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紅 彭依
作家介紹
朱光潛(1897年~1986年),字孟實,安徽省桐城人,我國現(xiàn)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主要編著有《悲劇心理學》《談美》《詩論》《談文學》《克羅齊哲學述評》《西方美學史》《美學批判論文集》《談美書簡》等,并翻譯了《歌德談話錄》、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黑格爾的《美學》等。
作品介紹
《談美書簡》一書由13封信組成,對怎樣學習美學、馬列主義美學體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維、創(chuàng)作方法等美學范疇,作了生動而詳細的闡釋。
第一封《代前言:怎樣學習美學?》和第二封《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還是抽象概念出發(fā)?》中,朱光潛承認自己過去信奉的是“主觀唯心主義”的美學思想。到20世紀80年代,朱光潛提倡“從現(xiàn)實出發(fā)去研究美學問題”。
第三封《談人》中,朱光潛提出作為審美主體的人,是“一個整體”。審美活動與思考力、情感和追求上進的意志是有內在聯(lián)系的。
第四封《關于馬克思主義與美學的一些誤解》中,朱光潛鄭重提出了“我們不能從馬克思主義思想中‘解放出來”的觀點。
第五封《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中,朱光潛認定“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是精神方面的生產勞動,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儲存的”。
第六封《沖破文藝創(chuàng)作和美學中的一些禁區(qū)》的背景是,長期以來,文藝創(chuàng)作和美學中的禁區(qū)是“人性論”“人道主義”“人情味”和“共同美感”。在朱光潛看來,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為人的自然本性。
第七封《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和第八封《形象思維與文藝的思想性》中,朱光潛認為“思維就是開動腦筋來掌握和解決面臨的客觀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思維分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
第九封《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獨特地位》中,朱光潛先生認為文學是用語言為媒介,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在藝術門類中占有獨特的地位。
第十封《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中,朱光潛主張從“浪漫主義”或“現(xiàn)實主義”角度對各時代和民族的文藝作出分析。
第十一封《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中,“環(huán)境”指“行動發(fā)生的具體場合,即客觀現(xiàn)實世界,是歷史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趨勢”。典型環(huán)境起著決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十二封《審美范疇中的悲劇性和喜劇性》中,朱光潛提出悲劇與喜劇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體裁,悲劇與喜劇很難截然劃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現(xiàn)實世界的矛盾很難分出悲喜兩個類型。
第十三封《結束語:“還須弦外有余音”》中,朱光潛對來信中問到關于學外語和美學問題的朋友們提出了三點忠告。
藝術特色
《談美書簡》采用書信體,娓娓道來。作為啟蒙式書籍,將很多深邃的美學學問通俗化,親切自然。這本書主要有如下藝術特色:
1.治學為人的深刻思想
在這本書中,朱先生談到了許多治學為人的道理。如《代前言:怎樣學美學?》中,先生有言:“我們干的是科學工作,是一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茍地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心,作一點有益于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tài)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一切不老實的人做任何需要實事求是的科學工作都不會走上正路的。”文品表現(xiàn)人品,以上這番話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學習美學的態(tài)度問題,更代表了先生一以貫之的為人之道。這樣,治學、為人的雙重意義,讓本書的思想光芒更見深遠綿長。
2.深入淺出的說理技巧
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每論到一個觀點,都列舉了十幾個思想流派的主流觀點,然后自己不輕易推斷某種觀點的對錯,也不輕易接受某種觀點,而是在經(jīng)過自己仔細思索、艱苦探究之后,提出自己的見解。如第二封信中,關于“從現(xiàn)實出發(fā)還是從抽象概念出發(fā)”,朱光潛談了從柏拉圖開始許多的哲學家、美學家以及文藝理論家都進行了不懈的探討和研究,但最終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可見美的問題本身就有著深不可測的奧秘。經(jīng)過對各種觀點的對比分析,朱光潛先生才合情合理提出自己的觀點:人類對美的追求源于日常生活和經(jīng)驗。這樣,讀者就很容易接受了。
3.信手拈來的典型事例
朱光潛說到寫此書時“要先看幾十部書才敢下筆寫一章”,所以,他在八十二歲高齡時寫就的這本“暮年心血”之作,既是對自己漫長美學生涯和美學思想的一次回顧和整理,又是其“嘔心瀝血”的典范之作。書中一個個信手拈來的典型事例都恰到好處,如:“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到北海公園散步,每前走一步都接觸到一些具體事物,亭臺樓閣呀,花草蟲魚呀,水光塔影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呀,只要是我們注意到的,它們都在我們腦里留下一些映象,其中有一部分能引起我們興趣的就儲存在我們記憶里。在散步中我們也不斷遇到一些實際生活的問題,走累了就想找個地方休息,口渴了就想喝點什么,看到游艇,就動了劃船的念頭,如此等等。解決這類具體問題,就要我們開動一下腦筋,進行一點思維,這種實際生活所引起的思維絕大部分都是形象思維。”在這里,朱光潛先生拿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散步、休息和口渴這樣日常的例子,明白如話地將“形象思維”的這一抽象概念講清楚了。
選段賞析
節(jié)奏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統(tǒng)一。它是內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傳達媒介。藝術家把應表現(xiàn)的思想和情趣表現(xiàn)在音調和節(jié)奏里,聽眾就從這音調節(jié)奏中體驗或感染到那種思想和情趣,從而起同情共鳴。
舉具體事例來說,試比較分析一下這兩段詩: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李白《蜀道難》
呢呢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猛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Q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韓愈《聽穎師彈琴》
李詩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風格中的驚懼感覺,節(jié)奏比較慢,起伏不平。韓詩變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纏綿細膩,突然轉到高昂開闊,反復蕩漾,接著的兩句就上升的艱險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強烈的對比。音調節(jié)奏恰恰傳出琴音本身的變化。正確的朗誦須使音調節(jié)奏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變化發(fā)展。這就必然要引起呼吸、循環(huán)、發(fā)音等器官乃至全身筋肉的活動。你能離開這些復雜的生理活動而談欣賞音調節(jié)奏的美感嗎?你能離開這種具體的美感而抽象地談美的本質嗎?
節(jié)奏主要見于聲音,但也不限于聲音,形體長短大小粗細相錯綜,顏色深淺濃淡和不同調質相錯綜,也都可以見出規(guī)律和節(jié)奏。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節(jié)奏,所以過去美學家們把建筑比作“凍結的或凝固的音樂”。一部文藝作品在布局上要有“起承轉合”的節(jié)奏。我讀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特別欣賞他在戎馬倉皇的緊張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宮廷生活之類安逸閑散的配搭,既見出反襯,也見出起伏的節(jié)奏,否則便會平板單調。我們有些音樂和文學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緊張,就有缺乏節(jié)奏感的毛病?!耙粡堃怀?,文武之道也!”
賞析
該選段呈現(xiàn)兩大特色:一是層次清晰,推理嚴謹。為了闡明“節(jié)奏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統(tǒng)一”的觀點。朱光潛先生先引用了李白和韓愈的詩,然后,對兩首詩在朗讀時的高低、輕重、緩急等方面作了詳盡的比較分析,最后得出“節(jié)奏主要見于聲音,但也不限于聲音”這一獨特、新穎、高明的見解。二是娓娓道來,親切自然。讀朱光潛先生的美學理論,如同在聽一位學識淵博、風趣幽默的前輩在分享他的人生經(jīng)歷。如談到節(jié)奏感的問題,他插入了自己讀《李自成》的感受,這樣,證明了小說等藝術也講究節(jié)奏的道理,又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頗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