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什么是看懂教材?主要是“勘破”語言的秘密。語言節(jié)奏的韻味、表達順序的異同、簡言與繁語的功效、整句和散句的運用、文章敘述的角度、修辭的表達效果……這些,都藏在中小學教材看似簡單的課文里。本期開始,本刊特開設(shè)“學偉品語言”專欄,特級教師張學偉將與您一起用“慧眼”審視教材課文,揭開語言的秘密,感受語文的魅力。
張學偉
著名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任職于中國傳媒大學附屬臨安小學。“全國名校聯(lián)盟”秘書長。小學語文“十大青年名師”評委。
劉震云的《溫故一九四二》拍成電影時,張國立出演主角,劉震云給角色寫了很多臺詞。張國立對劉震云說:“我”成了災民之后,“我”不想說臺詞。劉震云問:為啥?張國立說:人餓了,不想說話。劉震云馬上醒悟:是我錯了,我是吃飽了才寫的,馬上改。
有時候,不說話比說話更有力量?!岸獭钡脑挶取伴L”的話更有味道。
教學《猴王出世》,文中有描寫石猴在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場景: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如何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節(jié)奏和韻味?我自己寫了一段下水文和原文作比較——
那石猴在山里生活自由自在,他已經(jīng)自己會行走,也會到處奔跑,蹦跳歡躍。他餓了就吃點野果,填飽肚子;他渴了就喝點山里的泉水,潤潤喉嚨。有興致的時候,他還采采野花,把樹枝樹葉編成帽子衣服穿戴起來;摘點野果,堆起來玩耍。每天,他都是和山上的野獸們做伴,虎豹狼蟲是他的好朋友,獼猴猿猴是他的親戚。他們白天在洞里洞外玩耍,夜里就睡在能夠遮擋風雨的山崖下面。
對比之下,學生馬上發(fā)現(xiàn),我的下水文語句啰唆,句子冗長,節(jié)奏拖沓。而課文中的語句都是短句,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笆巢菽?,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這是三字一組的節(jié)奏;“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這是四字一組的節(jié)奏;“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兩個六字對仗句?!叭乃乃乃?,六六”,這樣整齊的句式極具節(jié)奏感和跳躍感。當我追問:為什么這一段描寫要用這么有節(jié)奏感的短句呢?聰明的孩子們告訴我,因為要描寫石猴的活潑好動、機靈可愛,這樣有跳躍感的短句最具表現(xiàn)力??纯矗磉_方式與文章的主題契合,描寫對象和語言形式相統(tǒng)一,這是多么深奧的文學技巧,但五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初窺門徑。
生活中,當我們看到窗外下起小雨,到處灰蒙蒙、什么都看不清楚的時候,我們會說“望向窗外,細雨蒙蒙,灰黑一片”。當我們看到太陽快要落山,夕陽把周圍的云朵染成彩色的時候,我們會說“落日余暉,晚霞盡染”。寥寥數(shù)語,境界全出。這些短句具有多么神奇的力量!
還是回到語文課本中去品悟短句的味道。
四年級下冊課文《“諾曼底號”遇難記》中有這樣的對話描寫——
黑暗中人們聽到這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叫我嗎?”
“爐子怎么樣了?”
“海水淹了。”
“火呢?”
“滅了?!?/p>
“機器怎樣?”
“停了?!?/p>
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長問道:“還有多少分鐘?”
“二十分鐘?!?/p>
“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嗎?”
“在,船長?!?/p>
“哪個男人膽敢搶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p>
這段對話,連提示語都沒有,都是簡短幾個字,急促緊張,果斷有力,這是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必然采取的語言形式??!試想,如果變成主謂賓定狀補很全的長句子,效果會如何?如果再加上很多修飾的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又會起到什么作用?勢必會沖淡危急緊張的氛圍,勢必會減弱語言的表達效果。
寓言故事《鷸蚌相爭》里有這樣的對話——
鷸生氣地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太陽曬死你!”
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也活不成!”
這里為什么也是短句?對了,人在爭吵的時候,往往都是短句子,短句子簡短有力,出得去,收得來,方便快速再次罵回去,這樣的句式才能在爭吵中爭上風嘛!這是生活中的情境決定的,也是最真實的現(xiàn)實的反應(yīng)。
生活場景中“冒出”的短句就是這樣叩擊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驚嘆,讓我們震撼,讓我們警醒。
《“諾曼底號”遇難記》中描寫剛剛撞船時可怕的場面——
震蕩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里灌,洶涌湍急,勢不可當。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嘶嘶地直喘粗氣。
這段話幾乎很少形容,只是急促地寫出人物——“男人、女人、小孩”,只是極簡地寫出他們的狀態(tài)——“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這慌亂失控的場面便躍然紙上,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這是不是給我們一種感覺:多一字太多,少一字太少?若換成細致入微的大段描寫,則會失之于真實。
同樣,四年級上冊《觀潮》一文中也有類似的場面——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這個場面是令人震撼的。我在想象:呼嘯而至的聲音,飛奔而來的浪潮,甚至讓人都來不及組織起任何精美的長句子長段落,一剎那只有這些短詞短句從心中瞬間迸出。寫文章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在場的人”。這段話里,字里行間,可都暗含著觀潮人“我”的情緒?。?/p>
表達情緒最真摯強烈的還屬蕭紅的《祖父的園子》: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jié)一個瓜,就結(jié)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薄霸敢狻汀边@些短句正是孩子化的語言,也正是“我”任性、自由的最亮眼的表現(xiàn)。整齊的短句子傳神地表現(xiàn)了“我”在祖父面前的“胡作非為”,而祖父對“我”的這份難得的寬容更加讓人動容。
甚至還有整篇文章全是短句形式的。例如談歌的《橋》——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里。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jīng)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看看,這是洪水暴發(fā)的時候驚心動魄的場面,容不得半點猶豫,令人緊張到了極點。注意,多是短句。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有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p>
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p>
……
(老漢)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
危急時刻,嘈雜的環(huán)境中,所有人的話都是“喊”,都是“吼”,都是極簡短的語言。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悲壯的畫面,一字千鈞。根本不需要任何渲染和修飾。短句留下的空白直擊心靈。
與主題契合,與描寫對象契合,與場景契合,與表達情緒(情感)契合,這些短語短句,它們的表達效果精彩動人,韻味十足,震撼人心。
“短”字,似乎歷來被人詬病?!岸烫帯薄岸添棥薄岸贪濉薄拔宥躺聿摹保岸獭弊炙坪醵紩o人帶來不悅。但是今天,“短”的命運似乎有所改變,“短消息”“短視頻”,有了濃縮就是精華的意思。生活中,“開短會”“短線游”“微課”“微言慧語”等似乎在繁忙紛雜的今天更讓人鐘情。
其實,古人歷來注重“短而精”。如諸葛亮的《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全文只有86個字,由修德而修學,由修志而修心,最后升華至人生的慨嘆,意蘊深遠,發(fā)人深省,為后人萬世所追慕景仰。
再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81個字,朗朗上口,“仙”“龍”開篇,語出驚人。后自言主人“德馨”,草青階綠,鴻儒雅致,心靜如淵。心境和內(nèi)涵之“豪華”與房舍之“簡陋”形成對比,最后發(fā)出內(nèi)心的聲音“何陋之有?”。文章絲絲入扣,不多言一字,令人嘆服。
周敦頤的《愛蓮說》亦如是。
古人是多么喜歡短文,又是多么善于寫短文。
學人,應(yīng)該學人之“長”;讀文,不妨從“短”文讀起。
“短”的味道,奧妙無窮。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附屬臨安小學)
責任編輯 郭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