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逸雯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對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而言,音樂學科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趣味性,學生能夠感受簡單的音樂旋律和節(jié)奏,以滿足其內(nèi)心情感發(fā)展的需要。音樂學習的第一步是欣賞,學生可以通過聆聽音樂、感知旋律,去理解音樂傳達的語言和情感,去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層思想。因此,音樂教育應從欣賞教學開始,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音樂歌曲和旋律,滿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并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和音樂感知能力?;诖耍鳛樾W音樂教師,要明白欣賞教學的重要性,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開展音樂欣賞課,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和領悟音樂藝術的魅力,提升音樂素養(yǎng),促進健康成長。
音樂欣賞課的開展為音樂教學活動奠定了基礎,有利于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都可以通過審美能力的提升來實現(xiàn)。除此以外,審美能力的提升,也能夠讓學生學會鑒賞各種事物中存在的美。在音樂欣賞課堂中,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感受美、欣賞美,進而學會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
音樂欣賞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它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在教學中融合了對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欣賞和了解,與舞蹈、樂器等進行了有機結合。欣賞教學既豐富了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的內(nèi)容,又為音樂課堂增添了更多的樂趣,活躍了音樂課堂教學的氛圍,從而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1]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無時無刻不存在于生活學習的各個角落,聆聽和欣賞音樂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優(yōu)美的音樂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緩解緊張情緒,讓學生在忙碌的學習中得到一份慰藉。欣賞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旋律,可以幫助學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感,構建良好的心境;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能夠從生理層面對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尤其是心跳、腦波、腸道蠕動等,助力于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健康發(fā)展。[2]
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應的欣賞音樂的情境,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獲得沉浸式的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欣賞產(chǎn)生興趣。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在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在欣賞教學中,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音樂,借助視頻圖片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應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感受。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聞著荷花的香氣》一課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開滿荷花的池塘照片,以及播放采蓮花的視頻,給學生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圖片和視頻,仿佛真真切切來到了夏日的荷塘,聞到了荷花的香味,繼而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體會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讓欣賞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借助具體情境開展欣賞教學,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助力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培養(yǎng),從而讓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發(fā)展。需要注意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中的素材必須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合,從而為提升欣賞教學的效果提供保障。
對比教學是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音樂,以增強音樂教學的欣賞性質(zhì),有效刺激學生的審美感受。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典型音樂作品的時候,可以抓住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表現(xiàn)手法、體裁等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對比,加深學生對作品的記憶,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幫助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的音樂學習體驗。[3]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勞動樂》一課時,除了教材中的歌曲,教師還為學生提供兩首有關勞動的經(jīng)典歌曲,例如,《我為祖國獻石油》和《咱們工人有力量》,這兩首歌曲都表達了對勞動的贊美。教師在課堂中播放這兩首歌曲后,詢問學生的感受,有的同學喜歡節(jié)奏更加歡快的《我為祖國獻石油》,感受手風琴演奏的魅力;有的同學喜歡融入合唱的《咱們工人有力量》,感受合唱的宏大氣勢。在欣賞過程中,學生會產(chǎn)生表達自己觀點和想法的強烈欲望,完全沉浸在音樂鉤織的世界里。然后,教師在尊重學生感受的前提下,為學生介紹兩首歌曲創(chuàng)作者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的背景,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內(nèi)涵進行分析,由此幫助學生增強欣賞和學習音樂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從而讓欣賞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中,通過對典型音樂的對比,能夠?qū)W生的音樂辯證思維進行強化,增強音樂課堂教學的欣賞性。教師可選擇體裁、風格不同的歌曲,也可以比對同一首歌的不同部分,讓學生在具有對比性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深化學習感受,從而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眾所周知,游戲是低年級小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活動?;诘湍昙壭W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可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設計音樂游戲,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釋放自己的天性,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在欣賞教學中設計音樂游戲,教師要注意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符合這一年齡段特征的音樂游戲,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豐富、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增添音樂欣賞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教師設計的音樂游戲中能夠獲得輕松的學習體驗,從而更加熱愛音樂學習。[4]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玩具進行曲》一課時,教師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音樂游戲活動。教師先讓學生把自己平時最喜歡的玩具帶到音樂課堂中,引導學生用玩具做游戲。具體而言,讓學生把自己的玩具圍成一個大圓圈,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圍著玩具走,當音樂停止的時候,停止移動,然后拿起自己面前的玩具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學生需在游戲的過程中時刻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對音樂引起更多的關注。當學生在運動類的游戲中感到疲憊的時候,教師再對游戲的形式進行豐富,讓學生坐著圍成一個圈,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傳遞玩具,音樂停止的時候便不能傳遞。在開展這類音樂游戲之前,教師會先為學生講解清楚游戲的規(guī)則,為學生作一次詳細的示范,以便讓其真正感受到游戲的樂趣,在游戲中聆聽音樂,了解相關的音樂知識。
在音樂欣賞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有效的提問對教學有重要的引導和輔助作用,能夠吸引學生的要求,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而讓整個課堂教學緊湊起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掌握技巧,利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從而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例如,教學二年級音樂上冊第八單元《豐年喜雪》一課中,在欣賞《小雪花》這一首歌曲時,第一遍播放完畢后,教師向?qū)W生提問:“通過對這首歌的聆聽欣賞,同學們獲得的最直觀的感受是什么呢?”這一問題的設計充分體驗了教學中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強調(diào)了學生欣賞音樂的自我體驗。學生也紛紛給出了各種精彩的回答:“我看到了雪花飛舞的畫面”“我感受到了雪花帶來的寒冷”“我看到了雪花的可愛”“我感受到了作者對雪花的喜愛”……學生的回答正好印證了他們在音樂欣賞中獲得的體驗足夠真實。再例如,在欣賞教學一年級音樂下冊歌曲《大樹媽媽》時,教師提出了對樂曲進行分段的問題:“同學們,通過欣賞這首歌,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首歌兩部分的區(qū)分依據(jù)是什么呢?”有的學生會找到歌詞,有的學生會找到曲調(diào)??傊?,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學習的目標,從而讓欣賞教學更具有實效性。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精心設計問題,能夠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積極思考。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循序漸進,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把握好問題的深度和創(chuàng)新度,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問題的思考獲得有效的收獲。
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發(fā)揮其在音樂方向的藝術想象力,讓音樂欣賞教學更加富有藝術性質(zhì)。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必然會觸發(fā)思維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創(chuàng)造性心理活動。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是大膽自由的精神創(chuàng)造,音樂藝術也不例外。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通過感受歌詞和曲調(diào),總會有觸動內(nèi)心深處的點,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5]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象能力,并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chuàng)造,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音樂下冊歌曲《夏日的雷雨》時,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雷雨的音效,引導學生閉上眼睛,去感受夏天雷雨的急切。其次,立足于本就帶有詢問語氣的歌詞:天空中一閃閃,什么光發(fā)亮?天空中轟隆隆,什么聲音響?天空中嘩啦啦,什么落下來?讓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一幅夏日電閃雷鳴、傾盆大雨的畫面。通過欣賞過程中的想象,學生能夠加深對音樂藝術性的感受。
音樂課程的欣賞教學,并不僅僅是對音樂作品的欣賞,還包括對各種樂器的欣賞和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感受和操作不同類型的樂器,感受每一種樂器音色的特點,讓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并在欣賞學習中積累更多有關音樂和樂器的知識。
例如,一年級音樂下冊第三單元《鼓兒響咚咚》的欣賞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打擊樂的魅力。教師便可充分利用各種打擊樂器,如架子鼓、管鐘、手鼓等,為學生演奏教材中的歌曲,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感受不同樂器的特點,進而對音樂節(jié)奏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具體而言,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示范每一種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讓學生去操作,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新奇的學習感受,了解更多打擊樂的內(nèi)涵。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借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電子產(chǎn)品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借助軟件伴奏,讓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好奇心,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實踐能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嘗試性參與音樂伴奏的實踐,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伴奏的技巧,從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思維。
除此之外,教師在利用音樂軟件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簡單的圖譜,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歌詞配置伴奏或者為伴奏設計歌詞,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
總而言之,音樂學習始于欣賞。欣賞教學對于提升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開展音樂欣賞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審美能力,增強音樂課堂的趣味性,還能推動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為確保欣賞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師,一定要立足于學生和課程特點,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音樂游戲、有效的課堂提問以及合理使用教學工具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欣賞教學的作用和價值,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為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