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枕頭&三胖
李白是夢想,高適是現(xiàn)實
? “聽完《將進酒》,眼睛變得酸酸的?!薄霸瓉砝畎椎娜松?,也有遺憾?!边@是電影《長安三萬里》上映后,無數(shù)觀眾的感受。
這是一部既浪漫又遺憾的電影。影片中,狂放不羈的李白與沉穩(wěn)規(guī)矩的高適年少相交。二人都向往著繁華的長安,卻都因現(xiàn)實原因舉步維艱,最后性格迥異的他們在晚年背道而馳。李白漂泊在紅塵中詩酒人生,而高適回歸到自己殘破梨園成為一名小人物。他們相見的機會并不多。每次的相見,高適都無法融入李白風花雪月的生活,因此選擇匆匆離開。
李白一生,聲名遠揚,滿腹才華,卻郁郁不得志。而高適堅定不移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漂泊半生之后,終于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在做高適?即使艷羨別人無憂無慮的瀟灑,但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依舊選擇前進。人生之路,每個人所拿的命運劇本都是不同的,不用緊跟別人選擇的方向。過好自洽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
有首歌的歌詞是這樣: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李白,是很多普通人心中的夢想。
電影里,李白因玉真公主的舉薦,一躍成為唐明皇身邊的紅人。人人蹲守在他的府邸門口,想要求得一字半句。此時的李白,萬人追捧,身邊一群詩名遠揚的朋友,他們斗詩品酒,談笑風生,成為人人羨慕的長安客。
而高適是我們的現(xiàn)實。
他收到李白的加急書信,千里迢迢從老家趕到長安,以為可以在老友的相助下平步青云,結果李白早已把這件事忘之腦后。對普通人而言,世事不總是我們想的那樣,常常是滿胸壯志,卻無載而歸。滿懷期待的高適最后失望離去。他如果留在長安,通過李白的關系,也能夠謀得一官半職,拿著微薄的俸祿做一個閑官,但他偏不愿走這樣的捷徑。“為了寫出自己心中的那首詩”,他回到老家勤學苦練,不僅磨煉筋骨,詩詞也大有進步。
心懷遠方,也要面對現(xiàn)實
歷史上的李白只有一個,現(xiàn)實中的人們卻在努力活成高適。
2018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闖出一匹黑馬雷海為。讓人震驚的,不是中專畢業(yè)的他擊敗北大碩士,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外賣員。
他的身份曾經遭遇過無數(shù)網友的質疑:“外賣小哥,哪兒來的時間記詩詞?”但是這世上總有一批人,為生計繁忙,心里卻懷揣著詩和遠方。雷海為的口袋里,一直懷揣著一本詩集,閑余時間,他總會翻開詩集讀上幾首。對他來說,送外賣是他的生計,詩詞是生活中的精神良藥。
如雷海為,只能在送外賣之余的碎片時間里翻閱詩詞,作為普通人,只能在柴米油鹽中找到瑣碎的小確幸,在滿地的六便士中,努力撿拾年少的月光。
經濟學家薛兆豐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理想,每個人都有理想。真正難得的,不是你堅持所謂的理想,而是你被社會修理后,還堅持一步步地前行。
我們都想青衣白馬徐鳳年,但是也要接受煙火人間輕聲言。所以,我們心中可以有李白,但還是要記得撣撣身上的塵土。心懷遠方,也要面對現(xiàn)實。
商賈出身的李白與文采不行的高適注定無法走科舉之路,達官貴人的推薦成了他們進入仕途的唯一途徑。年少輕狂的李白認為自己的才華抵得過一萬個相識、一億個情誼,沒想到,這些在權貴的眼中分文不值。于是,李白與高適兵分兩路,一個回揚州磨礪自己的名氣,一個直奔長安尋找機會。兩條不同的路,結果卻幾乎一樣。
前往長安的高適,投遞無門,一次又一次地被權貴拒之門外。最后為了換得機遇,提起戰(zhàn)場上殺敵的高家槍,“?!绷艘磺鷺屛?,以博得玉真公主歡心。但是公主只懂舞不懂武,高適一身武藝依舊無處施展。而揚州的李白,同樣是滿腔抱負無處施展,他選擇解金以贈舞伎,每天肆意流連各個酒館,也因此遭到了高適的誤解。本是心懷斗志的兩個少年,在現(xiàn)實的打擊下只能黯然暫退。
他們只能埋下頭趔趄向前。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20多歲的小姑娘,早上匆忙趕上地鐵,結果卻因為低血糖暈倒。她坐在地鐵站的長椅上,臉色蒼白,休息了差不多十分鐘,又起身準備等候下一班地鐵。身邊的工作人員勸她多休息一會兒,或者請個假。但是她掙扎著起身,搖搖欲墜著向前:若今天遲到或者不去,那么這個月500元的全勤獎就拿不到了。有人隨手揮霍,也有人為了幾百塊的全勤獎不敢停歇一秒。女孩隨后擠上了地鐵,卻好像是千千萬萬個我們在生活中努力的樣子。
雖然,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含著金鑰匙出生,但是靈魂滾燙的權利人人都有。強大的人不是一直去埋怨不公,而是踏實地做自己。
沒有完美的選擇,只有自洽的人生
電影中,李白有個揚州好友,人稱裴十二。武不輸于高適,文不弱于李白,深得裴家劍術的真?zhèn)?,本該是驚艷絕倫的一生,然而她是個女子,也因此注定了她一身才華無處施展。出身名門,卻無從選擇自己的人生。功成名就本就不容易,即便一身才華,又有可能時運不濟。在封建社會下,裴十二成了無數(shù)個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才女縮影。既然無法掙脫命運的擺弄,她也只能坦然接受。與李白逍遙整個揚州城,在種種限制下,努力活出自己。
就像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里面爬滿了虱子。
無獨有偶,曾經有個29歲的單身女孩,因為相貌普通、工作一般而陷入了自卑當中。與人交往時,她不敢打開自己,經常表現(xiàn)得唯唯諾諾。也因此,她覺得生活毫無樂趣。后來她讀到了三毛的小說,鼓足勇氣給三毛寫了封信,信里表達對熱愛生活的三毛的羨慕,以及對自己現(xiàn)有生活的厭惡。
三毛的回信中說:我們的生命沒有誰更精彩,同樣平凡,但我多了對自己的期許和看重,不輕視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只不過在于我們自己如何與煩惱和解,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如三毛所說,我們并不需要與別人強行爭高,只要懂得把自己落好就行。至于成功,當你真正懂得自洽的時候,它會自己慢慢靠向你,而你也只需恬然地接受。人生無須時時走在風口浪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終極解釋不是每個人都會成功,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歸處?;蛟S幸福本來就不是獲得,因為獲得之后還會有更多的欲望,一味索求,到最后只會被欲望掩埋。幸?;蛟S就是平和不缺憾。生而為人,從來沒有完美的選擇,只有自洽的人生。
影片中,高適有句臺詞很扎心:我沒有李白灑脫,也沒有李白的才華橫溢。我只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小人物。而這何嘗不是蕓蕓眾生的心聲?
這個世界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有人從出生那刻起就是“李白”;而有些人,竭盡全力,只是想成為一個普通人。不妨看看你身邊的那些“高適”:那是在異國他鄉(xiāng)勤工儉學,坐在紐約地鐵上手捧一本《孟子》的中國女孩;那是走出山區(qū),站在高校府邸、遙望大山的云南女大學生;那是白發(fā)蒼蒼才實現(xiàn)自己畫家夢想的鄰居奶奶……
王小波曾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人生海海,歲月漫長。如果我們沒有成為李白的機會,不妨少些糾結,能成為高適,何嘗不是一種美滿呢?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