突然有了興趣,加上朋友客氣,走進了橘園,但是,還沒開摘,發(fā)現(xiàn)手電照到的地方有一條蛇,盤成一堆。朋友抓起鋤頭趕了過來。這個季節(jié)的鄉(xiāng)村到處是蛇,我算運氣好,假設(shè)不管不顧地過去了,后果不堪設(shè)想。

有時候也去附近的集市。集市的朋友是單身漢,中專畢業(yè)后分到商店,住著單間,還有單位的電視放在房里。天太晚的話,他有時會騎上自行車送我。

這種長距離尋開心,現(xiàn)在想來也不無樂趣。喝酒,坐在小河邊說自己上學時的糗事和夢想。最開心的一次是經(jīng)過某段山坡,看到一只野兔,面對手電的光亮一動不動。朋友說,你照著,我去抓。兔子可能也覺得好玩,看著朋友繞過燈光走向它,到了身邊才蹦跳著鉆進樹林。朋友說,手電光弱了一點,要是車燈照在眼睛上,估計不會動。我說,主要是你的影子,還有腳步聲。換一只貓試試?

如果有人問我,在海棠坡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會說:做飯。

像我這樣從校門到校門的人,理論說起來一套一套,真要說動手,就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

我記得結(jié)婚后,有一次妻子問我會不會切肉片。我說會。到端上桌,妻子就笑:這哪是肉片?。咳绻t燒,直接是紅燒肉了,但是味道還是很不錯,只差在刀功上。在海棠坡,第一頓飯做煳了,菜還沒做,干脆偷懶來了個剁辣椒泡飯,第二頓正兒八經(jīng)炒了菜,還多放了些油,夾進嘴里,滿嘴油膩膩的,忘了放鹽。糊弄了自己幾天,感覺不是那么回事,決定買只雞補一下。

我見過殺雞,左手抓住翅膀和腦袋,先把脖子上的毛拔掉一塊,右手握刀切斷氣管,再放進開水里燙了拔毛。殺好了,我把雞腦袋折到翅膀里,放進旁邊的桶子,去廚房提開水,再出來的時候雞不見了。朋友和我一起找,最后在池塘邊的茅草里看到它垂著腦袋走路。趕緊抓回來塞進桶里淋開水。

做熟了,卻對著一盆子青紫的雞肉犯了難,哪還敢吃?朋友說,是不是買了只病雞?賣雞人聽到笑得差點暈過去:你們那叫殺雞嗎?可惜了一只好母雞。

不管如何,不會做飯,但不能不吃,雖然很多時候不想做。慢慢地都會了,還偶爾拿著氣槍,滿山找鳥(那時還允許打鳥),哪怕只有兩只麻雀,也可以回來做一個青椒炒肉,味道自然不錯。我曾給同事們炫耀一個自以為是的名菜“霸王別雞”。從池塘里釣到一只烏龜,買了一只雞,加上一大鍋黃豆燉了整個下午,吃到的人無不說好。

其實,作為長沙人,我很不稱職。回到單位兩年后,有北方客人來,點名要去看鄉(xiāng)下收割水稻,我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客人說,三湘四水,人杰地靈,你生在這里有福啊!

我當時真想告訴他,如果沒有車,待在馬路邊頂著烈日等一兩個小時,或者在春雨連綿或者寒風刺骨里走村串戶,看看是什么光景,不過,我什么也沒說。

二十八年沒有再去過集市,也沒有去過海棠坡。

今年,由于教學原因,得以重返。

教學基地我認不出來了,集市也認不出了,集市變成了街道,滿目的建筑已不見往昔的痕跡。海棠坡還叫海棠坡,建了教學樓,凹凸不平的小道變成寬敞的瀝青路。這個當時被我稱作窮山惡水的地方,現(xiàn)在一片繁華。

故人呢?商店的朋友早已離開,鄉(xiāng)下的朋友拆遷走了。沒有人再認識我。

時間能改變的東西很多,現(xiàn)在的海棠坡,從市區(qū)開車僅需半個小時,手機普及的年代,再也不用隔山呼喚,卻又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責任編輯去影

猜你喜歡
銀圓方家牛欄
誠實的漁夫
一擔銀圓示忠誠
方家山核電業(yè)績登高的技術(shù)措施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02
牛欄里的鹿......
一枚銀圓
牛柵欄里的鹿
荒野記
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 16:30:38
詩歌四首
牛欄里的鹿...
圖書館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制定與實施
济阳县| 仙居县| 台东县| 沙河市| 沙雅县| 南昌县| 澎湖县| 山东省| 越西县| 新邵县| 邯郸市| 许昌市| 白水县| 成安县| 锡林郭勒盟| 剑川县| 常州市| 芜湖市| 桐乡市| 文登市| 新乡县| 万年县| 广昌县| 沛县| 泽普县| 申扎县| 鹤山市| 宁化县| 阜康市| 平塘县| 永新县| 巴马| 老河口市| 衡水市| 深圳市| 富平县| 乐清市| 鄱阳县| 忻城县| 资中县|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