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佳歡 葛炳芳
摘要: 多模態(tài)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利用多模態(tài)資源,開展多層次探究,關注多維度生成,觀照學生的多模態(tài)學習體驗,深入探究主題意義,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探索文本,增進對文本意義理解和表達的效果、廣度。
關鍵詞:多模態(tài);英語;語言教學;意義建構
模態(tài)是交流的渠道及媒介,包括語言、技術、圖片、顏色、音樂等各種符號系統(tǒng)。多模態(tài)是指使用兩種及以上的符號系統(tǒng)獲取話語意義或進行交際。閱讀教學中的語篇往往通過非語言符號與語言符號共同傳達信息。除了語言外,語篇中的圖像、字體和排版格式等都傳遞意義,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促進外語積極轉變教學方式,不再以教材為唯一的學習資源,將信息技術語言(ICT Language)融入課堂,以期實現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多模態(tài)教學(multimodal approach,MMA)順應了數字化信息時代交際媒介和表意資源日益豐富的趨勢,是語言教學與時俱進的體現。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現代信息技術不僅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多模態(tài)的手段、平臺和空間,還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跨時空的語言學用機會,體現了英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也體現了英語課程頂層設計和育人角度對語篇內容和類型多元化的要求。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運用多模態(tài)信息,可使學生接受多模態(tài)感官刺激,理解不同模態(tài)資源的表意功能,提高綜合運用語言技能,并借助多模態(tài)資源提高表達效果,增強協(xié)同發(fā)展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本文從意義建構的不同角度,結合具體課例闡釋如何在外語課堂上開展多模態(tài)教學以幫助學生建構意義。
一、多模態(tài)教學多維助力意義建構
多模態(tài)課程資源是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谥黝}的多模態(tài)知識,教師能夠擴展學生對主題的認知,使學生接觸足夠多且豐富的資源,通過多重感官體驗和接觸語言,增進理解并促進高質量輸出。
本文提出的多模態(tài)教學,是指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提供不同模態(tài)的學習語料,重構知識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式,使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和工具探索文本,增進對文本意義理解和表達的效果、廣度。
(一)創(chuàng)建多模態(tài)學習資源,豐富意義建構手段
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素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要認識到意義生成與建構可以通過多種展示型行為和交際資源來實現,語言只是其中一種。非語言模態(tài)如視覺模態(tài)、體態(tài)模態(tài)、空間模態(tài)和聽覺模態(tài)能共同傳達信息和意義,合理豐富現行教學資源。為了推動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課程的深度融合,教師既要把握英語學科教學本質,又要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教師可以基于主題創(chuàng)建多模態(tài)資源,如整理與主題相關的閱讀資源,選用新媒體、視頻等真實語境視聽資源,開發(fā)多模態(tài)主題資源群,使主題語境下的文化知識、語言知識密切相關,學生討論的內容真實豐富,融看、聽、讀等多模態(tài)資源“輸入”學習,服務于后續(xù)的高質量“輸出”。
教師后續(xù)還要創(chuàng)設多模態(tài)的學習環(huán)境,使教學要素通過多種模態(tài)充分展示,豐富信息傳遞和意義建構的手段,讓非語言要素為優(yōu)化語言學習服務。這樣,學生能借助不同模態(tài)的學習資源獲取信息,讓生生互動、生本互動更為活躍和真實。
(二)觀照多模態(tài)學習體驗,優(yōu)化意義建構過程
多模態(tài)語篇的顯著特征就是靈活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偏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工具和方法,選擇能最大化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從這個層面上講,多模態(tài)語篇資源的豐富性和靈活性能夠提高學生對語篇學習的參與度,使多模態(tài)學習體驗成為可能。根據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語言學習離不開多重感官完成的聽、說、讀、寫、看等接觸體驗。多模態(tài)學習資源還能增進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保障學生的心理安全,使學生愿意積極嘗試學習。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安全的心理體驗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和意愿,讓學生積極參與視覺活動梳理信息,真實回應、參與多模態(tài)任務并表達觀點,成為更主動積極、獨立自主的學習者,突出學習過程的主導權,充分利用多模態(tài)資源積極思考并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觀點。豐富的語料和安全、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建構意義,優(yōu)化意義建構過程。
從課程育人和英語教學角度來看,多模態(tài)教學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資源發(fā)展學習能力,實現過程育人,促進主動學習。多模態(tài)語篇教學模型鼓勵教師和學生對語篇結構、語篇資源、語言和文化價值進行充分解讀、解構與重構,從課程教學角度審視文本的顯性和隱性價值,幫助學生多維度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及其與文化、經驗的內在聯(lián)系。課程知識的廣度、深度和關聯(lián)度正是教學表達應達到的課程知識的多維屬性及其意義層面。多模態(tài)教學豐富的意義建構手段和積極的學習體驗,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加工和理解,聯(lián)系個體已有的經驗和觀念,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畫面感?;诙嗄B(tài)意義建構,教師能夠實現課程知識的多維價值。這是對知識屬性的教學表達,是課程性思維的顯性體現,從而凸顯課程的價值。
二、基于多模態(tài)語篇助力意義建構的閱讀教學實踐
多模態(tài)教學可以重塑英語閱讀課堂的“教”與“學”,提高學生的多模態(tài)素養(yǎng),促進學生對文本意義的理解和表達。本文結合閱讀教學案例“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闡釋如何基于多模態(tài)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并建構意義。讀思板塊的閱讀材料是基于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chuàng)作的小說《百萬英鎊》改編的劇本節(jié)選,板塊主要任務是閱讀兩個富豪打賭的戲劇片段。故事的背景和起因是:兩個富豪兄弟用一百萬英鎊的鈔票打賭,他們恰好看見身無分文的亨利路過,詢問了他一系列問題后,確定他就是最合適的驗證在金錢面前真實人性的人選,并將裝有一百萬英鎊支票的信封給了他,而亨利也稀里糊涂地接受了。這場戲體現了亨利的人物性格,同時也展現了金錢之于人性的“鏡子作用”,折射出單元主題“金錢的力量”,借此探討人性美丑,思考金錢的價值。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線依托劇本展開。學生首先通過“看”標題和文本,感知劇本的基本要素;其次,通過朗讀、模仿對白,品鑒獨白舞臺說明,聚焦人物的不同語氣和心情,推測人物心理變化,思考人物性格;最后,通過創(chuàng)作情景劇本,遷移運用語言,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以朗誦、角色扮演等方式,運用多種模態(tài)探究主題意義,品味戲劇特色。
(一)利用多模態(tài)資源,充分挖掘語篇特征
戲劇文本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主要由臺詞和舞臺說明組成。臺詞包括對白、獨白或旁白,這是學生在高中階段第一次學習戲劇文本。本文是《百萬英鎊》戲劇第一幕第三場的改編版。教師要整合多模態(tài)資源,引導學生關注戲劇體裁的特殊性。課標中關于“看”的技能主要聚焦學生解碼和闡釋多模態(tài)語篇信息與意義的能力。由于本文的標題“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張百萬英鎊鈔票的圖片(如圖1),運用視覺模態(tài)讓學生產生視覺上的強烈沖擊,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思考現實中百萬英鎊對自己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其次,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劇本分析圖示(如圖2),引導學生關注劇本標題、場次、人物、臺詞、舞臺說明等戲劇體裁的語言要素,通過視覺模態(tài)如符號、圖片、動畫等形象生動地展示體裁特征,幫助學生了解戲劇文體的框架格式。
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讀旁白,體會旁白是如何通過劇情提要來敘述情節(jié)的。精讀人物對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厘清劇情發(fā)展的主要線索,關注情態(tài)動詞的語用功能,推斷人物說話時的心情,分析人物對白中語氣語調的差異和舞臺說明中動作心理的變化。除了語言模態(tài)外,教師可以播放電影片段或者邀請學生模仿劇情人物對話,揣摩人物的心情、形象和性格特質,通過視覺模態(tài)(畫面、動作)和聽覺模態(tài)(聲音、音效)共同傳遞信息,讓學生在模仿人物對話時運用聽覺模態(tài)甚至體態(tài)模態(tài)(表情、手勢、體態(tài))。綜上,信息技術提供了豐富的表意手段和表意資源,讓教師充分調用資源挖掘語篇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味、有意義的情境。
(二)開展多層次探究,深入理解語篇內涵
由于多模態(tài)教學具有靈活性,教師能夠適應和吸引不同風格的學生,鼓勵學生逐步深入探究文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多模態(tài)素養(yǎng)。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首先基于文本獲取信息,通過“看”的技能判斷和學習文本。其次,整合利用多模態(tài)資源強化對文本的理解。本文雖為戲劇文本,但其閱讀教學的本質沒有改變,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自主提問的方式,鼓勵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文本。運用多模態(tài)資源,教師還能助力學生的多元理解,使意義建構過程更完善,其中關鍵在于如何“用”好這些多模態(tài)資源。表1展示了多模態(tài)資源提供的語境因素是如何從不同切入口聚焦學生語言理解的錨點的,從而幫助學生整合學習語篇內容,提高學習輸入內容質量并促進學生內化。
從情節(jié)梳理角度來看,學生細讀旁白和對白后用who & what梳理文本的敘事方式和主要情節(jié),從全知視角俯瞰式整體認知文本;從語言品味角度來看,學生能夠通過朗讀和模仿對白感受情態(tài)動詞的作用,如“Would you…please?”“May we…?”等句子中的情態(tài)動詞體現了語氣的委婉和措辭的禮節(jié),展現了禮貌的紳士形象;從人物情感角度來看,學生能夠借助聲音模態(tài)(聽、說)分析人物的語氣,通過模仿亨利的對白如“Who? Me? Sir?”,體會亨利驚訝、疑惑的表情;從語篇主題角度來看,學生通過觀看電影片段體會富翁打賭的語氣和表情,借助視覺模態(tài)更深切地體會金錢對不同人生活的意義;從主題意義角度來看,學生在創(chuàng)作情景劇本、角色扮演中,實現對語言的遷移創(chuàng)新,借助空間模態(tài)深化理解,開展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豐富意義建構體驗。借助多種模態(tài)資源,學生能夠深入地分析、思考作者是如何鮮活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從而探究文本的主題意義,思考人性和金錢的關系,遷移所學,實現對語言的重構。
(三)關注多維度生成,深入探究主題意義
多模態(tài)教學的本質是能幫助學生從不同維度理解文本內涵:通過舞臺說明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人物的外貌和生活環(huán)境;通過臺詞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刻畫人物性格并體現主題的;通過分析戲劇文本特征體會戲劇語言性格化和行為化的特征。在不同的課堂活動中,學生不同維度和形式的生成,能夠體現他們對表層信息和深層信息的理解;深入文本的評價性和發(fā)散性問題,能夠體現學生的闡釋、分析、推斷、評價、創(chuàng)造等高階思維能力。如教師提問:“Why do you think Henry does not want the brothers' charity?”以及“Why do you think brothers chose Henry for their bet?”,學生對問題的生成體現了他們對文本主題的理解,進一步探究文本主題意義,提升文化素養(yǎng)。教師還可讓學生模仿人物朗誦獨白,對比原文錄音片段的語音語調,在小組討論中總結概括對白體現的人物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變化。這也是動態(tài)生成的一種體現。
除了口頭輸出外,學生可在讀后環(huán)節(jié)嘗試創(chuàng)作情景劇本,鞏固戲劇體裁的寫作要素。基于對前文的充分理解,學生能夠嘗試設計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刻畫生動的人物形象,注意保持與前文的“協(xié)同”。學生的書面輸出也是一種生成,體現了分析、預測情節(jié)和語言遷移的能力。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運用語音、語調、動作、神情、手勢等展現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體驗戲劇的語言和魅力。
在主題情境下,教師鼓勵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并關聯(lián)學生的現實生活,使知識與“人”——學生相遇,與學生的已知和未知發(fā)生關聯(lián),幫助學生在知識加工的基礎上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生動的形象,構建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意義關聯(lián)和價值關聯(lián)。學生的積極參與能夠增強課堂學習的畫面感,體現了不同維度的課堂生成。這種生成將知識具象化和表征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內化所學知識與文化內涵,實現意義建構和意義增值。
三、關于多模態(tài)教學促進意義建構的思考
多模態(tài)教學為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能夠讓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閱讀課堂上,教師開展多模態(tài)教學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意義建構。
(一)聚焦知識本質,引發(fā)深度學習
知識具有多維屬性,吳剛平將知識分為事實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價值性知識,鼓勵課堂教學從記中學、做中學轉向悟中學。為此,教師要提供針對性的資源和方法支持,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形成價值性知識;還要將公共知識轉化為個體的方法性知識和價值性知識,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開展以理解為基礎的探究、體驗、對比,深度加工知識實現內化,踐行“學—思—悟”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思路,引發(fā)深度學習。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通過豐富的意義建構手段充分展現知識學習的本質,鼓勵學生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面對課堂學習,增進知識理解??梢?,多模態(tài)教學是教師將課程價值轉化為學生內在品格的重要契機。
(二)關注思維表征,促進意義生長
所謂意義建構,即從公共知識到個人知識的建立過程,它需要建立在知識學習的深度和關聯(lián)度之上。學生要把表層的符號知識轉化為個體獲得的價值性知識和意義,其中必然伴隨思維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知識對于個體成長與發(fā)展的意義是客觀的。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運用不同的形式交際與互動,如劇本創(chuàng)作、對白模仿和角色扮演等,即在不同活動中外化個體獲得的知識。這是學生經文本學習后思維能力增長的體現,是個體意義增長的外在表現。學生的口頭語言、書面表達、肢體動作能夠體現他們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和內化程度,是對知識、經驗和思維的具象表征。因此,教師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開展多層次探究,助力意義增值,促進學生成長。
四、結語
在主題語境下,教師開展多模態(tài)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語料和探究主題意義的途徑,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使文本價值得以充分呈現。教師也要鼓勵學生接觸真實語料發(fā)展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運用豐富的意義建構手段內化文本價值內涵,讓學生自主、真實地表達觀點,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從而落實英語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F代信息技術賦能教學,也改變了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職能與定位,二者形成學習共同體: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轉變?yōu)橹鲃咏嬚撸φZ言學習中的意義建構。
注:本文系2023年浙江省重點教研課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英語閱讀教學改進行動”(課題編號:Z2023033)和2022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fā)展(人教社)重點實驗室、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重點課題“‘雙減’背景下的數字教材學科教學應用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RJA0122003)子課題“新課標理念引領下的高中英語數字教材及配套智慧教學應用平臺的模型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朱永生.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82-86.
[2] 楊增成,苗興偉.多模態(tài)語篇布局結構研究述評[J].外語學刊,2017(6):24-29.
[3] JEWITT C. Multimodality and Literacy in School Classrooms[J].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2008, 32(1):241-267.
[4] 梁亞平,國紅延.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英語在線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以“Working the Land”教學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3(3):62-66.
[5] 張德祿.系統(tǒng)功能理論視閾下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綜合框架[J].現代外語,2018(6):731-743.
[6] CAMPBELL J. Student Discipline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M]. Springfield, Ill, US: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1999.
[7] 郭元祥,吳宏.論課程知識的本質屬性及其教學表達[J].課程·教材·教法,2018(8):43-49.
[8] GANAPATHY M, SAUNDRAVALLI A, SEETHARAM P. The Effects of Using Multimodal Approaches in Meaning-Making of 21st Century Literacy Texts among ESL Students in a Private School in Malaysia[J]. Advanc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ry Studies,2016,7(2):143-155.
[9] 吳剛平.課程意識及其向課程行為的轉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7):43-46..
[10]郭元祥.論深度教學:源起、基礎與理念[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3):1-11.
(作者印佳歡系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學教師;葛炳芳系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教研員,浙江省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