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煥
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源于自身經(jīng)歷、融入思考感悟的題材永遠是新鮮而有價值的。但是總有學生覺得自己的生活太平淡,找不到值得寫的事情,認為普通的生活素材,在考場中拿不了高分。正是因為這樣,生活中的不少材料就在這樣的“以為”中被忽視了。其實,作文最重要的是用好生活中的素材。不同的事物,從不同角度思考,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一個蘋果,大多數(shù)人會用“紅的、甜的、長在樹上的……”來形容它,但有人卻說“蘋果吸收陽光雨露的精華,奉獻甘甜美味的果實”,還有人說“把蘋果切開,圓潤的外表下是一顆花一般美好的心”。我們的作文也是如此,相同的生活、相同的素材,從不同的角度立意,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下面以一個同學的作文為例,說一說如何在生活中選擇材料,巧立深意。
中秋
◎蔣欽晨
浙江師范大學婺州外國語學校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就中秋了。學校放假,我回到了家里和家人一起過中秋。
晚飯后,爸爸提議,一起去婺江邊走走。我反對,因為還有作業(yè)沒完成。妹妹不肯,軟磨硬泡地,一定要拉我同行。我很無奈,不過,很快自我安慰:我一直住校,很難得一家人能在一起,就當補償吧。想來在茶余飯后的閑適之中,家人同去婺江之畔領(lǐng)略美麗的夜景也是不錯的選擇。
爸爸媽媽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妹妹一蹦一跳地跑來跑去。媽媽嗔怪地喊:“小心點,別摔了!”月亮倒映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就似閃亮的魚鱗。江畔的燈光柔和地照在家人的身上,高矮不一的影子在江壩上跳動。
江畔的那條柏油路上,兩旁絢麗變幻的燈是那么閃亮。我清晰地看見了江面上蕩起了一層層的漣漪。順著水波的方向,我向前看去,呀,不遠處的江邊竟然還有老人在垂釣!他頭戴一頂小帽,穿了一件長袖,蹲坐在江邊,骨瘦如柴的手里握著一根釣竿,另一只手里,食指、中指之間,夾著一根燃燒的煙。他用力一拋,釣線便游龍般飛舞,落入江里,江面泛起一圈漣漪。
“哥,快來看,爺爺在釣魚呢,桶里有好幾條呢!”妹妹興奮極了。我笑笑,也跑過去,摸摸她的頭:“下次有空,我也帶你來釣?!薄案绺绮辉S耍賴,不要一上學又把我忘記了?,F(xiàn)在我一個禮拜才能見到你一次,而且每次你一回來就躲到房間里做作業(yè),都不陪我。媽媽說,以后你考上大學,回來的次數(shù)就更少了。”
我一怔,是啊,我一天天成長,終有一天要離開家人,飛向自己的天空。能陪在他們身邊的時間還有多少呢?我看著迎面走來,略顯蒼老的爸爸媽媽,忽然有些莫名的憂傷,我拉著妹妹的手,看著她說:“放心,哥哥一定不會忘記的?!?/p>
月亮把我們一家四口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我牽著妹妹的手,暗暗告訴自己:珍惜家人,在有限的時間里多陪伴他們……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王采芷教授將OSCE應(yīng)用于二技護理學生(在長庚和臺南護專等中專學習3年后考入大學的學生)身體評估檢查與評估課程中,因為二技學生參加過臨床實習,有一定的臨床經(jīng)驗。以O(shè)SCE代替?zhèn)鹘y(tǒng)技能考試,要求學生進行癥狀評估,考查病史訪談、身體檢查與評估診斷能力,結(jié)果表明OSCE能加強學生身體檢查與評估能力的臨床運用,避免學生因單純技術(shù)訓練而覺得重復(fù)學習的情形。
這個中秋讓我更懂得了團圓的意義。
作者將自己和家人在中秋夜到婺江邊散步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記錄下來。中秋節(jié)是團圓的節(jié)日,文章的主題是“中秋的意義在于陪伴和珍惜”。常規(guī)來說,這類立意是大多數(shù)同學見到“中秋”二字便會想到的,如此行文便易“泯然眾人矣”。同時,也極易在選材的時候用力平均,沒有高潮,讀起來平淡無奇。況且,文中的釣魚老人與主題“陪伴和珍惜”關(guān)聯(lián)不大,只是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如何將一家人散步的日常小事寫得更具有生活意蘊呢?我們不妨學一學教材:莫懷戚的《散步》,記敘“我”帶著母親和妻兒到郊外散步的事。兒子想走小路,母親愿走大路,發(fā)生了分歧。當“我”決定“委屈”兒子時,母親卻遵從了孫子的想法。最后,“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穩(wěn)穩(wěn)地走。立意:人到中年,會擔當起承上啟下的重任,尊老與愛幼,會使我們感到責任重大。
寫散步中的一件小事,作者著眼于處理分歧,感受責任。從“我們這一家”想到“中年人”,由“一個”想到“一群”,立意上就有了新意,也有了深度?!吨星铩愤@篇文章,作者的著眼點始終是一家四口。若換個角度,把著眼點放在偶遇的釣魚老人身上呢?
從“一個”釣魚老人想到“一群”孤獨老人:一個老人,在中秋節(jié)這樣的日子出來釣魚,不是沒有人陪伴太孤單,就是愛極了釣魚這項活動。作者回憶了當時的情形,想到了和老人的談話,發(fā)現(xiàn)他是因子女在外,無人團圓而出來獨自釣魚解悶。圓月映照之下,老人的背影越顯孤單,作者便由這“一個”想到可能還有“一群”在團圓夜卻依舊孤獨的老人。于是,他將主題確定為:要關(guān)心缺乏親人陪伴的老人。再由“一群”想到“一類”長時間獨居、獨自生活的“空巢老人”。如此,從“團圓”到“未團圓”,從“我們這一家”到“空巢老人”,在生活的小素材中看見社會問題,立意就提升了。
下面是經(jīng)過作者修改升格后的作文,大家且看如何。
釣月
◎蔣欽晨
浙江師范大學婺州外國語學校
天空的一角浮升出一輪皎潔的圓月,中秋就這樣悄然而至。
晚飯后,爸爸提議去婺江邊走走。我反對,作業(yè)一大堆呢。妹妹不肯,軟磨硬泡地,一定要拉我同行。我很無奈,安慰自己:茶余飯后,與家人同去婺江之畔領(lǐng)略美麗的夜景也是不錯的選擇吧。
夜色下的城市燈火璀璨,滿城霓虹。遠處,彩虹橋、通濟橋、雙龍大橋的霓虹燈絢麗多姿。月亮浮在江面上,蕩起波光,就似閃亮的魚鱗。
江畔的柏油路兩旁,絢麗變幻的燈是那么閃亮,微風吹過,江面上蕩起一層層漣漪。順著水波的方向,我朝前看去,只見一個模糊的人影站在江邊。今晚,竟然還有人垂釣!他身形瘦削,頭戴一頂小帽,穿了一件長袖外套。他蹲坐在江邊,握著一根釣竿,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之間,夾了一根燃著的煙,一點火星在夜幕中一閃一閃。他用力一拋,釣線便游龍般飛舞落入江里,漾起一圈漣漪。
他一甩手,鉤子落進了那倒映在江中的月亮上,好像是要釣起那輪明月。老人的側(cè)影與這絢麗的燈光格格不入,我不覺被他吸引,向他走去。
身邊的桶里已有不少小魚,看來已經(jīng)釣了很久?!盃敔?,今天是中秋,您這么有興致,還來釣魚?。俊彼难燮ど陨蕴Я颂?,深吸了一口煙,又吐出一個個煙圈來?!芭叮銈円患襾斫呝p月啊,真好。我一個人,沒人陪呀,就來這里釣兩手……”他低沉的聲音忽然讓我感到有些凄涼。
妹妹蹦跳著過來挽著我,睜大了眼睛興奮地叫著:“哥哥,哪天我們也一起來釣魚?”我摸摸她的頭:“好啊,最好爸爸也一起來,看誰厲害!”爸爸媽媽也走了過來,我們一家四口人站在老人身邊。皎潔的月光投射下來,影子將一個人與一家人更明顯地分割開來。
他又掄了一圈,投向水中的圓月。老人一直釣著,壩上的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長很長……
這夜,仿佛不會天亮。
我忽然覺得,老人釣的不是魚,而是那中秋之月以及他墜落在河里的親情……我抬頭望向城市的萬家燈火,又有多少盞燈下,是如這個老人一般釣著孤月的人呢?
這篇改文,不僅立意與原文不同,在材料選擇上也有了重大調(diào)整。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我們先看看教材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寫了幾件事:小亨特體弱多病、跟隨伙伴攀爬懸崖、被困在懸崖、在父親的引導(dǎo)下爬下懸崖。文章要表達的主題是:要把大困難轉(zhuǎn)化為小困難,一點點克服了小困難,大困難也就克服了。圍繞這個主題,作者在材料選擇上,極為用心,前面三部分都是為“‘我’在父親指導(dǎo)下一步一步爬下懸崖”服務(wù),“我”也是在爬下懸崖的過程中悟出了人生哲理。
所以,立意之后要圍繞主題,對材料進行選擇,重新組織。
我們將《中秋》這篇文章的材料進行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全文由這幾個部分組成:
1.爸爸提議去婺江邊散步,我雖然不太愿意,但還是同意了。
2.一家四口在婺江邊欣賞夜景。
3.在婺江邊上遇到一位釣魚的老人。
4.妹妹希望我有時間陪伴她。
5.我有了感悟,明白了中秋節(jié)的意義是珍惜家人、陪伴彼此。
這幾個部分都是那天江邊散步的真實記錄,原先的主題是“中秋的意義在于陪伴和珍惜”,作者就選擇“4”作為刻畫重點。當主題確定為“要關(guān)心缺乏親人陪伴的老人”時,原先的材料就需要做選擇性刪減,很顯然,“3”是必須突出的重點。
于是作者詳寫了“老人垂釣”,增加了相關(guān)的環(huán)境描寫、老人的語言,略寫了一家人散步的情節(jié),材料集中,中心明確。
最后一段的抒情,含蓄雋永,意境全出。
生活中的事件必須選擇好的角度,即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將材料和立意聚焦到一個小卻具代表性的方面去思考,通過頗具代表性的小事件,來反映大的、深刻的道理,即“化大為小,以小見大”?!盎鬄樾 本褪菍τ谝粋€寬泛的話題,選取一個有話可說、有思考、有感悟的具體角度作為切入口,把一個大的話題轉(zhuǎn)變成一個形象化的好把握的點進行立意,借助一個局部的“點”,來反映整體的“面”;從生活到普遍現(xiàn)象,再到自我的哲理思考。由表及里,文章不平淡,有深度。我們教材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很好的例子。
寫作時反其意而用之,運用逆向求異思維,立意會有新的意境,發(fā)人深省。比如“等待”一題,大多數(shù)同學考慮的是等待的過程、等到后的喜悅,或是漫長的等待之后,沒有收到預(yù)期的結(jié)果。而有一個同學卻這樣立意:
日子漸漸流逝,我生活的碎片也慢慢集齊。在拼湊碎片的過程中,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等待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由時間去消磨的過程,這個過程或長或短,有時我們苦思冥想,就是等不來結(jié)果。那我們不如試著把這件事交給時間,心中只要相信:等待的時間總會給你答復(fù),而這個答復(fù)或許就是成長的真諦。
經(jīng)歷等待,從而明白,“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圓滿的結(jié)果,等待是人生必修課,只有經(jīng)歷過才能完成個人修煉”。避開一般的構(gòu)思和立意方式,巧妙地從另一個角度去立意,或借舊事翻出新意,給人新的啟迪和感受。
關(guān)注生活,從熟悉的生活落筆,選擇鮮活的材料。新時代的中學生不應(yīng)該是“宅”在家里的一代人,應(yīng)該有朝氣和熱血,應(yīng)該是融入時代洪流中的一代人。同學們可以從眼前的熱門事件、熱點生活和社會新風中選取材料,或在作文中巧妙地融入現(xiàn)實生活,或者提出對某類社會現(xiàn)象的見解,或者引入與時俱進的嶄新理念,從而寫出時代性強的鮮活文章。比如寫“不一樣的九月”這個文題,有同學從一家校門口的早餐店入手,描寫了這樣一個生活場景:
又是一年九月,那批孩子又回來了,但校門口早餐店的老板卻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的不一樣:這學期的孩子們有了“早餐意識”,開始“挑挑揀揀”。為何說這是一種新變化呢?因為“雙減”之前,孩子們早晨都是睡眼惺忪地趕來學校,早餐都是應(yīng)付著吃,“快點、快點”是他們對老板說得最多的話。而現(xiàn)在,入校時間晚了,作業(yè)量少了,孩子們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不必著急趕著上學,自然有了充足的精力開始思考這“第一餐”該從何吃起了。
作者用早餐店老板的視角來看“雙減”之后孩子們的變化,視角獨特新穎,富有創(chuàng)意,選材既是生活小事,又緊貼時事,富有時代氣息,著實讓讀者眼前一亮。
同學們,寫作活動中題材的源頭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細品“小我”生活,深悟“大我”世界。平時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記錄真實、能體現(xiàn)真情的“小我”生活痕跡。寫作離不開生活之水,生活之水是真實的,不是虛無縹緲的,只有仔細觀察生活的點滴,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情、生活中的美好。觀察后要及時記錄,不必介意事件的“小”,經(jīng)歷生活小事本就是我們?nèi)松某B(tài)。同時要培養(yǎng)從具體問題出發(fā)展開聯(lián)想的習慣,強調(diào)深化主題的意識。從我們自己的生活小事看大事,“以小見大”思維有廣度,由常理入哲理思維有深度,立意就深刻了。寫作的時候,根據(jù)自己的立意,對材料進行取舍和組織,才能寫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