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莉莉
摘 要 教師應積極探究運用高考作文備考方略,指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積累作文素材;關注社會熱點,分析不同寫作對象,整理重要事例;辯證思維,多維解讀,加強各類文體訓練,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關鍵詞 高考作文? 備考方略? 積累素材? 多維解讀? 辯證思維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認為,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近幾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的作文主題偏向生活、偏向實踐,這與陶行知教育理論和新課標基本理念相符合。因此,教師要基于學情與生活實踐,積極探究運用高考作文備考方略,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一、明確新課改的深刻內涵
多角度觀察生活。新課標“課程目標”中提出,傳承中華文化,理解多樣文化,關注、參與當代文化?;谛抡n標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持續(xù)豐富生活經歷,在生活實踐中獲得實際的體驗與真實的感悟,更為全面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為寫好高考作文打下生活基礎。
思考不同目的對象。新課標強調要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自覺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經驗,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增強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獨創(chuàng)性。為此,要求學生在寫作中全面思考不同的目的與對象,運用恰當?shù)恼Z言將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完整地表達出來,主題要積極向上。一些學生在表達真情實感時過于感性,缺乏理性思考。教師要指導學生開闊思維、拓展思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才能更好地寫作表達。
基于特長自主寫作。新課標倡導教師轉變單獨講授的授課方式,突出學生主體性地位,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同學生的性格品格、成長經歷、興趣愛好各有不同,所積累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各有差異。教師要指導學生基于自身特長或興趣愛好自主寫作,突出情感,寫出個性、寫出創(chuàng)意,這樣才能寫出獨具特色的文章。教師不要為學生提供固定的寫作模板,而是要教授學生寫作思路,讓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
加強各類文體訓練。高考作文以議論文為主,但在議論文中需要融入一些記敘、說明等表達方式。文章的表達方式豐富多樣,在日常寫作訓練中,教師不僅要訓練學生寫作議論文,還要指導學生學寫散文、詩歌、戲劇、小說等,加強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各類文體的訓練。這樣才能開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靈活自如地寫作各類文體的文章。
二、高考作文寫作相關準備
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寫作的基礎是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項是語言建構與運用,要求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積累、梳理與整合,逐漸掌握漢語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形成個體言語經驗,在各類語境中靈活自如地表達。最近幾年的高考語文作文大都是材料作文,要求學生基于所給材料展開探討,根據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表達感受與思考。因此,教師在平時要多引入社會熱點資料,指導學生參與交流探討,經常訓練寫短評,切實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指導學生加強論述練習。高考作文以議論文寫作為主,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加強論述文寫作練習,指導學生通過認真審題立意,確定論點,搜尋和整理各類論據,運用各種方式有力論證。比如2020年江蘇卷作文,要求學生根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材料寫一篇除詩歌外的文章。本題適合選用議論文形式寫作,要注意拓寬和深挖材料,運用典型事例論證觀點,要求條理清晰、突出重點。
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新課標重視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重點要發(fā)展學生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高考語文作文大都要寫成議論文,因此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比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要求學生針對“體育之效”論述啟示意義,重點考查學生思辨能力,教師要引領學生以思辨眼光,由表及里、由正及反地分析問題,突出哲理;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需要用“關系辯證法”論述“本手”與“妙手”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論述“本手、妙手、俗手”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三、新課改下高考作文備考策略
關注日常生活,積累作文素材。從最近三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看,均是材料作文,通過引入典型的思辨類材料,如2020年“疫情中的距離與聯(lián)系”,要求學生根據材料思考與論述,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與把握能力。學生在論述觀點時需要豐富多樣的素材作為支撐,才能增強說服力。高考作文備考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平時多注意積累作文素材,充實自己的資源庫,這樣才能豐富作文內容,為寫出優(yōu)秀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0年全國高考Ⅰ卷作文,材料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之間的故事,要求學生選擇一個人物,根據思考寫出發(fā)言稿。這需要學生用歷史與現(xiàn)代的眼光審視歷史人物,談論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價值、時代意義。寫好這篇文章,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閱讀歷史資料,關注社會熱點新聞及現(xiàn)實生活,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合起來。從歷史素材上看,要寫好這篇文章,學生要熟悉春秋霸主齊桓公,春秋齊國政治家管仲,管仲摯友鮑叔牙,要積累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等資料。因此,教師可以布置作文素材積累任務,要求學生關注日常生活,廣泛閱讀,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資源庫。
關注社會熱點,整理重要事例。高考作文通常有取材傳統(tǒng)、觀照現(xiàn)實、照亮當世的特點,學生不僅要熟悉傳統(tǒng)文化,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還要關注社會熱點,將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熱點結合起來,以新時代視角傳承與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審題立意時注意與社會熱點相聯(lián)系,注重整理重要事例,為寫作打下基礎。例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引入毛主席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的相關內容,要求考生論述其啟示意義。教師要明確本題的特征:經典材料傳遞時代哲理,矛盾認識反映辯證思維,點面分析突出生活邏輯,深入淺出拓展豐富視野。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強弱之間能相互轉化”“無謂強弱,自強不息”等方面立意,結合建設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的內容,引入感動中國人物、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大國工匠等事例,基于立意多角度深入論述。
深入分析材料,不同視角解讀。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作文材料,指導學生基于不同視角解讀。讓學生深入思考命題意圖,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方面進行立意。例如,2022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引入的材料是關于圍棋術語“本手、妙手、俗手”的解讀。寫作重點是理清這三個關鍵詞之間的關系,教師先讓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之后講述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引導學生開闊思維,不能拘泥于材料本身,建立類似立意思路:基于個人成長,引申到技能學習;從家國情懷出發(fā),論述國家發(fā)展進步;基于關鍵詞“創(chuàng)造”,結合歷史素材進行全方位論述。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究運用高考作文備考方略,深入分析新課改的深刻內涵,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整理重要事例,加強論述練習,多維解讀作文材料,突出語言表達與辯證思維培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徐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