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茗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合歡扇”,有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古人寄情于物,將團扇喻為圓月,蘊含了團圓的寓意。清人王廷鼎在《杖扇新錄》中說:“團扇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洛、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笨梢妶F扇形制、款式甚多。精美的團扇扇面常用綢、緞、紗、羅甚至織錦、緙絲等高級織物制作,或輔以刺繡、手繪等,山水亭臺、人物花鳥、清詞麗句等優(yōu)美畫面躍然于扇面之上。
“輕羅小扇撲流螢”,團扇的美感由不同的材質(zhì)而生。紗輕透,羅清雅,錦斑斕,刺繡精致,而以“通經(jīng)斷緯”織法織就的緙絲,則如雕琢鏤刻,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名,緙絲團扇在過去多為宮廷御用之物,曾幾何時只有在博物館里才能一睹芳顏。
近年,珍貴的緙絲團扇漸回大眾視野。從古時貴族階層使用的精致貴重之物,到走下高閣,發(fā)展成兼具欣賞與實用功能的工藝品,歷經(jīng)千年風雅的團扇與現(xiàn)代人的生活也產(chǎn)生著更多的關(guān)聯(lián)。乘著國潮復興之風,我們不妨走進團扇婉麗、典雅的世界,品析小扇之美。
蘇州因其團扇制作精良、材質(zhì)多樣、面貌豐富,成為主要的制作產(chǎn)地之一。蘇扇制扇技藝也在2006年被國務(wù)院列為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目錄。
團扇歷史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漢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儒文化有著密切關(guān)系。中國歷來被譽為制扇王國之稱。
扇最早出現(xiàn)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制成,稱之為“障扇”,故“扇”字里有個“羽”字。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西漢以后,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
宋元時期,多以羅或絹制作扇面,且僅用一面或作畫或書法。男士改用折扇,團扇成為此時優(yōu)雅女子的標配。
明清時期,興起兩面繃絹、紗、羅、綾等,同時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并以繪畫、緙絲、刺繡、貼花、抽紗等作為藝術(shù)加工。
團扇工藝烤框
團扇制作的基礎(chǔ)就是烤框,這也是整個制作中最難的地方。
由于要在烤的時候做出框形,保證竹條的品質(zhì)很重要。其次要選用一整根竹條,在200℃的溫度下制作。目前,市面上有為了量產(chǎn)用機械磨具來加工扇框,制作速度非??欤庸こ鰜淼纳瓤蛱貏e毛糙。
而蘇州工藝要經(jīng)過數(shù)10次烘烤,歷經(jīng)2天才能完成一個圓框,然后還要放置幾天,觀察是否變形。如果形狀比較復雜,則烤制的時間會更長。這也是團扇不能大量生產(chǎn)的原因之一。
宋錦包邊
宋錦構(gòu)圖纖巧秀美,色彩古樸典雅,在宋朝時便用來裝幀書畫和扇邊。
宋錦裁切時要注意對齊花紋、絲縷,橫料、直料要一致。包邊時需在背面刮上一層稍稠漿糊,四邊拉直,隨后上墻掙平晾干后才能用于裝裱工藝,貼平后挺直不軟,不會脫絲,裁口不起毛。另外,要注意用漿不適過多,漿多會滲透正面,使錦面云湮失色。
包邊時邊講求和扇面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以勻稱平滑為美,包邊越窄工藝越難。所以說以宋錦包邊,是團扇制作的另一個難點。
裝飾工藝
一把團扇扇骨上包含的工藝很多,有藤編、大漆、撒金漆、螺鈿、剔紅、淺雕、透雕等。因此,一把做足全部工藝的團扇需要多位師傅合作完成。
精美的扇面和扇墜也為團扇增色不少。緙絲、刺繡等工藝讓扇面色彩更加豐富、畫面更加細膩寫實。白凈素色薄紗的扇面,淡雅清逸,稍加圖案又多一分文人畫的意境。再加上流蘇扇墜,使得整個團扇韻雅天成。
團扇詩
怨歌行
西漢班婕妤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
常恐秋節(jié)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團扇不搖,清風自舉
李晶,一個“85后”的年輕人,戴黑框眼鏡,斯斯文文,講話時帶點軟糯的江浙口音。最近很火的他,每天總有慕名的客人和媒體來拜訪,可他依然不緊不慢,每天都要做幾把扇子。
自古以來,拿什么團扇,代表著主人的心性與審美。因此不只是扇面兒,扇框、扇柄、墜子也可以做足功夫,“混搭”上各種工藝。但怎么“混搭”得好,而不是堆砌,就考究了做扇人對美的理解。
李晶做過一把玉蘭蝴蝶扇。緙絲扇面上,一只五彩斑斕的蝴蝶正望著畫面下方,那有兩朵銀片鏨刻的玉蘭,花瓣與枝葉都凹凸有致,鏗鏘有力。仿佛扇后有一棵玉蘭樹,這只是它怒放而出的枝丫。柔的緙絲與硬的銀鏨刻,表達了生命的溫柔與堅強。
對李晶來說,做團扇是在探索工藝的更多可能。他總是想“把所有想到的工藝都做到扇子上”,讓它們變成“點睛之筆”。蘇繡的繁花、緙絲的沙鳥、鑲嵌的銀飾、雕刻的花紋……都能在李晶做的團扇里找到。
三年來,李晶做了兩三百款扇子,也數(shù)不清有多少把。他經(jīng)常是被什么觸動后,靈感一來,就想出新的扇子。比如最近做的芭蕉扇,就是因為有天他見到芭蕉樹肌理的羅紋,便做了一把芭蕉扇框,再裱上素雅的扇面,給葉柄鑲嵌上老銀,穿過針孔做個玉器吊墜,看著大氣,又靈動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