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展宏
我已步入耄耋之年,讀書、寫文章是我的愛好。但自從我患上左眼球后動脈堵塞后,視力已模糊不清。在此情況下,我只得另辟蹊徑,去生活歷史書中獲取啟迪。
先說說“泡飯”。從前,上海人一天的生活就是從一碗“泡飯”開始的。早餐從“泡飯”到“淡豆?jié){粢飯團”,再到“牛奶三明治”,這演變的歷史過程也是一本書,從中也能領(lǐng)悟到深邃的主旨。
那是1952年,我十二歲,從常州鄉(xiāng)下來到大上海,作為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成員,生活真不習(xí)慣。住的是曬臺上搭建的六平方米“鴿子樓”,吃喝拉撒睡全在這里,燒飯只有一只三燈蕊的火油爐。一般早餐十分簡單,老媽一早到“老虎灶”(即賣開水的門店)用一分錢灌上一熱水瓶的開水,夏天,就把隔夜變味的飯(上海人稱它“餿飯”)用熱水沖幾次,一方面是為了沖掉冷飯的餿味,另一方面是為了把冷飯溫?zé)幔缓缶褪且活D早餐了。
我查字典,說“泡”,就是用液體浸物體。上海人說“泡飯”,就是用熱水浸隔夜變質(zhì)的米飯,使其受熱,并把餿味沖掉?,F(xiàn)在“吃泡飯”已成為歷史,年輕人怎會知道“吃泡飯”的來歷?今天,他們只有在馬路小攤店才能看到“有咸泡飯加大排—18元一份”的招牌廣告,與早年的“泡飯?zhí)}卜干”完全掛不上鉤。
解放初,上海普通工人家庭早餐吃“泡飯?zhí)}卜干”是常有的事。就像我媽一樣,為了省錢寄回鄉(xiāng)里,或買地,或貼補家用。從這歷史的生活碎片中可見當時工人家庭的生活何等艱難。
進入初中后,家母的工資收入增加了不少,我的早餐也改善了,“泡飯?zhí)}卜干”換成了“淡豆?jié){雞蛋加粢飯團”。這說明,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工人翻身當家作主,證實了歷史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當然,生活歷史的教科書告訴我們,飲水不忘掘井人。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我還記得,我媽早班放工已是下午三四點鐘了,她帶飯的鋁飯盒里會裝著兩個肉包子。想想看,那是什么感覺?回憶生活歷史這一頁,就會給我們帶來一種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獲的感悟。過去現(xiàn)實生活的歷史,成了今天認識生活的真實寫照。
經(jīng)過這兩段歷史進程,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中華民族又邁上新征程。再以早餐為例,餐桌上的品位又從“淡豆?jié){粢飯團”提升了一個檔次—“牛奶三明治”。我搬進了平民公寓—第一批自建公助的房子里。這里還住著一些打工者和小商販等自由職業(yè)者,他們早餐已為孩子買了“牛奶三明治”。
早晨,我與隔壁的一位年輕鄰居打招呼:“怎么為孩子改善早餐生活了?”他說:“現(xiàn)在大家為孩子的營養(yǎng)著想。我有條件了,也學(xué)一學(xué)國外,用上‘牛奶三明治吧!”
是的,我們的生活改變了。從早餐生活的歷史演變中,我們看到了人民在不斷進步的改革開放中有所獲,國家亦在改革開放中迅速強大,就以海軍發(fā)展為例,大艦航母像“下餃子”一樣下水,為維護國家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完整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上海早餐由“泡飯?zhí)}卜干”變?yōu)椤暗節(jié){粢飯團”,再變?yōu)椤芭D倘髦巍?,展現(xiàn)了生活歷史的演變。在習(xí)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dǎo)下,我們讀懂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平民生活歷史書,迎接我們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