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振軍
初作展示
在路上
萬妍言
人一直走在路上。路有坎坷不平、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有崎嶇蜿蜒、一直向上的上山路;有寬闊平坦、筆直伸展的柏油馬路……
在路況錯綜復雜的城市,要熟稔交通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記憶中縣城的路還保留著樸素的面貌,承載了我兩年美好的時光,讓我銘記。
一只腳邁入畢業(yè)季的盛夏里,鳳仙花開得嬌艷的午后,三點半的鈴聲一響,結束了成沓試卷轟炸的學生從四面八方向校門一齊涌出,涌向街口,涌向那條路。
一路向南,往往是成群結隊,并肩而行,每一件值得留戀的事物都要駐足一會兒。要是僅僅在路上消遣一點時間,離我們的滿足顯然還太遠。離家最后二里路上,有全城最大的新華書店。我們會在那里看學校里不讓看的所有書籍。
那些和我一起走在回家路上的女生,或才華橫溢,或溫婉大方,起初她們和我并無關聯(lián),剛巧走同一條路,于是漸漸熟識。吵過架,還不時沾上一些勾心斗角的牽連。但我又是多么感謝曾經的她們,能夠寬容我的幼稚和狹隘,也正因為曾水火不容,我才會逼迫自己和她們看一樣的書,上一樣的課,一樣主動問好,一樣不斷成長。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真要畢業(yè)的時候,原以為會記恨一輩子,但我們卻沒來得及等待時間洗刷就和過去和解了,心照不宣地不再互相擠兌。在那個集體里,我從不諳世事到了解所謂人事的斡旋和傾軋,雖然晚了一點,卻總算在最后的時間里,回歸最初的天真。
某次,爸爸突然和我說他覺得我以后會成為一個大人物。會不會成為大人物,我并不知道,未來充滿太多變數,而我們卻是如此渺小。癡嗔如我,自負如我,只知道我是一個匆匆過客。但是我許下過一個承諾:我要努力變得更好。
我知道,我在努力變得更好,雖步履蹣跚,雖走過彎路,卻從未停下。
新貌亮相
那條路是我上學的必經之路,承載了我小學時輕松愉快、充實飽滿的課后時光,灑滿了我和同伴們的笑聲、哭聲、戲謔聲、打鬧聲,留下了屬于我們的珍貴故事……
那是一條柏油路,南北走向,緊挨著鬧市。路的兩旁,坐落著幾所學校。四條車道被低矮的柵欄隔開,濃密的喬木一路貫通,肆無忌憚地在風中搖曳。
在鳳仙花開得嬌艷的午后,放學鈴聲一響,結束了枯燥乏味的課程的我們便三五成群,結伴而行。路的盡頭,坐落著全城最大的新華書店。那里陳列著我們在學校里無法讀到的書刊:桐華和張小嫻,貓膩或辰東,夏樹靜子或阿加莎,偶爾還會有五十年代以前的作品……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投身其中,氤氳的書香讓我沉醉,精彩的文字讓我沉迷;流連其中,我空虛的靈魂得以喂養(yǎng),生活逐漸充實而知性。
和我一起走在回家路上的同伴,或機靈古怪,或內斂含蓄。起初她們和我并不熟,因為走同一條路,于是便漸漸熟識。我們拌過嘴,打過架,還不時地耍一些勾心斗角的小伎倆。但我又是多么感謝曾經的她們,能夠寬容我的幼稚和狹隘,也正因為那些小插曲,我才會逼迫自己和她們看一樣的書,上一樣的課,追隨她們的腳步,不斷成長。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畢業(yè)時,我們沒有等待時間的沉淀就和過去和解了,心照不宣地不再互相擠兌。在那個集體里,我逐漸變得成熟、堅強、包容。印象里的景物,會因為漸行漸遠而影影綽綽,但景物之外的,卻在同一條路上,愈發(fā)清晰,歷久彌新。
某次上學的路上,爸爸突然篤定地和我說他覺得我以后會成為一個大人物。會不會成為大人物,我并不知道,因為未來充滿了變數,而我們卻是如此渺小。癡嗔如我,自負如我,只知道我是不可能被腳下這條路記一輩子的,我只是它的一個匆匆過客。但也是在這條路上,我許下過一個承諾:我要努力變得更好。
我知道,我在努力變得更好,雖步履蹣跚,雖走過彎路,卻一直在路上,未曾停下。
升格建議
本文敘述了發(fā)生在路上的點滴往事,揭示了它們對“我”的成長意義。這些往事串聯(lián)成“我”的成長之路,是全文的線索,思路比較明晰。但文章在布局謀篇上存在問題。
沒有扣題。題目既是全文的線索,又是描寫的重點,文章應該圍繞“在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寫。遺憾的是,作者雖然在文章開頭寫了多種路,但卻與中心關聯(lián)不大,應果斷刪去;中間部分的三段,也應點明是“在路上”。這樣首尾點題,中間也有所呼應。
詳略不當。作文詳略得當,才能做到重點突出,中心明確。第四段,路上讀課外書的事情應該是全文的一個重點,宜詳寫,敘述在那里看了哪些書、對“我”的成長有什么意義。
支離破碎。恰當地進行過渡與銜接,能使上下文緊湊自然、一氣呵成。銜接不好的文章,給人的感覺就是“脫了榫頭散了架”。比如第二段前后兩個句子銜接不好,讓人不明就里。且段與段之間又是一種怎樣的邏輯關系,文章應運用一些句段把它們自然、緊密地連接起來。
缺乏交代。既然寫的是“在路上”,就要對所走之路有所描述或介紹,文章顯然沒有這方面的交代。
【升格總評】
運用一線串珠法布局謀篇。整篇文章循著“在路上”這條線索來寫。先寫小學時上學的路讓自己記憶深刻,進而引出對發(fā)生在這條路上的往事和情景的回憶?;貞浿?,先描述這條路,讓讀者對其有了大致了解,接著描寫發(fā)生在這條路上的一幕幕往事,最后表明心跡,突出主旨,說明“我”在這條路上逐漸變得成熟、堅強、包容,逐漸成長起來。因此,“我的成長之路”也就成了全文的另一條線索,這是一條暗線。
全文詳略得當。文章重點寫了兩件事:在這條路上的書店里讀到了學校里看不到的書;概括敘述了“我”在這條路上和同學們發(fā)生的小矛盾、小糾紛,并最終化解。略寫的是放學時的情景和爸爸對“我”的褒獎。詳略得當,中心突出。
層次分明,布局合理。開頭寫“路”,重點突出所走的一條路讓“我”銘記,這是總寫。主體部分先描述路,然后從三個方面(三個段落)分寫路上發(fā)生的事。結尾暗示路的象征意義——是成長之路,是人生之路,“我”一直在路上,未曾停下。
前后照應。作者緊緊圍繞“在路上”來寫,并時時點明“在路上”,使得文章時時照應文題,前后形成呼應之勢,結構緊湊,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