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成績不佳,不是因為粗心,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長期懶散、沒有毅力和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導致“積懶成笨”。所謂的“懶”表現(xiàn)在兩大方面:
行為上的懶散 學習不愿動筆,作業(yè)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沉迷能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中,早早地選擇輕松舒適的學習方式。
習慣上的懶散 只愿做簡單的題目,不愿思考難一點的題目;上課機械性記筆記,其實注意力沒有在聽課上;學習遇到枯燥的內容就逃避。這種“懶”還來源于平時獲得答案的方式太簡單,接受固化的結論太多。
很多家長以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殊不知孩子表面上的懶惰容易發(fā)現(xiàn),深層次的懶惰卻無跡可尋。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偷懶,孩子就在要求自己上偷懶,進而一點點“積懶成笨”。
無論自己的孩子聰明與否,家長都應該培養(yǎng)孩子凡事不要投機取巧、認真做事的意識和習慣。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應該想辦法陪孩子沖過去,而不是態(tài)度搖擺、怨天尤人或撒手不管。
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才有效?以下幾點可供參考:1.把錢花在刀刃上,教育不能盲目從眾,適合孩子的才是好的;2.孩子的作業(yè),家長用檢查代替嘮叨,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3.“狠得下心”來管教,不縱容孩子,守護孩子的成長。
(摘自《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