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
教育部在2022年2月印發(fā)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zhì)量評估指南》,整個文件共分為5個方面,提出了15項關(guān)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其中“師幼互動”中有這樣一個考查要點:重視幼兒通過繪畫、講述等方式對自己經(jīng)歷過的游戲、閱讀、圖畫書、觀察等活動進行表達表征,教師能一對一傾聽并真實記錄幼兒的想法和體驗。
在一對一傾聽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感受到了有效傾聽的重要性,它不僅是了解幼兒的重要途徑,更是讀懂并支持幼兒深度游戲、持續(xù)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
傾聽不是簡單地用耳朵來聽,它也是一門藝術(shù)。傾聽不僅要用耳朵來聽說話者的語言,還需要傾聽者全身心地去感受對方談話過程中所表達的非語言信息,如被傾聽者的表情、動作、聲調(diào)等。
經(jīng)常有家長向教師咨詢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了?為什么最近孩子容易發(fā)脾氣?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與別人交往?……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是家長在“聽”方面出了問題。當教師給出“傾聽”這一解決策略時,家長往往一臉茫然:“傾聽?我們聽了呀!可就是弄不明白孩子為什么這樣!”
那么,家長真的傾聽了嗎?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傾聽往往存在誤區(qū)。
缺少一半的傾聽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們可以捕捉到類似這樣的場景——孩子興致勃勃地想要跟家長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感受:“媽媽,我今天玩沙水游戲了,我和小宇搭了……”突然被家長打斷:“知道了,知道了,你看你的褲子、鞋子弄得臟兮兮的?!焙⒆娱]上了嘴巴,傾訴的欲望一下子被家長的回答生生地阻了回去。
米粒媽媽講述了這樣一件事。一天,米粒的衣服、手上弄的都是油畫棒的顏色,她跑到正在做飯的媽媽身邊,開心地說:“媽媽,我畫了一個超級花園?!闭f完,米粒拉著媽媽的手來到了客廳,映入媽媽眼簾的是一面被涂得花花綠綠的墻。媽媽見狀,對米粒一頓批評,米??蘖耍瑥哪且院?,米粒就不愿意畫畫了。
可見,家長在傾聽的時候常常在意自己所關(guān)注的,完全忽略了孩子想要表達的,顯而易見,這樣的傾聽是無效的。除此之外,還有類似這樣的傾聽:孩子正在向家長講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關(guān)于磁鐵的秘密,剛講到一半,家長就迫不及待地揭示原因,孩子只得掃興地走到一邊,自顧自地玩耍。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并沒有建立真正的傾聽關(guān)系,家長對于孩子想要表達的東西并不關(guān)心,這樣的傾聽看似聽了,但僅限于家長聽到了孩子說話的聲音,并沒有認真去觀察、體會孩子所要表達的事件本身。作為成人,我們都知道隨意打斷他人談話或發(fā)言是很不禮貌的,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但是,家長往往覺得對孩子這樣做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甚至將這樣的行為定義為關(guān)心孩子,因為他們覺得打斷孩子是擔(dān)心孩子說得不對,或是表達不清楚。
永遠停留在“嗯”中的傾聽
淇淇爸爸反映,在家里女兒不愛跟他聊天。在與淇淇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淇淇的爸爸每天回家不是忙著看電腦就是忙著玩手機,每次淇淇要跟爸爸說些什么,爸爸都只會回應(yīng)“嗯”“好”……久而久之,淇淇就不愛找爸爸聊天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年輕的家長愈發(fā)離不開手機、電腦,有的時候是因為工作,有的時候是在娛樂。但是,就是這樣的“忙”,讓家長對孩子的傾聽流于形式,只有只言片語的回應(yīng),產(chǎn)生不了互動。忙不是借口,家長應(yīng)該反思為什么有時間做別的事情,卻沒時間聽孩子說話呢!
還有很多家長在聽孩子說話的時候會表現(xiàn)得很敷衍、心不在焉,此時,孩子常常會對家長說:“媽媽/爸爸,你聽我說呀!”有些孩子甚至?xí)p手抱住家長的臉,讓彼此的目光能夠?qū)σ?。可見孩子是期待家長用心傾聽自己的。所以,當孩子主動跟我們傾訴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聆聽姿態(tài),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那么,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讓每一次傾聽有效呢?如何在傾聽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呢?以下經(jīng)驗供參考。
家長應(yīng)該把握幼兒學(xué)習(xí)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正確認識和了解孩子,反思和轉(zhuǎn)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建立合理的教育期待,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長。因此,建立有效的傾聽,首先要給孩子傾訴、解釋、表達的機會,這是傾聽孩子心聲的第一步。當你看到孩子渾身臟兮兮的,想要抱怨孩子為什么這么邋遢時,可以試著蹲下身,心平氣和地詢問:“你有什么有趣的事兒要跟我分享???”最后再去引導(dǎo)孩子在快樂游戲的同時講究衛(wèi)生,這樣的傾聽是不是更有意義呢!
其次,在和孩子建立有效傾聽時,家長首先要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要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這樣也能激發(fā)孩子的表達欲望。接著家長要和孩子建立交流,這樣的交流不僅限于語言的,還有眼神、面部表情及肢體動作方面的交流。語言交流時要避免無意義回應(yīng),最好說開放性的語句,如:你覺得怎么樣?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辦法解決?等等。家長可以用肢體語言和微笑等讓孩子知道父母在認真聽他講話。面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先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表征,之后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顧、交流,最后家長還要用心去聽,了解孩子表達背后所要的支持與關(guān)注,與孩子深入探討、發(fā)現(xiàn)。
在傾聽的過程中,家長除了用好奇、欣賞、接納的姿態(tài),專注、耐心地去傾聽孩子,也可以幫助孩子記錄整個交流過程,可以是一支筆,也可以用手機錄音,將與孩子互動的點點滴滴收集整理,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傾聽成為一個螺旋式遞進的動態(tài)過程。在傾聽的過程中,家長有了更多驚喜的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孩子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原來我的孩子動手能力這么強;原來我的孩子那樣愛我……
傾聽是為了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傾聽讓成人有機會聽到孩子的真實想法,了解真實的孩子;傾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的理解和尊重。我們堅信,只要我們蹲下、傾聽、記錄,就可以不斷貼近孩子,深入理解孩子,從而科學(xué)地助推孩子發(fā)展。(文中學(xué)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建安幼兒園)
責(zé)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