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澳大利亞)
依然是霧鎖清秋的節(jié)氣,日子越發(fā)混沌了,錦兒呆坐在梳妝鏡前,不知道用哪個發(fā)簪固定盤好的發(fā)髻。
窗外朦朦朧朧,遠處不時傳來的槍炮聲弄得貓狗突如其來地狂吠喵叫幾聲,然后就是無邊的寂靜。家家戶戶都收到了消息,戰(zhàn)火日益逼近,人們在醞釀著搬到鄉(xiāng)下去。
自從南笙沒有了消息后,錦兒似乎對涂脂抹粉插花挽簪不再那么熱衷,只是家宴或者外出作畫才會稍微梳洗一番。記得在畫室,錦兒第一次見到了南笙,他似乎也是靦腆的,不像其他書生一起嬉鬧調(diào)侃,總是不聲不響地拿著畫筆臨摹。
作為大戶人家,錦兒學習識字練筆,家人都沒有反對,但是對于錦兒想去學堂學畫畫,爺爺還是頗有微詞,認為女孩子不必出頭露面,想學畫可以請私塾師爺前來私教。而錦兒已經(jīng)從文字中了解了不少歷史典故和外面的世界,她也看到這些年家里經(jīng)常出入的生意往來,商賈交流,她是想出去的。還好奶奶似乎懂得錦兒,她讓四叔給錦兒找了畫室,每周送錦兒去學畫畫;錦兒的到來,似乎也讓學堂風采劇增,那些男孩子都收斂了些頑皮,紛紛把自己的畫作拿給錦兒一起交流,只有南笙只是怯怯地打下招呼,似乎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畫作中。
外面槍炮濃烈的時候,私塾師爺總是一副憂國憂民的狀態(tài),他把長袍往身后一甩,走到窗前仰望天空,然后嘆息道,你們今天還能在這里作畫,也許哪天就不能了!孩子們似乎沒有理會師爺?shù)膰@息,嬉笑吵鬧依然,師爺只是默默地走到每個人的桌前,手把手教大伙如何運筆成形,江南的梅雨細細綿綿地飄灑,故園家國,心有戚戚。
大家在臨摹古代仕女圖鑒。南笙專注地畫著,師爺邊踱步邊說,畫人物要注意神韻,女子頭上的簪子,是具有東方古典神韻的飾物,要畫出挽簪女子搖曳的風情,就宛如從宮廷壁畫走出來的人物,搖曳婀娜。他走到南笙的畫前,連連贊道,這是畫出了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大伙就湊到南笙的畫作前,師爺似乎意味深長地看看錦兒,錦兒似乎從畫里的美人神態(tài)中看到了自己,她的臉龐閃過羞澀。那枚發(fā)簪就是自己曾經(jīng)戴過的,而她也只戴過一次,后來幾乎就只扎著辮子,感覺是要學著讀書女子的模樣。那支簪子,上面有一朵綴繡著珍珠的花髻,是錦兒的奶奶給她的寶物,似乎沒有人注意過這枚簪子,因為許多女子的頭上都用簪子裝飾在發(fā)髻之上,各式各樣,風韻多彩。錦兒有些不同圖案的精美的簪頭,似乎她自己也更喜歡這個發(fā)簪的素雅清秀。
錦兒記得自己戴過這枚發(fā)簪,但不承想南笙這么細心細膩,他居然畫出了那枚發(fā)簪的樣子。雖然大伙看不出畫中的女子是誰,但是那枚簪子,逃不過師爺?shù)亩床?,也跳進錦兒的視線,可是南笙似乎也并無多言,他只是安靜地禮節(jié)性地和錦兒打個招呼,并沒有過多的話語。倒是似乎南笙和師爺聊著些孩子們不太關(guān)注的話題,錦兒有心聽到他們在說南笙家的藥鋪去進貨送藥的只言片語,還有前線、士兵、攻城之類。錦兒不太明白他們談論的焦點,但也知道自己家里的叔爺伯父們在談論著戰(zhàn)事的話題,錦兒還只是想和南笙再近切些,是那種可以互相切磋畫技的同學,而不是這樣只是在學堂帶著些許陌生和距離感。但南笙似乎越來越心不在焉,畢竟他比錦兒大一些,他緊皺的眉宇似乎總是鎖著不盡的心事。
戰(zhàn)火似乎呼嘯而至,學堂中的學生也越來越少,南笙似乎不辭而別,錦兒悄悄問起,師爺只是輕聲說,男兒去干大事了。錦兒本來帶著玉簪到學堂,想給南笙看下細部,只是南笙不再出現(xiàn)。直到煙火彌漫了城鎮(zhèn),學堂早已關(guān)閉,錦兒時常在院落中發(fā)呆,聽到奶奶喊著大伙去收拾細軟,錦兒才發(fā)現(xiàn)玉簪落地無人拾,兵荒馬亂,家中凌亂,只有江南的杏花在潤雨中搖曳……
(選自《大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