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紅
【摘? 要】新時代更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及創(chuàng)造素質的高品質人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專注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能夠借助個性化的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的個性,更加符合當今社會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文章基于此點,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對策進行了探究與分析,旨在讓學生達成更為全面且深遠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對策探析
個性化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認知基礎引導他們對文本內容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強調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以此來提升他們的閱讀素養(yǎng)。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能夠充分彰顯個性,讓他們立足于自身的基礎,獨立地分析并判斷文本內容,提升綜合素養(yǎng),強化綜合感知。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就應該專注于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落實,從多個不同的方面著手,體現學生的個性閱讀色彩,彰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生成過程。
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價值探析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立足于具體的教學內容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有著極高的價值。一方面,它有利于充實閱讀課堂,豐富學生的見聞。教師實施個性化閱讀,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關的課外資料,以意蘊深刻、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引領學生展開個性化閱讀。這樣便能夠幫助學生在多文本的閱讀中展開更高質量的閱讀實踐操作,也能夠在富有生機的閱讀活動中激活聯想和想象,積累豐富的文本學習經驗,讓學生獲得進步與發(fā)展。
另一方面,它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個性化閱讀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和調節(jié),幫助學生多角度地解讀文本內容,全方位地品味文本中的思想內涵與情感,使得學生能夠立足自身的閱讀學習展開豐富有趣的感悟活動,讓學生以多元的視角解讀文本內容,獲得思維情感及語言的延長,借此幫助學生獲得更為良好的個性化閱讀體驗。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對策探析
(一)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地總結經驗,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以此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這樣才能夠充分體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特色與價值,能夠以更加富有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實施正向的引導,鼓勵他們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最終便能夠打造更加具有獨特風格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彰顯自身的個性化色彩。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貝”的故事》時,整篇課文介紹了“貝”字的由來、演變及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為了加強學生的感悟與體會,教師就可以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著手來實施教學,體現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課件為學生出示各種“貝殼”的圖片或者實物模型,讓學生自由地觀察與分析,說出自己的感悟與體會,讓他們在直觀圖像中獲得具象化的認知,發(fā)展自身的個性色彩;其次,教師要讓學生仔細地閱讀課文內容,讓他們將自己的發(fā)現一一闡述清楚。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演說家”的角色表演模式來介紹“貝”字的“前世今生”。借助這種富有特色的課堂游戲,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興趣,讓他們立足于自身已有的認知基礎去實現對文本內容的多元化解讀,由此也將積極地開拓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最后,教師可以帶動學生回顧整篇課文,總結自身在閱讀文本中的疏漏和不足之處,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反思與回顧。借助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會讓他們立足于自身的文本閱讀基礎實現創(chuàng)造性理解,獲得更為深刻且豐富的感悟與體會,整體拓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深度與廣度。這樣所展開的閱讀教學才更加具有特色,有利于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積極性,引領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氛圍下擁有充足的學習反思與實踐感悟機會,進一步加深他們的體會,達成他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培育與發(fā)展。
(二)選擇個性化閱讀文本,激活學生文本感知
教師在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應該結合具體的內容,科學合理地選擇個性化的閱讀文本。借助豐富的閱讀素材,激活學生對文本的感知力,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讓他們從中總結出更為豐富且全面的知識內容,加深自己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在富有個性化閱讀文本的引領下,達成對閱讀內容的綜合性解讀,最終也將加深學生的閱讀感悟,體現學生的個性色彩,讓整個閱讀文本體現個性差異,達成學生的高質量閱讀實踐。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太陽》時,就要明白課程教學的主要方向是讓學生梳理文本的條理,知道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系。同時也需要學生體會文章中基本的說明方法,并且能夠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將身邊熟悉的事物特點描述清楚。在這一過程中,為了體現個性化閱讀的特點與特色,教師就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引入富有個性化的閱讀素材。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引入有關于太陽的民間故事。比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等,讓學生在閱讀這些民間故事的過程中說出自己對“太陽”的認知,體現學生的個性特色;其次,教師可以以“大語文”觀為導向,從課內走向課外,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現實生活去思考白天與黑夜的區(qū)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多元化地朗讀文本內容,初步領會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密切關系。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找出與之相關的句子進行分析,并找出相對應的說明方法。比如課文中展現了太陽與動植物、自然現象及人類的關系,并且在介紹的時候,綜合使用了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教師讓學生展開解讀與分析,能夠明白太陽的特點;最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提供與科技相關的閱讀材料,比如探月工程、載人航天飛船等等,讓學生在這些富有特色的課外閱讀文本中進一步了解太陽,開拓自己的閱讀視野。并以此為基礎,使用文本中的說明方法去闡述身邊熟悉的事物,實現課內與課外的有機串聯,將“教學做合一”的原則與理念落到實處,由此也體現了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特色。
(三)多角度設計閱讀問題,強化學生閱讀理解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完成閱讀問題的多元設計。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深層次地分析,綜合地解讀文本內容,強化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就要立足于文本整體,多角度地提煉并歸納文本的內容,設計個性化的閱讀問題,讓學生的閱讀思維得以調動和激發(fā),獲得愉悅的閱讀體驗,加深他們的體會與感悟,最終便也能落實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鄉(xiāng)下人家》時,整篇課文講述了鄉(xiāng)下人家不同的風景。那么教師就應該立足于具體的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閱讀問題。首先,在教學初始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你們對鄉(xiāng)村景物有什么樣的認知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分析學生對鄉(xiāng)村生活的了解情況。也能夠借助這一問題,串聯學生的生活化經驗,讓學生能夠對接下來的文本閱讀產生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借助課件為學生展示一些真實的鄉(xiāng)村圖片,讓學生能夠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去完成文本閱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多個不同的問題,比如“整篇課文描寫了鄉(xiāng)下人家哪些不同的風景呢?”“課文在描寫鄉(xiāng)下人家風景的時候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呢?”借助這樣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個性化的閱讀,完成“讀—思—議”的過程,使得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理清楚文本的具體內容,實現對文本的深層分析。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情況,帶動學生梳理出文章的具體圖景,如“群芳爭艷圖”“雨后春筍圖”“雞鴨覓食圖”“月夜睡夢圖”等等。借助這些圖景的梳理,幫助學生突破個性化閱讀的難點;最后,教師應該圍繞“鄉(xiāng)下人家冬天”這一主題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聯想和想象,根據課文中描寫的鄉(xiāng)下人家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的具體圖景與方法來展開思考:鄉(xiāng)下人家的冬天是什么樣的?以此為基礎展開“小練筆”活動,實現多元化的問題解答,讓整個閱讀達成讀與寫的有機統(tǒng)一,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切實的提升。
(四)尊重文本多元化價值取向,升華閱讀主題
新課標強調閱讀作為一種學生獨立進行的個性化學習行為,并不需要教師過多指導。所以教師在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尊重文本的多元價值取向,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他們提供適量的個性化教育指導方針,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多元、自主閱讀,升華學生的學習認知思維,讓學生能夠進一步解讀文本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思想。甚至能夠在某一個維度與作者達成情感上的共鳴,升華閱讀主題,彰顯學生閱讀共情能力的生成過程。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金色的魚鉤》這一篇課文時,就應該明白這一篇課文的定位:作者滿懷深情地敘述了紅軍長征路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照顧生病小戰(zhàn)士過草地不惜犧牲的感人事跡,贊揚了紅軍戰(zhàn)士的忠于革命、勇于犧牲、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其中整篇課文的題目“金色的魚鉤”有著深刻的意義,它不僅記錄了老班長的英雄歷程,也彰顯了老班長如金子一般熠熠生輝的奉獻與革命精神。那么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整篇課文,完成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隨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印象深刻的點,比如語言描寫的點、外貌描寫的點、動作描寫的點等等,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情況,找到深入研究及閱讀的切入點。以自己的視角去完成對文章中相關句子與段落的分析,從中獲得對革命、人生的有益啟示,最后再去分析課文題目“金色的魚鉤”的深層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情感得到了升華與調動。還可以借助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紅軍長征”的相關歷史文獻資料或者與之相關的經典影視片段,讓學生在這些資料的觀看與分析中,能夠了解紅軍長征的不易,從而對文本中“老班長犧牲”這一事件展開深層的探究與論述,與作者達成情感上的共鳴。當學生完成了情感的體會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說說自己的感悟,深入淺出地總結老班長的行為與價值,實施針對性的革命教育,深化個性化閱讀教學的主題,讓學生的思維和理念能夠受到革命精神的影響與熏陶,堅定學習信念,實現高質量的閱讀教學。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應體現“個性化”色彩,依托學生的具體學情,從多個不同的方面著手加以落實,保證整個閱讀教學活動更加富有個性化特色,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中積極主動地理解、建構并創(chuàng)新,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最終來達成他們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效培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姚科.引導個性閱讀,優(yōu)化小說教學——小學語文小說文本的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家長,2022(20):150-152.
[2]黃燕敏.小學中段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2(18):68-69.
[3]霍紅艷.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思考[J].智力,2021(3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