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艷
(甘肅省蘭州市蘭化一校,甘肅 蘭州 730060)
勞動教育的核心應當是通過勞動實現(xiàn)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精神,使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具備良好的勞動品質.初中生物課程中蘊含大量勞動教育內容,教師可深入挖掘教材,實現(xiàn)生物學科與勞動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在滲透性、適度性、實踐性、發(fā)展性原則的指引下開發(fā)多元勞動教育路徑,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1].
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勞動態(tài)度、勞動習慣的教育,其中包括勞動、技術、生產等多個方面.我國著名教育家徐長發(fā)認為:勞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和勞動習慣的教育.其更注重勞動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引導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收獲幸福感為目標.蘇霍姆林斯基則認為勞動教育包括兩個方面,是“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少年體驗勞動生產的重要過程,具有規(guī)范學生道德、提升學生智力的作用.綜上所述,不同的學者對勞動教育有著不同的界定,但究其根本都是以勞動和教育為核心,兩者相互融合、互相補充.
2.1.1教師忽視勞動教育
隨著加強勞動教育相關政策的出臺,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類綜合實踐課程的設立也表明了這一點.但教師作為教學策略的具體實施者,其對勞動教育的概念認知有所欠缺,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甚至部分教師根本不會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
2.1.2教師教學結合勞動教育的途徑單一
當前初中生物教師依然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認為講解生物課程內容、傳授生物課程知識是自己的首要職責.隨著勞動教育理念的興起,教師的教學理念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開始嘗試勞動教育與生物課程相結合,但因為當前教師教學壓力較大,教學創(chuàng)新精神不足,導致生物課程中的勞動教育形式單一[2].
2.2.1學生對勞動教育認知匱乏
新生代的學生對勞動的了解越來越少,甚至部分學生認為勞動只包括體力勞動,這間接反映了勞動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微乎其微,學生的勞動意識較差,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匱乏,部分學生甚至沒有做過家務,這使學生對勞動的定義有一定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2.2學生對勞動教育實踐興趣較高
學生雖然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匱乏,但他們對勞動教育有著較高的興趣,也支持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勞動教育與生物課程教學相融合可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中自由成長,這使學生對勞動教育產生較高的興趣,對這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也有更高的期待感.
勞動教育并不是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勞動,而是勞動與教育相結合,在適度性的原則下輔助學生理解勞動精神.在初中生物學科中滲透勞動教育需要以生物課程為主,以傳授知識點和滲透勞動教育為基礎,把握好兩者的結合“度”,才能使勞動教育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需要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圍繞教學主題適度開展勞動教育;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身心發(fā)展特點,掌控勞動教育的方向和“度”,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勞動活動中感受到勞動的趣味性[3].
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精神品質,能夠將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但勞動教育與生物學科的結合需要遵循滲透性原則,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課程內容滲透勞動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校園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
培養(yǎng)初中生的勞動意識,幫助初中生養(yǎng)成勞動習慣需要借助初中生物課程的實踐性,充分利用生物課程的多樣性,改善學生的勞動體驗.具體來說,生物課程中包含植物成長、動物成長等諸多內容,一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綜合學習,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掌握相關知識點,生成勞動精神;另一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體會勞動所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開展勞動教育是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精神,使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因此,初中生物課程與勞動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遵循發(fā)展性原則,以促進學生發(fā)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進行教學設計.
生物課程中的許多知識和原理都可以直接運用到農業(yè)勞動和養(yǎng)殖業(yè)生產中,如插秧、嫁接、播種、施肥以及動物的孵化和馴養(yǎng),這些生物技術的出現(xiàn)本身就是為了服務農業(yè).在當前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轉變自身教育理念,主動提升自身勞動意識,并將勞動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目標之中,以此來促進勞動教育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生物課程是一門自然基礎類學科,與學生的生活關聯(lián)密切,而勞動是學生生活中無法避免的事項,教師不妨嘗試著將生活作為切入點,實現(xiàn)生物課程與勞動教育的深度融合[4].教師作為學生的直接管理者,其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人生信念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因此,教師勞動意識的提升是促進學生勞動精神生成的關鍵因素.教師需要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學習并深入研究國家發(fā)行的勞動教育相關的政策和文件,深刻體會勞動教育的精神內涵,充分發(fā)揮生物學科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勞動育人.
生物課程教材中包含部分勞動實踐內容,如插秧、嫁接、小動物孵化等.因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并不會深入講解這部分內容,導致勞動教育的滲透不夠徹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轉變自身教學理念,針對生物教材中包含的勞動技能、勞動精神、勞動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和講解,并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內容補充,從生物科學史、生物技術、實驗設計與研究等多個方面拓寬學生的視野,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勞動精神,以此來提升勞動教育的深度和高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主動豐富教學手段,選擇靈活性更高的教學手段開展勞動實踐,如實驗研究法、假設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師可布置“設計校園里綠化帶”的任務,讓學生參與到勞動實踐中.因為學生相關能力較為薄弱,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促使學生充分利用團隊的智慧,發(fā)揮合作精神,進而提升團隊的創(chuàng)造能力.
初中生物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發(fā)展,通過引導使學生動手實踐,并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勞動技能,生成勞動精神.生物課程有各種各樣的實驗,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促進學生記憶、理解、探究能力提升的重要步驟.將初中生物教學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可有效拓寬生物實驗的渠道,豐富學生的實驗體驗,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點,生成勞動精神.
完善的勞動評價機制能夠增強學生的勞動積極性,促進學生勞動技能水平的提升.但在當前初中生物勞動教育中,教師過度注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忽略了學生的勞動過程,導致評價方式單一,學生難以從評價中獲取成就感,也無法根據(jù)評價確定自身存在的問題.即便是學生主動向教師分享自己的勞動過程以及收獲,教師反饋給學生的評價也極其單一,這會使學生對勞動的積極性越來越低.針對上述問題,教師需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以學生的勞動過程和勞動結果為基礎,結合學生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多個渠道進行研究和調查,以此來為學生提供全面、科學的評價反饋.具體來說,教師可根據(jù)事項的重要程度進行評價比例的分化,如學生的勞動方案、具體勞動過程、勞動結果、勞動精神以及態(tài)度,這些內容對學生的影響程度不同,評價占比不同,其中勞動方案可占比10%,具體勞動過程占比50%,勞動結果占比20%,勞動精神以及態(tài)度占比20%.教師也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進行細微的修改,重點在于激發(fā)出學生參與勞動的欲望和熱情,并引導學生尋找自身問題,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以此來實現(xiàn)自身勞動技能水平的提升[5].
教師作為教學策略的實施者,學生的直接管理者,應當具備勇于探索勞動教育與生物學科教學融合路徑的精神,能夠利用生物學科與勞動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將勞動教育滲透到生物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主動提升自身勞動意識,充分發(fā)揮榜樣作用,并通過深入挖掘生物教材、豐富教學手段、完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等措施,促進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