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吳炳煌教授運用“開四合”針刺調理老年性腸梗阻經(jīng)驗

2023-11-21 23:29:52洪秀娥林倩琳吳明霞
福建中醫(yī)藥 2023年9期
關鍵詞:通腑氣機腸梗阻

洪秀娥,李 圓,徐 欣,林 旺,林倩琳,吳明霞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3)

腸梗阻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發(fā)病部位在小腸和/或結直腸,因出現(xiàn)機械性或者功能性阻塞,引起腸內容物在腸管內運行障礙[1],以腹痛、嘔吐、腹脹以及排便、排氣停止為主要臨床癥狀。該病也是較為臨床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之一?,F(xiàn)代醫(yī)學中干預腸梗阻的方法主要為手術治療、胃腸減壓、平衡酸堿和水電解質、腸外營養(yǎng)支持、使用抗生素等[2]。如果出現(xiàn)粘連性腸梗阻,其根治難度加大,隨著手術松解次數(shù)的增加,腸壁的粘連也逐漸加劇,最終因無法手術而采用保守治療,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jīng)濟負擔,并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盡早為患者開展有效治療尤為必要。針灸在輔助治療腸梗阻有良好的療效,具有操作簡單、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3]。

吳炳煌教授是福建省名老中醫(yī)、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繼承指導老師,從事中醫(y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58 年,自2002 年至今運用“開四合”調理老年性腸梗阻患者,均獲良效。筆者有幸跟師學習,現(xiàn)將吳老師辨證思路及臨床經(jīng)驗進行分析總結,以饗同道。

1 病因治法

腸梗阻可歸屬于中醫(yī)學“反胃”“腹痛”“積聚”“腸結”“腹脹”“便秘”“關格”等疾病范疇。其病位在腸道,病性有虛實之分,虛證多為素體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氣虛無以推動而發(fā)??;實證多因熱毒、寒邪、濕濁、瘀血、燥結等致病因素阻滯氣血,腸腑傳導功能失職,引發(fā)腹痛、腹脹等癥。因急腹癥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有濕熱、痰瘀以及食滯六腑的發(fā)病基礎,而手術進一步損傷了氣血經(jīng)脈,氣機升降失常,以致腸腑氣滯不通,傳導失司,發(fā)為腸梗阻。

吳師認為腸腑為“傳化之腑”,應以通降為順,本病主要矛盾為“氣滯”“氣閉”“氣逆”,虛實兼雜,本虛標實,臟腑氣血不足為本,腑氣不能通降為標,基于“六腑以通為用”之理論,應通補并用,以通為主,同時固護正氣,達到氣機通降下行、氣血得以調補、腸道蠕動得以恢復等目的。因此,根據(jù)虛實輕重,適當配合補益正氣的穴位及操作手法尤為重要。本病通過針刺能改善腸壁血液循環(huán),減輕水腫、粘連,且所取穴位為四肢的特定穴,采用“遠道刺”的方法,既避開了對病變局部造成負擔的可能,又通過經(jīng)絡間接作用于病變部位,療效佳且無不良反應。

2 針刺處方特色——開四合

2.1 取穴特色——取遠道,精而少 吳師認為在治療腸梗阻時,應注意減輕患者的痛苦,宜遠道選穴、精簡取穴,選用脈氣充盛之合穴、下合穴最為合適,通過多年的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開四合”可達到通腑行氣之最佳效果?!伴_四合”的基本指導思想為“合治內府”“治腑者治其合”,選取手足陽明經(jīng)脈位于肘膝關節(jié)附近的四對穴位,有“所入為合”之說,意即脈氣至此最為盛大、如水流匯合注入大海[4],也是標本、根結理論的臨床應用,說明此類穴位可用于頭面五官、軀干內臟疾病的治療,具有鮮明的遠治效應。

“開四合”穴方,由雙側曲池、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組成。腸梗阻的主要矛盾是腑氣不降不通,取上述諸穴用意如下:① “合”一,指“下合穴”,下合穴為臨床治療六腑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其通降腑氣之效彰。因經(jīng)氣由下合穴之處別入內腑,與腸腑、胃腑直接相通,故言“合治內腑”“治腑者治其合”。其中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三穴分屬胃、大腸、小腸之下合穴,因足陽明胃經(jīng)之支脈向內循腹里并向下,必經(jīng)小腸、大腸兩腑,同時胃與腸腑生理、病理方面聯(lián)系緊密,故大腸、小腸之下合穴均位于胃經(jīng)之上。故有《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云:“胃合于三里,大腸合入于巨虛上廉,小腸合入于巨虛下廉。”② “合”二,指“合穴”,腸梗阻患者的胃腸氣機通降失司,臨床多見痛、吐、脹、閉等一派氣機滯逆之象,“合主逆氣而泄”,故宜取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之合穴,調整胃腸氣機,達到通腑降逆的作用。同時,曲池與足三里為同名經(jīng)上下配穴,同氣相求,協(xié)同增效,其通降胃腸氣機之力更強。③ “合”二為一,通補并施:上述合穴、下合穴合而為一,共同實現(xiàn)通降腑氣。同時,“開四合”兼有開中寓補之意,其中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脾胃氣機健運,則氣血生化充足,對于虛實兼雜之老年性腸梗阻病尤為適用;諸穴均為多氣多血之陽明經(jīng)穴,善調氣血虛實之疾,故可調氣血、健脾胃、通腸腑,發(fā)揮健脾養(yǎng)血、通腑導滯之功效。

2.2 手法特色——重調氣,達病所 針刺處方應包括理法方穴術。其中術是穴位是否能選得理想效果的關鍵所在。同一穴位施予不同手法,其療效各異。取0.30 mm×40 mm 規(guī)格的毫針針刺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順本經(jīng)氣血運行方向向下斜刺,得氣后即予捻轉補瀉手法,可引氣下行,使胃腸氣機調和。同時應根據(jù)患者的虛實程度,對“四合”進行不同的補瀉手法,如患者虛證為主,則對足三里行適當捻轉補法,余穴施以平補平瀉手法;以實證為主,體質壯實者,則可適當施行捻轉瀉法,以通腑降氣、通絡止痛為治療大法?!凹眲t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若患者病情緊急,也可考慮加用郄穴以增強止痛之力,如梁丘、溫溜等穴,還可選用八脈交會穴之內關、公孫,以降逆止嘔,行氣止痛。每次留針30 min,期間每隔10 min 行針30 s,隔日1 次,10 次為1 個療程。

此外,因合穴、下合穴也是疾病反應的重要部位,所以在取穴時宜行必要的捫按,找出最強的反應點,適當按揉以散其氣后,再行針刺,以增強療效并減輕患者痛苦。

2.3 療效特色——起效快,效持久 吳師應用“開四合”方法調治消化系統(tǒng)疾病,起效快且持久,為治療本系統(tǒng)疾病的特效組合穴。臨床研究表明,早期炎性腸梗阻可減弱胃腸道的蠕動,影響胃腸道血供[5],但通過“開四合”操作后立即行腹部彩超檢查,有患者的梗阻腸道可見正常蠕動,血流豐富、血供增多,說明該方法可改善胃腸道蠕動及局部血供,快速減緩患者病痛,提升其生存質量。通過一個療程的治療,腸梗阻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轉甚至治愈?!伴_四合”針刺法通過辨證施術,作用于腧穴-經(jīng)絡-臟腑系統(tǒng),不但調和胃腸臟腑氣血失調,修復胃腸蠕動功能,而且通過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進一步改善內環(huán)境,從而使臟腑功能達到平衡狀態(tài),實現(xiàn)了標本兼治、扶正祛邪之目的,故其臨床療效穩(wěn)定且持久。

病例介紹

張某某,女,67 歲,于2019 年10 月14 日初診。主訴:“闌尾炎手術”后腹痛、腹脹10 余天。現(xiàn)病史:緣于10 余天前因“闌尾炎”于當?shù)蒯t(yī)院行手術切除。術后至今反復腹脹、腹痛,伴嘔吐、便秘,診斷“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建議手術治療,患者拒絕,為求針灸治療就診我科。辰下:禁食狀態(tài),腹痛,腹脹,大便不通,胃腸減壓裝置可見墨綠色分泌物,寐差,小便調。既往無特殊。查體:神清,舌暗紅苔白膩,脈滑。腹痛拒按,胃腸減壓裝置可見墨綠色分泌物。中醫(yī)診斷:腹痛(氣滯血瘀證);西醫(yī)診斷:腸梗阻。中醫(yī)治則:活血化瘀、通腑止痛。處方: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針刺開四合、手三里,得氣后,每隔10 min 均施以提插捻轉瀉法30 s,留針30 min;并囑家屬適當熱敷腹部。

2020 年10 月21 日二診:患者訴第1 次針灸治療后,即可排出少量大便,腹痛、腹脹明顯減輕。再經(jīng)2 次針刺治療后,患者無腹痛、腹脹,大便可解出,每日2 次,量較少,胃腸減壓裝置內分泌物明顯減少,色變淡,腸鳴音較前活躍,胃腸蠕動明顯改善。

按語:該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考慮其素體氣血不足,加之氣機郁滯、手術損傷導致腸道傳導失司,通降障礙,糟粕無以排出,阻滯不通,不通則痛,大便閉結漸多,遂發(fā)腹脹;飲食無以運化,積滯胃腸,氣滯不通,氣機轉而上逆,發(fā)為嘔吐。四診合參,證屬氣滯血瘀之證,病性以實為主,予“開四合”通腑降氣以救急,并加用手三里多氣多血之穴位加強通利之功?;颊吒雇疵黠@,予腕踝針療法鎮(zhèn)痛以緩急?;颊哚槾毯?,疼痛可明顯緩解,當日即可解出少量大便,可見“開四合”有強大的通腑效果,且即刻顯效,故本法也能作為腸梗阻患者的急救輔助手段之一?!伴_四合”除了有瀉實功效外,通過不同的補瀉手法,也可實現(xiàn)補虛的作用,其中足三里為常用補益穴位,通過適當?shù)奶岵迥磙D手法,可實現(xiàn)補虛之效,防止患者瀉實太過出現(xiàn)不適。

3 結 語

針灸在治療腸梗阻方面確有明顯優(yōu)勢,特別是對腹部術后患者來說,若同時給予“開四合”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腸梗阻的發(fā)生,同時對于經(jīng)手術或保守治療均無效的腸梗阻患者也可考慮進行針刺治療,促進其六腑功能的恢復?!伴_四合”只作用于四肢,并未于病變局部進行針刺,其療效好、痛苦小,更易被患者接受。吳老師認為在使用“開四合”時應根據(jù)患者病情的虛實緩急,辨證地使用不同的針刺手法,避免犯虛虛實實之忌,對于術后腸粘連患者更應通補兼施,不宜通降太過,傷其正氣,應中病即止;且本法取穴宜少而精,可隨癥加減,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猜你喜歡
通腑氣機腸梗阻
粘連性腸梗阻,你了解多少
從氣機升降失調探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機制
基于“氣機升降”理論探討思慮過度所致失眠癥
《金匱要略》氣機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現(xiàn)狀
通腑降氣湯治療腑氣郁滯型便秘60例
論中醫(yī)氣機升降出入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30例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粘連性腸梗阻36例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護理腸梗阻28例
通腑法的臨床應用
石狮市| 河源市| 东平县| 盐边县| 临朐县| 农安县| 贵阳市| 灌云县| 仁怀市| 宣化县| 泰安市| 迭部县| 舞阳县| 台江县| 托克托县| 蒙山县| 余庆县| 潼南县| 新田县| 德兴市| 白山市| 通河县| 育儿| 博湖县| 乐昌市| 九台市| 库车县| 宁南县| 茌平县| 江达县| 普陀区| 称多县| 苍山县| 承德县| 武宁县| 尼玛县| 南通市| 上虞市| 常熟市| 库车县|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