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澤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特別提到“自強不息”這一精神品格。這四個字被不少中國高校寫入校訓,也被很多人視為人生座右銘。
中國人為何如此看重自強不息精神?它與從未斷絕的中華文明有哪些內在聯(lián)系?如今有哪些新的時代內涵?中國國家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國家戰(zhàn)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謝茂松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指出,中華民族雖經歷一次次憂患,總是能剝極則復,更加發(fā)展壯大而持久,這一切都來自于自強不息的中華文明主體精神,一以貫之于中國發(fā)展進程之中。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謝茂松:作為中華文明核心原典《五經》之首的《周易》,被認為是“憂患之書”。此處的憂患,不是指怨天尤人,而是強調中國文明傳統(tǒng)“返求諸己”,在憂患中不斷錘煉和增進自身的德性。
《周易》首卦乾卦的大象辭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文明的主體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德性精神。此種德性精神為中華民族首要之德性,也就是乾卦所說的“乾元”之德。正因為始終葆有“乾元”之德,中華文明才能夠成為始終連續(xù)、從未斷裂的文明,“可大可久之道”一以貫之。
要更深刻理解“自強不息”精神,就要深刻理解“乾元”之德。其中,“元”表示元初,表示仁,即今天人們所說的“初心”?!霸敝滦跃褪亲詮姴幌?,是中華文明內部極為深厚、豐盈的主體性,“憂患”則正是主體性的表現(xiàn)?!爸袊钡母拍睿仁菤v史的又是文明的,文明的原理也就是人之為人之所在,即在于仁:天人合一,“天道”之“元”下貫為“人道”則為“仁”,或由一字之“仁”擴展為兩字之“仁義”。
縱觀歷史,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的曲折性,也正是歷史憂患意識之所在。就中國所具有的通史的通貫性合而觀之,中國人作為文明意義上的“人”與作為具體歷史中的“人”是合一的。在數(shù)千年來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葆有初心之純粹,雖然國家力量強弱有時,但民族精神始終自強不息。
謝茂松:“乾元”之德與自強不息精神,正是中華文明始終保持連續(xù)未斷裂的根本原因與動力所在。“元”之“初心”是要在憂患中、在歷史的曲折中不斷經受檢驗而始終保持“乾元”的自強不息精神。
自強不息精神既是中華文明主體精神,也是中國歷史精神之所在。一部中國歷史,就是面對各種內部、外部危機考驗,而能一次次衰而復興的歷史。朝代雖有更替,但文明一直連續(xù)未斷裂。雖經歷了一次次憂患,總是能剝極則復,更加發(fā)展壯大而持久,這一切都來自自強不息的文明主體精神,其一以貫之于中國全部歷史和發(fā)展進程之中。
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為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反對內外敵人的中國革命,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取得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這些勝利的取得,靠的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組織和動員最大多數(shù)的中國民眾共同奮斗,而組織動員最根本的就是激發(fā)民眾的主體能動性,也就是每一個中國人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謝茂松:自強不息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強調的團結奮斗精神高度契合,事實上團結奮斗也出現(xiàn)在中共二十大報告的主題之中。這四個字看似平常,但恰恰是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淺白中,就中國人對政治共同體、國家共同體、文明共同體的共同性作出了最直觀、最本質的概括。自強不息的團結奮斗精神既是現(xiàn)代的,同時也深深植根于中華文明底層結構。
《周易》的同人卦、大有卦從不同角度詮釋了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的深刻哲學。同人卦卦辭說“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有所有人萬眾一心的團結奮斗,就能涉過前進道路上的所有大川險阻。同人卦緊接著的是大有卦,《序卦傳》解釋同人、大有的內在邏輯演進關系——“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上下同心同德就能成就偉業(yè)。
自強不息的團結奮斗精神同時體現(xiàn)在國家治理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很熟悉的一句話“辦好自己的事”,其底層結構與文明原理同樣是自強不息精神?!稗k好自己的事”小而言之,是一人、一家之事,大而言之,則是國家之大事。
謝茂松:今天,對自強不息內涵的最新要求,就是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所提“三個務必”中的“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是報告所指出的“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就是“增強國內大循環(huán)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就是“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斗爭精神、自我革命精神,都與中國文明傳統(tǒng)“自強不息”精神有深層聯(lián)系。
至于自強不息的外部意義,不妨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結合起來看,在《周易》中,兩者前后相連,體現(xiàn)出中華文明所具有的“君子成人之美”之大心量。這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君子以自強不息”,只有中國自己獨立自主發(fā)展好了,才能帶動世界其他國家共同發(fā)展,正所謂“己欲達而達人”。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中國與他國共同發(fā)展不會強行改造對方,而是完全由對方獨立做主。另一方面是“君子以厚德載物”,中華文明對其他文明抱有平等心與謙虛態(tài)度,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其中包含了對其他文明的真正欣賞與借鑒。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