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英賢
摘? 要:七言律詩的創(chuàng)作,對很多詩詞學習者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一個話題,也是學習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七言律詩在古典詩歌中占比非常大,詩詞學習者應在創(chuàng)作思路上花精力去鉆研,從了解格律、確定詩歌主旨,到掌握布局與章法,最終付諸文字,這個過程基本就可以完成一首七言律詩。文章試圖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探究,以期幫助初學者形成一個簡單、明晰的創(chuàng)作思路。
關鍵詞:七言律詩;格律;詩詞創(chuàng)作;布局與章法
新課改后,尤其是統(tǒng)編版教材在全國開始實施后,高中語文教材中古詩的篇目越來越多,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在古典詩歌的鑒賞和品讀上要求越來越高。從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在課堂上,教師無論怎樣細致地講解一首詩歌,從意象到藝術手法、從字詞賞析到主旨探究,感覺學生在課上都理解了,但學生在考場上面對該詩歌時依然讀不懂。于是,最近幾年,教師一方面帶著學生在課堂上解讀、鑒賞古詩,另一方面在課下開啟了帶領學生學習、創(chuàng)作古詩的途徑。本研究認為,如果學生能夠掌握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思路,那么學生就能更好地去理解古人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就好比一個人如果掌握了酒的制作方法,自然就能更懂得如何品酒了。
在古典詩歌中,七言律詩的占比是非常大的,而且七言律詩本身所包含的古詩知識相當多,所以教師可以選擇先讓學生從七言律詩開始進行創(chuàng)作。七言律詩因為其規(guī)則和要求十分嚴格,所以學生一旦掌握了七言律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其他體裁的創(chuàng)作也就有了基礎。當然,高中生關于古詩的積累和學養(yǎng)都非常薄弱,不可能對他們做高標準的要求,所以,本文就七言律詩的常見創(chuàng)作思路進行一番粗淺的探討,主要從了解格律、確定詩歌主旨、布局與章法、遣詞造句四個方面進行。
一、了解格律
所謂七言律詩,即四聯(lián)八句、中間兩聯(lián)對仗、每句七個字的近體詩(這個概念主要是跟古典詩歌中的古體詩相對),如必修一里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以上是七言律詩的格式,但創(chuàng)作七言律詩的時候,還得講究它的聲律,這就不得不提到古漢語中“四聲”這個概念。古漢語中,聲調(diào)也分成四類,即平、上、去、入,在創(chuàng)作七律的時候,必須遵守七律的平仄規(guī)律。此外,七律還要求押韻,即每聯(lián)最后一個字必須是同一個韻部的,同時首聯(lián)第一句最后一個字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今人在創(chuàng)作七律的時候,關于押韻基本需要依靠查韻書,而最普及的韻書就是《平水韻》。懂得了以上兩點,就可以把七律的平仄規(guī)律和押韻情況用以下四種格式表示出來:
(一)平起首句入韻式(⊙表示可平可仄的字)
⊙平⊙仄仄平平(韻字),⊙仄平平⊙仄平(韻字)。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字)。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字)。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字)。
(二)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字)。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字)。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字)。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字)。
(三)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平平⊙仄平(韻字),⊙平⊙仄仄平平(韻字)。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字)。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字)。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字)。
(四)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字)。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字)。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字)。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字)。
這里再補充一些概念,律詩的一聯(lián)有兩句,第一句稱為“出句”,第二句稱為“對句”。觀察以上四種格式,就能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押韻的地方叫韻腳,必須是平音;每個句子本身的第二、四、六字,需要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這樣交替出現(xiàn)的(這叫“替”);出句和對句的第二、四、六字需要平仄相對(這叫“對”);每聯(lián)的對句要和下一聯(lián)出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同(這叫“粘”)。七律的四種格式并不需要去死記硬背,學習者創(chuàng)作七律的時候,必須遵守這四種格式,同時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
二、確定詩歌主旨
掌握了七言律詩的格律后,接下來要考慮的是確定詩歌主旨。詩歌的主旨即這首詩歌想表達的中心思想,任何文學作品都會有一個中心思想,古詩也不例外。有些學生簡單地把古典詩歌當成是一些優(yōu)美的詩句組合在一起而已,事實并非如此,一首古詩假如只是詩句優(yōu)美、缺乏一個核心意思的表達,也不能成為一首古詩。比如,杜甫《登高》的主旨是表達年老多病、漂泊無依、壯志難酬、憂國傷時的苦悶之情;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主旨是通過金陵表達興衰的感慨以及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對國家朝廷的擔憂;元稹《遣悲懷》的主旨是表達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之情??梢?,古人的七律都是有它的主旨的。
一首古詩的主旨如何確定呢?自然不是動筆之后再去確定,主旨必定是詩人在動筆創(chuàng)作前就在心中已經(jīng)確定好了的,這是其一。還有一個問題是,如何在創(chuàng)作前確定一首詩的主旨,這就牽涉到作詩的動機了。人們說,古人寫詩都是在抒發(fā)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在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感情,《尚書》里也提到“詩言志”。其實,創(chuàng)作詩歌就是在表達人的情緒,興之所至的時候,人們就思考一下想表達一種什么情緒,是思念家人了,還是感受到了山水的美麗,心情無比暢快;是感嘆自己年華逝去,很多事沒來得及做的惆悵,還是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勃勃,所以格外奮發(fā)向上;是深夜時孤獨無法排遣了,還是對某個社會事件有憤慨之情;是向往陶淵明式的閑適田園生活,還是羨慕曹操建功立業(yè)的豪情等。比如,某教師有一次在上海跟同學遇見了,同學之間多年不見,重逢時感慨萬千,想表達友情的珍貴,于是創(chuàng)作了一首七律:
滬上重逢倩鋆
少年相識復相別,此日重逢頻嘆嗟。
猶記對床風雨夜,曾眠歸棹水云家。
半生客路知人事,幾句鄉(xiāng)音佐晚茶。
不必抱愁明月下,有情應是到天涯。
當然,在詩歌的主旨上,除了個人的日常生活情緒,人們還可以用心體會生活,思考生命的價值、歷史的哲思,同時廣闊參與社會生活,通過這些努力來增強詩歌表達的主旨。
在創(chuàng)作之前,創(chuàng)作者明確了自己想表達的感情,就可以考慮如何布局和講究章法了。
三、布局與章法
生活有了感觸,心中有了感情想抒發(fā),未必就能很好地在一首詩歌中表達出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要創(chuàng)作出一首成功的七律,還得講究布局與章法。什么是七律的布局和章法呢?事實上,古詩的布局和章法有很多,但因為七言律詩的嚴謹性,它的章法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就是常說的“起承轉(zhuǎn)合”。以一首古人的七律為例,分析一首詩的布局和章法。
陸游有一首七言律詩《新夏感事》,全詩如下:
百花過盡綠陰成,漠漠爐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聞鶯。
近傳下詔通言路,已卜余年見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縱橫。
詩題為“新夏感事”,說明詩人是在初夏的時候?qū)Ξ敃r的某件事有感慨。首聯(lián)出句“百花過盡綠陰成”,很明顯是在描寫初夏的景色,點明對應詩題“新夏”,“漠漠爐香睡晚晴”是寫詩人在傍晚寂靜的爐香中昏睡。首聯(lián)扣題,這就是“起”。頷聯(lián)出句“病起兼旬疏把酒”承接首聯(lián)“睡晚晴”而來,為何詩人會“睡晚晴”呢?因為生病已經(jīng)超過一旬了,接下來頷聯(lián)對句“山深四月始聞鶯”承接首聯(lián)出句,繼續(xù)寫初夏光景。所以,頷聯(lián)兩句的內(nèi)容都從首聯(lián)承接而來,這就是“承”。頸聯(lián)“近傳下詔通言路,已卜余年見太平”,意思是“近來我聽說皇上下詔,要廣泛采納臣下的意見;從這點就能預料,我有望太太平平地度過余生”。其實這兩句是對應詩題中的“感事”兩字,頸聯(lián)兩句都沒有再繼續(xù)寫初夏的景色了,而是另起一個話題,就是最近國家時局的變化和自己的心情,這就叫作“轉(zhuǎn)”,即轉(zhuǎn)而寫與前面不同的內(nèi)容。最后是詩歌的尾聯(lián)“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縱橫”,尾聯(lián)兩句是議論抒情,表達對當今圣主廣開言路的認可贊嘆,表達自己慶幸能看到國家太平的激動欣喜之情,從而收束全詩,這就是“結(jié)”。因此,通過陸游這首詩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陸游要表達他心中的憂國憂時之情(即此詩的主旨),在下筆的時候,是有通篇的布局的,四聯(lián)通過“起承轉(zhuǎn)合”的章法,水到渠成地交代了他雖然身體抱恙卻仍不忘關注國家朝堂之事,這跟陸游一貫的愛國主義情懷一脈相承。
因此學習創(chuàng)作七律,可以在布局和章法上采用起承轉(zhuǎn)合的方式,這樣可以很好地把詩歌的主旨表達出來。
四、遣詞造句
七律創(chuàng)作思路的最后一步,就是將布局好的心中所思所感付諸文字,形成一首56個字、8句四聯(lián)、成型的詩歌。如果前面三方面都掌握好了,事實上,學生依舊無法創(chuàng)作出一首成功的七律,還需要用恰切、表現(xiàn)力強、動情的文字寫出實實在在的詩句來。如果全篇56個字都能做到高標準、高要求,那么一首成功的七律應該就誕生了。所以,最后的付諸文字、遣詞造句依然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如何遣詞造句呢?這也是需要下很多功夫的,如果是專業(yè)學習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一般而言,在最初的階段,創(chuàng)作者就得廣泛地讀古詩,如《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唐詩三百首》《唐詩選》《宋詩三百首》。讀得越多,積累的古代詩歌的詞匯就越多,創(chuàng)作者在動筆寫的時候,就越能下筆如有神。有了一定的積累后,創(chuàng)作者可以開始練習對仗,從一個一個句子開始學會遣詞造句,比如根據(jù)以下句子,寫出一個對仗的下句來:
落紅非是秋光老——
酒中往事心中憶——
少年未懼春秋雨——
高臥清齋閑對弈——
花天月地正清寒——
江山不改春夜晚——
在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習者會慢慢積累一些古典詩歌的專有詞匯,比如古詩里面表達計時的工具,只能用“更漏”而不能用“鐘表”;表達月光的詞匯不僅可以用“月光”,還可以用“桂影”“蟾光”“流霜”;表達酒的詞匯不僅可以用“酒”,還可以用“杜康”“綠蟻”“玉液”“瓊露”“芳醪”等。
瞿蛻園、周紫宜在《學詩淺說》里還提到一個很好的遣詞造句的方法,即“換字”?!皳Q字”就是大膽嘗試把古人詩句里的字用自己積累的詞匯進行替換,看看能不能正確表達古人的意思。兩位老師在書中舉了一個很經(jīng)典的例子,即唐代詩人劉長卿《雨中過靈光寺》的“向人寒燭靜,帶雨夜鐘深”,其第一句“向人寒燭靜”的最后一個字“靜”,假如用“?!被蛘摺岸獭眮硖鎿Q,變成“向人寒燭?!薄跋蛉撕疇T短”其實也別有一番風趣。而第二句“帶雨夜鐘深”的最后一個字“深”,假如用“遙”“沉”“清”“微”來替換,也有很不錯的效果。這些都是遣詞造句的功夫。當然,最終學習者不能著眼于字,而應是詩句,但詩句的練習跟字的練習是相通的,掌握了字法,句法也不會太難,第一標準就是表意確切,表情動人。
七言律詩的創(chuàng)作思路當然也不僅止于上述四個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但以上四個方面是基礎,掌握好了,學生基本就能創(chuàng)作七言律詩了。學生在學會了創(chuàng)作七言律詩后,再去讀試卷上一首從未見過的七言律詩,大概能更有底氣讀懂。那么,其他體裁古典詩詞的鑒賞和品讀,都可以按照此種方法來練習,以提高學生解讀古典詩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瞿蛻園,周紫宜. 學詩淺說[M].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
[2]蘅塘退士. 唐詩三百首[M]. 沈陽:北方聯(lián)合出版集團,2018.
[3]馬茂元. 唐詩選[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