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力
在上海,紹興路或許是一個異類,魔都的現(xiàn)代生活再如何快節(jié)奏,也無法輕易改變它獨有的舒緩步調。路旁的梧桐,街角的書店,百年老洋房斑駁的顏色,都讓這條街道始終保持著某種神秘復古的“海派”氣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寫道 : “那時的上?!比A而現(xiàn)代,喧嚷 而熱鬧,令人眼花繚亂,流連忘返。 但我更喜歡紹興路那樣的環(huán)境,那樣 的氛圍,有幾分寂寞,幾分冷落,幾 分涼意,是一種很文學的感覺?!?/p>
紹興路位于上海市黃浦區(qū),連接 著陜西南路和瑞金二路,僅有 13 米 寬的道路,沒有公交車線路穿行,十 分幽靜,兩側遍植法國梧桐,時常能 聽見沙沙的風聲,在繁忙喧囂的魔都 顯得格外冷清。然而,正是這條全長 不過 500 米的道路,號稱是“上海 最文藝馬路”“出版社一條街” ,周 圍散布著眾多知名雜志社、特色小店, 每個街角都藏著不期而遇的小驚喜。
小洋樓,大傳奇
去過上海的人往往會問一個有 趣的問題 :為什么上海的街道總是以 其他省市命名?這個問題得追溯到 1862 年。彼時,上海公共租界文化 結構混雜,街道出現(xiàn)了各種雜亂的命 名情況,為了方便記憶和管理,英國 人提出《上海馬路命名備忘錄》,將 租界內的道路原名更改,南北走向的 街道以各省的名稱命名,東西向的街 道以各城市之名命名。后來,這套規(guī) 則得到了廣泛運用,上海就有了如今 這么多以省市命名的街道。
紹興路原名“愛麥虞限路”,由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于1926年修筑?!皭?麥虞限”是指意大利的開國國王愛麥 虞限二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 意是同盟國,所以當時的法租界多以 意大利國王的名字命名新筑的道路。 1943 年,愛麥虞限路正式改名“紹 興路”。
從陜西南路進入紹興路,最顯 眼的就是街角處的明復圖書館。這座 始建于 1929 年的圖書館,前身是中 國第一座公共科技圖書館——中國科 學社明復圖書館,由明復樓、樂樂樓、 會心樓組成,也是上海唯一的石庫門 風格圖書館。石庫門是上海最有代表 性的民居建筑風格,通常被認為是上 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圖書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胡明復,是 國內最早一批赴美留學生。一戰(zhàn)前 夕,他與趙元任等有志之士成立了中 國科學社,設想以創(chuàng)辦雜志、圖書館 喚起民眾對科學的熱愛,實現(xiàn)“科學 救國”“教育救國”的夢想。1928 年, 中國科學社準備在上海購地建立社所 和圖書館,然而籌備期間,作為核心 骨干的胡明復不幸溺水身亡,未能見 證圖書館落成。為此,時任中央研究 院院長蔡元培提議,以胡明復之名命 名圖書館。1931 年元旦,蔡元培在 圖書館的開幕典禮上致詞 :“此館紀念 胡復明先生,因為他是本社重要發(fā)起 人,為本社犧牲極大,直至于逝世日, 尚勤于社務。故本社第一偉大建筑物 即以紀念明復先生?!比缃?,明復圖書 館的頂樓仍然陳列著中國科學社的歷 史資料,訴說著該社對中國文化事業(yè) 的貢獻。
紹興路位于法租界,聊起它的故 事,當然繞不開法租界商會總聯(lián)合會 主席杜月笙。著名的紹興路 27 號正 是杜月笙昔日的宅邸,也是他金屋藏 嬌之地。杜月笙號稱“天下頭號戲迷”, 他的四姨太姚玉蘭、五姨太孟小冬都 是戲劇名角,不過因為受到前三位太 太的一致排斥,不能搬進杜公館,都住進了紹興路 27 號的洋房里……歲月如梭,滄海桑田, 曾經的私宅如今搖身一變?yōu)槔涎蠓炕▓@飯店,為各地食 客供應地道的本幫菜。這處戶外花園小巧精致,綠意盎 然,讓造訪者在滿足味蕾之余,又多了一重精神上的享受, 不少年輕人更是將之視為“草坪婚禮勝地”。
紹興路 54 號,坐落著一處花園住宅,現(xiàn)為上海人民 出版社辦公地。在各種民間傳聞中,這棟房子似乎也與 杜月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有說是杜月笙為孝敬母親 而購,也有說是他買給自己姨太太的,各種傳說五花八 門。直到章濟塘先生發(fā)表《從所謂“杜月笙故居”說起—— 祖父章榮初的“實業(yè)救國”之路》一文,才向大眾揭開 了這座名邸的故事。章榮初是近代民族資本家,曾開設 中國第一家華資印染廠。紹興路 54 號的大樓原為美國 領事館興建的僑民俱樂部,建成后未曾使用就因故出售, 由章榮初以4000兩黃金購得。1952年,該樓被國家收購, 成為上海人民出版社社址,與杜月笙并無直接關系。 不過,紹興路 54 號內原有兩幢房子,另一幢房子名 義上的確是杜月笙買下孝敬師傅陳世昌的,后才因故抵 押給章榮初。兩幢房從前有圍墻分隔,上海解放后墻被 拆去,打通為一個院子?;蛟S,這正是紹興路 54 號曾歸 杜月笙所有的傳聞由來。
戲夢與光影
老洋房花園飯店的斜對面,是一個低調的迷你公 園——紹興公園,藏身于一片老式花園公寓中,不仔細 看很容易錯過。紹興公園建于 1951 年 5 月,是新中國 成立后最早建成開放的市民公園之一。公園內從景觀小 品到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沒有什么游客光顧,活動其間 的大都是附近居民,老年人打牌,年輕人散步,孩童圍 著器材打鬧。公園雖小,但設計者在造景上還是花了許 多心思,穿過前庭猶如屏風的門墻小院,走入中庭,只 需借一點想象力,山石壁景、深巖幽壑、峭壁疊瀑如在 眼前,活脫脫一座迷你的蘇州園林。
紹興公園繼續(xù)向前不遠,便是位于紹興路 9 號的上 海昆劇團大樓,走在樓前,總覺有隱約的水磨調聲飄來。 上海昆劇團前身為上海青年京昆劇團,1978 年正式更名, 是國家重點保護和扶持的專業(yè)藝術表演團體。20 世紀 80 年代,劇團入駐紹興路 9 號后,便將大樓改建成為全國 第一個專演昆曲的劇場——蘭馨戲院。彼時,昆曲藝術 幾近沒落,距離新中國成立后培養(yǎng)的第一批昆曲演員畢業(yè)已有 17 年。這期間,這批學員不是被借 調到其他劇種唱戲,就是在工廠做工,首任 上海昆劇團團長的俞振飛更是已經 76 歲高 齡。戲院建成后,這些不再年輕的昆曲人無 比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抱著比年輕時 更盛的激情投入昆曲的傳承與創(chuàng)作中。自建 團以來,上海昆劇團已搶救、整理、演出了 近 300 出精品傳統(tǒng)折子戲和近 70 部整本大 戲,并接連推出《三打白骨精》《墻頭馬上》 《牡丹亭》《瓊花》等一系列傳統(tǒng)經典與新編 作品……
由于人們對昆曲的不了解,蘭馨戲院 剛開始一度面臨幾乎無人問津的窘境,幸好 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從紹興路 9 號出發(fā), 蘭馨戲院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從校園社 區(qū),唱到了當代劇場,唱到了海外頂尖藝術 節(jié)……2013 年,上海昆劇團所在的大樓歷 時四年整修煥然一新,蘭馨戲院也正式更名 為“俞振飛昆曲廳”,以紀念臨危受命、為 昆曲奉獻一生的藝術大師俞振飛。如今,在 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昆曲愛好者越來越多, 劇場的戲票成為搶手貨,聽一場昆劇重新成 為年輕人閑暇時的選擇。
紹興路的盡頭是建于 1930 年的金谷邨, 一片由 99 幢三層磚混結構建筑組成的新式 里弄住宅區(qū)。房屋的碎石墻體被刷成了黃色, 在陽光下如同一粒粒金色的稻谷,因而得名 “金谷邨”。許多名人都曾寓居于此 :畫家陳 小翠、電影演員張伐、導演?; ?/p>
?;∈侵袊娪暗诙鷮а莸臉酥拘?人物,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電影諸多先河,新中國 第一部彩色電影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臺》、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第一部立體電 影《魔術師的奇遇》都是出自他之手。在 20 世紀 40 年代,只要是上海文華影業(yè)公司 出品、張愛玲編劇、?;а莸碾娪?,必然 是“爆款”,他們共同塑造了當年海派電影 的文藝內核。
有趣的是,這位傳奇的電影導演,最 后卻是以一部電視藝術片作為自己的收山之 作。1988 年,上海京劇院創(chuàng)排的京劇《曹 操與楊修》大受歡迎。為了能讓更多人看到 這部好劇,京劇院籌劃將其拍成電視藝術片, 并登門邀請桑弧出山指導。當時的?;∫涯?近 80 歲,不過作為一個資深京劇迷,他硬是 打破了自己不拍電視劇的規(guī)矩,每天趕往現(xiàn) 場指導……可謂為中國影視事業(yè)奉獻了一生。
徜徉在書的世界
紹興路全長不過 500 米,卻被稱為“出 版社一條街”,許多重要的出版集團、文化機 構都匯聚在這條小路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 上海文藝出版總社、上海人民出版社……這 些響當當的名字,占據了當初上海出版業(yè)的 半壁江山。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要數曾坐 落在紹興路 7 號的上海文藝出版社,該社旗 下的《故事會》《小說界》《藝術世界》《咬 文嚼字》《旅游天地》《音樂愛好者》等刊物, 構成了一個時代的回憶。
紹興是魯迅的故鄉(xiāng),因此上海文藝出版 社原社長孫颙總喜歡說自己在“魯迅小路” 上班。歷史上,紹興路確與魯迅有過關聯(lián), 當它還叫愛麥虞限路時,魯迅就曾和青年藝 術家在此地辦過木刻藝術展。此后,上海文 藝出版社陸續(xù)出版了影印版《前哨》《文藝新 聞》等刊物,讓那些原本只見諸于魯迅同友 人信件中的珍貴文獻得以穿越戰(zhàn)火硝煙,重 現(xiàn)在世人眼前,同時也復原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 尤其是革命文學在戰(zhàn)爭年代曲折生長的坎坷 歷程。莫言同已故的上海文藝出版社原總編 輯郟宗培是知交,他因此把長篇小說《蛙》 交給了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隨后 獲得茅盾文學獎,實現(xiàn)了出版社在該獎項上 “零”的突破。
有了好書,如何提供給更多的讀者? 1986 年 8 月 5 日,上海文藝出版社與上海文 化出版社率先推出了讀者俱樂部,為會員免 費提供書單書訊、舉辦讀者講座沙龍。這比 風靡一時的“貝塔斯曼書友會”整整早了十 年。在這樣濃厚的閱讀氛圍下,各種文藝書 店在紹興路上逐漸生長起來。
其中最為有名的是曾經的“漢 源書店”。店主是導演爾冬升的堂弟 爾冬強。這家開張于 1996 年的書店, 是當年上海第一家獨立書店,也是第 一家嘗試把咖啡館和書店融為一體的 潮流地標。著名影星張國榮在演唱會 間隙,曾經光顧此地,他坐在漢源書 店的沙發(fā)上悠閑看書的畫面甚至成為 “經典”,讓這家書店成為張國榮歌迷 影迷的必“打卡”處。除卻張國榮, 王安憶、王朔、陳丹燕、金宇澄、楊 煉等作家詩人也都來過這里,漢源書 店儼然如塞納河左岸的咖啡館,文藝 青年的“朝圣地”。遺憾的是,在網 絡的沖擊下,實體書店市場持續(xù)低迷, 2017 年底,漢源書店宣布關門。告 示中寫道 :“這個冬天,候鳥都快找 不到棲息的濕地了,街頭也難見賣報 的書亭了,騰籠換鳥,也是無奈?!?/p>
在另一處已關閉的書店門上,曾 有過一塊用棕色木框圍著的牌子,上 面寫著瓦爾登湖的故事,說的是一個 叫瓦姐的美女詩人,在紹興路上開了 13 年的小店,店里有 200 多個版本 的《瓦爾登湖》,她一邊開店一邊寫詩: “每個人都有一片莊園 / 種滿了日子、 夢以及悲歡 / 于是 / 人生就在這里 / 哪兒也不去哪兒也去不了?!币苍S這 就是屬于文人的浪漫,連逝去都要用 優(yōu)雅的姿態(tài),留給世人最美好的懷念。
有人離開就有人來訪,在漢源 書店舊址不遠處,一家以詩歌為主題, 名為“泡芙云”的眾籌書店在 2022 年悄然開張?!芭蒈皆啤钡拿謥碜?英文“Poems For You”的音譯,意 指一群詩歌愛好者們共同的夢。店主 將 600 多名眾籌者的名字做成了一 本厚厚的冊子,永久展示在書店里, 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書店背后的故事。 從走進大門開始,人就進入了一片屬 于詩歌的藍色大海,臺階、墻壁、吊燈、 咖啡名字……所見皆為“詩”,為紹 興路又添回一抹浪漫的詩意。
編輯 + 李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