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輝 _ 北京市順義區(qū)天竺第一小學
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往往只注重專業(yè)知識的積累,而忽視自身人文素養(yǎng)提升。為此,北京市順義區(qū)天竺第一小學開展了豐富的實踐探索,以期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
書籍是獲取知識和提高個人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yǎng)靜氣的搖籃。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教師隊伍中很少有人讀過文史哲等方面的著作,80%的教師以網絡閱讀為主,可見教師的閱讀偏于淺層、碎片化。為此,學校開展了青年教師讀書與自主學習活動,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人文底蘊,幫助青年教師把讀書活動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當中,豐富自身文化涵養(yǎng),強化自身修養(yǎng),使自己的世界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即成長=經驗+反思。該公式體現(xiàn)了教師成長過程中反思能力的重要性。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就應該在本職、本分、本事三方面多進行反思。第一層次主要反思課堂情境中各種技能與方法的有效性,找到癥結,尋求藥方,加以改進;第二層次主要針對課堂實踐中的問題,把教育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以便做出合理化的判斷,不能因循守舊,而要與時偕行;第三層次主要反思是否把學生看作是“正在成長中的人”,承認學生有他們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和獨立的人格。第三層次的反思尤為重要,如果教師達不到一定的道德水準,不能真正地做到“心中有學生”,不能夠認識和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那么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就不能夠以人為本,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從而做到因材施教。
學校定期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會、每月教師論壇、學期讀書沙龍及教育反思錄等活動。教師的分享,既會讓教師個人獲得成長,也會激發(fā)大家反思教育的真諦,引領回歸教育的本真。
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和學生及家長交往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能力。
精心設計教學語言。教師在備課活動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言,力爭能在最短時間內讓絕大部分學生聽懂并樂于接受。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性、激勵性、情感性。在開頭、過渡、結尾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要說什么、要怎樣說,教師要了然于心,確保講課時思路清晰,語言流暢,言之有序,條理清晰。
加強語言修養(yǎng)的訓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有意識地加強語言鍛煉。教師利用相互聽評課及學生評教的反饋意見調整自己的音量、節(jié)奏、表達方法,還可以將講課過程錄音,仔細聆聽,進行反思并改進。通過揚長抑短,使教學語言日趨完善。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比绻處熌軐⒆约涸O定為“一棵枝繁葉茂的樹”或是“一朵飄忽快樂的云”,那么,我們相信,這位有著豐富知識與情趣的教師,一定會深受學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