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要求,初中學生每學年要閱讀相關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名著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只有正確認識名著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才能解決“學生主體地位未充分體現、教師指導作用缺失”等問題,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閱讀指導。筆者結合實際教學,從讀前準備、讀中組織及讀后評價反饋等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讀書亦然。教師在名著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制訂合適的教學計劃表,在教學計劃中明確每學年研究幾本名著,安排多少節(jié)名著閱讀課,能留給學生多少讀書時間。教師最好在黑板固定位置標明每天的讀書計劃,這樣既營造了讀書氛圍,又能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閱讀,教師要根據名著的特點制訂具體、細化的教學目標。比如學習《駱駝祥子》,要了解寫作背景及作者的語言特色,掌握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讀懂主要的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等,這是大的閱讀目標。針對具體章節(jié),教師還須細化目標,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閱讀。具體清晰的教學目標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
找準教學重難點,應清晰描述本書須重點掌握的故事情節(jié)及人物形象,以及大多數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仍以《駱駝祥子》為例,在暴雨中,為什么坐車的在車里一動不動,任憑祥子在雨中掙命,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勤勞樸實、忠厚善良的祥子為什么會走向墮落,變成了他原來討厭的那些人的模樣?類似這些重難點的設置,既能引起學生閱讀時的特別關注,也能激起學生的思考。喜歡探究的學生還會自發(fā)地查閱資料,更深層地理解作品。
教師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普遍適用的閱讀方法。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閱讀部分介紹了多種閱讀方法:“化整為零法”“略讀與精讀法”“圈點與批注法”“快速閱讀法”“讀書交流法”“創(chuàng)新閱讀法”“鑒賞研究法”等。學生全面了解閱讀方法,學會用正確的方法閱讀名著,既可以提升閱讀效率,也可以解決閱讀障礙。教師要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進行方法指導。比如,閱讀《海底兩萬里》時,教師可以教學生用“精讀與跳讀”的讀書方法,一是因為小說篇幅比較長,二是對于海底生物名稱、如何制造潛艇等內容沒有必要細讀,瀏覽了解大概即可;閱讀《駱駝祥子》則用“略讀與精讀”“圈點與批注”的讀書方法,因為這部作品細致描寫的內容較多,尤其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細致入微,語言大師老舍的語言越品越有味道,所以適宜引導學生進行圈點與批注。
(1)培養(yǎng)讀思結合的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睂W習如此,讀書亦然。閱讀中要動手,還要動腦,二者結合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書有一定的方向,邊讀邊思,讀書才有針對性,才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以《駱駝祥子》為例,教師可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怎樣看待作為學生的阮明?怎樣看待作為父親的二強子、劉四爺?祥子前后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從而更加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特點。
(2)培養(yǎng)讀寫結合的習慣
走馬觀花式的閱讀不是真閱讀。要認真讀書,讀懂情節(jié),讀懂人物形象,讀懂文章的思想,必須深刻體會,動筆書寫。以《駱駝祥子》為例,在學生完成閱讀后,教師可追問:本文情節(jié)跌宕起伏,試想,如果小福子沒有死,祥子的結局如何?請改寫文章結尾。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深層理解,教師應有效引導,拋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體會、交流、動筆。久而久之,學生習慣在閱讀中思考、生疑、答疑、留下感悟,養(yǎng)成讀寫結合的良好習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采用自主學習式、思維導圖式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閱讀,能增強學生的感知和創(chuàng)造能力,加深對名著的理解。
(1)組織自主學習式的教學活動
在學生習得基本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教科書、網絡等各種資源主動閱讀名著,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想象、創(chuàng)造。比如閱讀《海底兩萬里》前,通過前言和目錄了解作者和作品的主要信息,如名著簡介、故事概述、涉及的主要人物等,根據章節(jié)制訂閱讀計劃;閱讀過程中,通過批注閱讀法掌握重點內容或解決疑問;閱讀結束后,選擇自己感悟最深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思想、語言等,撰寫閱讀心得,加深閱讀體會。
(2)組織思維導圖式的教學活動
名著大多情節(jié)復雜、人物眾多,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理清相關知識,比如人物脈絡、情節(jié)發(fā)展、寫作思路等。比如《海底兩萬里》,學生整理海底行程路線的思維導圖之后,對兩萬里的行程有了清晰的概念。比如制作《駱駝祥子》中的人物關系導圖,以祥子為核心人物,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便于梳理故事情節(jié),探索祥子人生三起三落的根本原因。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凝練自己的觀點,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
(1)故事分享,互相學習
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勝的故事,如《海底兩萬里》中“土著圍攻”“海底打獵”“大戰(zhàn)章魚”等。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講故事比賽,經過學習小組、班級層層推薦,把最優(yōu)秀的選手推薦到全年級展示。這樣的活動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膽量,同時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增添了校園書香氣息。
(2)讀書辯論,升華思想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睂τ诿髌罚瑢W生的理解總會有所不同。初中生善于表現,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達的舞臺。比如在閱讀《海底兩萬里》后,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尼摩這個人物形象。有的學生認為尼摩善良;有的則認為他的善良是假象,內心深處充斥著仇恨。教師隨后組織學生圍繞尼摩這個人物形象展開激烈的辯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3)多樣比賽,交流心得
教師可以開展以名著閱讀為主題的多樣比賽:演講、手抄報賽、朗誦、課本劇演出、讀書筆記評比、經典人物繪畫、名著知識搶答、征文等。在備賽、比賽的過程中,學生自主閱讀,深入閱讀,交流閱讀,無形中激發(fā)了閱讀的內驅力。
(4)文學創(chuàng)作,激發(fā)想象
教師可讓學生對名著進行改編、縮寫、仿寫、續(xù)寫等再創(chuàng)作。比如《海底兩萬里》結尾,“鸚鵡螺號”后來怎么樣呢?它掙脫邁爾海峽的大旋渦了嗎?尼摩艇長還活著嗎?他是仍舊在海底進行復仇呢,還是已經歇手不干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故事,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1)在賞析交流中評價
名著處處是經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賞析交流,從煉字的角度,修辭的角度,感官的角度,表現手法的角度等,對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典型的人物形象進行賞析。學生暢所欲言,輕松、自由地表達讀書的感受。教師在交流過程中進行簡要的、激勵性點評,也可以由學生進行互評。激勵性的評價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展示的激情,使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感,啟迪思維,獲取審美愉悅。
(2)在成果展示中評價
活動展示的是少部分學生的風采,為了能夠激發(fā)所有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教師需動腦筋,多角度、多方面地通過成果展示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成果檢驗。比如,為了及時反饋學生的讀書情況,每日進行統(tǒng)計,每組組長統(tǒng)計到位后反饋給課代表,課代表進行集中推優(yōu)。這需要教師提前把統(tǒng)計表設計好,評價項目明確:摘抄的精彩片段數量,批注數量,讀后感數量等。每日數據顯示讓進步看得見,營造了濃厚的名著閱讀氛圍,掀起你追我趕的讀書熱潮;每月評出“閱讀之星”并給予獎勵。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教師的評價,又有同學之間的互評,還有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展”代評,將評價融入活動之中,每一次展示都會成為讀書活動的一個加油站,一個助推器。
(3)在問題探究中評價
名著閱讀的深層研究會使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更為深刻。比如讀《駱駝祥子》,車夫在烈日下與牛馬在同一水槽里飲水;楊宅的太太們看到祥子吃飯就不痛快……從這些現象中,我們讀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社會?讀到了車夫什么樣的命運?祥子把買車作為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標,卻經歷了人生的“三起三落”;老馬有車,但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生病的孫子死在自己的懷里……從這些內容中,我們讀到了車夫悲慘的命運,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車夫的生活如此苦不堪言,如何才能改變舊中國車夫的命運?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閱讀、探索、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見地,在問題探究中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令人驚喜,令人感嘆。學生通過拓展閱讀,把文字讀透,挖掘到更深入的內容,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發(fā)表更深層的觀點,得到更多的贊許,無形中激發(fā)了更強烈的閱讀興趣。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成效進行評價,既評價探究問題選擇的合理性,探究結果的深刻性;又評價探究方法的科學性,探究過程的規(guī)范性,不斷將閱讀活動引向深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切實提高名著閱讀教學實效,教師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策略上培養(yǎng)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并且“授之以漁”,有計劃、有目標地持續(xù)開展探究,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幫助他們成長為終身閱讀者、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