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晚艷
每一位堅強樂觀、努力奮斗的人,都走過一條共同的路,叫荊棘。山東漢子叁斤,就是一位在南粵大地披荊斬棘的勇士。
1972年正月初一,叁斤出生于山東青州,他十六歲開始在家鄉(xiāng)國營化工廠上班。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但自小也衣食無憂,談不上是溫室里的孩子,但出校門就有了別人羨慕的工作。七分頭、喇叭褲、摩絲抹發(fā)、搖滾霹靂,叁斤的青春五彩繽紛,工作愛情婚姻家庭樣樣如意。叁斤的生活如魚得水,在那個年代是同輩人艷羨的對象。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明天。2000年初,在全球人民熱烈歡慶千禧年到來之際,叁斤下崗了。
“雖然國企改革好一陣子了,但輪到自己忽然下崗,我還是措手不及,感覺生活像泡沫,剎那間一切都破滅了?!闭勥^往,叁斤面帶微笑,云淡風輕地像在說別人的故事,“現(xiàn)在想想,其實當時大多人都去廣東了,老家的普通工作算不上什么,是我平時太安逸了。”
下崗后,叁斤擺夜市、賣早點、踩人力車、騎摩托車載客……無論刮風下雨,青州城的街頭巷尾處處有他奔波的身影。雖然嘗試過好幾種工作,從早到晚干苦力,但叁斤依舊吃了上頓沒下頓。2000年底,看到從廣東回家的老鄉(xiāng)提著大包小包,風光滿面,他心思動起來:“改革開放好時代,那么多人在廣東混得風生水起,我為何不試著走出家鄉(xiāng),到沿海開放城市闖一闖?!?/p>
2001年初,叁斤道別父母妻兒,只身去了廣東。不確定該去廣東哪里,但老家有火車直達廣州,他就從起點坐到終點。
從青州到廣州,綠皮火車行駛了差不多四十個小時。廣州火車東站廣場上,凜冽的北風呼呼地吹,雨像融化的冰,叁斤感受到不同于山東的濕冷。他哆哆嗦嗦坐上一趟離火車站臺出口最近的公交車,不知道目的地,只想著坐公交車不用淋雨,車上沒那么冷。
人生地不熟,叁斤又像坐火車一樣坐到公交終點站。下了車,公交站牌上寫著“芳村”。芳村是廣州與佛山的交界處,但叁斤那時候不知道。
之前在化工廠上班期間,叁斤是工廠的文藝積極分子,也是文學圈小有名氣的作者。下了班,叁斤就寫詩、寫散文、寫小說,在全國各地的報刊發(fā)表文章。到達芳村汽車站,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反正也沒事干,叁斤就在車站的報刊亭隨意買了份雜志,蹲在角落安安靜靜地看起來。
“我始終相信,書本是心靈的歸宿。”叁斤喜歡雜志里的一首詩,詩歌署名章五。章五的簡介寫著,現(xiàn)居住在佛山。叁斤也愛詩,既然沒有去處,詩人找詩人應該不會錯。一詢問,得知佛山離車站不遠,叁斤就興沖沖地奔佛山去了。
詩人的世界一般人看不懂。叁斤和章五,兩個素不相識的詩人,沒幾句話就熟絡起來,好像事先約好的一樣。一個迷茫地說:“我不知道去哪里?!币粋€斬釘截鐵地答:“你適合來佛山?!笨偠灾?,叁斤第一天從青州經廣州,因一首詩找到詩人章五。在章五的引領下,叁斤糊里糊涂地成了佛山某陶瓷廠的辦公室文秘,負責給企業(yè)領導寫會議發(fā)言稿和為公司辦的行業(yè)內刊撰稿。
“我很幸運,來廣東從沒流浪過,這些都是托文字的福?!比镄Φ溃拔液軕c幸自己在化工廠一直堅持業(yè)余寫作,技多不壓身,一個人技能多一點總是好事,關鍵時候是生存之道。”
行業(yè)內刊不像純文學,對文學修養(yǎng)要求沒那么高,但要撰稿得熟悉業(yè)務、懂專業(yè)技術,畢竟自己懂行才能寫得出行業(yè)文,寫出來的文字才會讓行內人信服。撰寫陶瓷行業(yè)相關文章,從原料到生產,從外觀顏色到內在質地,叁斤都要說得出個門道,要會寫、會編、會講。
從化工廠到陶瓷廠,叁斤走的路是從山東到廣東,但是所跨的行業(yè)風馬牛不相及。叁斤認為,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要讓老板看得到自己的努力,領略到自己的價值,也不能辜負恩人章五的引路。
于是,叁斤白天穿梭在佛山各區(qū)陶瓷工廠、陶瓷檔口,深入陶瓷車間,了解陶瓷原料和各項陶瓷工藝,結交陶瓷各工藝設計師和生產制造人員,學習與陶瓷相關的各種知識。晚上趴在企業(yè)宿舍學習研究撰寫文章,搜索全國各地的陶瓷相關報道。叁斤也常自費到南風古灶看陶瓷師傅實地操作,走訪景區(qū)內各陶瓷店鋪,與陶瓷店主交流……如此夜以繼日、循序漸進,半年后,叁斤已然成為精通陶瓷產品前世今生的專業(yè)人士。專業(yè)精通了,對于作者叁斤,撰稿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憑著刻苦努力及過硬的文字功底,2003年初,叁斤被提拔為企業(yè)內刊部副主任,直接協(xié)助老板主管企業(yè)內刊。
從山東國企到廣東私企,從化工廠工人到陶瓷廠內刊編輯,叁斤用了兩年。因為撰稿與編輯陶瓷內刊,叁斤也愛上了佛山這座以陶瓷著稱的全國重鎮(zhèn),同時寫作水平得以提升。閑暇之余,叁斤又開始見縫插針地寫作。
職位高了,工資漲了,叁斤在佛山左手抓現(xiàn)實,右手握夢想,生活日漸愜意而豐盈。
2003年春節(jié),叁斤有了將妻兒老小接到佛山的想法。可家人在此得有房子住,得有足夠的經濟支撐。于是,叁斤又開始牛一地樣耕耘:熬夜寫文賺稿費,到陶瓷街淘處理品轉賣賺差價,周末或節(jié)假日做臨時工賺外快……反正,叁斤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時,恨不得有分身之術??墒?,無論怎樣辛苦勞作,基本工資和區(qū)區(qū)一點外快,對于房價只是杯水車薪。
“要跳出舒適圈,找更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得賺快錢,賺大錢。”2004年8月,叁斤跳槽到一家大型陶瓷公司做策劃部經理兼銷售員。策劃帶動銷售,銷售提升業(yè)績,有好業(yè)績就有高收入。叁斤用盡心思做好每一個項目,兢兢業(yè)業(yè)策劃每一場活動和撰寫文案,全國各地出差找人脈,談業(yè)務。
“拉到業(yè)務有提成,單價高于公司價有分成,策劃活動讓客戶或其他業(yè)務員拿了單,我也有功勞,又有提成。有空有心情的時候,我還干起了下崗那年的老本行,騎摩托拉客……”叁斤談起那段歲月,眼眸明亮,“那時候在珠三角,汗水一顆顆滾,金錢也一沓沓來?!?/p>
做策劃,辛苦忙碌也幸福。做銷售,有壓力也有收獲。2006年初,叁斤在佛山市區(qū)貸款買了套一百二十平方米的房子,接來山東的父母和妻兒,一家子成了新佛山人。
“兒子上學,妻子做賢內助,父母接送孫子,逢節(jié)假日或得閑的周末,我開車載全家旅游……”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叁斤又活出了幸福的模樣。
2009年8月,叁斤之前工作的陶瓷廠老板找到叁斤,說公司日漸壯大,陶瓷生意忙不過來,無暇顧及內刊,讓叁斤幫忙兼顧。這時候叁斤義不容辭:“飲水不忘挖井人。最初來佛山是老板收留了我,給了我第一份工作,讓我接觸到陶瓷行業(yè),鍛煉了我??梢哉f,沒有陶瓷廠老板就沒有后來的我。恩人有需要,于情于理,我不能推托,必須幫忙。”
在外面闖蕩幾年,再回頭監(jiān)管企業(yè)內刊,叁斤發(fā)現(xiàn)陶瓷實體業(yè)的經營、合作、銷售模式很多都改變了。原材料供貨商、生產廠商、銷售客戶和各行業(yè)務員之間不再有那么多信息壁壘,大家變得更開放和透明,同行之間有一點動態(tài),企業(yè)內刊都有報道。
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叁斤總結了經驗:“內刊雖然帶來外面的信息,但僅限于企業(yè)內部員工知道,其他企業(yè)看不到,也不知道本企業(yè)的信息和需求。信息有局限,業(yè)務依舊打不開。既然信息可以透明,何不把各企業(yè)、各渠道的信息組合起來,讓其他企業(yè)也看到,再根據信息各取其需呢?”
說干就干,叁斤當即找老板商量,老板又帶著叁斤和各企業(yè)溝通。2009年底,在佛山陶瓷行業(yè)年終總結大會上,眾企業(yè)一致同意:按時公布行業(yè)信息,實行行業(yè)內資源共享。此舉讓陶瓷廠辦的這本行業(yè)內刊風靡一時,公司效益也因此大增,叁斤更得老板信任。
但愛拼愛闖的叁斤從來沒有想過止步于此,他心里還有更大的夢想——創(chuàng)業(yè)。2009年底,叁斤整合手頭積累的資源,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創(chuàng)辦了建材家居行業(yè)內部交流刊物。
公司除了設計裝修方案,也印發(fā)同行裝修材料廣告。公司成立后很長一段時間,珠三角甚至全國的房地產都處在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相關產業(yè)也發(fā)展迅速。叁斤的公司也從最初只有三個工友,到高峰期近三十個員工,最初只租了一間公寓,后來直接買了兩層公寓當辦公場地。到2019年,叁斤已成為業(yè)內名人,在佛山購置多套房產,還有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口碑與人脈。
2018年起,依托網絡,新媒體盛行,實體工廠經營得越來越艱難,叁斤的公司也開始走下坡路。幾番掙扎,兩年后,接近不惑之年的叁斤選擇關閉公司:“我該有的都有了,時候到了,得剎車了?!?/p>
做生意,要拿得起放得下。人生在世,懂得知足也是一種前行。2020年9月,叁斤應聘成為佛山一文學雜志的編輯,他這么解釋:“不是缺錢,是退休尚早,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余生,我必以筆為槳,激蕩風華,也盡力當好普通作者的擺渡人?!?/p>
編輯|饒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