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洽
向晚的秋風夾雜著大海的腥咸,拂過田壟,穿過樸籽樹,奏響動人的潮汕歌謠。我用心傾聽,那是風兒在講述家鄉(xiāng)的故事……
當詩意盎然的芳菲四月天來臨時,樸籽樹上的葉子也在一片濕潤的空氣中綠得更加鮮嫩欲滴。我知道,又到了奶奶做樸籽粿的時候了。每到這時,奶奶便會采些許樸葉回來,去枝洗滌。翠綠的樸葉在清水中晃動,宛如一葉葉扁舟,載著潮汕人對先人辛勞奮斗歷程的追思——這是奶奶每次洗樸葉都會向我提起的。不一會兒,沉悶的咚咚聲響起,我學著奶奶,用棒槌捶打起放進石臼中的樸籽葉。石錘一起一落間,樸籽葉特有的清香盈滿懷袖,我不禁暗暗歡喜。然而,石錘沉重,沒打幾下,我便汗流浹背,腰酸背痛。偷偷瞄奶奶,她卻依然不徐不疾,石錘與石臼撞擊發(fā)出的鏗鏘之聲不絕于耳。見我想放棄,奶奶抿嘴笑笑:“先人當年的艱難可遠遠不止于此呦?!蔽矣悬c醒悟,繼續(xù)咬牙堅持。我明白,自己并不是天資聰穎的小孩,并不能即刻就徹底領悟奶奶口中先民的艱辛是怎樣的一種煎熬,但我想,當我奮力舉起石錘,認真地搗碎石臼中的樸籽葉時,我也在努力地感受著奶奶的話外之音。
在千百次的捶打中,我們終是迎來了一杯由樸籽葉磨出的如翡翠般的汁液。于是,加面粉,與汁液混合均勻。這一刻,我仿佛已經切切實實地聞到了樸籽粿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要將準備好的食材倒進定型模具中,誰料奶奶卻伸出手指輕點我的額頭:“莫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難為情地撓撓頭。“傻孩子,得讓它發(fā)酵一段時間呀。”望著奶奶嗔怪的微笑,我恍然大悟:發(fā)酵,是一種耐心的沉淀,是時間對我們的一場考驗。原來,做事,需要沉得下心,要學會等待。靜下心來,我慢慢體悟到,等待,是對心性的一種打磨,學會等待,方能成大事。其實,求學不也如此?縱使天資平平,可只要學會在等待中積蓄力量,厚積而薄發(fā),就能書寫出屬于自己的優(yōu)異答卷啊。
正思忖間,綠色的粉漿已經被奶奶靈巧地倒入幾個錫紙小碗中,進爐,加熱,不多時,一股淡淡的芬芳便飄滿屋子。我迫不及待地捧起一個樸籽粿,未等熱氣散去,一口咬下,那是回甘綿長的滋味,像極了潮汕韻味無窮的單樅茶,更像極了潮汕人曾經艱辛的奮斗歷程。
哦,我只是潮汕平原上一個普通的少年,但我愿意用心感受祖先的不易,只因這不易使我更珍惜眼前的美好,也更愿意為了守住這美好的一切而勇毅奮進。
‖廣東省汕頭大學附屬中學‖指導教師:章俊立
吉吉工作室
生活是一位最好的老師,柴米油鹽、衣食住行,認真觀察體會,都能教給我們人生至理。文中的小作者陪著奶奶做家鄉(xiāng)美味——樸籽粿,從采摘樸籽葉到石臼捶打,既要細心洗滌,又要辛苦錘擊,在石錘與石臼撞擊發(fā)出的鏗鏘之聲中,領會到潮汕先人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待到樸籽葉磨成翡翠般的汁液,加入面粉,就要靜候發(fā)酵給它們帶來的改變,原來唯有沉下心的等待,才能積蓄力量,厚積薄發(fā)。
樸籽粿做好了,人生的道理也在奶奶的言傳身教中領悟了,正如標題所言:用心體會,道理自明,無關聰慧,無關天資,就像勤勞質樸的潮汕人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富庶家鄉(xiāng),生活的哲理就藏在這簡單平常的日子里,藏在家鄉(xiāng)一個個睿智的故事中。
【適用文題】勞動中的收獲;家鄉(xiāng)的味道;這也是課堂……(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