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
如果印度更改國名,第一個犯暈的,可能是我們中國人。
很多人注意到,去年印尼主辦G20峰會,印度總理莫迪前面的桌牌,還明確寫著INDIA(印度);但今年印度是東道主,莫迪前面的桌牌已經(jīng)變成了BHARAT(巴拉特)。事情也就很清晰了,借著主辦G20峰會,莫迪要為印度改國名了。
為什么要改國名?按照印度執(zhí)政的人民黨的話說,這是在去殖民化,印度這個名字,是英國殖民者提出來的,是“奴隸制的象征”,而“巴拉特”是古老的梵語,就是印度的意思。
在印度憲法中,就明確規(guī)定,印度,又名巴拉特——當然,我們中國人更熟悉的翻譯是“婆羅多”。因此,從法律角度,也不能說印度改了國名,只是將一個相對生僻的國名,替代世界更熟悉的印度。
你不得不佩服莫迪的手段。事實上,為了去殖民化,莫迪最近幾年動作不斷。去年9月,莫迪親自主持了新德里印度門前大道的更名儀式。這條大道,原來叫“國王大道”,現(xiàn)在更名為“責任大道”。按照莫迪的說法,國王大道代表殖民時期國王的權力,是人民被奴役與壓迫的象征,而責任大道提醒走過大道的官員要對國家與人民負責。
我們都知道,對一個縣來說,縣改市都是一件大事。更別提像印度這樣的國家,更改國名了。但借助G20,棄印度而從巴拉特,毫無疑問是莫迪的一大歷史性政績,既體現(xiàn)了印度的大國雄心,更將國大黨等一眾踩在腳下。
國大黨等反對黨就指責,印度人民黨此舉包藏禍心,巴拉特帶有強烈的印度教色彩,莫迪試圖利用宗教和民族主義,煽動民粹,把一個世俗化的印度,改為政教合一的宗教國家。
但在當下的印度,人民黨如日中天,國大黨聲音孱弱。倒是在海外,對于印度改名,各種嘲諷四起。
所以,印度的宣傳,夾雜著自己的謀算,有時是真經(jīng)不起推敲的。對于這樣的印度,中國很頭疼,西方也有苦難言。倒是在老冤家巴基斯坦,一些巴基斯坦人干脆提議,既然莫迪不想要印度,那巴基斯坦我們改名印度如何?畢竟,印度河主要就在巴基斯坦境內(nèi)。
還真別說,很多巴基斯坦人紛紛響應,稱贊這個提議,有創(chuàng)意,格局高!但大家想象一下,未來有一天,印度不再叫印度,而叫巴拉特;巴基斯坦不叫巴基斯坦,而叫印度。這個世界,是不是就真有點亂套了?
對中國來說,這更是出了一道難題?;蛘呖梢赃@樣說,如果印度更改國名,而且一定要全世界尊重,第一個犯暈的,不是印度人,可能是我們中國人。
印巴關系,仍舊是印巴關系,這沒變,仍舊是這兩個國家,只是順序變了?,F(xiàn)在的印,是指原來的巴基斯坦;現(xiàn)在的巴(拉特),是指原來的印度。中?。ǘ龋╆P系,就必須改稱中巴(拉特)關系;中巴(基斯坦)關系,必須改稱中印關系。不知道你搞暈乎沒有?
我們以前口頭禪的巴鐵,肯定是巴不鐵了。中巴友誼萬歲,肯定也不能說了。那我們是不是要改名為印鐵?畢竟,巴基斯坦都改成印度了。
另外,巴拉特聽著古怪且陌生,巴拉特在中國最出名的翻譯,還是婆羅多。那以后中國稱呼印度,能不能就叫婆羅多?那中國和印度關系是中婆關系,美國和印度關系是美婆關系,巴基斯坦和印度關系是巴婆關系……印度人能接受嗎?
如果印度堅持,我就是巴拉特,中國你不能叫婆羅多;巴基斯坦你也別添亂了,還叫巴基斯坦吧。那一下子中印中巴,變成了兩個中巴,印巴關系變成了巴巴關系,這還是在折騰中國人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