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民眾中學 莊賽嵐
在大單元教學浪潮奔涌而來的時勢下,筆者將目光投向了“小人物”。雖然“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但這個世界畢竟是由更多的平凡人組成的。如果說崇拜英雄是在青少年心中種下星辰大海的夢想,關注“小人物”則引導他們思考人性、認識自我,培養(yǎng)他們悲天憫人的情懷。
“小人物”是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統(tǒng)編教材的主題詞。本單元共《阿長與山海經(jīng)》《老王》《臺階》《賣油翁》4 篇課文。但縱觀六冊教材,“小人物”并非只出現(xiàn)在這幾篇課文中,也不是這4 篇課文最具有“小人物”的典型性。在九年級上學期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筆者打破教材的編排約束,將統(tǒng)編教材內(nèi)若干關于“小人物”的課文設計成一個大單元,其開放性和實用性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評?,F(xiàn)將教學實踐梳理為五個步驟。
圍繞“小人物”這條主線,筆者選擇了“看客形象”“悲劇命運”“大情懷”三個專題。
“看客”形象是第一個專題。幸災樂禍、心胸狹隘、冷漠無情的“看客”心理是人性的一大弱點,現(xiàn)實主義文學家如魯迅、老舍,常用“看客”形象來揭示人性的弱點?!翱纯汀毙蜗鬄椤靶∪宋铩贝蜷_了第一扇窗:“小”。
“悲劇命運”是第二個專題。小人物的悲劇命運既具有一切文學人物悲劇命運的共同性:個人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之間具有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結局悲慘;同時具有“小人物”出身卑微,天資平平,思想平庸的獨特性。閏土、楊二嫂、菲利普夫婦、孔乙己就是這樣的小人物?!氨瘎∶\”為“小人物”打開了第二扇窗:“悲”。
“大情懷”是第三個專題。小人物身上那些不被丟失的純真善良,在俗世紅塵中如同暗夜中的星星,散發(fā)出來的人性光芒,最具溫度和力量?!按笄閼选睘椤靶∪宋铩贝蜷_了第三扇窗:“大”。
以三個專題為統(tǒng)攝,在九年級教材中選定一篇沒有學過的經(jīng)典課文作為核心,其人文內(nèi)涵能輻射其他學過的課文和名著的,是本大單元教學的第二步。
第一個專題以《孔乙己》為核心課文,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它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突出地位,二是它對“看客”形象的精彩描繪,這個看點絲毫不遜色于小說對孔乙己形象的刻畫。三是它的敘事特點。雖然《孔乙己》體裁是小說,但它是散點式的構思,情節(jié)并不集中在一個故事上,不能按照小說“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三要素的傳統(tǒng)模式去展開教學。
第二個專題仍以《孔乙己》為核心課文,因為第一個專題著眼點是“看客”,“被看”的人物孔乙己還有繼續(xù)深挖的價值。
第三個專題以《我的叔叔于勒》為核心課文。此文的經(jīng)典性不言而喻,而且小說中有一個純真善良的少年,從他入手解讀小人物的大情懷是可行的。
構建專題,選定核心課文,還只是為大單元教學提供了可能性。閱讀教學的成功,還有一個關鍵——找準切入點。找到了恰當?shù)那腥朦c,不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作品,還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相對輕松地完成文本解讀和情感體驗。
“看客”形象的切入點,筆者找到的是《孔乙己》一文的“笑”。魯迅不愧是最偉大的雕塑家,他用一個“笑”就雕刻出了《孔乙己》一文的“看客”群象?!靶Α痹谡n文里反復出現(xiàn),課后“思考探究二”也是基于“笑”一詞設置的。筆者緊緊抓住“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眾人笑孔乙己(體會“看客”心理)——孔乙己是不是一個可笑的人(人物性格分析)——嘲笑者的生存狀態(tài)(揭示“看客”本質(zhì))——你身邊有類似的人嗎(引導學生思考人性)?
“悲劇命運”的切入點,筆者找到的是《孔乙己》人物結局“死”。選擇小說結尾句為切入點,一是因為本句是理解的難點,課后“思考探究三第4 題就是關于這個難點的作業(yè)設計;二是因為文學人物的結局本身就是文學人物命運的基本內(nèi)涵,孔乙己之死是他悲慘命運的直接體現(xiàn)。圍繞人物結局“死”,這樣層層追問:“你推斷孔乙己的結局是生還是死——孔乙己之死,你推斷的理由是什么(身體狀況、自身性格、周圍人對他的態(tài)度)——孔乙己之死,于眾酒客是推斷還是確認——為什么沒有人去確認。”這樣,在結尾句“的確”“大約”兩個詞的牽引下,引導學生探討了造成人物悲劇命運的原因,也就完成了對小說主題的體會。
“大情懷”的切入點,筆者用的是“看”。一個人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善意就是歷經(jīng)磨難,仍然愿意看到美和善。網(wǎng)絡上流行一句話: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出走半生的你,內(nèi)心經(jīng)歷了太多滄桑,但希望你仍舊有一雙少年的眼睛,還能看見這世界的美好??吹靡娒篮蜕?,才會看得見人間悲苦并生出同理心和共情力?!段业氖迨逵诶铡分杏幸欢卧挘骸拔铱戳丝此氖?,那是一只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這是一雙孩子的眼睛在看世界,他看到的是于勒的悲苦、父母的薄情。《社戲》里“我”也有一雙孩子的眼睛。不僅僅是孩子才有“一雙孩子的眼睛”,那些良善尚存的人也有一雙這樣的眼睛,所以楊絳看到了“老王”的真誠與善良。筆者抓住“看”來設計問題:“‘我’看到了什么——‘我’為什么能看到這樣的一雙‘手’和這樣的一張‘臉’——父母為何看不到這樣的一雙‘手’和這樣的一張‘臉’,父母看到的又是什么?”
確定了專題、核心課文、切入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組合核心課文輻射圈內(nèi)的其他課文和名著了?!翱纯托蜗蟆比何慕M合為《孔乙己》《藤野先生》《駱駝祥子》,“悲劇命運”群文組合為《孔乙己》《故鄉(xiāng)》《駱駝祥子》,“大情懷”群文組合為《我的叔叔于勒》《社戲》《老王》。
第一個專題的作業(yè)為:看新聞、畫漫畫,要求學生為老師提供的新聞配備一張漫畫插畫,須畫出“看客”特征并自擬標題。不會畫畫的學生,可以用文字描繪設想的畫面內(nèi)容。第二個專題作業(yè)為:從老師提供的人物(孔乙己、閏土、祥子)中選擇一位,以“我命由我也由天”為標題,分析人物悲劇命運的原因,寫一篇小論文。第三個專題作業(yè)為:以“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為結尾,寫一封信給30 年以后人到中年的自己。
以上是筆者本次“小人物”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下面是筆者的四點反思:
其一,專題的設計要由淺入深。“看客形象”著眼于“小”?!靶 笔恰靶∪宋铩背錾怼⑻熨Y、思想之“小”,更是眼界之“小”。“悲劇命運”著眼于“悲”,是“小人物”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也是“小人物”自我認知與實際狀況之間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按笄閼选敝塾凇按蟆?,是“小人物”的對自身的挑戰(zhàn),“小人物”也有大眼界大德行。三個專題形成由因到果、欲揚先抑的整體,啟發(fā)學生認識人性、反思自身,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其二,切入點要順應核心課文的特征,也要與專題的人文內(nèi)涵一致。“笑”“死”“看”三個切入點,不僅是核心課文的精彩看點,也與“看客形象”“悲劇命運”“大情懷”三個專題的人文內(nèi)涵相統(tǒng)一。
其三,課后作業(yè)的設計,既要具有開放性,又要具有實用性。漫畫插圖、小論文、給人到中年的自己的一封信,三個專題下的作業(yè),具有開放性,體現(xiàn)了大單元教學之“大”的內(nèi)涵。同時,三次作業(yè)都具有實用性,尤其是專題三的作業(yè),直接復制了2021 年廣東省中考作文的命題形式。作業(yè)設計的開放性,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業(yè)設計的實用性,則讓教師體會到將教研寓于平常教學之中的快樂。
其四,在教學實效上,“1+N”式優(yōu)于“1+1+1……”式(以下簡稱為“1+1”式)?!?+N”式是以某篇課文核心,輻射其他課文或名著,將若干篇課文或名著組合成一個大單元。它的優(yōu)勢比較明顯,一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篇的方式,有利于經(jīng)典名篇的教學突破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完成經(jīng)典名篇的深度解讀;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篇的方式,有利于知識的舉一反三,能順利向其他課文或名著遷移。而“1+1”式只是課文的簡單疊加,不容易形成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和對知識的深入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