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鋒
【摘要】? 目的? ? 分析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 將吳川市人民醫(yī)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分為對照組(40例,采用蒙脫石散治療)與觀察組(40例,除基礎治療外,采用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療)。對2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10)和免疫指標(輔助T細胞、殺傷T細胞)、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癥狀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嘔吐時間、脫水糾正時間、腹瀉時間)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 治療后,對照組患兒的白細胞介素-2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白細胞介素-10則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兒的輔助T細胞明顯低于觀察組患兒,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的殺傷T細胞水平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對照組患兒的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觀察組為12.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脫水糾正時間、嘔吐時間、腹瀉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 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中的療效確切,不僅能顯著改善炎癥因子與免疫指標,還能確保用藥安全性,縮短癥狀消失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 蒙脫石散;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 活菌散; 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0.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2-008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2.027
作為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輪狀病毒性腸炎主要因輪狀病毒感染引起,患兒臨床癥狀為腹部脹痛、腹瀉、嘔吐、低熱等,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特征,該病在秋冬兩季發(fā)病率較高,若不及時治療,則可能引發(fā)胃腸道出血、腸套疊等并發(fā)癥,對患兒生命健康造成威脅[1]。臨床多采取調節(jié)飲食、補液等措施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但對腸道菌群的調節(jié)無法取得滿意療效[2]。目前臨床上尚無特效治療方案,通常是以靜脈滴抗病毒藥物為主要治療手段。由于嬰幼兒群體處于發(fā)育早期,機體功能較為低下,應用抗病毒藥物往往會產生較大的毒副作用,靜脈給藥也會對小兒造成較大的傷害[3]。本研究以80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為例,對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的療效進行研究分析,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將吳川市人民醫(yī)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與輪狀病毒性腸炎臨床診斷標準相符;入選患兒家屬均了解研究內容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病情危重需接受手術治療者;嚴重營養(yǎng)不良者;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重度脫水者;心、肝、腎功能異?;蛐墓δ懿蝗撸粚Ρ敬问褂盟幬镞^敏者。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將研究對象分為2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1~4歲,平均年齡(1.78±0.23)歲;病程1~5 d,平均(2.17±0.34)d;患兒入院時的癥狀包括嘔吐31例、發(fā)熱19例,輕度脫水9例、中度脫水25例、重度脫水6例。觀察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1.96±0.24)歲;病程1~6 d,平均(2.46±0.36)d;患兒入院時的癥狀包括嘔吐29例、發(fā)熱18例,輕度脫水12例、中度脫水21例,重度脫水7例。2組患兒臨床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
1.2? ? 方法? ?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基礎治療,包括補液,糾正脫水,維持酸堿、水和電解質平衡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服用蒙脫石散(浙江海力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050),1~2歲者每日3~6 g,分3次口服;>2歲者每日6~9 g,分3次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青島東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0088)治療,服用時間為口服蒙脫石散后2 h,每次500 mg,每日2次。2組療程均為1周。
1.3? ? 觀察指標? ? 統(tǒng)計2組患兒的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10)水平、免疫指標(輔助性T細胞、自然殺傷細胞)、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熱、皮疹、胃腸道反應、繼發(fā)性腸道感染)、癥狀消失時間(退熱時間、脫水糾正時間、嘔吐時間、腹瀉時間)。
療效評判標準[4]:治療3 d內,患兒每日的大便次數(shù)不超過2次,嘔吐、腹瀉等臨床癥狀基本消退,大便性狀、顏色恢復正常,為顯效;患兒的大便次數(shù)有所減少,嘔吐、腹瀉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大便性狀、顏色有所改善,為有效;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均無好轉,或者病情加重,為無效??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 統(tǒng)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免疫指標比較? ? 2組治療前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10、輔助性T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兒的白細胞介素-2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白細胞介素-10水平則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兒的輔助T細胞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的自然殺傷細胞水平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2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2組患兒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 對照組患兒的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觀察組患兒的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0%,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 2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 觀察組患者退熱時間、脫水糾正時間、嘔吐時間、腹瀉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 討論
輪狀病毒腸炎主要發(fā)生在嬰幼兒群體,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腹部脹痛、腹瀉、嘔吐、低熱等癥狀,多數(shù)患兒在病情初期會出現(xiàn)心肌損害的癥狀。輪狀病毒腸炎的發(fā)病及影響因素較多,如患兒性別年齡、呼吸道感染、吐瀉程度、發(fā)熱程度、脫水程度、有無酸中毒等[5]。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輪狀病毒腸炎的發(fā)生率已高達40%左右[6],在6個月以上、2歲以下的嬰兒群體中發(fā)病率最高,年齡越小病情程度往往也越重。由于病毒血癥的存在,一旦患兒沒能得到及時治療,則會對心肌造成損傷,導致嚴重后果。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發(fā)病機制和免疫應答機制存在相關性,這是由于輪狀病毒能激活抗感染信號通道,大量分泌炎癥因子,介導疾病發(fā)展[7]。臨床普遍認為,輪狀病毒性腸炎主要的致病原因是腸道菌群失衡,因此臨床應采取糾正腸道菌群紊亂的治療措施。相關報道發(fā)現(xiàn),人體腸道寄生著上百種微生物,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能夠維護腸道的生理功能、正常結構,有效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植和感染,刺激或調解人體免疫功能;而機體一旦受到了輪狀病毒感染則會造成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多種有益菌數(shù)量減少,使腸道菌群紊亂,導致患兒出現(xiàn)腹部脹痛、腹瀉、嘔吐、低熱等癥狀。目前臨床上采取的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以及糾正脫水、腹瀉、發(fā)熱等對癥支持治療措施,雖然能夠明顯改善患兒的癥狀,但在整體治愈率上不夠理想,治療結束后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8]。作為新一代微生態(tài)制劑,酪酸梭菌活菌散由于不屬于人體胃腸道的原籍菌,不易遭到胃酸膽酸等破壞,加之天然耐受抗菌藥物,使得患兒在服用抗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配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輔助治療,不僅能顯著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還能較大程度地緩解腹部脹痛、腹瀉、嘔吐、低熱等臨床癥狀,調節(jié)機體炎癥因子及免疫指標,確保宿主腸道正常功能[9]。
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對照組患兒治療后的白細胞介素-2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白細胞介素-10則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兒的輔助T細胞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兒的自然殺傷細胞水平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酪酸梭菌活菌散輔助治療能顯著改善患兒的炎癥因子及免疫指標,抑制炎癥反應,提高免疫功能。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療可切實提高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加速病情好轉,改善預后。對照組患兒的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觀察組患兒的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0%,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符合相關文獻報道,證實了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在確保治療效果的同時,不會明顯增加臨床用藥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脫水糾正時間、嘔吐時間、腹瀉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能加快癥狀改善,縮短患兒的恢復時間。分析原因可能為:酪酸梭菌活菌散屬于一類微生態(tài)制劑,能夠有效分泌酪酸,而酪酸屬于腸道黏膜細胞主要的營養(yǎng)物質,為腸道黏膜細胞的繁殖和生長提供能量,促進腸道恢復;酪酸梭菌活菌散能夠改善腸道上皮細胞內環(huán)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活性,降低分泌性腹瀉大便中的含水量;酪酸還可以促進腸道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激活,有效提升腸道內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 的含量,以此改善腹瀉癥狀[10],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大量生成的酪酸菌素,可抑制病原菌繁殖,促進多糖分解,進而促進益生菌生長,糾正消化道失調菌群;此外,酪酸梭菌可抑制炎癥因子表達,緩解胃腸道炎癥,有助于修復損傷的胃腸道黏膜。
綜上所述,蒙脫石散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中的療效確切,不僅能顯著改善患兒的炎癥因子與免疫指標,還能確保用藥安全性,縮短癥狀消失時間,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董琦,張京.酪酸梭菌活菌散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先天性巨結腸術后小腸結腸炎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7,28(17):2885-2886.
[2] 李玉蘭,張棲,鄧文輝.復合乳酸菌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的療效及對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19):147-149.
[3] 任晨虹,張貝.布拉氏酵母菌散聯(lián)合蒙脫石混懸液治療RVE患兒的效果及對機體炎癥反應、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1,6(9):92-94.
[4] 郭坤.蒙脫石散聯(lián)合消旋卡多曲顆粒對病毒性腸炎患兒AST、CK、CK-MB、LDH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21,27(5):54-56.
[5] 楊靜.賴氨葡鋅顆粒聯(lián)合蒙脫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劑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的臨床效果[J].醫(yī)療裝備,2021,34(2):120-122.
[6] 陳孟麗.蒙脫石散聯(lián)合頭孢噻肟鈉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效果及對血清IL-6、IL-8、IL-17水平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21,42(2):99-101.
[7] 郭亞瓊,于靜,高若飛.酪酸梭菌散劑聯(lián)合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的效果及對血清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7水平的影響[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20,11(5):24-27.
[8] 趙欣,宋翔.谷氨酰胺顆粒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膠囊保留灌腸預防放射性腸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3):412-414.
[9] 金軍.為接受放療的宮頸癌患者聯(lián)用康復新液與酪酸梭菌活菌膠囊預防放射性腸炎的效果[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9,17(4):139-140.
[10] 丁燕苗,李函.利巴韋林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療對輪狀病毒腸炎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和炎性因子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7,23(15):2142-2144,2148.
(收稿日期: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