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煒 陳 軍 陳 琛 葉春雷,* 羅俊杰 王 一 王劍虹
(1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shù)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2福建農(nóng)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3蘭州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胡麻是油用亞麻(Linum usitatissimumL.)的俗稱,主要在中國、加拿大、印度、俄羅斯等國家種植[1],我國主要分布在甘肅、內(nèi)蒙、新疆、山西、河北等西北和華北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是當?shù)刂匾挠土虾徒?jīng)濟作物[2-3]。胡麻籽粒除了可以油用外,還富含α-亞麻酸、木酚素、膳食纖維、亞麻膠等功能成分[4],在食品、飼料、醫(yī)療保健等領(lǐng)域也有較大的應用價值[5]。胡麻育種中親本資源相對狹窄,育成突破性品種的難度逐漸加大,因此,不斷創(chuàng)制新的種質(zhì)資源是一項長期性和基礎(chǔ)性的重要工作。
化學誘變是最常用的種質(zhì)創(chuàng)制的方法之一。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因其操作簡單易行、誘變效果突出,且產(chǎn)生的突變體多為單基因突變,使得誘變后代能夠很快穩(wěn)定,是國內(nèi)外研究者最為常用的化學誘變劑[6]。陳天子等[7]采用EMS 誘變獲得了抗咪唑啉酮除草劑種質(zhì);李曉等[8]采用EMS 誘變構(gòu)建了含867 個株系的小麥M2突變?nèi)后w;周文期等[9]則采用此方法篩選到包括株型、葉型、葉色、育性、抗逆、表皮形態(tài)建成等表型變異的一系列玉米突變體;此外,EMS 在棉花[10]、油菜[11]、馬鈴薯[12]、高粱[13]、花生[14]、谷子[15]等多種作物的種質(zhì)資源創(chuàng)制和突變體庫構(gòu)建研究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胡麻EMS誘變研究中,Rowland[16]、Green等[17-18]、Nichterlein 等[19]在M4或M5代獲得了若干低亞麻酸含量的胡麻突變體;Saeidi 等[20]在M2代獲得了粒色為雜色的突變體;Bretagne-Sagnard 等[21]獲得了白化突變體;Chantreau 等[22]創(chuàng)制了包含4 894 份M2代的胡麻突變體庫和TILLinG 平臺;王玥等[23]通過研究獲得了纖用亞麻材料范尼萌動種子的最佳EMS 誘變體系,并篩選到2 個干旱敏感突變體;王斌等[24]通過研究獲得了不同籽粒顏色(褐色和淺黃色)胡麻品種的最佳誘變條件,并在M3代篩選到了高粗脂肪、高木酚素含量及高亞麻酸含量的材料。以上報道中創(chuàng)制的多數(shù)為性狀尚未穩(wěn)定(M6代之前)的材料,還不能作為種質(zhì)資源進行使用。鑒于此,本研究以胡麻品種隴亞10 號為試驗材料,采用EMS 誘變技術(shù)進行胡麻種質(zhì)資源的創(chuàng)制,以期獲得具有抗病、早熟、矮稈或高稈等特異性狀的突變材料,為胡麻新品種的培育及重要性狀的基因發(fā)掘提供基礎(chǔ)材料。
用于誘變的原始野生型材料為胡麻品種隴亞10 號,由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胡麻課題組提供;誘變劑采用美國Sigma 公司生產(chǎn)的EMS,貨號為M0880-5G。
按照王煒等[25]的方法,2014 年分別配制0.1%、0.2%、0.4%的EMS 溶液,對照為蒸餾水,終止溶液為Na2S2O3。選取籽粒飽滿、大小基本一致的隴亞10 號種子,自來水沖洗5 min 以清除胡麻種子表面雜質(zhì),蒸餾水沖洗3 次后吸干種子表面水分,放入150 mL 的三角瓶中,分別加入3 種濃度的EMS 溶液120 mL 分別處理3 000粒種子,處理時間為24 h,處理期間均置于黑布覆蓋的搖床中(轉(zhuǎn)速60 r·min-1、溫度25 ℃)。處理完成后,分別用1 mol·L-1的Na2S2O3清洗1 遍,100 mmol·L-1的Na2S2O3終止反應,清洗掉種子表面殘留的EMS,吸干表面水分,自然風干后將處理后的種子點播于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蘭州細胞工程育種試驗地。每行播種100粒,行長1.2 m,行距0.2 m,每30行種植2行對照(未誘變處理的隴亞10號種子),常規(guī)田間管理。籽粒成熟后全部按單株收獲。按以下公式計算出苗率、成苗率及致死率:
出苗率=出苗數(shù)/點播種子總數(shù)×100%;
成苗率=誘變苗存活數(shù)/點播種子總數(shù)×100%;
致死率=(1-誘變成苗率/對照成苗率)×100%。
2015年3月9日取大小均勻一致、飽滿的隴亞10號種子10 000粒,用篩選獲得的適宜隴亞10號EMS誘變處理濃度和時間(0.2%、24 h)按上述方法處理隴亞10號種子,處理后的種子播種的地點、行長、行距和的每行粒數(shù)與上年相同,每25行設(shè)一對照(2行),常規(guī)管理,M1代成熟后全部按單株收獲。M2代時,將在M1代時獲得的單株籽粒在1~15粒之間的點播于育苗缽中,待苗高5~10 cm時移栽于田間;單株籽粒在15粒以上的點播于田間,其中15~60粒之間的種植1行;60~120粒之間的平均分為2行種植;120~180粒之間的平均分為3行種植,依此類推。每30 行種2 行隴亞10 號作為對照。在胡麻全生育期對誘變M2代的表型性狀進行觀察記載;待對照品種隴亞10 號白粉病完全發(fā)病時,考察誘變單株的抗病情況;成熟后按照單株收獲,對其中表型性狀較為明顯的單株進行考種。M3~M4代時重復上述過程,并淘汰連續(xù)兩代與對照表型性狀基本相同的單株;M5代及以后世代,將具有明顯變異的、基本穩(wěn)定的材料按株系播種,未穩(wěn)定的材料依舊按單株收獲,單株播種,按照上述方法進行鑒定和篩選。誘變材料穩(wěn)定后按株行收獲。
白粉病病株的分級方法參考羅俊杰等[26]的方法:0級:無病斑(免疫);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植株葉面積的1/4 以下(高抗);3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植株葉面積的1/4~1/2(中抗);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植株葉面積的1/2~3/4(中感);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植株葉面積的3/4以上(高感)。
按照《亞麻種質(zhì)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27]對生育期、株高、單株果數(shù)、千粒重等主要農(nóng)藝性狀進行調(diào)查記載及考種;采用Excel 201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作圖,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3個EMS 濃度梯度(0.1%、0.2%、0.4%)處理隴亞10 號種子24 h。結(jié)果表明(表1),EMS 誘變處理表現(xiàn)出較強的濃度依賴性。當濃度時間的處理組合為0.2%/24 h 時,隴亞10 號的致死率為51.97%,接近于半致死劑量,因此確定0.2%/24 h 為最優(yōu)的胡麻種子EMS誘變處理組合。
表1 不同EMS濃度對隴亞10號種子處理24 h的出苗率、成苗率及致死率Table 1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plantlet survival percentage and mortality percentage of Longya 10 seeds treated by different EMS concentrations for 24 h /%
用篩選出的EMS 濃度(0.2%)處理10 000 粒隴亞10 號種子24 h 后播種在田間,出苗4 926 株,出苗率49.26%,最終成活3 038 株,成苗率30.38%,致死率為61.25%。由于受到藥物毒害,M1代苗前期生長緩慢,大部分苗的生育期較對照延長,同時發(fā)現(xiàn)一部分誘變苗喪失育性,成熟期調(diào)查結(jié)實的單株共有2 513株。通過對這些植株的株高、工藝長度、有效分莖數(shù)、有效分枝數(shù)、單株果數(shù)、不實果數(shù)、單株粒數(shù)等農(nóng)藝性狀進行觀測和考種測定(表2、表3)。對照隴亞10 號生育期92 d、株高76.33 cm、工藝長度49.32 cm、有效分莖數(shù)1.57、有效分枝數(shù)5.97、單株果數(shù)45.36、單株不實果數(shù)3.42、單株粒數(shù)292.67,花瓣藍色、籽粒褐色、高感白粉病。與對照相比,M1代誘變單株在生育期、株高、花色、葉部、莖部、籽粒、育性、白粉病抗性等多個性狀上出現(xiàn)廣泛變異(表2);考種結(jié)果表明(表3),株高、工藝長度、有效分莖數(shù)、單株果數(shù)、單株粒數(shù)等顯著下降,但有效分枝數(shù)沒有其他性狀的變異幅度大。
表2 胡麻M1代誘變單株表型性狀變異Table 2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mutagenic single plant in oil flax in M1 generation
表3 胡麻M1代誘變單株主要農(nóng)藝性狀變異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tion in agronomic traits of mutagenic single plant in oil flax M1 generation
M2代的田間表現(xiàn)與M1代相比,大部分變異性狀相似,但晚熟、矮稈和不育等性狀變異幅度和數(shù)量占比有所降低,這可能與M1代受到藥物處理后的物理損傷有關(guān)。隨機選取500 株進行觀測和考種,結(jié)果表明,誘變株的平均株高和工藝長度與對照相比變化不大,而有效分枝數(shù)、單株果數(shù)、單株不實果數(shù)均較對照有明顯增加。M3代的田間農(nóng)藝性狀與M2代基本相似(表4)。
表4 胡麻誘變M2~M3代材料主要農(nóng)藝性狀變異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tion in agronomic traits of mutagenic materials in oil flax M2~M3 generation
在M4代時,M3代所表現(xiàn)出花色變異、莖粗變異、葉片變異、生育期變異等能夠遺傳到M4代,說明部分胡麻誘變材料已基本穩(wěn)定。圖1 顯示了胡麻M2~M4誘變材料的部分性狀變異情況,其中圖1-H 和I 是上述情況的有力佐證。
圖1 胡麻M2~M4代部分誘變材料的性狀表現(xiàn)Fig.1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some oil flax mutagenic materials in M2-M4 generations
在M5~M8代繼續(xù)進行表型觀察及部分性狀鑒定,通過逐代篩選,在M8代獲得了已經(jīng)穩(wěn)定的種質(zhì)22 份(表5、圖2),其中早熟材料4份(H70、H71、D68和D406)、大粒材料1份(H71)、矮稈和半矮稈材料3份(H2-5、H70和H71)、高稈材料2 份(H16-1、D12)、抗白粉病材料17 份(其中免疫2 份,為H47 和H98-3;高抗6 份,為H16-1、H98-1、H99-2、D12、D491 和D587;中抗7 份,為H2-5、H9-1、H97-1、D42、D382、D439、D585)、白花材料2份(H9-1、H9-6)、持綠性材料2份(D213和D481)。2022 年已將3 份材料(H71、D62 和D367)提交進入國家亞麻種質(zhì)資源庫。
圖2 誘變獲得的部分胡麻種質(zhì)材料Fig.2 Some germplasm materials of oil flax obtained by EMS mutation
表5 胡麻誘變種質(zhì)材料M8代的部分性狀表現(xiàn)Table 5 Some traits of EMS mutagenic oil flax germplasms in M8 generation
EMS 誘變構(gòu)建作物突變體庫和種質(zhì)資源創(chuàng)制中,適宜的處理濃度和時間是獲得成功的關(guān)鍵。然而不同作物或者同一作物的不同供試基因型,效果較好或最佳的EMS 濃度與時間并不完全相同[6-15,23-24]。在亞麻EMS 誘變研究中,Green 等[17]和Rowland 等[28]采用0.3%和0.4%的EMS 先在2 ℃下處理2 h,再在20 ℃處理2 h;王斌等[24]研究認為,褐色籽粒胡麻品種最佳EMS 處理濃度為0.6%,時間為4 或2 h,淺黃色籽粒品種為0.3%和4 h;于瑩等[29]對亞麻品種黑亞19的種子用0.2%的EMS 處理30 h 和0.3%處理24 h 后產(chǎn)生了大量不育株。上述研究表明,在篩選效果好的EMS 處理參數(shù)時,可用高濃度短時間或低濃度長時間組合。本研究所篩選的適宜胡麻種子EMS 誘變的處理參數(shù)為0.2%/24 h,這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基本吻合。
在EMS誘變后產(chǎn)生的突變體的性狀存在隨機性,必然會產(chǎn)生優(yōu)良和不利的性狀。因此,由于研究目標不同,對于誘變后代的觀察、鑒定和篩選的關(guān)注點也會有所不同,最終獲得的種質(zhì)材料就存在差別。如Green 等[17]、Rowland 等[28]和王斌等[24]的主要目標是獲得在品質(zhì)方面的胡麻突變體,因此獲得了一些低/高亞麻酸含量、高粗脂肪含量、高木酚素含量的材料。隴亞10 號是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2006 年育成的品種,該品種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綜合性狀優(yōu)良[30-31],但高感白粉病。本研究從2014年開始,通過對該品種進行EMS處理的誘變后代(M1~M8)進行連續(xù)8年的表型逐代觀測、鑒定和篩選,獲得了穩(wěn)定的具有早熟、矮稈、大粒、抗白粉病等特性的胡麻種質(zhì)材料26 份(表5),目前本課題組已對H99-2 的抗白粉病基因進行了初步定位研究[32];D439和H47 因綜合性狀優(yōu)良、豐產(chǎn)性好,先后于2021 年和2022 年分別提交參加了甘肅省和全國的胡麻區(qū)域試驗。本研究所獲得的這些材料既可以應用于胡麻相關(guān)性狀基因的研究,也可應用于胡麻遺傳改良研究,且部分綜合農(nóng)藝性狀優(yōu)良、豐產(chǎn)性好的材料經(jīng)進一步的培育可以作為品種應用于胡麻生產(chǎn)中。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EMS誘變處理胡麻品種隴亞10號種子的濃度與時間組合為0.2%/24 h;經(jīng)連續(xù)8 年的鑒定篩選,在M8代時獲得了與原對照相比具有明顯性狀差異的種質(zhì)材料22份,其中早熟材料4份、大粒材料1份、矮稈和半矮稈材料3 份、高稈材料2 份、抗白粉病材料17份、白花材料2份、持綠性材料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