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鈞
2022年注定是中國汽車行業(yè)極其不平常的一年。這一年,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反復等不確定因素輪番來襲,中國車市經歷了多重嚴峻考驗,產銷穩(wěn)中有增,主要經濟指標持續(xù)向好,展現(xiàn)出強大的發(fā)展韌性,為穩(wěn)定我國工業(yè)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進入2023年,汽車市場將會有哪些變化?能否繼續(xù)保持增長趨勢,成為當前業(yè)內關注熱點。
展望2023年車市,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仍將面臨一系列不確定性,不妨對影響2023年車市發(fā)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進行剖析。
有利因素
一是“穩(wěn)字當頭、穩(wěn)中求進”成為主基調。得益于疫情防控以及經濟政策的調整,在短暫波折后,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機構普遍預測,2023年中國GDP有望實現(xiàn) 4.5%的增長,宏觀政策支持汽車消費,穩(wěn)增長、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地方補貼政策等,將帶動底層消費復蘇,推動汽車消費。中汽協(xié)特別提出建議,2023年,在傳統(tǒng)燃油車領域能繼續(xù)實施購置稅優(yōu)惠政策,按照5%征收,2024年按照7.5%征收。有能力的地區(qū),繼續(xù)實施2022年施行的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如購車補貼、增加購車指標等。
二是疫情管控全面放開,一定程度上將降低對汽車企業(yè)生產和銷售的大規(guī)模影響。從長遠看,更有利于經濟恢復。國內疫情管控放松,有利于社會生產生活恢復正常、優(yōu)勢主體發(fā)展,推動底層就業(yè)、收入增加,有利于支撐汽車消費者。
三是海外需求及新能源汽車出口繼續(xù)發(fā)展,全球汽車市場繼續(xù)回暖,中國品牌繼續(xù)國際化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出口帶動作用明顯。
四是新能源相對于燃油車的競爭力將會進一步增加,滲透率進一步擴大。車企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的意愿強烈,所有的車企都在向新能源汽車傾斜大量的資源。
五是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對消費者購車的趨勢分析,家庭首購占比近幾年持續(xù)下降,預計2023年比例還會持續(xù)下降。但相對的是,增購需求會持續(xù)上漲。其背后的原因很好理解,就是二胎,三胎政策釋放以后,二胎和三胎們茁壯成長帶來的新家庭結構,亦創(chuàng)造了新的用車組合需求,新的用車和消費需求將會在2023年持續(xù)釋放。
不利因素
一是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增加,疫情發(fā)展錯綜復雜,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人口老齡化等內外因素都會對宏觀經濟的恢復產生不利影響。經濟增長放緩將會直接影響到汽車消費,但影響的是總量,也就是燃油車市場所受到的沖擊最大。
二是消費信息恢復緩慢。地產投資下降,互聯(lián)網、民營企業(yè)發(fā)展緩慢,市場主體受損嚴重,恢復緩慢,對消費信心產生較大沖擊。
三是疫情管控放松到平衡,疫情管控放松可能會出現(xiàn)大面積感染,達到平衡前會對經濟產生不確定影響。
四是芯片供應緊張仍將持續(xù),高端、高算力芯片仍緊缺,芯片分配對車企將產生影響。
五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下降,因財政等原因,地方政府對消費者支持的力度可能會下降。
六是消費透支影響。2022年12月購置稅政策引發(fā)消費提前釋放,且年底經銷商庫存較高,2023年將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各種不利因素疊加下,消費信心從哪里來,是車市面臨的巨大考驗。
在嚴重的通貨膨脹與全球經濟前景不佳的雙重因素影響下,2023年汽車市場需求將進入冷淡期,整體汽車市場環(huán)境相較2022年會更具挑戰(zhàn)性。2023年我國將繼續(xù)堅持穩(wěn)中求進總基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實施擴大內需戰(zhàn)略,積極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xiàn)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相信隨著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激發(fā)市場主體和消費活力,汽車行業(yè)2023年發(fā)展前景獲許多機構看好。
從全年看,2023年一季度車市將是今年車市的最低點,預計需求較2022年同期降低三成左右。1月份更是慘不忍睹。1月21日就是除夕,是歷年最早的春節(jié),也是車市的銷量小年。雖然1月有18個工作日,但最后一天仍是初十,節(jié)前生產和銷售時間僅有正常的60%。2022年12月的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退出和新能源車補貼退出前已經透支了1月部分需求,1月車市零售應該正常性地回歸極度低迷。另外,根據防疫專家的預測,感染全面過峰,大概到2023年1月底;再考慮到大家對二次感染的顧慮,一季度,餐飲、影院、商場、教培等非剛需的線下商業(yè),都或將處于虧損狀態(tài)。中小商戶業(yè)主,也曾是購車的主力,大概率會在一季度推遲或取消購車/換車計劃。
總體看,中國防疫政策優(yōu)化,使得經濟向常態(tài)化回歸所需的時間較短。從亞洲經濟體的經驗看,防疫政策放松后,消費等需求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需要半年左右時間。北京、重慶、武漢等較早大范圍感染的城市,高頻指標目前已有恢復跡象。預計中國經濟可能于3月上中旬迎來一輪快速復蘇。二季度后,隨著天氣轉暖,全民免疫屏障的形成,城鄉(xiāng)居民快速恢復常態(tài)化生活,預計經濟將開始恢復正常,最重要的是,人民對未來經濟的信心,也將重新建立,汽車需求也將逐步恢復,這對疫后車市是很好的促進,4月份才是今年真正的開門紅。預計今年二季度好于一季度,下半年好于上半年。特別是下半年車市將出現(xiàn)明顯的恢復性增長,四季度達到高峰,再加上政府屆時必然還會出臺一系列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全年車市將呈現(xiàn)“前低后高”的走勢。
從長期發(fā)展看,當前中國車市仍處于普及初期向普及后期過渡階段,新車銷售由增量市場逐步轉向存量市場。雖然近幾年我國汽車市場出現(xiàn)波動,但縱觀歷史,汽車發(fā)達國家在普及階段也出現(xiàn)2—4年左右的波動。根據這一規(guī)律判斷,中國汽車產銷量目前正處于短期調整的尾聲,未來將保持溫和增長的態(tài)勢。為此,中汽協(xié)預測,2023年,中國汽車總銷量將達到2760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乘用車有望達到2380萬輛,同比增長1.3%;商用車有望達到380萬輛,同比增長15%;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900萬輛,同比增長31%~35%。整體來看,今年的車市格局,利好和挑戰(zhàn)并存,能夠恢復和穩(wěn)住銷量就已經是反擊和突破。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一部分車企或將迎來向上突破的拐點,而在行業(yè)大洗牌之下,也將有一些邊緣車企將迎來生死局。
1. 乘用車
去年常規(guī)燃油車市場零售1487萬輛,同比下降13%。A級燃油車是民生類需求車型,受疫情等因素沖擊而需求同比下降14%。從歷年乘用車各級別車型的銷量情況看,在經濟增長放緩情況下,A級轎車和A級SUV銷量顯著下降,B級轎車和B級SUV顯著上升,C級轎車維持穩(wěn)定?;谶@個邏輯,對2023年各級別的細分市場做出如下判斷:A00級細分市場增速趨緩,A0級細分市場整體在萎縮,A級轎車和SUV市場在經濟下行時會率先下跌,不過,B級車市場將會逆勢增長,B級SUV和B級轎車增長趨勢一致,但SUV沒有轎車增長顯著, C級轎車總量維持穩(wěn)定,今年乘用車市場將微增長或零增長。首購群體的消費信心急需提振,但消費需求支撐力不足,有待釋放,政策仍需向燃油車中的節(jié)能車施以更大的傾斜力度,在經濟效應和環(huán)保要求兩者之間尋求到最佳平衡。
2. 商用車
2023年,商用車市場能否“觸底反彈”?在投資加速、房地產回暖等政策刺激下,2023年商用車市場具備合理增長的條件,在去年基數(shù)較低的情況下,保守估計將實現(xiàn)同比10%的增長,有望沖擊15%至20%的增長幅度。具體來看,輕卡市場、皮卡市場或將率先回暖,且回暖幅度可期,重卡市場也將隨著基建投資的落地開工而逐漸走出陰霾,但回暖速度和力度有待觀察。其中,輕卡市場主要用于城配物流,將伴隨著城市經濟的恢復發(fā)展而活躍,前期延緩購車的用戶將迎來增換購熱潮;皮卡市場在政策和出口的加持下,同樣有望實現(xiàn)恢復性增長。值得關注的是,在“雙碳”戰(zhàn)略以及產業(yè)轉型的助推下,商用車產品的新能源化進行將顯著加快。邁入2023年,發(fā)展新能源商用車不再是車企的“選修課”,而是“必修課”。
3. 新能源汽車
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面臨挑戰(zhàn),主要集中在“國補”徹底退場。在2023年,受到影響比較大的將會是10萬—15萬區(qū)間的A0和A級純電動車型。另外,今年全球原材料價格將持續(xù)大幅上漲,增加了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的總成本。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新政策刺激,市場增速放緩似乎將成定局,預計相較2022年增幅收窄近七成。盡管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整體上仍將較快增長,其中3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機遇廣闊。其理由是,海外市場已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一大支撐。
另外,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yōu)惠政策還在支撐市場。尤其是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因此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會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態(tài)勢,增長效應和替代效應有望延續(xù)。
4. 二手車
2022年二手車行業(yè)面臨巨大考驗的一年。受疫情影響,全國多地二手車交易市場閉市、車商停業(yè),市場需求與客流下降明顯,二手車流通進一步放緩。盡管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車商和二手車市場都在盡最大努力調整應對,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預計2022年二手車累計交易約1595萬輛,同比下降9%左右。今年,一系列新的二手車交易政策落地將對整個行業(yè)帶來交易模式,包括經營主體巨大的變化。有政策保駕護航及疫情管控進一步放開、二手車市場信心將逐步恢復,預計2023年二手車市場將迎來重啟,樂觀估計可沖擊2000萬輛大關。
5. 汽車出口
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量超過300萬輛,增長了50%以上,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世界汽車出口第二大國,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已具有明顯的領先優(yōu)勢,對國外大部分競品形成碾壓優(yōu)勢,而因為減碳降碳的壓力,海外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量猛增,供給和需求正好完美匹配,因此出口量呈現(xiàn)暴增態(tài)勢。但是,2023年中國汽車海外出口增速不會再有100%、50%這樣的超高速增長,但可以實現(xiàn)30%以上的增速,總量突破400萬輛。從具體的細分市場來看,燃油車不是我國汽車出口的優(yōu)勢,而之前主要燃油車強國受困于供應鏈,并非產品競爭力下滑,隨著供應鏈逐步恢復正常,中國燃油車的出口將會承受壓力。中國的汽車品牌主要是靠著智能化,大空間以及性價比享譽全世界。但在品質和技術上,確實和老牌汽車制造強國還有著很大的差距。要想真正獲得歐美發(fā)達國家市場的信任和青睞,中國汽車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2023車市預測,除了對市場銷量進行預測之外,務必對整個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進行預測,包括技術發(fā)展趨勢、產品趨勢和企業(yè)格局等方面。
1.技術趨勢
預計2023年上半年,城市導航輔助駕駛將會陸續(xù)落地,蔚來、小鵬、理想、長城這幾家企業(yè)動作會快一些。下半年,特斯拉、百度和華為將會落地相關技術支持。從下半年開始,城市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將會開始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與此同時,智能輔助駕駛將進入到無高精地圖的階段,純視覺感知路線將會逐漸成為主流技術路線。大模型、大數(shù)據、自標注、仿真、超算中心等將成為標配,這對大部分車企來說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在智能座艙方面,高通8295芯片2023年開始應用,2023年將成為智能駕駛算力被應用于智能座艙的元年。AI模型將會本地化,這將帶來連續(xù)語音對話能力和響應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人對車的控制也會進入到新階段,語音開門、人臉開門、開后備廂等將會實現(xiàn)。另外車內的交互方式會更加豐富,AR和VR的交互將逐步落地。
2.產品趨勢
預計2023年,未來的智能電動車產品將會趨于同質化競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將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考驗車企的是對于用戶需求的洞察以及細分市場主要特性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形成合理的BOM成本,將資源投注在用戶最關心的地方;二是考驗車企的成本競爭力,成本競爭力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如何減少動力電池的用量;三是考驗智能和數(shù)據規(guī)?;W罱K取得勝利的企業(yè)一定是走智能全棧自研路線的。
關于產品定義,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在車身和駕駛方面,產品最核心的兩個要素是確??臻g性和駕駛性,如何實現(xiàn)二者的平衡是一個挑戰(zhàn)。考慮到中國的路況和停車問題,B級車寬度尺寸設計也要克制,控制在1.88米左右是最佳。另外,城市用車要考慮到使用的便捷性,空間高度、轉彎半徑、側滑門等都是應該格外注意的問題。在智能空間方面,產品的整體趨勢是舒適性和娛樂性相結合。內飾的格調和材質將成為這一部分的競爭重點。座椅加熱、通風、按摩等將成為標配,大床模式、辦公模式、KTV和游戲室也將成為主流配置。
3.企業(yè)格局
2023年,汽車產舊有格局完全坍塌,新格局即將確立,要看誰能在新的格局里殺出重圍。對于車企來講,在這一階段,規(guī)模和市場份額比盈利更加重要。行業(yè)的整體形勢將會是頭部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力新能源,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導致燃油車大幅度下滑,行業(yè)整體經營狀況將持續(xù)變差。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新的市場格局將會建立——比亞迪、特斯拉、理想、蔚來是主要的攪局者,將會極大程度地改變產業(yè)格局;主力合資車企,如大眾、豐田、本田將受到巨大沖擊;主力豪華品牌BBA將受到實質性沖擊,銷量將出現(xiàn)明顯的負增長;銷量TOP10車型中,超過一半會是新能源汽車;中國品牌市占率有望超過60%;一些月銷一兩萬輛的腰部燃油車企開始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