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蒹葭蒼蒼

2023-09-13 12:13:10張定浩
野草 2023年5期
關鍵詞:毛傳在水中央道阻

張定浩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歌,究竟是如何作用于世界的?答案很簡單:通過作用于每個被詩歌打動的讀者和作者。一個從未被詩歌所打動的人,自然可以理直氣壯地質(zhì)疑詩歌的用處,但我們或許也可以略微質(zhì)疑一下他作為一個人的用處。漢代學者翼奉有言:“詩之為學,情性而已。”人性倘若真如康德所言是一根曲木,那么,中國的讀書人相信詩歌可以對這樣的曲木略作矯正。但矯正方式絕非在每個彎曲點反方向用力,那樣通常只會矯枉過正,或者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任何康復師都知道脊柱拉伸的原理,詩歌對于情性的矯正本質(zhì)上也是一種拉伸,它不在具體某個局部細節(jié)上糾纏,而是給人以某種整體性的向上、向前的驅(qū)動力,以真實和美善的名義。

《蒹葭》,大概是《詩三百》中最著名的幾首詩之一?!八^伊人,在水一方”,這明白如話的詩句穿越千年,仍歷歷如新。錢鍾書將之比作西洋浪漫主義所謂企慕之情境,“抑世(間法)出世間法,莫不可以‘在水一方寓慕悅之情,示向往之境”。但這種慕悅,這種向往,在后世詩歌中往往停留在“理想者可近而不可即”(王國維語)的徒勞感慨中。而在《蒹葭》里,這種慕悅和向往卻是要立刻付諸“遡洄”“遡游”的不懈追尋中的,這種被“在水一方”的伊人所驅(qū)動的追尋,是《蒹葭》獨有的力量。

“遡洄”與“遡游”,這兩個詞恰也是《蒹葭》一詩最令歷代研究者們困惑的焦點。

《毛傳》此處原本解釋得很明確:“逆流而上曰遡洄。逆禮則莫能以至也……順流而涉曰遡游。順禮求濟,道來迎之?!本驮娨獾氖柰ǘ裕睹珎鳌返慕忉屍鋵嵤亲钊菀酌靼浊覜]有內(nèi)在矛盾的,它將“伊人”視為王道的象征,遡洄與遡游分別對應逆流和順流,暗喻違背周禮還是遵循周禮,違背周禮則“道阻且長”,遵循周禮則“宛在水中央”,如此,這首詩的思路就很清晰,也就很容易被后世學人所認可??追f達《詩經(jīng)正義》為之再進一步解說道:“作《蒹葭》詩者,刺襄公也。襄公新得周地,其民被周之德教日久,今襄公未能用周禮以教之。禮者為國之本,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故刺之也。經(jīng)三章,皆言治國須禮之事?!毕骞侵盖叵骞驗榫茸o周王朝東遷有功,被周平王封為諸侯,并獲贈西周被西戎占領的岐、豐之地。直至清代,這種解釋都是學界主流意見。我們因為長久置身于一個禮教崩壞的時代,反過來會覺得《毛傳》的解釋非常迂腐不可理解,但我們既然能夠毫無困難地接受舶來的象征主義,為什么就不能理解中國古典詩里的象征手法呢?

但《毛傳》的解釋有一個必須面對的前提,就是要把“宛在水中央”簡單地看成“道阻且長”的對立面,如果“道阻且長”是用見不到伊人來比喻要遭遇的困難,那么“宛在水中央”就是用見到伊人來比喻困難的解決。但這里我們就遭遇到一個比喻的多義性和延展性,那可以看見的水中央,如果再進一步去追問,到底意味著一個咫尺可待的終點呢,還是可望不可即之處?意味著困難的解決還是新的困難的出現(xiàn)?何況還有一個“宛”字,又增添了些許縹緲不定。我們倘若要接受《毛傳》的意見,就不能在“宛在水中央”這句上深思。但是,一首詩之所以成為一首詩,正因為其中的每一句詩乃至每一個字詞都在要求并且獲得某種平等的對待,而詞語的曖昧與復義,必將超脫解釋者的掌控,自行成為一首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一個好的詩人,他既不會無視這種曖昧與復義,但也不會故弄玄虛,他會把自身的感官當作樂器,聆聽和推敲這些曖昧與復義的詞語,看它們?nèi)绾谓M合成奇異的音樂。

于是,到了歐陽修《詩本義》,“宛在水中央”就被解釋為“困于水中”,也由此打開了這首詩的一個缺口。“欲逆流而上,則道遠而不能達;欲順流而下,則不免困于水中。以興襄公雖得進列諸侯,而不知所為。欲慕中國之禮義,既邈不能及,退循其舊,則不免為夷狄也”。歐陽修依循《毛詩》繼續(xù)將“遡洄”“遡游”解釋為逆流和順流,卻在義理上做了一個大顛倒,在他這里,逆流一躍成為褒義詞,遵循周禮被比作充滿艱難的逆流而上,而繼續(xù)以蠻族之舊習俗來統(tǒng)治周地民眾,被比作充滿貶義的順流,即隨波逐流。在《毛傳》中給出的清晰圖景,在歐陽修這里就轉(zhuǎn)變成一種兩難境地,《蒹葭》的作者形象遂得以改變,從一個是非分明的經(jīng)師轉(zhuǎn)變成一個人類具體困境的理解者。

朱熹《詩集傳》保留了這種兩難,但掃除了“指涉秦襄公”這樣一個在詩歌文本中沒有明確提到的、不可靠的歷史背景,“遡洄,逆流而上也。遡游,順流而下也。宛然,坐見貌。在水之中央,言近而不可至也。言秋水方盛之時,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他讓這種兩難困境成為一種更為普遍的人類境遇,用承認自己不知道的方式,讓這首詩獲得了嶄新的生命。

“宛在水中央”的多義,是比喻的多義。一個比喻可以隨不同解釋者而變化,但字詞的訓詁卻不可任憑想當然的猜測,一定要有足夠的文獻證據(jù)。因此,無論是歐陽修還是朱熹,他們在借助一個比喻的多義將《蒹葭》撕開缺口的同時,對于“遡洄”“遡游”的解釋仍是依從《毛傳》,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毛傳》相近的時代有一部中國最早的字典《爾雅》,其中對于“遡洄”“遡游”的解釋便和《毛傳》相仿,“逆流而上曰遡洄,順流而下曰遡游”,和《毛傳》的差異僅僅在于“涉”字改成了“下”字,歐陽修和朱熹用“順流而下”不用“順流而涉”,想必也是受了《爾雅》的影響。

“遡”,有些版本也寫作“溯”或“泝”,但其本義,都表示“逆”,那么遡洄作逆流好理解,遡游為何能解釋成順流呢?這里面似有不可通之處。俞樾《群經(jīng)平議》就說:“若使逆流、順流同謂之溯,義不可通。雖有《爾雅》明文,未敢信也?!崩^而,“此詩本刺襄公不能用周禮,兩溯字皆從下而上之意,居今思古,故取義于溯,兩句之異,全在洄字、游字”,他認為洄是回旋的水渦,游通流,是通暢的水流,遡洄與遡游都是逆水向上,只不過一個是逆著回旋的水渦,所以很艱難,一個是逆著通暢的水流,相對容易。我們可以看到,俞樾在“宛在水中央”這個問題上仍然依從《毛傳》。但受此啟發(fā),聞一多更進一步,“在水上逆流而行曰遡,在陸上傍水邊逆流而行亦曰遡,此處指陸行。洄是回旋盤紆的水道,流是直達的水道”(《風詩類鈔甲》),他認為遡洄、遡游都是沿水岸而行,而游通流,當訓為直,遡游就是沿著直達的水道。聞一多在書中還曾作圖示意,即一條直的水道突然有一段彎曲,如果繼續(xù)沿著彎曲的水邊走,需要走很遠的路(“道阻且長”),如果從依舊直行的角度,則仿佛要走到水里去了(“宛在水中央”)。俞樾—聞一多的這種意見影響很大,獲得了如余冠英、吳小如等不少現(xiàn)代學者的認可,讓很多人眼前一亮。但比較流行的《詩經(jīng)》注本如高亨《詩經(jīng)今注》、程俊英《詩經(jīng)注析》、袁行霈《詩經(jīng)國風新注》卻還是依從《毛傳》,這并非因為他們讀書少,不知道俞樾乃至聞一多的新見,而是因為其中仍然有一個非 常重要的字詞訓詁缺乏依據(jù),那就是“遡游”的“游”字被訓為“直流”,這可以說完全是聞一多在俞樾基礎上的猜想,如果說“游”通“流”尚有先例, 但“流”繼續(xù)訓為“直”可是于古無證,也沒有哪個字典中這么解釋過,所以,他們就保持了作為一個學者的謹慎。

看來,要解決“遡游”的內(nèi)在矛盾,還是要回到“遡”這個字上來。劉毓慶遂根據(jù)《集韻》將“遡”訓為“向”,將“洄”視為“回”的孳乳字,再根據(jù)《說文》“淵,回水也”,將“洄”訓為淵源、本源;對于“游”字,劉毓慶也贊同俞樾的意見,同樣訓為“流”,但避免了進一步訓為不可靠的“直流”。于是,“遡洄從之”即向著水源的方向逆流而上;“遡游從之”即向著流水的方向順流而下(參見劉毓慶指導邵禹銘所作《〈詩經(jīng)·秦風·蒹葭〉研究》的碩士論文)。

如此,通過將“遡”解釋為與“逆”相近的“向”,取消了它固定的方向感,似乎解決了俞樾提出的“逆流順流同謂之溯,義不可通”的困惑,但緊接著又出現(xiàn)一個新問題:同樣是一條大水,彎彎曲曲也好,浩蕩筆直也好,順流而下會遭遇“水中央”,為什么向著水源的方向就不會遭遇“水中央”呢?換句話說,劉毓慶的解釋雖然有訓詁依據(jù),但沒有解決“遡游從之”和“宛在水中央”之間顯然存在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

再一次,我們陷入一片迷茫之中,恰如《蒹葭》這首詩所要傳遞給我們的迷茫。

我們暫且再回到“遡”這個字的本義“逆”上面來。關于《蒹葭》這首詩,幾乎所有前人的討論,無論持何種意見,都自然而然地將“逆”等同于“逆水”,或許這是一種無意識,因為這首詩設置的背景就是水上。而這種無意識,或許正是這首詩的一個盲點。

在《大雅·桑柔》中,有“如彼遡風”的句子,《楚辭·九嘆·遠游》亦有“遡高風以低徊兮”,在這兩處書證中,“遡”字都和風聯(lián)系在一起,這或許可以給我們一種啟發(fā),《蒹葭》中的“遡”,倘若脫離水的語境會怎樣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是詩人即目所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或非詩人所見,而是詩人所感。他感覺到伊人的存在,這種感覺,極可能不是通過視覺,或許是聽覺,他透過蒹葭叢聽見伊人的歌聲或嘯聲,或許是嗅覺,他聞到空氣中某種屬于伊人的氣息。無論是聲音還是氣息,當它們被風傳送過來的時候,要追蹤其位置,自然就要逆聲音或氣息而行,也就是遡。

前人已經(jīng)根據(jù)“道阻且長”來推斷遡洄與遡游或為陸行,但“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分明都只是針對“遡洄”而言,原本不必扯上“遡游”?!颁А弊郑袔讉€版本寫作“囘”,即“回”的古文。劉毓慶將“洄”視作“回”,沒有問題,但進一步訓作“本源”,就有點刻意求深了。“回”字正如其字形所示,就是回環(huán)彎曲的樣子。在一片煙水茫茫中,一個人要找到另一個人,只有兩條路,一是沿彎彎曲曲的河岸而行的陸路,二是涉水而行的水路?!斑i洄從之”,即逆著其聲音、氣息沿陸路追尋之,故有“道阻且長”之嘆;“遡游從之”,則是逆著其聲音、氣息從水路追尋之,這才有“宛在水中央”之感。

總結(jié)一下:遡之逆,當是逆著伊人聲音氣息飄來的方向,而非逆水;洄與游,當是指兩條道路(陸路和水路),而非兩個方向(逆流和順流),更非兩種水道(彎與直)。這個論斷,我們從《蒹葭》后兩章的文辭中也可以得到驗證。

如果說“在水一方”還有點讓人不知道是在水中還是水邊,那么“在水之湄”和“在水之涘”,就很清楚地指示是在水邊。《釋名》:“水草交為湄。湄,眉也,臨水如眉臨目也,水經(jīng)川歸之處也?!彼?,即流水沖刷陸地所形成的水草叢生的岸邊。水之涘,即水之厓,意思與水之湄相仿。聞一多《詩經(jīng)通義》:“方與湄涘并舉,其義當亦不異?!稄V雅·釋詁一》:‘隒,厓,方也。王念孫謂方即此詩‘在水一方之方,《蘇武詩》‘各在天一方,《古詩》‘各在天一涯,一方即一涯,其說甚確?!?/p>

正因為先有了伊人在水邊的這么一個判斷,隨后的沿岸而行(“遡洄”)就自然在情理之中了,但遡洄之路遭遇到困境,漫長(“道阻且長”),陡峭(“道阻且躋”),曲折(“道阻且右”),這才有遡游之路的轉(zhuǎn)向,看看能不能抄水路走捷徑,但依舊遭遇種種不確定,“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伊人仿佛始終在那不可抵達的“昨日之島”(翁貝托·??菩≌f名)上。

姜文燦《詩經(jīng)正解》:“所謂伊人四字,不言姓名,不言人品,無限深情,千古莫測?!标愖婢R《詩經(jīng)副墨》:“所謂二字有味,正是意中之人,難向人說。”伊人,在詩人心中是實有其人還是美好的象征,抑或二者兼?zhèn)?,詩人語焉不詳之處正是其深情之處,因為更重要的是,這不可把握的伊人激發(fā)出詩人實實在在的追尋之路,這遡洄與遡游的道路是無比真實的。

希臘詩人卡瓦菲斯有一首《伊薩卡》,要講的事情或許和《蒹葭》相近。

當你出發(fā)前往伊薩卡,

愿你的道路漫長,

充滿冒險,充滿發(fā)現(xiàn)。

……

愿你的道路漫長,

愿那里有許多夏日的早晨,

……

要永遠想著伊薩卡。

到達那里是你此行的目標。

但請不要匆忙趕路,

最好能持續(xù)很多年月,

這樣,當你老了時登上那個島,

你在旅途中已積累了足夠的財寶,

而不會指望伊薩卡讓你變得富有。

是伊薩卡賜予你如此神奇的旅程,

沒有她,你就不會出發(fā)。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痹谔ど线@神奇的旅程之前,詩人給出的就是一個美好的早晨。

【責任編輯 黃利萍】

猜你喜歡
毛傳在水中央道阻
相思
《毛詩故訓傳》的修辭觀研究
相聲 宛在水中央
少先隊活動(2022年5期)2022-06-06 03:45:12
BALCONY
漢語世界(2021年6期)2022-01-10 07:53:38
Balcony
“興”的話語和《詩經(jīng)》
不說再見(外一首)
含笑花(2020年4期)2020-07-23 06:50:13
聊城,宛在水中央
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 01:12:44
道阻且長,漫漫求索
歌劇(2017年6期)2017-07-06 12:50:20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中國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嵊州市| 尖扎县| 佛山市| 怀化市| 阿拉善右旗| 甘南县| 洛浦县| 咸丰县| 峨边| 扎鲁特旗| 肥东县| 山东省| 百色市| 六枝特区| 望奎县| 无极县| 赞皇县| 凉城县| 太仓市| 镇赉县| 左权县| 丰县| 麦盖提县| 武定县| 百色市| 盘锦市| 德令哈市| 滕州市| 金昌市| 崇明县| 广元市| 泾源县| 同江市| 洞口县| 中江县| 汉沽区| 建阳市| 临颍县| 襄城县| 五大连池市| 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