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萬棟
教師的非工作時間問題,是教師管理的重要內容。教師的非工作時間如何支配,直接影響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身體健康水平,間接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
教師一晝夜的時間支出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工作時間,即法定的八小時教育勞動時間;二是非工作時間。從工作時間的內部結構來看,可以分為三部分:1.教師為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準備的時間,例如:制定教學計劃、備課、教研、批改作業(yè)、計劃課外活動、寫教學日記、家訪、協(xié)調班內任課教師、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寫教學總結和班主任工作總結等。2.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和工作的時間,例如:上課、輔導、組織班級活動、指導學生自學及課外活動、與學生個別談話、與家長溝通、課后服務、組織學生參與勞動和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召開家長會議等。3.教師參加其它各種活動的時間,例如:政治學習、培訓進修、撰寫各種學習體會和匯報、多種迎檢活動、校內外各種會議和社團活動等。非工作時間,指一晝夜內教師工作之余的所有時間,即通常人們所說的“八小時以外”。非工作時間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與工作直接相關聯(lián)的時間,例如:教師上下班用在路途上的時間。2.滿足生理需要的時間,例如:飲食、睡眠、保持自身清潔等所用時間。3.家務勞動時間,例如:做飯、洗衣、打掃房間、購買東西、照料子女等時間。4.自由時間,即教師在參加教育勞動及履行其他社會必要職責后,所剩余的按照個人意愿“自由支配的時間”,用于讀書學習,從事消遣娛樂和業(yè)余愛好等活動。自由時間又可分為閑暇性活動和“從事較高級活動”兩類,前者指消遣娛樂性活動;后者指智力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即讀書學習,從事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作活動等。
法定的八小時工作時間只是教師名義上的工作時間,而教師的實際工作時間遠遠不止八小時。因為教師為教育教學進行的準備工作往往不可能在正常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而占用了相當一部分非工作時間。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在非工作時間里學習進修,進行教育研究,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同時,教師不得不應付各種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例如:“創(chuàng)衛(wèi)”、扶貧、社區(qū)服務、各種迎檢、寫各種體會、匯報等,又占用了教師大量的非工作時間。教育部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約為60 小時,是法定工作時間的1.5倍。近三分之一的教師每天在校工作10小時以上,五成多教師每天下班后在家工作2小時以上,近六成教師周末用于工作的時間超過了3小時。一項對天津市濱海新區(qū)7所中小學校的調查發(fā)現(xiàn),每天工作在10 小時以上的教師超過半數(shù)。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工作時間+屬于工作時間內的工作所占用的非工作時間+非工作時間內用于學習進修和教育研究的時間=教師的實際工作時間。
這個公式表明,教師一天的實際工作時間必然長于法定的名義上的工作時間。教師的工作時間和非工作時間密切相關。教師適當利用一部分非工作時間讀書學習,開展教育研究,可以提高工作時間的勞動效率和教學質量。而如果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過多占用教師的非工作時間,擠壓教師睡眠、休息、讀書學習的時間,就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健康水平和業(yè)務水平的提高。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種種原因決定了教師的部分非工作時間難免要為屬于工作范圍內的工作所占用。教師勞動的特點也要求教師必須占用部分非工作時間學習進修,開展教育研究。為此,教師就要壓縮家務勞動、休息睡眠和消遣娛樂的時間,從而也就放棄了從事家務勞動以節(jié)省家庭支出的機會,這樣就形成了教師的一種“無形支出”。同時,家務勞動、休息睡眠和消遣娛樂時間的壓縮,意味著教師勞動量的增加和勞動消耗的增加,需要得到補償。這說明教師的“有形支出”也增加了。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看,在制定教師勞動報酬標準時,除考慮復雜勞動者工資收入與簡單勞動者工資收入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外,還應考慮教師這種“無形支出”以及“有形支出”的增加。從學校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如何安排好教師的工作和生活,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在非工作時間的支配上有充分的時間用來讀書學習,并保證必要的休息睡眠時間,從而精力充沛地投入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勞動,是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提高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
那種把教師的非工作時間視為教師的個人生活問題,而不予重視的觀點是錯誤的。其錯誤就在于持這種觀點的人不了解教師勞動的特點,沒有認識到教師非工作時間如何分割,這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健康水平,而且關系到教師的全面發(fā)展,最終會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
教師勞動的特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考察,本文只就與教師的非工作時間直接相關的某些特點加以探討。
(一)教師的勞動不受時間限制,勞動時間彈性大,連貫性強
一般來說,體力勞動者的勞動有特定的空間(勞動場所),而這些空間的利用又限定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因此,脫離了特定的空間、時間和勞動對象,勞動便無法進行。教師屬于腦力勞動者,教師的勞動在脫離勞動對象(不直接面對學生)的情況下,在特定的空間(學校)和時間(八小時工作時間)以外,仍可以和需要繼續(xù)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勞動不受時空限制,具有工作時間以外的連貫性特點。
(二)教師的勞動是創(chuàng)造性的復雜勞動,它與體力勞動(簡單性的重復勞動)的一個根本不同在于其成果是無法簡單計量的
對體力勞動的管理著重于考勤,勞動紀律和勞動定額都是至關重要的。管理了八小時以內的時間,體力勞動者就可以在這個時間內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財富。教師勞動是腦力勞動,其成果沒有單一的、數(shù)量化的、精確的質量尺度。因此,對教師勞動管理的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不能只重視法定的八小時工作時間,還要重視教師的非工作時間,提供必要的條件,調動和保護教師業(yè)余學習自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師的勞動具有個體性,是一種以個體腦力勞動為主的勞動
學校對學生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一個一個教師的個人勞動來完成的。例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備課、上課、輔導、作業(yè)等,都是以教師個人獨立鉆研為基礎的勞動。因此,勞動成果的質量關鍵要看教師個人的素質和努力程度如何。教師勞動的個體性,決定了教師在八小時工作時間以外,也具有職業(yè)的目的性和勞動的自覺性。
(四)教師的勞動具有知識性,學習知識、傳播知識、不斷更新知識是教師勞動的主要形式
作為教師不能一日不學習,不學習便難以勝任教師這份工作。而教師這種學習進修,大量的、經(jīng)常的是在非工作時間進行的。教師不斷學習進修、更新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師勞動能力再生產(chǎn)的過程。作為“較高較復雜的勞動”的教師勞動能力,“它的生產(chǎn)要花費較多的勞動時間,因此它具有較高的價值?!保R克思)
三
教師的非工作時間如何支配,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健康水平,而且還和教師的全面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人們的閑暇時間如何支配,屬于人的文化需要,它是衡量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之一。馬克思把勞動時間和自由時間(閑暇時間)視為人的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閑暇時間是人發(fā)展的一個廣闊領域。教師在閑暇時間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和多方面的才能,從長遠看,是向人的全面發(fā)展邁進;從現(xiàn)階段看,有助于解決那些對教師工作不很感興趣的教師的專業(yè)思想問題。因為自由時間增加了,他們在工作之余有較多的精力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對“第一種工作”(本職工作)也就不再像過去那樣挑剔了。對于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教師來說,他們的“第一種工作”和自由時間的活動本來就是結合在一起的。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以供讀書和研究。”但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非工作時間本就已被擠壓得所剩不多,而其中需要花費在上下班路途和家務勞動上的時間又過多,能用在讀書、研究、娛樂和休息睡眠上的時間太少。主要是教師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如何才能增加教師非工作時間內自由支配的時間呢?一是科學安排教師的工作時間,提高教師勞動效率,減少工作時間內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從而盡量減少屬于工作時間內的工作對非工作時間的占用,即縮短實際工作時間的長度和改善工作條件。二是關心和改善教師的生活條件,從而在非工作時間的分割上,使用于路途和家務勞動的時間比例縮小,相應的自由時間比例增大,以保證教師有必要的休息睡眠、文化娛樂和充分的學習進修、從事研究的時間。為此,要切實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huán)境的若干意見》,確?!爸行W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從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層面來看,主要可采取以下三個方面的措施:
(一)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科學安排教育教學過程,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克服浪費時間的現(xiàn)象
1.糾正“應試教育”傾向,反對突擊抓分數(shù)、抓升學率,而侵占教師的非工作時間。
2.切實落實中央和國務院關于“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在現(xiàn)有基礎上減少50%以上”的要求,并對入校的各種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實行“清單管理”。
3.克服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不得以留痕作為評判工作成效的標準。
4.不以任何理由隨意侵占教師的休息日和假期。
5.每周留下半日不給教師排課,以供教師讀書和研究。
6.除必要的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直接相關的計劃、總結外,不再要求教師寫任何其他的總結和報告。
7.實行“彈性工作制”,在不影響教育教學的前提下,允許教師晚來早走,使教師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時間。
(二)調整校內外的各種會議和社會活動
除了保證教師必要的政治學習和政治活動外,一切非教學性的校內外會議應減到最低限度。一周之內,教師參加各種會議的時間不應超過半天。
早在1953 年周恩來總理針對當時“教師、學生過多地參加社會活動和校內非教學活動的偏向”時,曾提出“減少會議,減少教師與校長的兼職”“教師在學期當中參加校內外社團活動時間,每人每月不得超過12小時,寒暑假期間不得超過整個假期的1/6”,這些指標對于今天解決教師的“自由支配時間”問題仍有現(xiàn)實意義。
提倡少開會、開短會。反對凡事喜歡開大會,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而不愿扎扎實實地做工作的作風。這樣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也浪費了教師的寶貴時間,實在應當革除。
(三)關心教師的生活,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條件,是增加教師自由支配時間的重要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時間。這是教育工作的災難,它不僅打擊著學校工作,也打擊著教師的家庭生活?!苯逃芾聿块T和學校要把教師的生活問題擺上議事日程,主動關心,經(jīng)常檢查,為教師解除后顧之憂,使教師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教學、讀書、研究方面。
讓教師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以供讀書、研究和必要的休息睡眠,從而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僅靠教育部門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